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如今,许多关于孩子成长的研究,都非常关注孩子在五岁以前的培养和开发。因为很多人都相信,父母是孩子最早的启蒙老师,如果孩子在婴幼儿时期能够得到更好的启发和影响,那么他所形成的品格和思维方式将会受益终身。在这一点上,孔子的母亲颜征在很早的时候就已经意识到了。
孔子三岁时,他的父亲叔梁纥就去世了,母亲颜征被迫带着孔子和他哥哥一起离开孔家搬回曲阜故里居住。虽然同时要养两个孩子且家境很贫困,但是颜征在把大儿子放去学堂的同时,已经把三间房子中的一间准备出来做了书房,以便于亲自教孔子读书。为了维持生计,她在教孔子读书的同时,还收了五个其他人家的小孩做学生,这样,她可以得到每位学生的学资——五斗小米和一担干柴,这足以养活他们母子三人。在教几个孩子习字、算术和唱歌的同时,她也教孩子们学习礼节和仪式。孔子五岁的时候开始学习,而在这之前,母亲每次都先教给他几个字,过一两天再检查。
有一天,颜征问孔子:“我教你的字都记住了吗?”
孔子回答说:“记住了。”
颜征说:“那好,明天早上我考考你。”
当时,孔子是跟哥哥一起睡的。那天晚上,他刚上床,就对哥哥说:“母亲教给你的字,你都记住了吗?”
哥哥说:“记住了,你呢?”
孔子说:“我练习了几遍,觉得不是很有把握。母亲很辛苦,每天都要为这个家受累,还要教我们识字,如果明天早上她考我的时候我不会,她一定会非常伤心。不行,我得起来再练习几遍。”
哥哥心疼地说:“已经这么晚了,天气还这么凉,你就在被窝里复习吧。你可以每念一个字,就在我的肚皮上写一个字,这样我还能帮你检查是不是对的。”
于是,孔子就在哥哥的肚皮上写了起来,每写一个字就念出声音,让哥哥帮忙检查。可是,年幼的孔子终究抵抗不住困意的侵袭,他念字的声音越来越轻,最后一个字刚写完,他就枕着哥哥的胸口睡着了。
第二天早上,颜征如约检查儿子学过的字,孔子一遍就都通过了。颜征惊喜万分,心想:我前几天教了他那么多生字,只过了一天,他就能全部背下来,这个孩子以后一定会有出息。于是,母亲更重视对孔子的培养了。
由于母亲的苦心栽培,孔子还不到10岁,就已经学完了全部的启蒙课程,也正是因为母亲的影响,孔子以后才有了办私学、兴教育的想法,并且把这些想法都付诸了实践。
对于婴幼儿时期的孩子来说,父母的影响非常大,而早教对智商的影响更是大于遗传。美国亚拉巴马大学心理学教授克雷格·雷米(Craig Raimi)和他的伙伴们曾经做过一项实验,他们把一批贫困家庭的4个月大的婴儿分成两组:一组送进早教中心,安排老师教他们做游戏和唱歌;另一组不进行任何早期教育,只供给他们足够的营养。到了该上幼儿园的年龄,第一组儿童的智商比第二组高10~20分。到15岁的时候,第一组孩子的语文和数学成绩均高于第二组。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差别呢?因为对孩子的早期教育促进了孩子大脑的发育,使其智力明显提高。孔子的母亲颜征在孔子很小的时候就开始重视对他的教育,无疑对他的智力开发和品质形成,都起到一个良好的促进作用。
在现代社会,我们更应该注意对孩子的早期教育。在对孩子进行早期教育时,应注重对孩子能力的培养。这是激发孩子天生技能的最有效的方式。因为对能力的培养,要比单纯的知识的增长更重要。虽然陈述性的知识也是孩子成长所必需的,但这些是随着年龄的增长循序渐进、自然而然都会学到的东西,而获取知识的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和面对生活的品质,是需要孩子在很小的时候就培养的。
很多家长由于工作繁忙,没有时间陪孩子,就把对孩子的早教期望寄托在琳琅满目的早教机构,希望能够培养孩子更多的能力。但是,即便早教机构有再多的教育项目,家长也不能忽视自己对孩子的影响。因为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早教最好的课堂是家庭,最好的途径是父母在日常生活中的言传身教。所以,即使父母再忙,也应该在生活中多花一点时间陪孩子玩游戏,给孩子讲故事,与孩子沟通和交流,这样才更有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