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1章

万科:标杆的秘密
集权与分权相结合的集团管控模式

在一个饱受争议的行业里,却持续不断地收获掌声,不能不说,这的确是个奇迹。

万科,就是这一奇迹的创造者。

持续突破的销售业绩、始终领先的市场占有率、灵活应变的经营策略,乃至均衡的地域布局,对于一个行业领军者而言,这些都属顺理成章。但是,处于地产这样一个混杂着道德、民生、政治、商业的“特殊行业”,还能始终坚持在管理上不断钻研,以质量和服务令人信服,更以阳光、透明赢得尊敬,就可称之为万科的“另类”了。

就是在坚持企业个性的发展理念下,万科不断发展壮大,2010年,万科销售额超过1000亿元!

事实上,至2009年年末,万科的业务已经覆盖到以珠三角、长三角、环渤海三大城市经济圈为重点的40个城市,2009年营业收入达到489亿元人民币,连续两年成为全球最大住宅公司。

如此巨舰,调动起来并非易事。单靠总部集权,必然顾此失彼,而若各地分公司分权管理,也可能导致失控。事实上,在销售额过1000亿之前,万科在500亿规模上停滞了3年——正如国内外许多优秀的企业曾经经历的那样。

为什么停下来?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当企业发展到这个规模之后,原来的传统管理方式已经不太适用了。

如今3年过去,万科所持续努力打造出的,是一个怎样的崭新管理平台?它能解决总部和地区的管理问题吗?

即使对万科来说,2010年的市场也称得上寒意袭人。当然,万科仍然保持了微笑,收放自如,一如既往。

宏观调控,无疑给房地产企业带来诸多挑战,但万科却把不利变成了有益,不仅“随行就市”地促进销售业绩,又以资金优势在土地市场上进取“抄底”。

这一年,万科的销售额惊人——超过1000亿元!

“我们这个行业变化多端,游戏规则今天定了明天就换了,在这个情况下就靠一招鲜吃遍天下,我觉得不太可能,”万科集团总裁郁亮说,“如果说有个东西是不变的,那就是以变应变,或者叫顺势而变、顺势而为,这是我的一个总结。”

顺势而变、顺势而为

顺势而变、顺势而为,正是万科这艘大船能不断灵活调头,始终充当行业引领者的秘诀。和很多同行不同,万科从来不去埋怨政策,因为他们相信,“不怨天不怨地,只怨自己不努力。”任何变化中都有机会,只是要看如何把机会变成你的。

2010年,万科销售的房子,89%是普通住宅,其中,面积在90平方米以下的占了59%,90~140平方米的占30%。没有任何一个企业的普通住宅比例如此之高。

这正是万科2010年销售持续火爆的重要原因。

但是,这并不意味着万科不做商业地产。对万科而言,做住宅还是商业地产是可变的,指挥棒是城市发展的变化。

以前,住宅是城市最为亟需的,而且大多城市都是“摊大饼”式发展,二环、三环甚至五环、六环,土地供应十分充足,十分适合建住宅。但如今形势不同了,尤其是类似北京这样的大城市,旧区改造成为重点。这也决定着,不仅住宅被需要,各类物业用房:商业、办公、酒店、文化娱乐等都被需要。

所以,万科开始顺势而变。虽然,自20世纪90年代中期起,万科就一直在坚持以住宅为核心。但是,他们明白,现在,除了做好住宅,还必须学会做非住宅。出发点并非为赚取所谓的超额利润,事实上,在郁亮看来,很多人说做商业比做住宅赚钱,长期来看根本就没道理,场馆是平分利润的,赚钱只是假象而已。万科的真正理由,是与城市同步发展。

“所以,一定要顺势而变。顺势而变之后就要顺势而为,你才能事半功倍。逆着潮流而为的事情通常不会有好效果,中国的经商环境变化很快,你相应的竞争手段也要发生变化。”郁亮说。

实际上,郁亮更愿意用“规划”而非“战略”这个词儿。在他看来,规划想清楚就行了,一个项目、一个项目地连接起来,不断地规划。在万科内部,就是通过不断地季度调整,来更多地延伸。

但是,顺势而变也是需要控制步伐的,至少在近期,万科明确规定非住宅比例不超过整体房产的10%,长期也不会超过20%。保证主流定位,仍是不变的前提。

大道当然

这样的不变还有更多。

早在2007年,王石就提出了“大道当然,精细致远”的概念。所谓大道,指的是大的经济、社会发展趋势,当然,意为理应如此。也就是,只要认准了社会、产业发展的大趋势,就按照这个趋势去做,即便当下的市场环境或社会环境与这个趋势并不完全相符,也不会因为短期利益而改变。

中国的房地产企业,一向以粗放、灰色著称,万科却罕见地以阳光、规范示人。其口号“不行贿”多年来一直响亮,内部更是以尊重为基础。据说,在校园招聘时,万科员工动员毕业生们加盟,常常骄傲地告诉对方:万科是个教人学好的公司。

因为万科知道,这才是趋势的必然。

其实,早年在最初股份化过程中,万科公司的管理层对于遵循“规范、透明、守法”的原则是动真格的还是做做样子,一时也没有形成统一。但王石坚持“中国要进入市场经济,规范是必不可少的前提。我们力图按照国际上通行的管理来做。要做中国最规范的企业”。

这个“规范”转化成万科具体的价值标准和职业底线,就是:对人永远尊重、追求公平回报和开放透明的体制。“不行贿”和“阳光照亮的体制”,成为房地产的启蒙时代,万科最值得骄傲的事情。

问郁亮,真的能做到吗?

郁亮回答:“能做到,我们对职业道德盯得很紧,这个社会太复杂了,只要发现相关问题我们就严格处理,哪怕是一两万元钱,我们要通过花更多的钱把他送进法办,这是绝对不能碰的底线。”

所谓规范,一个很重要的因素是要尊重市场规则,万科在这方面也从不含糊,比如一个政府卫生条例出来,万科一定会有更严格卫生措施的管理,尽管由此可能造成成本的增加。他们判断的标准,不是对自己有利还是有害,而是对市场、对行业的利弊,只要对市场、行业有利,哪怕对自己不利也坚决支持。没有市场原则不可以,对这些根本的东西,万科一以贯之。

如果你留意,会发现李嘉诚每年去香港大学演讲的内容都特别有意思。而在他第一次演讲中,提到一句重要的话——人文精神永远是创富的源泉。

一个缺乏人文精神的企业,可以偶然成功,但不可能长远成功。一个需要创新的公司,必须有自由、平等、包容、开放。

这,也是大道。

一直以来,万科正是这样做的,人文精神贯穿始终。

万科有强制休假制度,员工工作两三年之后一定强制休假一个月,换个职位,到总部交流进修,或到其他分公司走访。而那些常常被讴歌的舍小家顾大家的“楷模”,万科是不欢迎的。父母病了,你却在公司加班不回去看?不允许。工作有人接手就行,公司也不会因此就辞退你,位子继续保留在那里,等你回来接着干。

精细致远

当然,领跑中国房地产业的万科,也并非一帆风顺。

其实在2007年后的三年里,万科一直停滞在500亿的规模上。正如国外也有300亿美元门槛的说法,一旦企业发展壮大到一定程度,原有的管理方式,已经不再所向披靡了。

也因此,对万科而言,过去的三年,是一个重新打造管理平台的时期。

但是,这一重新打造,不是单纯的“放”,而是“收”与“放”之间的平衡,在业务平台上,甚至比以往更加细致。

大规模发展,最忌讳的是质量问题。2009年7月起,万科就开始实行拉闸管理。这一原本用于制造企业流水线上的管理方式,被万科巧妙地挪移到房地产业,一旦发现质量出现问题,立刻停工警告、整顿。

而另一个十分重大的挑战,则是标准化。

和制造行业不同,房地产是个几乎无法精细的行业,同样面积的房子,实际面积总是难免有少许差异。更何况,建筑、装修中很多环节都是手工劳动,标准化之难,可以想象。但是万科一直在摸索,坚决实行专业化。而在标准化之后,依靠大规模集中采购带来的成本优势,使万科可以既提升房子质量,又保持了成本领先,住宅性价比大大提高。

但是,这艘大船的风险还远不仅质量。

身处特殊行业,资金安全仍是最大的风险。

“始终命悬一线,千万不要以为自己大了死不掉,”郁亮说,“第二个,不能买错地,地的成本在成本比例中越来越高,很可怕。也不能让买地撑死,这点跟别买错地一样重要,中国企业很少饿死的,基本上都是撑死的。资金不安全很重要的原因也是买地买多了,撑死了。”

还有,人才风险。

正是因为意识到这三大风险,万科总部一直把财务、投资、人事权紧紧抓在手里,从来没授过权。但随着万科的逐步发展,地域跨度越来越大,区域管理成为一个新角色。在万科,区域公司并不是总部的派出机构,也并不按照集团公司的模式来管理,不负责管理业务的所有方面。区域公司的职责在于负责指导,扮演一个顾问参谋的角色,尤其对一些新的分公司进行重点支援。

万科在用人上的一个错误,也正是暴露于三年前搭建新的管理平台时。那就是,和平时期提拔了很多文职做了将军,而文人是不能打胜仗的。痛定思痛之后,万科开始坚持在前线选拔干部,并且,鼓励年轻人去打仗。

但是,人才方面的另一个挑战是,“饿狼”好管理,你打赢了有饭吃。可如今的万科,显然已经“不饿”,红红火火,员工也照顾得不错。这个时候怎么调动积极性,是万科正在解决的问题。 RpRbcYZ/Uv9se+QNmnpAGbjm323GFfmQiEfKB16l3fDHGWX1IyWOeCewOUEmPOHa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