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行万里路”是最好的学习

司马谈学识渊博,思想进步。他在任太史令期间,认识到了中国的历史除了一部《春秋》之外,便是一片空白,急需有人搜集材料,重新整理出一部史书。可是,想要完成这个任务,就要阅读和研究许多古代留下来的书籍。而汉朝以前的古文字和汉朝通行的文字又有很大的不同,很不好读。所以,他把儿子司马迁从老家夏阳带到了长安,希望能够帮助他完成这个心愿。于是,10岁的司马迁开始从父学习古文,后又从师有名的学者孔安国、董仲舒,学习古代历史和经典文献。

由于那时期还没有活字印刷术,纸张也尚未发明,书籍很少,再加上当年秦始皇焚书坑儒,只留下了很少的文字资料可供参考,记载很是粗略。有些历史事件不但不能让人了解详细的过程,还常常前后矛盾,真假难辨。这时候,司马谈鼓励儿子亲自到全国各地走一走,看看各地的风土人情,观瞻历史遗迹,搜集书本上没有记载的逸闻轶事,也许会有不一样的收获。

司马谈所处的时代,正是儒家思想开始兴盛的时代。儒家思想中有一点曾明确指出:父母在,不远游。如果父母尚且健在,就去外边旅游,就会被视为不孝。何况年仅20岁的司马迁,从未单身一人远行过,因此对于父亲的提议,他显得特别犹豫。可是父亲却一直安慰他说,男儿志在四方,应该到处走一走,丰富阅历,开阔视野。为了能让儿子顺利远行,司马谈还做了大量的准备,详细地教给儿子一些路上应该注意的问题,哪些可能是历史线索,怎样才能搜集到可靠的材料等。

在父亲的鼓励下,司马迁终于说服了自己,开始离家远行。他从长安出发,出武关,经过南阳,到江陵;然后渡江南下,到汨罗江边,凭吊爱国诗人屈原;而后到了庐山,考察大禹治水的遗迹;过长江,到淮阴收集韩信的故事;去曲阜,了解孔子的生平……经过了两三年的考察,司马迁熟悉了历史上许多重大事件发生的地理环境和风土人情,搜集了很多历史资料,纠正和补充了很多历史文献上的错误和疏漏,也扩展了他的视野和胸襟,为后来他编写《史记》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父母提高卡

《史记》是司马迁贡献给我国史学和文化宝库中晶莹的瑰宝,是他一生的心血凝聚而成。司马迁能够取得如此大的成就,与他父亲的教导是分不开的。他父亲传授给他知识,引导他行万里路,使其在实践中开阔了视野,增长了见识,磨炼了意志,以至于在以后的人生道路上,不管经历任何风雨,他都能坚持自己的理想,为了写成一本完整的史学著作而奋斗。在现代的亲子教育中,我们也应该向司马谈学习,给孩子提供“行万里路”的机会。

有一位专家曾经说过,现在的孩子在“知”的方面并不匮乏,因为书上、网上什么都有,孩子真正缺少的是“识”——见识。孩子们每天都过着家和学校两点一线的单调生活,尽管饱读诗书,但是缺乏广泛的生活经验。这样的孩子在以后是很难立足于社会的。现在早已经不是那种“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时代了,社会需要的是复合型人才。所以我们要想让孩子以后能够在社会上拥有一席之地,就不能只强调成绩这一方面,同时也应该注重孩子多方面能力的培养,让他们走出教室,走出学校,把知识和实践结合起来,把课本和生活连接起来,孩子的能力才能得到更快的提升。

作为家长,我们不能因为工作忙碌就放弃和孩子一起外出的机会,反而应该多抽出时间,多给孩子看一看这个世界的机会,让孩子多长一些见识。带孩子外出,家长要事先做好“功课”。这其中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做好知识方面的准备,比如去名胜古迹游玩,应该提前了解相关的历史知识,以便讲给孩子听;二是要帮助孩子做好心理准备,出去玩之前,孩子的内心期待会很高,但是有些旅途会很漫长,游玩的时候可能会有些累,或者并非想象中那么有趣,这时需要让孩子能够坚持下来。

另外,孩子的“忘性”很大,我们不能让每一次旅行都变成一次无意义的玩耍,而应该让孩子细心体会,及时总结,加深对每一次外出的印象,这样的旅行才更有意义。 iv6Cz1pv/2l0iMZNw4GqKRkaORhKEC8BoAG3Xj+2n/WBc9XL3ZS9mnbqkOdB1OYU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