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序二 告别“野蛮生长”,探究“和谐管理”秘籍

几年前,万通集团董事长冯仑的一本《野蛮生长》,以诙谐、酸涩、直抵人心的语言,真实描述了改革开放之后的中国企业先行者们,是如何在市场经济体制不健全的大环境下,在体制与市场的夹缝中苦苦求存的,读来令人心生同情。

但是,再苦难的家史也要翻过去。如今,人们乐意谈起的是中国企业如何屹立于全球。尤其是金融危机期间,唯有在西方世界眼中的“中国买家”才有钱、有实力、有前景,才能拯救那些被危机击垮的国际巨头。最近的例证是沃尔沃甚至被吉利集团以18亿美元的价格买下;而且,中国企业甚至占据全球500强近1/10的席位。尽管中国能够驰骋国际市场的企业家还不多,中国企业的内功还不强大,但这些现象已足以让世界对中国经济刮目相看。

任何事物的发展与壮大,都是一个内外兼修的过程。能让中国企业纵横捭阖的原因,也在于此。

在1984年,笔者最初关注到“和谐管理”时,中国企业在管理上还非常初级和幼稚,工厂像作坊,老板像家长;即便稍微大一些、规范一些的企业,在管理方面也建树无几,甚至满足于照抄照搬西方管理模式,“全盘西化”、自我否定。那时,在淘金胜地海南盛传的论点是:“第一代资本家是流氓资本家,第二代资本家开始关注管理,第三代资本家需要成为管理专家或邀请管理专家帮助其发展。”

如今,经过30年的发展,中国企业在艰苦而漫长的摸索与实践中,“内功”修炼虽尚未达到炉火纯青的地步,但不少企业家善于学习并勤于思考,将信息转化为知识,在知识基础上形成自己的见识,从而创造出独到而且健康的商业模式,并继而形成一套支撑商业模式实现的治理体系、组织系统、管理能力,等等。出现了一些动辄数百亿元、上千亿元的企业,其管理非常规范,符合中国国情,但又吸纳了全球管理学界的精髓。

但是,对于中国管理模式的详尽探索与总结,仍只散见于一些企业、商学院,或报纸杂志,但就像一颗颗散落的珍珠,没有一个成体系的、权威的梳理,更遑论将中国管理模式的硕果记录下来、推广开来。

在2008年,金蝶集团董事局主席徐少春先生联合发起的首届“中国管理模式杰出奖”活动,显得格外及时且富有价值。这个旨在探究并弘扬中国企业“管理之道”的活动,通过总结梳理出成功的中国企业管理模式并加以推广,以此来促进中国企业管理现代化的发展。这不仅对中国企业界、管理学界极有意义,甚至可以预言,在将来也会对全球管理学界产生影响。

伴随着工业革命而诞生的西方管理,其优势在于尊重流程、尊重制度、尊重秩序,但是,东方智慧对于不确定性的驾驭远远胜过西方。从这一角度来看,成功的中国管理模式应该是将西方的优势与中国的管理智慧结合起来的,无论是欧洲、日本还是美国的,我们既要“拿来”,又要将之很好地融入中国管理思想的体系中,真正做到“中西结合、洋为中用”。并通过实践加以创新,最终创造出适合中国企业乃至值得全球企业借鉴、学习的管理经验及模式。

总体上,这也是“和谐管理”的理论追求和具体体现。将能够控制的因素纳入对行为主体行为路线的优化和设计,使其达到比例得当、协调搭配的“谐”的优化状态;而对那些无法预见和难以控制的因素,则设计一种包容、激励、诱导、支持的良好环境,让行为主体生存于其中,主动为融合了个人价值的企业目标而努力。环境与行为主体共生演进,良好协作,应付可能出现的各种变故和环境冲击,达到一种围绕企业发展方向--“和谐主题”的“和”与“谐”互动耦合的状态和机制。

与30年前拯救日本企业的“精益管理模式”一样,中国企业的重塑再造期也已悄然开启,但必然是以管理模式的总结与创新为先导的。

沧海桑田、风云际会。中国企业已成为全球商业版图中不可忽视的新生力量,正是这股新生力量,成功推动了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商业复兴,甚至将引领全球商业的未来。

席酉民
中国管理模式杰出奖理事会理事
西交利物浦大学执行校长,英国利物浦大学副校长 6qx6bzH97vgB804Ml//tUQvlZpY3hibjuORvNtG9tHxEpAH+mYmWcABOjcIflhbb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