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1月,向以“丰田模式”纵横全球管理学界的丰田汽车公司,再度成为全球瞩目的焦点。不过,却是以丰田章男总裁极不情愿的方式:这个素以“精益、完美、质量”闻名的汽车公司,几乎在一夜之间成为“质量门”、“召回门”的代名词,并诱发一场全球汽车业的信任危机浪潮。
“丰田危机”的命门在哪里?最直接的原因,还是在于其“内部质量控制体系出现了问题”(日本富士通综合研究所首席研究员柯隆语)。美国最大汽车保险商州农场保险公司称,2004年2月它们就首次向美国公路交通安全监管部门报告丰田汽车存在安全隐患,但这一隐患居然被丰田方面隐瞒达6年之久。
这意味着,在丰田汽车纵横全球之际,其内部管理却出了天大的漏洞。
尽管人们还不能妄下断言--这将预示着“精益制造”之日本模式的失败,但足以说明管理之重要性。管理,何其重也!管理兴、企业强、行业盛;管理败、企业颓、行业衰;切莫忘记:“管理是无止境的事。”
没错,你一定还记得,“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出自《礼记·大学》的这句话,也历来被国人奉为至理名言。实际上,其中蕴涵的便是自我、企业、国家乃至天下的“管理之道”。
对于过去30年间于草莽中崛起的中国企业而言,对于遭遇过数十年断代的中国管理实践而言,这一切尤具现实性,以及建设性。
时值中国管理模式杰出奖步入第三个年头。我们依然在寻找。
我们相信“榜样的力量”。就像一个韦尔奇和他的GE(美国通用电气),就可感染成千上万的中国企业及企业家一样。
我们着眼“本土的力量”。就如张瑞敏和他的海尔“激活休克鱼”,能够正式写入哈佛大学的教材一样。
我们推崇“实践的力量”。就像一个“希望”的崛起,可以衍生出大陆希望、东方希望、华西希望、新希望四家巨头,乃至带动更多的饲料企业一样。
……
我们还不能对略显稚嫩的中国管理模式寄予厚望--“要像欧洲文艺复兴运动那样来提升整个中国的管理水平”,这一梦想诚然远大、诚然震撼、诚然令人鼓舞,但我们仍需在学会奔跑之前认真走好每一步。
但我们依然志存高远:矢志于“让中国管理模式在全球崛起!”(徐少春语)
2009年,中国企业经历改革开放30年“洗礼”后的第一个年头。
不成想,一场更大的洗礼接踵而来--全球金融危机呼啸而至。
正如80年前那场席卷全球的危机一样,信心丧失殆尽再度令世界经济前路难测--那些乐观而积极的“V”型反弹之判断,彼时已经吸引不了几个听众,萧条、破产、裁员、崎岖、艰难……这样的字眼似乎更容易使人产生共鸣。
于2009年1月28日开幕的世界经济论坛(达沃斯论坛)2009年年会,在这个“经济往来犹如邻里”的年代,也充分印证了这是一个悲观氛围何其浓重的世界--这几乎是瑞士小镇上最为萧条的一次论坛。此间,普华永道针对全球1100多位CEO的调查发现,仅有21%的受调查者表示对自己企业未来12个月的营收将有所增长抱有强烈自信,这一比例明显低于一年前的50%。
“政府加油,商界退后”,美联社在一篇报道中总结道,在全球经济陷入困境之际,那些曾经风光无限的世界500强公司的CEO和董事长,都已威信扫地,他们所提建议的受关注程度,也远远不如各国政要提出的救援和振兴计划。
中国企业面临的生存压力、心理压力,一点儿不比全球同行们小。但是,中国企业没有选择“退后”。
事实证明,这竟成了中国企业最好的“试金石”:从未经历过大风大浪的中国企业,最终令世界为之侧目。中国企业面对动荡环境和复杂环境时的强大自我调整适应能力,在这场危机中,得到了最好、最充分的展现。
“一个未经市场风雨考验的企业,算不上真正意义成功的企业,只有经历风雨之后依旧保持不败的企业,才算得上真正成功的企业。”美国著名管理学家、《基业长青》作者吉姆·柯林斯(Jim Collins)曾如是判断。当金融危机席卷全球,连昔日傲视全球的华尔街都自顾不暇之际,我们认真品味这句名言,又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
其实,中国企业从不缺乏适应世界扁平化的巨大潜力,中国企业在商业基因上亦不逊于全球优秀的企业。可以说,尽管30年的成长期稍显短暂,但中国企业依靠自己的勤奋学习、积极实践,依托于中国灿烂的传统文化,最终孕育并初步形成了自己独特的管理模式。
管理创新,对全球任何企业来说,都永无止境。而把这些被实践验证过的,已经和正在推动中国优秀企业持续成长,无畏于大风大浪的管理模式呈现出来,不但对中国企业整体管理创新大有裨益,且注定将惠及全球。
第二届中国管理模式杰出奖的启动与行进,正是在这样的大背景之下。
2009年11月13日,金融危机对中国造成的震荡已渐平息。
当晚,历时五个月的中国企业管理高峰论坛暨2009年第二届“中国管理模式杰出奖”颁奖典礼在上海国际会议中心,如期进行。
作为中国管理界首个针对中国企业管理实践所取得成就的荣誉奖项,“杰出奖”致力于打造一个管理创新的中国乃至世界级平台,通过奖励中国企业中具有杰出管理创新理念和成功实践的企业,总结梳理出成功的中国企业管理模式并加以推广。
“金蝶本身希望能够在社会各界的支持下打造一个世界级的管理智库,能够为中国企业,乃至有一天为世界企业输出管理模式,能够把管理的知识为全世界范围内的企业所共享。”作为这一奖项的赞助商,金蝶国际软件集团董事局主席徐少春显然志存高远。他说:“我真诚地希望让大家一起携手合作,共同努力让中国管理模式在全球崛起。”
中国管理模式杰出奖理事会副理事长、中国企业家联合会常务副理事长胡新欣,在颁奖现场也寄语说:“我们很多中国的企业家面对国际金融风暴并没有被吓倒,非常冷静、务实地调整了企业的战略……过去的这一年,我们不仅没有看到大批的中国企业在管理方面束手无策,甚至倒下,相反地,却看到一批企业在新的起点上成长起来。”
不难理解,此时的鲜花与掌声,属于那些战胜危机的中国企业。可以说:2009年中国管理模式杰出奖的得主,正是这样的一批楷模。
不妨再度重温这一名单:
组织文化奖:成都华西希望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财务管理/企业金融奖:陕西石羊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产业链奖:广东温氏食品集团有限公司
生产制造奖:信利半导体有限公司
品牌管理奖:依波精品(深圳)有限公司
人力资源奖:广东易事特电源股份有限公司
集团管理奖:浙江传化集团
战略管理奖:紫金矿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这仍是一次挂一漏万的尝试,但却是大有裨益的第二次寻找。如今,第三届中国管理模式杰出奖也在如火如荼地酝酿中,让我们拭目以待。
两届中国管理模式杰出奖活动,像一个真诚的启蒙者,更像一个执著的布道者,它带来的最直接的效果是,越来越多的企业家开始真正去思考:中国管理模式该怎样去实践、怎样去创新?
可以预言:在经过了最初的“寻找”阶段后,下一步将会是“碰撞”,然后“认同”、“推广”,最后当然是“崛起”。
实际上,对于中国企业而言,也确实到了一个要关注并重视中国管理模式的时刻了。
早些年,许多企业尚处草莽期、初创期、成长期,那时候,很多企业家都曾表示,“进入世界500强”是自己的目标,如今呢?作为一群最抢眼的“新贵”,中国企业甚至占据了全球500强近1/10的席位。诚如马斯洛的需求层次论所指出的,中国企业应该有更高层次的需求与追求--塑造并完善自身的“软实力”。
不能忽视的是,尽管诸多中国企业进入了精细化管理和协同管理时代,并形成了成功的管理实践,但仍存在诸多问题。第一,崇洋媚外;第二,盲目复制、缺少创新;第三,不成体系、不成标准。
由此,倡导中国管理模式,更显得尤为重要。对于表现已属优秀的中国企业而言,这种“软实力”,乃是“从优秀到卓越”的最佳路径。
实际上,在21世纪的经营管理实践中,我们如果能将传统的中国传统文化思想精华,与西方的诸多管理工具加以完美结合,构筑出来的,就绝不是一个累加的成果,而是一次平方级的突破。这就是中国企业正在摸索的独特管理模式。
按照中国管理模式杰出奖发起者之一的金蝶软件(国际)集团董事局主席徐少春先生的描述,在全球化时代的中国管理模式,其内涵主要包括:首先,需要建立现代的中国商业伦理与管理哲学。中华民族的5000年文明,留下了丰厚而宝贵的精神财富,所以,我们需要汲取那些优良的传统,并将之与现代化的工业文明相结合,从而形成适合于现代乃至未来的伦理哲学。其次,我们需要继续引进、消化和创新西方的管理思想。无论是欧洲、日本还是美国的,我们既需要“拿来”,又需要将之很好地融入中国管理思想的体系中,真正做到“中西结合、洋为中用”。最后,我们需要中国的成功管理实践。改革开放30年中,中国诞生了很多成功的企业、优秀的企业,它们所倡导并实践的管理模式,非常值得研究、总结,更值得诸多中小企业学习,并让它们少走弯路。如今,可以再加上的一条无疑是:中国企业首度成功应对全球金融危机的伟大实践,及在其间积累下的种种经验。
毫无疑问,这是一个巨大的宝藏。在许多企业仍旧习惯于自我摸索,乃至盲目抄袭西方同行之时,需要提醒的是:我们应该善于站在巨人的肩膀上,而不要再去重复前人的摸索。正如“现代企业管理之父”彼得·德鲁克所指出的,“现代企业要想永续经营,除了求新求变之外,还有一项更重要的课题,那便是要学会管理创新。”
可以说,正是中国企业30年来在管理方面前赴后继的探索与实践,让中国企业最终成为全球商业版图中不可忽视的新生力量,也正是这股新生力量,成功推动了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商业复兴。
或许,人们依然记得,彼得·德鲁克在临终前曾表示:“21世纪,中国将与世界分享管理奥秘。”这个奥秘在哪里?自然就在于中国管理模式的丰富内涵。正像中华民族5000年文明的耀眼光环曾令世界瞩目一样,如今,我们必须向世人证明:中国企业并非只是“暴发户”,“软实力”方面,我们同样不贫乏,甚至还会震撼整个世界!
★战略管理奖
它是财富神话的缔造者,17年里,身价增长数千倍。
它是现代聪明的愚公,依靠特有的技术,将资源战略、资本战略、人才战略组合,让原本沉寂的金山闪闪发光。
这家企业就是战略管理奖获奖企业 紫金矿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