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1章

紫金矿业:点石成金的秘密 ——低成本技术创新管理

说陈景河拥有点石成金的金手指并不为过。

十几年前,紫金山哪怕在专家眼里都只能算是荒山——按国家标准,每吨矿石含3克黄金以上才具备开采价值,当时的紫金山甚至连1克都达不到——但如今,有多少人艳羡这座为紫金集团带来滚滚财源的宝藏?

山,仍是那座山,只因看它的眼光不同,只因开采它的方法不同,就闪耀出了金光。

陈景河的金手指是怎样炼成的?

低成本技术创新是答案之一。

普遍的科学原理和客观性的良好结合就是创新,最适合的就是最好的创新。

——紫金矿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 陈景河

紫金矿业的突出特点在于,它从技术创新起步,向上贯通资源型企业和资本型企业所具有的竞争优势,并且在更大的结构上形成技术创新、资源占有、资本扩张的大循环体系,相对于业内其他企业,它具备了更强的竞争力和扩张力。

——点评专家 清华大学领导力研究中心 秦合舫

无须将镜头拉得太远,就从2000年说起。

那时,紫金矿业的员工们去食堂吃饭,常常不是付钱而是付股票。一元的股票,当八角用。于1998年开始改制的紫金矿业,有太多股票需要兜售。但是,大家觉得这股票实在没什么用,更无“收藏”价值。

籍籍无名的紫金矿业,当时还拿了1000万股票到当地上杭县县政府去兜售,最后总共只卖出了100万股。没人要,而且,越是对紫金了解的部门,像银行、经贸委的人,就越不敢要,虽然当时紫金经营得已经很好,但他们仍觉得风险太高。

那时刚在紫金工作了两年的黄连池买了2万股。在加入紫金之前,他在上杭县体改办公室供职;如今,他的身份是紫金矿业宣传部部长。据他透露,当时买股票并把股票留下来的人,在紫金矿业上市后其实都发了。

走出去

如今看来,2000年的改制在紫金的历史上非常关键。改制过程中,国有股份从绝对控股变为相对控股,上杭县的持股比例一下降到了48%,六家民营的股东加起来占52%,给了紫金管理层大施拳脚的空间。

改制分三步走:第一步,先改为有限责任公司;第二步,改为股份制公司;第三步,上市,2003年年底在香港上市;再后来,2008年4月25日在内地上市。

“上市——融资——走出去”是紫金的基本思路。2000年之前,紫金只做紫金山,但在此后,开始向省外拓展:走出上杭,走出福建,走出中国。而且,也正因为走出去,紫金开始声名远扬。

紫金省外的最早试水是贵州的一个小型金矿项目,但后来因为资源不足而无法继续做下去。尽管如此,这个项目为后面的贵州水银洞金矿项目提供了一个很好的跳板,后面这一次,大获成功。

2001年,紫金在新疆拿下阿舍勒铜矿的招标,就在这一年,它也开始了第一个国外项目,即加拿大顶峰项目。中国矿业企业第一次进入加拿大,尽管最后结果并不理想,但也堪称轰动一时。

再往后,紫金开始在国内外同时左突右冲,2007年,一年内就在英国拿下了两个矿山项目。

之所以如此扩张,并非陈景河头脑发热。因为矿业跟制造业等其他行业存在很大差异,其掌握的资源量是决定企业的未来发展潜力的关键。陈景河这一代人固然可以守着一座紫金山干到退休,但未来呢?紫金山迟早有一天要被挖空,紫金矿业不该只靠在这一座山上,等着坐吃山空。

在陈景河看来,中国现在是全球最大的矿物原料消耗大国,但中国在国际矿业市场上却没有发言权,其关键原因,正是由于我们在国际市场上没有资源的控制权。“这些资源从全球角度来说,供应是充裕的,只是矿产分布在地质上不均衡,有些地方非常丰富,有些地方非常缺,所以中国要全部做到自给是不可能的,但经济全球化和资源配置的全球化是一致的,作为一个有作为的公司,一定要走出去,否则发展空间非常有限。”

正因如此,紫金把资源控制作为首要战略。而且业务尽管以黄金优先,但也并不仅限于黄金。因为黄金只是一个小矿种,规模非常有限。

紫金的扩张也的确赶上了一个好时机。在2001年前后,紫金开始面向全国发展,那时候黄金的价格还比较低,进入成本也低。经过八九年的努力,如今,紫金已在全国20多个省份都有项目,在海外一些国家也设有机构,可以说初具规模。其黄金储备量是全国第一,此外还拥有铜、锌、煤等,矿种非常齐全。

如今恐怕没有人再说紫金股票风险太高了。现在效益非常好,手里又握着大量未来的资源,这让人几乎能看到它的美好明天。

低成本

不过,这一切是怎样实现的呢?难道别人会眼睁睁地看着资源流入紫金手里?

当然不是。就像当年的紫金山是被人舍弃的“鸡肋”,紫金矿业如今也多半是捡别人眼中的鸡肋,只不过,它有办法把鸡肋变成宝贝。

这还不是紫金全部的本事。更重要的是,不但别人开采不出来的它能开采,而且,它还能把开采金矿石的成本做到比开采石头还低。这也是紫金为何财源滚滚的秘密。

事实上,矿业开采的确是个高风险、高投资的生意。先从最早的勘探环节来说,在业内,勘探成功率最多不过5%,做100个项目,真正找到工业价值的,一般就是5个,有规模的项目就更少。但这个环节又是源头,不得不做。紫金也一样,在勘探上从来都是大手笔,2008年,仅勘探就投入了3亿多元。

钱确实没少花,但是,紫金的成功率很高。它的诀窍是,以在矿山周边进行补充勘探为主。比如紫云山,有一半是在贵州省内的,最早是请了一批外国专家做勘探,他们探明的储量是4吨左右,但紫金矿业每年深入到几万米的坑道,大量做补充勘探,如今愣是把整个规模扩到了100吨。

谁都知道,资源是宝,想去收购其他地区的矿产显然也很难,但很多项目在其他人手里是不赚钱的。没关系,紫金接过来。

紫金曾在新疆接手过一个铜矿项目。当时一家著名的设计单位给这个项目做了方案。设计规模是每天3000吨,需要8亿元投资。因为当时铜价较低,投资又过大,做这个项目的企业只好舍弃,转给紫金。接手项目后,紫金根据调查了解提出了改进方案,按照新方案,规模可以做到每天4000吨,但投资只要5亿元。

面对这个新的方案,那个设计单位很不情愿改,但陈景河很坚持:“他们比较牛,我们也比较牛,我花了200万元的设计费我宁愿不要了。”

最后,设计单位还是按照紫金的新方案做了更改。紫金采用了机械化作业,打了一个下井的斜坡道,让工程机械下到井底,效率因而得以大幅提升,安全系数也提高了。整个建设方案也做了一些重大调整,包括供水方案,以前的水要从200米深的地方抽上来,经过调整后则改为直流。

实践证明,紫金的方案是对的。

“同样的项目,不同的人做是有差异的。极少有矿山能做到设计预算不超支,但是我们能做到,规模上去了,投资还减少了,人家提的建议三五年才能建成,我们改良了以后两年半就建成投产了。”陈景河说。

陈景河的得意之处也正在此。因为对矿业的了解,因为手握“金刚钻”,国外公司都不敢做的项目,紫金也敢做。而且,决策之快,雷厉风行。

坊间流传最广的,是陈景河在收购贵州水银洞金矿时,只用半个小时就结束了收购对方51%股权的谈判的故事。陈景河承认,的确属实。贵州水银洞金矿原本是加拿大的一家公司接手的,但在投了2000多万元以后,受制于技术瓶颈而不得不放弃。可陈景河怎么就那么自信地迅速接手了呢?除了他认为几百万元的价格是紫金可承受的风险之外,更重要的是他们明白,在中国目前还没有被开发的矿,大多是技术方面有困难。所以其早就在全国各地收集了这种矿山的样本,在实验室做了大量的研究,已经有了比较好的技术积累。

只用了两年,紫金一边进行补充勘探,一边推进建设投产。如今,这个最早投资只有3000万元的矿山,一年大致有2亿元的净利润。紫金赚大了。

“矿业产业和制造业有非常大的差异。制造业某个技术研发出来以后,可以不断去复制,但是矿山不一样,每一个矿山都要独立设计的,有一些相通之处,但是形式上是不会相通的,所以,你的设计思想和经营理念很重要。”陈景河总结说。

所以,陈景河信奉:创新就是普遍的科学原理跟实践的良好结合。事实上,紫金的很多技术都是因地制宜的,也许从研究角度不是最新的,但在具体项目实施上,一定是创新的,而且是管用的。

至少现在看来,这些项目都运行良好。在2008年金融危机最严重的第4季度,紫金还做到了几乎所有的矿山都盈利,而且效益都还不错。2009年上半年包括黄金在内的不少有色金属价格都在下跌,紫金还实现了整体增长10%。原因就在于,其生产成本以及可变的管理成本等,都有大幅度的下降。

人才

和同类企业相比,紫金的管理团队有个显著的特征,即多为技术出身。这其实也是紫金能够保持高技术、低成本的重要原因。但要把这一优势持续保持下去,人才当然是关键。

陈景河对此非常清楚。尤其是,在未来,紫金已经定位于国际化发展,而对于国际化人才和国际化经验的缺乏,是紫金必须面对的问题。

现在,紫金已经提出,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里,人才问题是企业发展的主要矛盾。矿山行业是一个艰苦性的行业,其实这些年来,紫金也招聘了不少矿业类的专业人才,有一部分做得相当不错,也有一部分不适应紫金而离开。为保证人才的供给,紫金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其中包括跟陈景河的母校——福州大学合作,办了紫金矿业学院。学院和其他大学一样统一招生,只是对第一时间报这个专业的学生,紫金会给出学费,毕业时也提供一些保障。在此之前,紫金也和中国地质大学有类似合作。这些动作,都是为了保证有自己培养的人才,用陈景河的话说,“自己培养的人有根”。

在海外项目中,紫金也非常注重运用当地人才。前几年,紫金收购了秘鲁一个很大的项目,现在正在做前期设计,其中涉及大量跟老百姓打交道的事情,因此,紫金聘请的总经理就是一个秘鲁博士,他是西班牙很有名的教授,在当地待了近20年,可以做得非常好。

陈景河也并不排斥海外一些项目直接请一些国外的CEO来运作,但是,出于锻炼队伍的考虑,他也很愿意以自己为主导经营。以秘鲁这个项目为例,将来项目进入真正的建设期,紫金肯定要配一个对矿山建设最有经验的“自己人”作为CEO进去。因为现在这个总经理毕竟没有矿山运营的经验。

“在不同的阶段,还会有一些措施在里面”,陈景河说,“每一个项目,不应该有一个固定的一个模式,一定要比较开放,有比较适合的一个模式,这样的话,你就可以解决你的人才的问题。” lbqCB1ZQNI8CiQbctXo/GVXS73TGshRbrt+3jD9mgvpsKShBRmIcVLIGOatfyGKd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