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七节 引导孩子的从众心理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很多现代人,都开始进入一些怪圈。比如,攀比、从众、物质,这些现象在市场经济的环境内,是不可避免的,但现在有很多学生,也开始过于讲究穿着、打扮,一味地追求高档、名牌效应、紧跟潮流。这样的现象需要引起社会足够的重视。

从众心理,主要表现为人云亦云,随大流,没有自己的主见,缺乏个性和自信。那么,怎样才能转变孩子的从众心理,帮助其成为一个有主见的孩子呢?

从众心理对于孩子来说会产生很多方面的消极影响。首先,它会分散孩子的学习精力,影响正常的学习生活;对于一些家庭来说,父母本身就无法负担起这样的从众条件,只会加重家庭的经济负担。其次,从众的行为一旦开始,就会使孩子的虚荣心蔓延,从而养成一种奢侈浪费的生活习惯。有了李宁的鞋,就不可避免地要阿迪达斯的衣服。同时,孩子的消费观念和行为也会改变,极其容易引发孩子的犯罪行为。

当你的孩子开始讲究鞋子的质量时;当你的孩子开始不满衣服的牌子时;当你的孩子开始研究发型的样式时,父母们就要引起注意。对孩子过于注重自身外在的现象,千万不能掉以轻心,任其自然发展,而应在对孩子进行审美教育的基础上,使其认清自己的定位,帮助孩子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正确引导,让他们认清不良的消费观念和消费行为,从而养成自己正确的消费观念和行为。

在具体的引导过程中,父母可以按照以下的步骤:

首先,家长要以身作则,端正自身的审美角度,实施合理的消费行为。父母作为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当然对孩子的各个方面都存在影响,从众,自然也不例外,父母对美的认识往往对孩子有较大影响,孩子有时甚至会模仿父母的穿着。很多女孩子在小时候看到母亲穿高跟鞋后,就在心中埋下高跟鞋梦。现在审视自己的审美情趣,作为父母的你,是否是以物贵时髦、穿金戴银、穿名牌为美呢?如果是的话,那么就不要怪孩子。

对于名牌效应,现在社会上不仅对孩子,甚至在成人群体中,也是一种时髦。他们认为,名牌就会自然保证一系列的福利,比如质量、面子等。一方面是受到社会上高消费的影响,也与有些家长自身的审美观、消费观有关。父母认为孩子作为家庭的宝贝,给孩子买高档衣服,甚至买贵重的项链、手镯等一系列东西,都是可行的;还有的家长是抱着一种炫耀和满足自己的虚荣心的心态。在一些物质条件不宽裕的家庭中,父母宁可自己节省,也要让孩子在别的孩子面前“不掉价”。这样的误导,殊不知给孩子们带来怎样的后遗症!

其次,让孩子明确人生排位,形成学习第一的观念。在学生时代,孩子的第一身份是学生,而学生的主要任务是学习,因此把精力放在学习上,才是正确的。同时还要让孩子明白,在现阶段,自身并不具备从众攀比炫富的资本。要引导孩子在学习、劳动、品德方面与同学进行比较,而不是在穿着、物质上的从众。其实每个人内心深处本身都是存在攀比、从众心理的,对于家庭条件允许的孩子,要时刻提醒他以平常心生活,上学时以穿校服和其他朴素大方的服饰最为适宜,这样就不会让孩子在穿着上产生骄傲的心理,与其他同学相处也可以更加亲近,也避免家庭条件不好的孩子产生自卑心理。

对于家庭条件本身就不好的孩子,更要时刻提醒自己的实际处境。对于其他同学的富裕,可以用来作为自己追求的动力。从众心态的存在可以促使人去努力,比如努力多挣钱、努力考一个好学校、努力获得奖项等等。从众心理是正常的心理现象,关键是如何把握。

要知道孩子为什么从众,在评价一个孩子从众心理是不是浓烈时,还是要追寻导致他从众的根本原因。

环境原因是一个比较广泛的因素。有的是因周围的同学爱追求各种物质,而孩子很从众;还有的是因孩子本身缺乏自信,想要通过一些表面上的东西来弥补自身的不足;还有的孩子因为其本身性格上的怪癖,过于在意自己的外在形象;当然受到其他同学的嘲笑、威胁也是众多原因之一,因为受到不公平对待而产生不服气的心理等。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根据不同的原因进行不同的引导。假如你的孩子在一个贵族学校上学,那么他的周围环境肯定比较容易引起攀比、从众。那么家庭教育就比较重要。同时孩子可能会对父母提出自己的要求,如果没有得到满足,他在心理上就会受到负面的刺激,产生不满情绪。也许他会寻求他人帮助,这样很容易被一些坏人利用。

现在的很多电视、广告、杂志等公众媒体都在宣扬物质享受,这也在无形中影响孩子,因此也要社会对孩子的心理进行正确的引导。要和这些并不实际的宣传作斗争,教育孩子脚踏实地,不要盲目从众。

从小事做起,父母平时都在给孩子买什么书、看什么电视、说什么样的话给孩子听,让他们接触什么人。可能许多家长以前从来没有思考过这些问题,除了那些学习辅导和少部分名著。其实孩子就像一块吸水的海绵,能吸收各种各样的东西。父母还可以给他们看一些有教育意义的微小说、杂志,自然童话、寓言是不能少的。

世界上没有一无是处的事物,从众也是。从众的害处人所尽知,但是从众也有其好处,关键是不能盲目攀比,把握度的问题。这需要大人能耐心地引导。以反向思维看事情,也是一个美妙的过程,鼓励孩子要具有独到的思维角度,多让他看些成功人士的例子。这些都可以提高孩子思想品质,有利于孩子的心智健康成长,改变从众的思维模式。

因此,在追求物质享受方面,及时调整自己的心态,改变自己的选择和思维的方式。选择最适合自己能力范围内的生活及处事方式,是最利于身心健康的正常心态。

对于孩子来说,自信心的树立是改变从众心理的又一大法宝。孩子有了自信心,具有明辨是非的能力,做事就会有自己独特的见解,就不容易不盲目地跟随其他人。想要你的孩子形成良好的个性吗?那么就从现在开始,从小处开始。积极地关注孩子从众心理的种种消极表现,并引导其向积极方面转化。但是需要解决两个问题:

1.怎样培养孩子的自信心?

“你的孩子是否总是觉得自己不行?自信心其实就是一个人对自身力量的认识和充分估计。在自我意识的组成部分中,它是极其重要的一部分。有些孩子由于各种环境的因素,看不到自己的能力,认为自己做什么都不行,不如别人,于是,遇到什么事情总是以为别人的观点才是正确的,对自己力量的认识肤浅、不稳定,完全从属于别人的评价。对于这种情况,父母不能藐视孩子的表现,肯定的语言才是正确的去向。”如“你看做得多好”、“你真棒”、“你穿的衣服多好看”这样的话语经常挂在嘴边;而“你怎么连这也做不好”等就会挫败孩子自信,从而导致孩子要向别人看齐,加重了孩子的从众心理。

不断丰富孩子的各方面知识,从实际上提高孩子的能力;作为父母,可以为孩子创造环境,使孩子有展现自己的舞台;培养孩子的独立能力,孩子的事情让他自己做,对于他完成的事情给予充分的肯定,使孩子相信自己的能力。

2.怎样提高孩子分辨是非的能力?

由于孩子经历的时间阅历较短,他们的道德观与成熟价值观尚未完全形成,判断是非的能力还不强,孩子自身喜爱和厌恶的情绪是他们判断是非的主要标准。因此孩子对于父母的依赖性和模仿性都很强,控制能力差,难免会产生从众心理。别人怎么做,自己就跟着做,这样当然容易会有不恰当的言行。家长对于孩子,既不能过于重视也不可嘲笑。父母正确的做法应该是进行理智的诱导、纠正,使孩子通过逐渐的观察从对外部他人的行为、言语进行评价,过渡到自身行为的是非,从而提高分辨是非的能力。

如果听到别人骂脏话,孩子会在对父母进行观察后,对其进行判断和评价,再来决定是否跟随。

一旦有了自信心,再获得明辨是非的能力,孩子对于事情就会有自己独特的见解,不盲目地随从别人。关注孩子从众心理的种种消极表现并引导其向积极方面转化,这是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法,当然不能错过。 ur7gwEu0klNG/WIVlJcTF8pZT+PRx+TjJmQW4cT8kcO4T2qptF3HUi65G41t4tYo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