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小时候可爱的孩子,长大后就变成碌碌无为的平庸之辈?为什么我们辛辛苦苦养育的孩子长大后竟然连一技之长都没有,沦落到啃老的地步?
为什么中国孩子找不到自我发展的出路?“填鸭式”的应试教育到底伤害了谁?一直夸赞孩子“你真棒”,难道孩子就真的棒吗?
究其原因,就在于孩子没有自己的优势和强项。
孩子如果没有自己的优势和强项,一切都是白谈!长大后就会被社会淘汰!为孩子留下万贯家财,不如培养孩子的一技之长。孩子拥有一技之长,这才是真正的无价之宝,可以让其安身立命,是其事业发展和人生幸福的基础与根本!
孩子的优势和强项可以后天培养吗?
作为中国父母,我们应该怎么办?
有人说孩子的强项是天生的,谁家孩子天生聪明,谁家孩子天生具有音乐细胞。我对这种意见持否定态度,因为孩子出生时就是一张白纸,没有强弱项之分,正如孩子的胃一样,生来就准备接受世界上美好的食物。恰是因为父母后天的培养,孩子才有了强项。
我曾经见过这样一个孩子,家长费了九牛二虎之力从小培养他学画画,又是请老师,又是买很多图画跟他一起看,去参加画展,总之,凡是对孩子画画有帮助的他都不放过。可就是如此费尽心机,孩子依然对画画不感冒,甚至是厌恶。有时候会把自己画的画,放在地上踩,让他的父母很是头疼。后来父母问他对什么感兴趣,他说自己喜欢自然学科。孩子父母找到我数落了一通,说孩子的强项根本就是天生的,不是培养就能培养出来的。我又跟那个孩子聊了好久,才知道他喜欢大自然的原因是:平时父母都把他关在房间里作画,很少让他出去玩儿。
从某个方面说,孩子的这种兴趣也是父母培养出来的,只是“无心插柳柳成荫”,父母没意识到罢了。我的论点并没有错,只是他们把方法用错了,才让孩子产生了抵触情绪。如果真想让孩子有所成就,有三种做法:第一,让孩子带着画板到大自然中作画,而不是一味地憋在画室里,要将孩子的兴趣和你的目标结合起来,让孩子对画画产生兴趣;第二,让孩子放弃画画,转而学习自然科学,但是家长一定要采取正确的方法,不能强迫孩子去学习,要不孩子潜在的“强项”就会被扼杀;第三,也许自然科学并不是孩子的潜在优势,他的喜欢只是出于一种抵抗心理。当孩子对自然科学失去兴趣的时候,家长要做的不是指责,而应该想办法增加孩子的阅历,让孩子体验生活的多个方面,以便早日发现孩子的真正兴趣。
我们知道,孩子小时候,总是对各种事物充满好奇,也许今天喜欢画画,明天喜欢书法,后天又喜欢上钢琴。家长在面对这种情况的时候,往往觉得孩子没法造就了。这种认知是错误的,我们要做的是耐心等待,想办法让孩子确定一个稳定的兴趣,并在这个兴趣上多花点功夫,多点儿鼓励,进而使其发展成为强项。当孩子的兴趣有反复时,要鼓励孩子战胜困难;当孩子取得一定进步时,要及时表扬,让孩子有自信心。
培养孩子的强项,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第一,父母要了解孩子的真正兴趣是什么。
学会观察孩子,观察孩子在游戏、学习中喜欢些什么,观察孩子们之间的谈话,并且能融入他们的话题。了解他们在想什么、需要什么、关心什么,不断发掘孩子的兴趣。
平时还要多和孩子聊天,以发现孩子对天文、宇宙的兴趣,如果不聊天,没准就会得出孩子想法“怪异”的结论。
第二,父母的思想要开明,不要扼杀孩子的兴趣。
有的孩子人多的时候喜欢大声说话,而且喜欢与人争辩,当赢了的时候会特别开心。这是孩子对语言表达的一种强烈兴趣,家长不能认为孩子是淘气、顽皮,而训斥怒喝,否则就会扼杀一个“大律师”和“演说家”。
第三,父母正确引导,将孩子的兴趣变成强项。
父母最不应该做的就是违背孩子的意愿,强迫孩子做自己不感兴趣的事情,其结果往往收效甚微,甚至适得其反。这时候,父母最应该做的就是正确引导孩子。
就拿玫瑰花来说,孩子想要认识它,就必须花一定时间来“研究”。妈妈要通过提问,问孩子“玫瑰花都有哪几种颜色呢?玫瑰花上有刺吗?”等。只有如此才可以维持孩子的兴趣,有利于孩子认知、学习。
每位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有强项,但又希望他们能健康快乐地成长。其实这两者是不矛盾的,在孩子有兴趣的前提下,加上父母的正确引导和启发,孩子一定会在一个快乐的氛围中发展出自己的强项。
我们要记住,强项是可以培养的,但需要选择合适的方式和方法。从某种意义上说,本书正是解决目前教育问题的一本实战手册,期望其能引起中国父母和广大教育人士的共鸣。如能有幸给正处于火深火热之中的孩子带来福音,我将不胜欣慰。
现在,就让我们一起发现和培养孩子的优势吧!
祝天下所有孩子都能拥有自己的优势,做最棒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