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三节 六 腑

六腑,是胆、胃、小肠、大肠、膀胱、三焦的总称。它们的生理功能是“传化物”,生理特点是“泻而不藏”, “实而不能满”。六腑的共同生理特点是受盛和传化水谷,因而其气具有通降下行的特性。

一、胆

【歌诀】

胆藏精汁助消化,能主决断与勇怯;

形似六腑功似脏,中空囊状为奇恒。

1.主要生理功能

(1)贮藏和排泄胆汁 胆汁来源于肝,由肝精、肝血化生,或由肝之余气凝聚而成。胆汁生成后,进入胆腑,由胆腑浓缩并贮藏。贮藏于胆腑的胆汁,在肝气的疏泄作用下排泄而注入肠中,以促进饮食水谷的消化和吸收。

(2)主决断 是指胆在精神意识思维活动中,具有判断事物、做出决定的作用。胆的这一功能对于防御和消除某些精神刺激的不良影响,以维持精气血津液的正常运行和代谢,确保脏腑之间的协调关系,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2.为奇恒之腑 胆是中空的囊状器官,内盛胆汁。胆的形态结构与其他五腑相同,皆属中空有腔的管状或囊状器官,故为六腑之一;但因其内盛精汁,与五脏藏精气的功能特点相似,且与饮食水谷不直接接触,只是排泄胆汁入肠道以促进饮食的消化和吸收,故又为奇恒之腑之一。

二、胃

【歌诀】

胃分上中下三部,受纳腐熟水谷功,

喜润恶燥其特性,胃气通降脾气升。

1.主要生理功能

(1)主受纳水谷 是指胃气具有接受和容纳饮食水谷的作用。饮食入口,经过食管进入胃中,在胃气的通降作用下,由胃接受和容纳,暂存于其中。胃气的受纳水谷功能,既是其主腐熟功能的基础,也是饮食物消化吸收的基础。

(2)主腐熟水谷 是指胃气将饮食物初步消化,并形成食糜的作用。容纳于胃中的饮食物,经过胃气的磨化和腐熟作用后,精微物质被吸收,并由脾气转输而营养全身,未被消化的食糜则下传于小肠作进一步消化。

2.生理特性

(1)主通降 是指胃气宜保持通畅下降的运动趋势。胃气的通降作用,主要体现于饮食物的消化和糟粕的排泄过程中:①饮食物入胃,胃容纳而不拒之;②经胃气的腐熟作用而形成食糜,下传小肠作进一步消化;③食物残渣下移大肠,燥化后形成粪便;④粪便有节制地排出体外。

(2)喜润恶燥 是指胃当保持充足的津液以利饮食物的受纳和腐熟。胃的受纳腐熟,不仅依赖胃气的推动和蒸化,亦需胃中津液的濡润。胃中津液充足,则能维持其受纳腐熟的功能和通降下行的特性。

三、小肠

【歌诀】

小肠位腹与胃接,主持受盛与化物,

泌别清浊肠主液,饮食之化小肠功。

1.概念 小肠,包括十二指肠、空肠和回肠,是机体对饮食物进行消化,吸收其精微,下传其糟粕的重要脏器。小肠与心相为表里。

2.主要生理功能

(1)主受盛化物 小肠的受盛化物功能主要表现于以下两个方面:①小肠接受由胃腑下传的食糜而盛纳之,即受盛作用;②食糜在小肠内必须停留一定的时间,由脾气与小肠的共同作用对其进一步消化,化为精微和糟粕两部分,即化物作用。

(2)主泌别清浊 是指小肠中的食糜在作进一步消化的过程中,随之分为清浊两部分:清者,即水谷精微和津液,由小肠吸收,经脾气的转输作用输布全身;浊者,即食物残渣和部分水液,经胃和小肠之气的作用通过阑门传送大肠。

(3)小肠主液 指小肠参与了人体水液代谢,小肠泌别清浊的功能正常,则水液和糟粕各走其道而二便正常。

四、大肠

【歌诀】

大肠居腹连二门,结肠直肠和回肠,

大肠主津实粪便,传导之官糟粕去。

1.概念 大肠包括结肠和直肠,是对食物残渣中的水液进行吸收,形成粪便并有度排出的脏器。大肠与肺构成表里关系。

2.主要生理功能

(1)主传化糟粕 大肠接受由小肠下传的食物残渣,吸收其中多余的水液,形成粪便。大肠之气的运动,将粪便传送至大肠末端,并经肛门有节制地排出体外。

(2)大肠主津 大肠接受由小肠下传的含有大量水液的食物残渣,将其中的水液吸收,使之形成粪便,即所谓燥化的作用。

五、膀胱

【歌诀】

膀胱位腹居肾下,主持贮尿与排尿,

肾气上升膀胱降,气之通畅为关键。

1.概念 是贮存和排泄尿液的器官。膀胱与肾相为表里。

2.主要生理功能

(1)贮存尿液 人体的津液通过肺、脾、肾等脏的作用,布散全身,发挥其滋养濡润机体的作用。其代谢后的浊液则下归于肾或膀胱,经肾气的蒸化作用,升清降浊;清者回流体内,重新参与水液代谢;浊者变成尿液,由膀胱贮存。

(2)排泄尿液 膀胱中尿液的按时排泄,由肾气及膀胱之气的激发和固摄作用调节。肾气与膀胱之气的作用协调,则膀胱开合有度,尿液可及时地从溺窍排出体外。

六、三焦

【歌诀】

三焦分为上中下,六腑之一为通道,

亦为温病之纲领,通行诸气运水液。

1.六腑之三焦 三焦作为六腑之一,是具有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的脏器,并有自身的经脉手少阳三焦经,功能为疏通水道,运行水液,引导胃肠中水液渗入膀胱,是水液下输膀胱之通路。

2.部位之三焦 三焦是人体上中下部位的划分。

(1)部位三焦的生理功能

①通行诸气:是指部位三焦是诸气上下运行之通路。

②运行水液:是指部位三焦是全身水液上下输布运行的通道。

(2)上中下三焦部位的划分及其生理特点

①上焦:一般将膈以上的胸部,包括心、肺两脏,以及头面部,称作上焦。上焦的生理特点是主气的宣发和升散,即宣发卫气,布散水谷精微和津液以营养滋润全身。

②中焦:是指膈以下、脐以上的上腹部,包括脾胃和肝胆等脏腑。中焦具有消化、吸收并输布水谷精微和化生血液的功能。

③下焦:一般以脐以下的部位为下焦,包括小肠、大肠、肾、膀胱、女子胞、精室等脏腑以及两下肢。下焦的功能主要是排泄糟粕和尿液的作用。

3.辨证之三焦 温病的辨证纲领,是温病发生发展过程中由浅及深的三个不同病理阶段。 2qVwIstAubmx1Hhf7YakMVoX/KNWKZyuaM1dXUrNBYvKzQ2M6RnvJaht/8NgTorM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