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觉得董明珠调研了就行了,我不用做调研。”
“那我还真不大清楚(占银隆的股份额)”
“没有什么深思熟虑,就是相信董总。”
“我们下边人去看过(银隆)。他们说还行,董总说投我就跟着投,我就没考虑那么多。”
言语间,王健林投资银隆5个亿,但他把原因归结于对董明珠的充分信任,颇有一种董明珠说了算的感觉。似乎非常轻松地,王健林就完成了万达对制造业的第一份投资。同时这又是非常不容易的,因为这一份投资足足花了近30年。
王健林对董明珠的支持是显而易见的。“万达所有的小家电这一类的产品,我们都是发了文件的,全是选的格力。”王健林不断强调,投资银隆是因为万达和格力是紧密型战略合作伙伴,而自己和董明珠是互信的朋友。
诚然,作为商人,王健林也有基本的考量。“不要以为我们仅仅是友情赞助,我自己判断它是有前途的。它的前途我倒不觉得在新能源汽车上,我觉得更多的是在储能上。”他预测,如果把储能技术商业化,银隆的市值就会翻倍。
实际上,早在十几年前,王健林就注意到了储能。“全中国能耗的一半是被房地产消耗的。储能能够在低峰时候冲起来,这个事情15年前世界行业建筑团队就在研讨,到现在还没有发现真正能够商业化的。所以我们的关键是能不能把储能技术真正地做到稍微商业化,要做到这点,也许我们还有更多的事情要做。”
按照银隆的规划,其致力研发的氢钛动力总成,不仅服务于电动汽车领域,还将服务于更为广阔的储能市场。或许正是这样的想法吸引了王健林的加入,促使王健林决定参与一把储能市场。既然多年前就有所设想,那何不借此机会实现曾经的想法呢?
得到首富的投资,魏银仓当即表示:“新能源不是一个简单的炒作,不是一个PPT造车,更不是圈钱的机会。”并向王健林保证,“未来十年把全世界最好的储能技术用到万达的商业广场上。”
王健林态度乐观,他认为,企业家作用在于有前瞻性,能够看到别人看不到的点。与银隆的合作,对企业来说,是“各取所需”。
除了董明珠个人和万达之外,银隆还获得了中集集团下属企业、江苏京东邦能投资管理有限公司,以及北京燕赵汇金国际投资公司3家企业的投资。
京东集团高级副总裁熊青云提出,与银隆新能源的合作是京东向新能源领域踏出的第一步。比如,银隆的新能源汽车能够与京东物流相结合。“电商的优势在于,物流的车辆拥有路径相对固定、运营时间较为规律的特点,更易于向新能源汽车转型。”
中集集团副总裁李胤辉则透露,中集集团与银隆将就机场、冷藏保温车、货运、重卡和轻卡等领域展开合作。正如王健林所言,各家企业的投资不仅是因为友谊信任,而是“各取所需”。
魏银仓给了投资者们这样一份蓝图:2016年在国内,银隆攻占了超过30个省70多个城市,国外至少有4个国家;2017年国外市场会争取超过10个国家100个城市和地区。到2020年,争取实现商用车产销10万台,目标是国内市场与国外市场各占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