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在家请客的轻松法则

前面谈到的“菜色安排”原则适用于餐厅点菜与在家做菜,但同样的原则实践起来又有所不同。在餐厅点八道菜很容易,在家里做八道菜却可以累死人。依据多年大小宴客的经验,我归纳出以下几项帮助自己临危不乱的要点。

1/菜色种类不要太多

传统中式宴客讲究丰盛,三个人可能要五六道菜,五个人可能要七八道菜。我还曾经见识过桌面已摆满了,盘子上继续层叠盘子的浩瀚场面,至今对主人的用心与热情难以忘怀。然而感动归感动,自己做主人的时候,老实说真的没有必要这么辛苦。与其为加菜忙得蓬头垢面,来不及与朋友把酒言欢,我认为更理想的做法是专精于几道有限的菜色。如果人多,每道菜的分量就相对做多一点,如此而已。为现有的菜色加量,绝对比多一个人就多一道菜来得轻松。

我这样的想法最初源自西餐结构,但其实适用于各种菜系。西餐的结构最基本包括:主菜、淀粉主食、蔬食,但继续延伸也可以添加如下:

●前菜(appetizer)

●沙拉(salad)

●汤(soup)

●面包(bread)

●肉食/海鲜(meat/seafood)

●蔬食(vegetables)

●面饭/淀粉主食(starch)

●甜点(dessert)

转换为中式菜色大致如下:

●小菜/凉菜

●汤

●糕饼面点

●肉食/海鲜

●蔬食

●饭

●水果/甜点

也就是说,一般状况下只要有一道凉菜、一道肉食或海鲜、一道蔬食,配上米饭,再切点水果,就已经架构完整。如果需要更丰盛一点,可以加一道汤、一份糕饼面点或是多几道凉菜或蔬食。

这样组合的弹性很大,其中凉菜可荤可素,可肉食可海鲜;蔬食配菜随季节更替;淀粉主食囊括饭、面、五谷杂粮、根茎地薯,简则蒸煮食原味,繁则加料调味。肉食或海鲜主菜一次炖一大锅或炒一大盘,显眼又省力。

此外,名称上虽有所谓前菜、主菜、配菜之别,上菜程序却不需有前后之分。一般人印象中,西餐总是一道接着一道,这种上菜方式最早被餐饮专业人士称作“service à la Russe”,是十九世纪初由俄罗斯宫廷传入欧洲的做法,有别于“serviceà la Française”,也就是所有菜色一起上桌的传统法式作风。前者后来演变成西式餐馆上菜的主流标准,后者则是从古至今各地家庭用餐的惯例,其实跟中式做法一样。

直至今日我去欧美朋友家里作客,除非是极其正式的场合,或是主人特别想营造餐厅的氛围,一般来说菜都是大盘大碗地一起上桌,大家沿桌分食。近年来世界各地许多餐厅甚至都开始回归家庭式的上菜,英文称作“communal dining”,时髦男女趋之若鹜。所以大家千万不要认为做西餐就非得一人一份摆盘上桌,因为无论遵循传统还是赶流行,我们所熟悉的分食模式都是主流,中西餐饮的界线没有大家想象的那么分明。

2/善用不同火力的烹调方式

常听人说:“西餐最容易了,中餐的难度比较高。”这点我基本上同意,主要因为中餐菜色没有明显的主、副之别,每一道菜都重要,又要几乎同时上菜,特别考验做菜之人时间管理的能力。针对这个问题,一个解决之道就是前述要点:不要做那么多道菜!另外就是善用不同的烹调法与火力来源,能先做的就先做,能不用瓦斯炉的就不用瓦斯炉。比方说:

·慢炖菜:所有慢炖的菜肉和汤品都可以提前制作,甚至前两天做好摆进冰箱。这样非但不影响质量,反而会让菜肴更入味,到时再热一下就香喷喷。

·凉拌菜:人多的时候,我喜欢多做凉菜,因为它……嗯……不怕放着放着就凉了!为了避免脆嫩的蔬菜因太早调拌而变软烂,我们可以先把菜清洗切好,需要先抓盐或汆烫也准备好,另外调好酱汁,用餐前快速拌一下即可上桌。

·烤箱菜:烤箱不只适用于西点,还可以做许多好吃的中西式正餐,不但减少油烟,还省下炉台前宝贵的空间,让下厨之人可以从容地准备最后一两道必须热辣上桌的快狠准炒菜。

如果你很会用电锅烧菜,或是阳台上、院子里另有烤肉架或土窑,都应该善加利用。分散烹调的火力来源、时间与空间,主人就不需要一整晚待在炉灶前忙着出菜,而可以优雅从容地坐下来吃饭聊天。

3/善用优良的外食或半成品

这是写给很pro的人看的。我刚从厨艺学校毕业的时候,非常坚持什么都“do it from scratch”─自己从头做起,好像只要端出外面买来的面条、泡菜、果酱、蛋糕……就很违背良心似的。后来到餐厅里工作,一位很尊敬的大厨告诉我:“如果自己做得真的比较好,那就自己做。如果人家做得更专业更好,那就买啊!这就是分工,省下来的时间可以把别的环节做得更好,而且‘product knowledge’,知道什么产品好,哪里买得到─也是一门学问。”

后来经验证明,的确不会有人因为我买了好吃的面包、蛋糕或小点搭配自己的家常菜而质疑我的能力和诚意。不过如果我有闲情逸致自己做,当然皆大欢喜,而且即使做得不好,大家还是很感动,所以结论是开心最重要。

4/勿拘泥形式

讲了这么多,都是一些参考原则,而原则都可以打破。我说吃西餐可以像中餐一样沿桌分食,其实吃中餐有时也不妨像西餐一样,一人一份摆盘出菜。如果是熟识的朋友来作客,有时一碗精致的面饭反而比一桌菜更温馨。我一直记得十几年前第一次只身去北京旅游时,当地远房的伯伯(父亲的堂哥)带我去参观长城和明十三陵,之后邀我回他小小的公寓里吃一早煮好的清粥配酱菜,还有一笼路上买的包子。我们初次见面的一老一小喝着热气蒸腾的白粥谈书、谈历史、谈海峡两岸的亲人……那餐饭的滋味,是北京烤鸭和清宫宴都无法比拟的。

接下来是一些简单的中西菜色组合范例,做为小家庭平日晚餐不会太费力,与三两好友相聚小酌也不显太寒酸。 OXw3jZg48lLE7267bYNp6JQQZWaIHstFcHVps+ow0/T5P+t/9iIxPAvGQdK9uLRY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