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2章

带宽负担会降低人的智商

钱的问题会永远纠缠着穷人,而时间问题则会永远烦扰着忙碌之人。若仅仅把稀缺现象视作压力和忧虑的结果,那就是忽视了深层次的影响因素。

现在,我们先讲3个关于稀缺的小故事,其中就反映了专注所造成的不同结果。

故事1:管窥会造就不合格的家长

一位最重要的大客户通知你,他要将业务转移到其他公司去。你请求客户的主管经理来最后听一次你的推介。她应承了下来,但却说只有第二天有时间。于是,你取消了所有会议,暂缓了其他工作。你将所有时间都用在了推介的准备上,但有一件事情你没有办法推掉:女儿当天晚上要参加城市冠军杯垒球赛。不去观看比赛的念头划过脑海,但一番挣扎后,“好爸爸”的一面还是战胜了这个念头:对于女儿来说,她的这场比赛就像第二天的推介会一样重要。在赶往比赛场地的路上,女儿突然想起自己的幸运符落在了家里。还没掉头回家取幸运符,你就开始冲女儿大发雷霆。等你情绪稳定下来时,已经太晚了。女儿本就对当天晚上的比赛感到惴惴不安,现在你的脾气让她更害怕了。本来很有乐趣的一件事情,现在却让你们之间充满了紧张气氛。比赛之时,你一点儿也不享受。脑子里一直想着第二天要做的PPT。你也知道,你现在根本没有办法做PPT,可就是不能集中精神观看比赛——你很是心不在焉。女儿在比赛间歇偷瞄了你一眼,她看出了你的心不在焉。但你很走运,女儿的球队获得了胜利,庆祝的欢乐气氛掩盖了你犯下的错误。但不可否认,当晚的你,肯定算不上是一位合格的家长。

故事2:没有余闲就无法应对突发事件

约翰第二天有个考试。他正在上大学。虽然父母为所有孩子都存了教育基金,但还是不够。父母从来没有想过,学费竟会上涨到如此昂贵的地步。约翰是4个孩子中年龄最小的一个。等到他该上大学时,家里的教育基金已经所剩无几了,而学费则继续水涨船高。尽管如此,约翰依然选择了一所声名显赫、学费高昂的大学。他认为,如果要为学位投资,不如投在最值钱的大学上。他东拼西凑,用上了学生贷款、学院提供的补助和奖学金。虽然过程复杂周折,但他还是想尽办法凑齐了学费。一直以来,他都觉得这个选择是正确的,但现在他的心里却泛起了嘀咕——两项本应发放的奖学金突然被取消了。这是因为发放奖学金的基金会备受经济萧条的打击,不得不节省开支。那么,约翰该如何凑齐下个学期的学费呢?还有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就要交学费了,银行能再为他批准一部分学生贷款吗?他有能力偿还这笔贷款吗?当然,他也可以向叔叔婶婶借钱,但父亲知道了一定会不高兴,但他又能怎么办呢?要不干脆转学到当地一些学费较低的普通大学?

此时,约翰实在无法集中心思准备第二天的考试。他一直在思考如何解决学费的问题。心事重重的他错过了一场本想参加的学习小组聚会。他根本不在迎战考试的状态,但他没得选。考试终于开始了。他试着集中精力,但脑子里乱轰轰的。本来很简单的题也做错了。考试结束后,他的心情变得更糟了。现在,他不仅要为学费的事情烦心,还要为这场考砸了的考试而郁闷。

故事3:表现不好都是带宽惹的祸

一家快餐店的经理将他所面临的麻烦归咎于(低收入)员工。“他们实在不靠谱。”他说道。他抱怨自己的大部分时间都用在了劝导这些员工用更友善的态度与客人打交道上。他对员工说:“服务业本来就是这样,你要面带微笑、态度友好。客人与你说话时,陪他们聊聊天;客人无理取闹时,别跟他们一般见识。你的工作就是要有礼貌地对待客人。”另外,这位经理余下的时间都用在处理因员工的粗心而犯下的错误上。“客人点中号炸薯条时,按下‘炸薯条’那个键,就这么简单一个动作,真的有那么难吗?”他用不可置信的口气问道。很明显,他对手下的员工感到很不满意。“可能就是因为他们心里不在乎这份工作。或者是因为这个国家的教育体制有问题。再不然,就是因为这些员工从小缺乏管教。”他说。

这3个小故事反映了稀缺俘获注意力的不同后果。在第1章中,我们了解到管窥之见会令我们所做的权衡发生扭曲——若要着眼于迫近的财务吃紧问题,我们就无法考虑提高保险免赔额会对未来造成的影响。而上面的3个小故事则恰恰相反,讲的都是人们专注于与当下的稀缺问题无关的事情——那位心烦意乱的公司主管在准备推介时并没有出问题,而是在做家长、照顾女儿时出了问题;那位学生在想办法凑齐学费,以致没有办法集中精力准备考试;低收入员工并不是因为缺钱而发愁,而是因为他们无法像经理要求的那样很好地为客人服务。

这些小故事反映了一个核心假设:因为人们对稀缺的专注是无意识的、非自愿的,也因为稀缺会俘获注意力,所以就使得人们对其他事物投以了过多的关注——公司主管想要专心地观看女儿的比赛,但稀缺总是时不时地将他的思绪带回了工作。 就算我们想要试着做点别的事情,稀缺的“管子”还是会将我们的目光吸引进来。稀缺意味着在人生的另一个角度上,我们的注意力更少,投入于此的心思也更少。

心理学家们对“心思更少”的概念进行了大量的研究。详细的心理学研究对这一思想进行了细化和区分,而我们则用“带宽”一词将所有这些分支概念涵盖为了一体。带宽,是对我们计算能力、关注能力、英明决策能力、坚持计划能力和抵制诱惑能力的衡量。从智商到高考成绩,再到冲动控制和成功节食,都与带宽相关。本章做出了一个大胆的推断:稀缺会不断将我们吸入“管子”的视野之中,形成带宽负担,并由此抑制我们的各项基本能力。

“噪声”干扰了我们的思想

试想你正坐在一个距离铁轨很近的办公室里。每小时都会有好几列火车呼啸而过。火车的声音虽然并非震耳欲聋,不会干扰人们之间的对话,也并没有到达打扰工作的程度,但的确会影响工作。就在你想要集中精力做事时,一列火车轰隆地驶过,将你的思路又打断了。干扰本身为时很短,但其影响却很大。你需要时间,才能重新集中注意力,重新整理被打断的思路。更糟糕的是,就在你再次准备做事时,又一列火车驶了过来。

纽黑文市(New Haven)的一所学校位于繁忙的铁道旁边。为了评估噪声对学生学习成绩的影响,两位研究人员经过调查发现,学校的建筑物只有一面朝向铁道,而这一面教室中的学生就最直接地暴露在了火车的噪声之中,这些学生其他方面则与别的同学无异。调查显示,位于学校两侧教室中的学生有着很大的不同:铁道一侧的六年级学生,比安静一侧的同年级学生在学业表现上落后了整整一年。研究结果出来后,市政府为此还专门安装了噪声隔离设备——这又为研究人员提供了新证据。他们发现,在噪声隔离设备安装好之后,学生之间的差距消失了。现在,建筑物两侧学生的学习成绩基本相当。随后进行的一系列研究显示,噪声会影响专注力和学习成绩。就算噪声会造成负面影响这一点不足为奇,那么这一负面影响的程度(六年级学生整整落后一年)也会令人感到惊讶。事实上,许多研究都得出了微量干扰即可产生巨大影响的结果,而这一案例只是其中之一。

现在,请想象你正坐在一个环境优雅、安静的办公室里工作,没有干扰,也没有火车经过。但你自然也有令自己头疼的事情,那就是如何凑钱偿还按揭贷款,而且作为一位自由职业者,现在接活越来越难了。虽然你与妻子二人都外出工作,但你只有1/4的时间在赚钱。此时,你坐下来,准备干活。但没过多久,你就开始神游。“要不把家里的第二部车卖掉?我有没有能力再承担一份贷款?”突然之间,本来安静的办公环境也变得不再安静了。这些在思想中轰隆驶过的“火车”,同样实实在在地存在。这些思想噪声以更快的频率造访,来得猝不及防。而且,这些思想中的“火车”还会神不知鬼不觉地把你拉上车——“要不把家里的第二部车卖掉”这个想法最后发展成了“这样手头能多点现钱,但会让上下班麻烦许多,而且我现在还要多多努力工作赚钱,一定要尽力保住唯一一份稳定的工作”。你可能会乘着这些“思想列车”神游很久,才能跳下来,回到最初专注的工作上。虽然办公室看似安静,但却充满了各种干扰。而这些干扰,都来自你思想的深处。

这就是稀缺为带宽造成负担的过程。那些干扰我们、占据我们思想的事物,不一定来自外界,反而常常是我们自己产生的,而它们往往比真正的火车更能打乱我们的思绪。思想中轰隆驶过的“火车”,都带有个人特色。关于按揭贷款的想法之所以会挥之不去,是因为这个想法对于当事人来说很重要。该想法并非一次性的干扰,而是当事人非常关注的问题。正是因为这个想法导致我们产生了管窥心态,所以才称得上是一个干扰。 持续的关注对我们的思想产生了影响,将我们吸入“管子”之内。正如外部噪声会干扰我们进行清晰而有序的思考一样,稀缺也会让我们产生内部干扰。

在认知科学和神经科学领域,“内部干扰”的概念众所周知。大量研究都记录并证实了“内源性思考”对总体认知能力的深远影响,就连在大脑中重复一连串数字这种小事也被囊括在内。多年来,通过核磁共振成像技术进行的实验室研究,我们从中也了解到了大脑集中注意力的方式以及被干扰的表现形式。一个主要的区别存在于“自上而下”处理和“自下而上”处理之间:“自上而下”处理指的是思想会对所关注的事物进行有意识的选择;而“自下而上”处理则指的是注意力会被很难为我们所控制的刺激所俘获。在引言部分,有一个例子讲的是与食物有关的词汇能俘获饥饿之人的注意力。我们每个人都对这种感觉再熟悉不过:任何时候,一个快速的动作或突发的声音都能将我们的注意力从正在做的事情上吸引开来。一种特别值得注意的分心形式,它并不需要外部干扰因素的影响就会存在,那就是“神游”。

内源性思考 (internal thought) 即便在大脑中重复一连串数字这种小事也会对人的总体认知能力产生深远影响。

大脑处于休息状态时,默认网络会将我们的思想从正在做的事情上拉走,而我们根本意识不到。“神游”名副其实,即在意识的控制之外,我们的心神会四处游走。由此可见,虽然我们有能力直接控制大脑活动,但有些时候它们还是会失去控制。对于铁道旁边学校里的学生而言,在自下而上分心事物存在的情况下,保持专注的能力就取决于大脑当时的工作量,取决于其“装载”了多少东西。行为和神经成像研究显示,在大脑装载量较多时,引起分心的事物一旦出现,分心程度以及大脑的活动量都会有所提升。而且,自上而下的注意力无法阻止自下而上的侵入。比如,在热闹的聚会场所中,当房间的另一边有人叫你的名字时,无论你正多么专心致志地关注某件事情,你的注意力都会有所转移。

稀缺也会通过自下而上的方式来俘获注意力。这就是为什么我们称之为非自愿行为的原因——行为的发生不会再受意识的控制。因此,稀缺与火车或突如其来的噪声一样,就算我们主观地想要关注一件事物,心神也会因此而被扰乱。

早年进行的一项研究对这一观点进行了测试。

研究人员为实验对象布置了非常简单的任务:当他们看到屏幕上出现红点时,就按下按钮。有时,就在红点出现之前,屏幕上会闪过一幅图片。对于非节食者来说,这幅图片对他们是否会看到红点并不会产生影响;而对于节食者来说,就出现了非常有意思的现象。如果他们刚刚看到了一幅有关食物的图片,就不会那么容易看到紧接着就出现的红点。举例来说,在屏幕上闪过一幅蛋糕的图片之后,节食者看到红点的概率就会有所降低,就好像蛋糕图片让他们瞬间失明了一样。只有出现有关食物的图片时,才会产生这种现象,而与食物无关的图片则没有效果。当然,节食者并不是真的失明了,他们只不过是分心了。

心理学家将这种现象称为“注意瞬脱”(attentional blink),即一闪而过的食物图片会使节食者的心智“眨一下眼”。红点出现之时,他们的心思在别处,还想着刚才看到的食物。所有这一切,都发生在不到一秒钟的时间里,因为太快而无法控制。其速度之快,甚至都让人反应不过来。研究题目很好地诠释了其主题——《我看到的全部,只是蛋糕》( All I Saw Was the Cake )。

注意力“眨眼”是瞬间发生的现象。但是,我们认为稀缺所引发的分心效应,能维持更长的时间。为了进行测试,我们与心理学家克里斯·布莱恩(Chris Bryan)共同进行了一项研究。研究中,我们请实验对象参与一项寻找词语的游戏(见图2—1至图2—2)。

图2—1寻找重点标注的词语

实验对象要找到重点标注的词语(这个例子中是STREET一词)。找到并点击之后,会出现新的字母拼图,然后接着再去找下一个词语。

另一组实验对象接受了相同的任务,但要找的词语有些许不同:

图2—2寻找两组词语中通用的偶数位中性词

对于两组实验对象来说,列表中位于偶数位置的词语是相同的。第一组实验对象的奇数位词是中性词,而第二组实验对象的奇数位词则具有一定的吸引力:街道(STREET)换成了蛋糕(CAKE),图片(PICTURE)换成了甜甜圈(DONUT),以此类推。之后,我们对实验对象需要多长时间找到相同的词语进行了观察(这里说的相同词语指的就是那些两组通用的偶数位中性词)。

前摄干扰 (Proactive interfere-nce) 当我们心里想着其他事物时,就会将其置于思想的中心,而产生忽略行为。

对于大多数实验对象来说,改变奇数位词并没有什么效果;而对于节食者来说则有所不同。节食者刚刚找过DONUT一词后,需要用比其他人多30秒钟的时间才能找到CLOUD一词。总体来讲,节食者并不比别人迟钝。如果CLOUD一词之前出现的是PICTURE一词,那么他们找到CLOUD的速度就会与别人一样快。关键区别就在于DONUT这个词上,这个影响是显而易见的。这就是心理学家所谓的“前摄干扰”现象。节食者看到甜甜圈一词后,会将这一概念置于思想的中心。非节食者不过是简单地去寻找这个词语,找到这个词语,然后继续下一项任务。而节食者则没那么容易放下与这个词语相关的想法,继续执行任务。就算已经开始寻找下一个词CLOUD, DONUT的影子还是会像呼啸而过的火车一样,把他们的注意力带走。而当你心里想着其他事物时,自然就很难会找到CLOUD一词。

你一定经历过类似的事情。就算与食物无关,也会与时间有关。比如,你有一项需要在短时间内完成的工作,但此时你又要去参加一个与此无关的会议。开会时,你能听进去多少内容?坐在会议桌边,你努力集中注意力,但就算竭尽所能,你还是会时不时地想到那份尚未完成的工作。你身在会议室,而思想却在别处。就像节食者看到DONUT一词一样,未完成的工作总是会将你的注意力转移至别处。

试想你正在用笔记本电脑上网。在速度较快的电脑上,你可以轻松地从一页跳转到另一页。但电脑现在同时运行着好几个程序:你边播放音乐,边下载文件,还同时开着好几个浏览器窗口。突然间你意识到,自己不是在网上冲浪,而是在网上蠕动。这些同时运转的程序占据了处理器的大量空间,而浏览器的速度也因此变得极其缓慢。

对于我们的心智处理器来说,稀缺也会产生类似的效应。稀缺会不断地给大脑装载其他处理内容,而留给处理当前任务的“心智”就没有那么多了。这就引出了我们本章所要呈现给读者的核心假设: 稀缺会直接减少带宽——不是减少某人与生俱来的带宽容量,而是减少其当下能用得上的容量。

认知能力 (cognitive capacity) 它是我们解决问题、获得信息、进行逻辑推理等能力背后的心理学机制。认知能力中最突出的就是“流体智力”,即在进行抽象思维和推理时,在无须特定学习或体验的情况下解决问题的能力。

为了对这一假设进行验证,我们需要对“带宽”的定义进行细化。在此,我们会将带宽这个概念作为几项具有细微差异的心理学研究成果的总和,但我们需要非常谨慎。因为一方面,作为心理学家,我们应该对这些成果及其对应的大脑功能之间的细微差异非常重视,但带宽则是一个将差异做了模糊化处理的通用说法。而另一方面,作为社会科学家,我们对稀缺效应很感兴趣,希望在此能将其中的差异按下不谈,就像我们能用“民主”或“亚原子粒子”等概念来表达思想,而不用探究二者之间的细微差异一样。就概念细节的问题做出让步之后,我们就能利用“带宽”这个概括性的说法来指代心智功能中宽泛而彼此相关的两类元素。随后,我们将对此进行深入的解析。

执行控制力 (executive control) 其作用存在于我们管理自身认知能力的过程中,包括计划、关注、发起并抑制行为和控制冲动等。

第一类元素可以被宽泛地称为“认知能力”,它是我们解决问题、获得信息、进行逻辑推理等能力背后的心理学机制。认知能力中最突出的就是“流体智力”,即在进行抽象思维和推理时,在无须特定学习或体验的情况下解决问题的能力。第二类元素是“执行控制力”,其作用存在于我们管理自身认知能力的过程中,包括计划、关注、发起并抑制行为和控制冲动等。执行控制力就像中央处理器一样,是我们进行日常活动的必要能力,可以决定我们的专注力和转移注意力的能力、从记忆中提取信息的能力、同时处理多项任务的能力以及自我监督的能力。认知能力和执行控制力拥有多个层面和丰富的细节。稀缺对以上两者都会产生影响。

存在于我们管理自身认知能力的过程中,包括计划、关注、发起并抑制行为和控制冲动等。执行控制力就像中央处理器一样,是我们进行日常活动的必要能力,可以决定我们的专注力和转移注意力的能力、从记忆中提取信息的能力、同时处理多项任务的能力以及自我监督的能力。认知能力和执行控制力拥有多个层面和丰富的细节。稀缺对以上两者都会产生影响。

带宽负担1——认知能力

认知能力的一个核心特性就是流体智力。 为了就稀缺对人们认知能力的影响进行测试,我们应用了流体智力最显著也是普遍为学界所接纳的衡量标准——瑞文推理测验(Raven's Progressive Matrices test)。这一测验开发于20世纪30年代,以开发者英国心理学家约翰·瑞文(John Raven)的名字命名。下面两幅图与典型的瑞文测验非常相似,我们的要求就是:从图2—4中进行选择,以填补图2—3中空缺的内容。

图2—3需要填补的内容

图2—4可供选择的填补内容

在学生时代,你很可能也做过类似的测验——这是智商测验中都会包含的测试题。智商测试非常复杂,形式各不相同,但绝大多数人都认为,瑞文推理测验是其中最重要、最可靠的一个。做瑞文推理测验,被试不需要拥有任何关于世界的认识,也不需要正式的学习背景。它是心理学家、教育界人士以及军方等对流体智力进行测试的最常见的方法,可以在独立于背景知识的条件下对某人的逻辑思维能力、分析能力和解决新问题的能力进行评价。面对一个无法启动的发动机,机械师会利用汽车制造的背景知识和推理能力来进行分析;而同样一位机械师在解答瑞文推理测试的测试题时,却只能将其推理能力运用在一个他并不擅长的环境中。面对瑞文推理测试,机械师与来自印度的农民无异。这就使得瑞文推理测试在衡量一般智力时非常有用,而一般智力又是不受文化和国界限制的。但依然有一些人对此持怀疑态度:对测试和答案非常熟悉的人无疑能得高分;学习过几何学的人,可能会得分更高;上学时间的长短也会对分数产生影响——读书年头更长的孩子比那些年龄相仿而读书年头较少的孩子得分更高。关于流体智力,也存在智商究竟是衡量何物的争论。幸运的是,这些争论与我们的研究目的没有多大关系。我们不会在个体之间或文化之间进行流体智力的对比。我们感兴趣的是,稀缺是如何对同一个人的认知能力产生影响的。一个人的能力竟会如此轻易地受到影响,这一点也许会令你始料未及,而这正是意义所在,因为我们总是认为,认知能力是固定不变的,但事实上,它会随着环境的变化而变化。

为了看到稀缺对流体智力所产生的影响,我们与研究生赵佳英(Jiaying Zhao,音译)共同进行了一系列研究。我们为新泽西州一家商场里的路人发放了瑞文推理测验的试卷。一开始,我们为其中一半实验对象提供了简单的假设性场景。

请想象一下,你的汽车出了问题,需要300美元的维修费。你的保险能支付一半费用。你需要决定是现在就去修理,还是等一等,盼着车子能再多开一阵?你将如何做决定?从经济学角度讲,对你来说,这将是个轻松的决定,还是艰难的决定?

在这个问题之后,我们会再次给出一系列瑞文推理测验的问题,用以测试实验对象的智商。我们依据实验对象提供的家庭收入总数,将实验对象分为富有与贫穷两类。在富有与贫穷的购物者之间,我们没有发现明显的统计学差异。虽说差异或多或少都会存在,但在我们的取样中并不是很大。可见,富人与穷人一样聪明。

我们对另一半实验对象也进行了同样的研究,只不过对给出的问题做了一点点改动。(不同的地方已加黑)。

请想象一下,你的汽车出了问题,需要3000美元的昂贵维修费。你的保险能支付一半费用。你需要决定是现在就去修理,还是等一等,盼着车子能再多开一阵?你将如何做决定?从经济学角度讲,对你来说,这将是个轻松的决定,还是艰难的决定?

我们只是将300美元换成了3000美元,却对贫富两组的实验对象产生了不同影响。对于富人来说,拿出300美元或3000美元的一半,不过是轻而易举的事情,只要用存款或信用卡解决就行了。而对于没有那么富有的人来说,用150美元满足非常重要的需求也不难。所以说,这样一笔钱还不足以让他们考虑稀缺或自身的财务问题。

而3000美元的修车费用则完全不同。对于低收入者来说,凑齐1500美元的修车费存在着一定的难度。2011年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近半数美国人没有能力在30天内凑齐2000美元,就算是急用也没有办法。我们向商场里的路人问出的这个问题虽然是虚构的,但却具有真实性,能使人联想到自身的财务状况。实验对象的车子也许没有坏,但金钱稀缺的问题一旦出现,就意味着他们会将金钱问题视为一件大事。因此,一旦触碰到大脑中的这个部分,关于稀缺的所有真实、非虚构的想法就会浮现出来:拿出1500美元的确很难;我的信用卡早就刷爆了;马上就要到还款日了,最低还款额也让我觉得很有压力;这个月我如何才能凑齐最低还款额呢?这次还不上,我还能不能维持自己的信用?要不要借一笔工薪日贷款以渡过难关?可见,一点小涟漪就能引起脑海中的轩然大波。

这场轩然大波也会影响我们的表现。富有的实验对象面对此种稀缺并不会产生过多的想法——他们面对3000美元和面对300美元时的心情一样,测验成绩都不错;而贫穷的实验对象,其测试成绩却会与之前相比差很多。仅仅是稍稍涉足稀缺问题的地盘,他们的智商就会一下子呈现出很大幅度的下降。他们因稀缺而心神不宁,而其流体智力的水平也会随之跌落。

这项研究我们做过很多次,每次得到的结果都相同。这并非是因为3000美元这一数字从数学角度来看更具挑战性。在进行非财务问题的测试时,我们发现给出绝对值较小或绝对值较大的数字,并不会对测试结果产生任何影响。只有难以处理的、与财务有关的问题(尤其是对于那些缺钱的人来说),才会产生这种结果。同时,这种结果也不是因为缺乏积极性。在研究过程中,实验对象每答对一道瑞文推理测验题,我们就会支付其一定的报酬。想必那些实验对象中的低收入者更希望题答得好,因为金钱对于他们来说更重要。但结果是,他们答得不好,而且要比之前的表现更差。在面对3000美元的修车费用问题时,对答题酬劳满怀期待的低收入实验对象们却没能拿到多少钱;而经济状况良好的实验对象得到的钱反而更多。

在所有这些稍作修改的研究中,我们都得到了同样显著的效果。为了更好地把握这一效果的显著性,我们以一项关于睡眠的研究为基准。研究中,一组实验对象的作息很正常,晚上一到点就会上床睡觉;而另一组实验对象则被迫整夜都要保持清醒。彻夜不眠会令人疲惫不堪。(试想一下,你一夜没睡后的状态。)第二天早上,研究人员叫醒了熟睡中的第一组实验对象,然后请两组实验对象同时进行瑞文推理测验。结果与大家所预料的一样,一夜未眠实验对象的成绩差了许多。

与睡眠实验相比,我们在商场对路人进行研究的成绩差距到底有多大?结论是比睡眠实验的差距更大。如果一夜没睡,你第二天会觉得自己的大脑很灵活、很机智吗?我们的研究显示,只是单纯地引起低收入者对财务的顾虑,就会严重地影响他们的认知表现能力,其严重性甚至超越了失眠所造成的影响。

我们还可以利用另一种方法来理解这一研究结论的意义。瑞文推理测验是用来衡量流体智力的,是对IQ的直接模拟。在典型的IQ研究中,假设的是:人们的IQ分数是正态分布的,平均值为100分,标准差为15分。(标准差体现的是围绕平均值所形成的分数离差。在正态分布中,约70%的人的分数都分布于平均值两侧的一个标准差之内。)我们可以将影响效果与标准差进行对比,从而对干扰的程度进行评价。举例来说,如果某个干扰的影响效果为标准差的1/3,那么该效果就等于IQ打分中的5分。

利用这种方法进行衡量,我们的研究所产生的效果相当于IQ评分中的13分和14分。如果借用最常用的IQ分类来描述,那么13分就能将你的智商从“普通”提升到“出众”。请记住,这些区别并不存在于穷人和富人之间,而是同一个人在不同影响条件下的差异化表现。同一个人在将注意力集中于稀缺问题时,他的IQ分数就会比不存在稀缺问题时要低。这一点非常重要。如果车辆的维修费用不高,那么穷人的成绩就会与富人一样好,因为此时稀缺问题并没有显现出来。这和与生俱来的认知能力无关。正如电脑同时运行着多个应用程序时,中央处理器就会降低运转速度一样,穷人在此时会表现得更差一些,因为他们的一部分带宽正在想着其他事情。

带宽负担2——执行控制力

带宽的第二类元素是执行控制力。 执行控制力拥有多个层面,自我控制是其中的一个重要方面。 20世纪60年代后期,沃尔特·米歇尔(Walter Mischel)与同事就“冲动”进行了一项非常有趣的心理学实验。

研究人员每次会让一位四五岁的小朋友坐在房间里,并在他的面前放上一块棉花糖。在实验中,有的孩子会心驰神往地盯着棉花糖看,而有的孩子会激动得坐立不安。所有小朋友都很想吃,也可以吃。但在吃到棉花糖之前,他们要了解游戏规则。研究人员会离开房间一小会儿。如果在研究人员回来之前,孩子们没有将棉花糖吃掉,就可以得到第二块糖果。可见,这些孩子们面对的是人类所知的最古老的问题之一。

这个被社会学家托马斯·谢林(Thomas Schelling)称为“自制力在个人内心的斗争”的问题,也正是自我控制力的问题。

自我控制是心理学研究中颇有难度的领域。我们知道自我控制力的形成因素有很多,它们取决于我们对未来的评价。而自我控制力并不会一成不变:眼前的奖励(现在就能吃到棉花糖)非常有诱惑力,能获得很高的权重;遥远未来的奖励(之后得到两块棉花糖)的诱惑力就相对要小一些,权重也会低一些。当我们在抽象的未来概念中,思考关于一块棉花糖还是两块棉花糖的问题时,两块肯定比一块好。但当一块棉花糖现在就摆在我们面前时,就会一下子将未来的两块棉花糖打败。自我控制力也取决于意志力。关于意志力的作用原理,我们并不完全了解,但它会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个性、疲劳度和专注力的影响。

自我控制力对执行控制力有很强的依赖性。我们利用执行控制力来引导注意力、发起行动、避免直觉反应或抵御冲动。米歇尔研究中的一部分内容经常为其他研究人员所重复,但却不太为公众所知。这一部分内容对我们的讨论具有很强的指导意义。能够成功抵制棉花糖诱惑的孩子,是因为他们将注意力转移到了别处——他们没有盯着棉花糖,想着将其吃到嘴里,而是在想其他事情。他们想办法不去关注棉花糖,这样就不用与想吃的欲望做直接抗争了。正如米歇尔所说的,“一旦你意识到意志力不过是去学习如何控制注意力和想法时,就能开始提高自身的意志力了”。

这就为执行控制力和自我控制力的关联提供了一个富有说服力的论据。由于执行控制力能够帮助引导注意力的走向并控制冲动,因此,执行力的减弱就会对自我控制力产生影响。一些实验形象地反映了这种关系。一项实验为参与者布置了记忆任务:有些人要记住一个两位数,有些人要记住一个七位数。之后,研究人员会引导实验对象来到一个大厅,在这里等候进一步测试。等候区里摆放着蛋糕和水果。这才是真正的测试:在实验对象边等待边在大脑中重复数字的时候,他们会选择哪种食物。要求记住两位数的那些记忆量不是很大的实验对象,多数都选择了水果;而那些满脑子都是七位数的实验对象,选择蛋糕的概率则比前者超出了50%——蛋糕是冲动之下的选择。可见,有意识的行为才能够制止自动选择。当我们的心智带宽用在记住诸如不断重复的一组数字等工作上时,用来制止我们去吃蛋糕的欲望就会减弱。

在另一项研究中,实验人员为澳大利亚的白人学生呈上了一道菜,但却是令他们反感的食物:中式风格的卤鸡爪,而且是整个维持原貌的鸡爪。这是一位华裔研究人员进行的实验,目的在于为实验对象制造出一些在饭桌前保持文明风度的压力。就像蛋糕研究一样,研究人员们会先请一些实验对象记住一组8位数——他们要在脑子里不断进行重复才能保证记忆的正确。实验结果表明,那些不用记住数字的实验对象,在面对鸡爪时基本能保持风度——就算有些想法也只是默默忍受;而认知负荷量很大的那组实验对象则不然——就算他们极力想压抑内心的感受,却会情不自禁地脱口而出一些粗俗之语。

无论是我们本想克制自己不去吃的蛋糕,还是我们本不愿说出口的粗话,当心智带宽存在负担时,都会令我们更加难以控制冲动。 稀缺会形成带宽负担,而这就意味着,稀缺不仅会降低流体智力,而且会降低自我控制力。 因此,澳大利亚的学生会对着鸡爪说粗话,满脑子想着第二天推介会的公司主管会对着女儿大发雷霆,因为工资低而心事重重的员工会怠慢客户。

为了解决稀缺是否会减弱执行控制力的问题,我们对新泽西州一座商场中随机挑选的实验对象进行了一项测试。这一测试经常被用来测量执行控制力和人们抑制本能的能力。首先,研究人员为实验对象呈上了假设性的财务问题,与之前一样,分为难易两类。之后,实验对象会看到如下图片(见图2—5)。

图2—5执行控制力测试实验

图片以非常快的速度在计算机屏幕上连续播放。实验对象将双手放在键盘上,如果看到心形图案,就按下同一侧的按键;如果看到花朵图案,就按下另一侧的按键。也就是说,如果心形图案出现在右侧,就要按下右键;如果花朵图案出现在右侧,就要按下左键。

花朵图案的出现会造成需要抑制的自我冲动——按下与心形图案同侧的按键很简单,但要按下花朵图案另一侧的按键就有些难度了。若想做好,就需要战胜快速按下同侧按键的冲动。你的执行控制力越强,就能做得越好。这一测试衡量的是你抑制第一冲动的能力,无论是抵御蛋糕的诱惑、缄口不言,还是在上面这个示例中避免按下与花朵图案同侧的按键。

虽然这一任务测量的是与流体智力完全不同的执行控制力,但结果却是一样的。在面对数额较小的财务问题时,穷人与富人的测验成绩会保持同步。此时,他们控制冲动的程度相同,犯错误的次数也基本相同。但数额较大的财务问题严重改变了穷人的表现。而当富裕的实验对象在面对数额较大的财务问题时,能继续表现良好,状态与遇到数额较小的财务问题时无异,也表现出了同样水平的执行控制力。而经济能力较差的实验对象,面对同等情况时的成绩却差了许多:他们变得更加冲动,更容易在按下与花朵图案同侧的按键上出错。在遇到数额较小的财务问题时,他们看到花朵图案后选对按键的概率是83%,而在遇到数额较大的财务问题时,他们选对的概率会一下子掉到63%。可见,仅是轻轻触动一下稀缺的念头,人们就会突然间变得更加冲动。这样看来,除了流体智力之外,稀缺还会削弱我们的执行控制力。

收割前后的印度农民

在商场进行的实验,是以我们在大脑中构想出来的假设场景为基础的。从某种角度上讲,这些实验及其结果是人为创造出来的,它们会告诉我们,当某一事物触动大脑中关于稀缺的念头时,人们会作何反应。而我们触动稀缺想法的方式,是给出能引起关于经济困难遐想的假设性问题。但我们真正的兴趣点是人们在日常生活中的表现。我们想知道,当没有研究人员在商场角落里偷偷为人们设下“圈套”时,稀缺是否还会成为人们认知能力的累赘?

这个问题的答案是我们这项研究的关键,但想找到它却并不容易,因为我们无法单纯地观察穷人与富人的认知能力或自我控制力,并在二者之间做对比。穷人与富人之间还存在着太多的不同之处,健康状况、朋友圈、受教育程度等,因此我们无法将观察到的差异都归因于稀缺。很多学者都曾尝试进行类似的对比,但都无法解决与这种对比同时存在的统计学问题。我们如何才能抛开所有这些错综复杂的因素,观察稀缺带给人们的影响?

就在此时,我们与经济学家阿南迪·曼尼(Anandi Mani)前往印度,对那里的农耕问题进行实地考察。在印度,我们注意到一些非常有意思的现象:农民在收获时节会一次性拿到一笔钱,而这就是他们的全部收入。这就意味着,从财务上看,农民与绝大多数工作者有着很明显的差异:一般工作者都是定期领取薪金的(每天、每周或每月);而农民每年却只能拿到两次钱,有时甚至只能拿到一次。试想一位农民6月份时刚拿到一笔钱,所以在随后的几个月里过得还算不错。但就算他再节俭,再未雨绸缪,到了第二年四五月份时,他手头上的资金还是会出现紧张。这样看来,这位农民在收获结束后的几个月内是富有的,而在收获之前的几个月内却是贫穷的。

这与我们所要寻找的情况非常相近,所以我们能够在收获之前以及收获之后,对同一位农民的带宽进行检测。我们不用在穷人和富人之间做对比,而只要看同一个人在缺钱和不缺钱的情况下会产生什么样不同的行为方式就可以了。但这里有一个小问题需要解决,那就是农民是否需要在收获季节承担不同的财务责任?比如,收获季节有许多节日和婚宴庆典活动,这与此时人们手头资金比较充裕也有关系。这样看来,我们看到的可能不是稀缺的影响,而是其参与的庆祝活动的影响。

为了绕过这个难题,我们决定选择甘蔗农作为研究对象。甘蔗种植很特殊。甘蔗采收之后,需要运抵大型工厂,进行甘蔗的挤榨和取汁(甘蔗汁经过蒸发后,就形成了蔗糖)。工厂的处理量是有限的,而收获后的甘蔗无法久置。因此,甘蔗的采收一般分布在4~5个月间进行。在有的地区,甚至全年的任何时候都可以进行甘蔗采收。这样,左邻右舍的甘蔗田就可能拥有完全不同的收获周期——一位甘蔗农正在采收时,他农田一侧的邻居正好是在几个月前采收的,而另一侧的邻居则要等好几个月后才能采收。这一特殊情况正好可以帮我们绕开需要规避的问题。现在,我们就可以放手去研究同一位甘蔗农在富裕和贫穷时的表现,而且能够大胆地认为,收获前与收获后的月份并无差异。因为某个月份对于一位甘蔗农来说是收获前,而对于他的邻居来说很可能就是收获后。

正如我们所预料的那样,测试得出的数据显示,甘蔗农收获前手头上的现金会比较紧张。78%的农民在收获前的一个月都曾去当铺当过东西(99%的农民都借了钱),但只有4%的农民在收获后的一个月曾去当铺当东西(只有13%的农民借过钱)。调查显示,收获前有很多农民在支付日常开销时遇到了资金紧张的难题。

与在商场进行的实验一样,我们对执行控制力和流体智力进行了测量。

我们同样也为这些甘蔗农们布置了瑞文推理测验,但由于野外作业难度较大,无法进行“心形—花形”按键判断测验。于是,我们针对执行控制力,选择了一个比较相近的测验,也就是学界所称的斯特鲁普测验(stroop task)。测验中,实验对象会看到一连串标识,比如F、F、F、F,实验要求就是他们需立即说出这一串标识中共有几个。(这个例子的答案为4。)当看到2、2、2、2时,脱口而出答案“4”还是有些难度的。之所以有难度,是因为此种情况与看到花朵形状迅速敲击反侧键盘的道理一样。

通过这一测验我们发现,甘蔗农们在收获前的表现比收获后差很多。与富有时(收获后)相比,同一位甘蔗农在贫穷时(收获前)的流体智力和执行控制力更弱。这与商场里的实验对象一样,同一个人的智慧在贫穷状态时会下降,而且其也会变得更冲动。但是,在印度农田中,并不是我们这些实验人员引起了与稀缺相关的想法,我们也没有利用任何手段将这些想法诱发出来。当甘蔗农们囊中羞涩时(收获时赚到的钱已为数不多),这些想法就会自然而然地存在于他们的思想之中;而当甘蔗农们吃喝不愁时(收获时赚到的钱还有很多),他们的脑子里就不会存在这些想法。

甘蔗农们在收获前后的表现也很悬殊。在瑞文推理测验中,收获后的甘蔗农比收获前的甘蔗农能多答对25%的问题。像之前提到的商场实验一样,换作IQ分数来看,这就相当于IQ测试的9分或10分。虽然差距没有商场实验那么明显,但也在我们的预期之中。毕竟,我们并没有利用任何方法让农民在做测验的那一刻想到钱的问题。我们只不过选定了一个时间,然后对他们的心智状态进行了测量,而选定的这个时间,具有因稀缺而产生带宽负担的可能性。 在执行控制力的测验中,甘蔗农们处在贫穷状态时的响应速度要比富裕状态时慢11%,而且还会犯下比后者多出15%的错误,这与商场实验的结果相仿。 如果我们在一位甘蔗农贫穷时遇到他,可能会将他有限的能力归因于个人品质。但通过研究我们发现,他的局限性跟他与生俱来的能力几乎无关。正因为收获前几个月甘蔗农们口袋中的余钱不多,所以他们就会表现得没有那么充满智慧,而其认知控制力也会相对减弱。

在宣布我们的理论成立之前,还有几个问题需要解决。我们知道,稀缺(贫穷)在收获前后会发生变化,但其他事物是否会随之一起发生改变呢?如果有,这些其他事物是否会成为心智变化的驱动力?我们考虑了以下3种可能性。

首先,如果说甘蔗农们在收获前更加贫穷,那么他们是否会吃得更少?如果是这样,那么吃得少会不会是认知能力减弱的原因之一?营养不良与饥饿确实会令人的大脑运转变慢。但对于我们所研究的农民来说,并不存在这种情况。这些农民在手头现金不足时,也没有穷到吃不上饭的程度。从食物消费的角度来看,他们在收获后反而会在购买食物上花更少的钱。虽然他们在收获前的总体消费额减少了,但并没有在食物上节俭,而是在其他东西上省钱。举例来说,他们可能会在表兄弟结婚时买一份便宜的礼物。在印度文化中,送礼不仅是礼节性的来往,而且是一种责任,是为了偿还之前收到的赠与。由此来看,在礼物上省钱,对于他们来说,也是一个相当艰难的决定。

其次,这些甘蔗农们会不会在收获前增加劳动强度呢?为采收做准备会很辛苦。身体劳累很容易会引起心智上的疲乏。而事实上,我们的研究时间比实际的收获日期提前了4周,而4周在农业领域已经属于相当长的时间了,所以当时他们并没有正式开始为作物采收做准备。针对我们的研究时间来看,这些甘蔗农们在收获前后的劳动量和劳动强度相当。

最后,收获时节不仅是这些甘蔗农们赚钱的时候,也是其知晓自己究竟能赚到多少钱的时候。

耕种的收成浮动很大:有时丰收,有时歉收。不知道自己能收到多少回报而造成的焦虑,是否会影响他们的心智状态?对于诸如大米等农作物来说,这的确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但甘蔗种植却不存在这种问题。只要检查一下田中作物的生长情况,甘蔗农们就能估算出自己的收入。

甘蔗的生长,其实早在收获之前的几个月就已经定型了。最后的几个月主要是增加甘蔗中的糖分,而不是增加作物的产量。糖分多少的问题,就是压榨厂所关心的问题了。甘蔗农们按甘蔗的产量获得收入,而收入与甘蔗的糖分含量并无关联。他们之所以不在更早的月份采收甘蔗,只是因为压榨厂不允许。简而言之,在收获前几个月的时间里,甘蔗农们就已经能准确地估计采收时节的收入了。对于能赚多少钱,他们的心理状态在收获前后是一样的。

还有其他一些余下的小问题有待讨论。但归根结底,有一点可以明确: 贫穷会成为心智的负担。就算没有实验人员去提醒稀缺的存在,贫穷状态也会削弱流体智力和执行控制力。 回到我们最初讨论的话题,这种结论就意味着,针对穷人认知能力的讨论有了重大转变。我们现在认为,穷人的“有效”能力的确比富人要弱一些。这并不是因为穷人的能力差,而是因为他们的一部分大脑早已被稀缺所俘获了。

其他形式的稀缺

那个时候我意识到,我生存在这个世界上,而只有一部分大脑处于工作状态。其中10%用在了学习上,10%用在了女儿身上,可能还有10%用在了处理家庭危机和疾病上,剩下的70%则一直在关注食物:一颗葡萄的卡路里含量,爆米花的吸收比例,如何用喝水的方法来让自己有饱足感。我那时想:“如果将这70%的大脑以更加明智的方式投入真实的世界中,我会有什么样的作为?”

——纳塔莉·克兹,
《肥妞的歌唱》
The Fat Lady Sings )作者

我们都知道节食不容易:抵制美食的诱惑,对于所有人来说都有难度。而带宽负担让我们洞悉的是,节食不仅仅是有难度而已。与此同时,它还会让心智产生负担。节食者在做事情时,会发现自己的心智资源正在变少,因为他们满脑子想的都是食物。一些研究也证实了这一点。研究人员通过多种不同的认知测量手段,对节食者和非节食者进行了比较。这些测量手段,通常是心理学家评估有效认知能力的标准。有时,研究人员会在节食者与非节食者之间进行对比;有时,研究人员会又会对同一个人的节食状态和非节食状态进行对比。无论以什么样的形式展开研究,他们都发现了同样的效应——不同的认知测验得出了相同的结论。研究人员发现,人们在节食状态下表现得更差。心理学家们在采访实验对象时发现了一个普遍的规律:节食者脑子里最重要的一件事情,就是与节食有关的种种顾虑,而整日想着这些顾虑,对他们的表现自然产生了一定的负面影响。

这种结果并不是单纯由实验对象身体中缺乏卡路里所造成的,它同样会出现在体重并未减轻的节食者身上。这不足为奇,因为许多节食计划都以失败告终。另外,直接的生理检查结果显示,营养缺乏并不是导致这些认知减损的原因。我们可以这样来认识这个问题:在减肥的同时,你一心只想着节食,背负着带宽负担。但如果你能够找到饮食与消耗的内在平衡,不再需要限制吃喝,那么带宽负担就会消失。当然,我们也能从研究数据中找到漏洞:节食者与非节食者二者之间可能存在着其他方面的差异。我们还需要进行更多的研究,才能对节食者所背负的带宽负担进行量化。但卡路里稀缺的研究结论竟与我们对收入稀缺进行研究得出的结论如此相似,这倒是令人颇为吃惊。

在孤独者身上,类似的现象也会发生。一项针对孤独者和非孤独者的研究分别进行了不同类型的带宽测量,这种测量手段十分简单,叫作“双耳分听测验”(dichotic listening task)。

实验对象要用两只耳朵分别倾听两种不同的声音:可能一边是女声,另一边是男声。这一测验衡量的是人们追踪一边耳朵听到的声音,同时阻断另一边干扰的能力。测验所依赖的是大脑中一个很有意思的功能:脑部侧化(brain lateralization)。大多数人在收听语音信息上都是右耳占优势,也就是说,人们更容易接受其他人对着自己的右耳发送语音信息。在不接收指令的情况下,人们会专注于从右耳听到的声音。当研究人员询问实验对象其右耳听到了什么时,孤独者与非孤独者回答得同样好。相比之下,实验对象若想让自己专注于非占优势的左耳,就需要带宽的支持,需要执行控制力去超越用右耳聆听的自然倾向,从而将注意力转向左耳。这次,孤独者的成绩明显落后了——他们超越自然本能将关注点从右耳转到左耳的能力,比非孤独者要差。换句话说,孤独者表现出了受损的带宽,而在这一案例中,其指的就是更弱的执行控制力。

在其他研究中,研究人员进行的实验与我们的商场实验有些类似。实验对象拿到一份测验题,以为是个性测试。做完测试之后,实验对象会随机拿到反馈结果,其会让实验对象认为,测试结果明确指出了他们之后会成为善于交际的人或者非常孤独的人。这样,研究人员就通过引导实验对象对孤独产生预期,当场随机创造出了假想中的稀缺。待实验对象进入角色之后,研究人员会为他们布置瑞文推理测验,结果显示,预期会变得非常孤独的人的测验成绩比善于交际的人要差得多。而当研究人员为实验对象做脑部扫描时又发现,令人们产生自己将会孤独这个想法,会降低脑部负责执行控制区域的活力。在另一项有关冲动控制的研究中,研究人员拿出巧克力曲奇饼让所有人品尝,而预期将会变得孤独的实验对象吃的是其他人的两倍。还有一项研究得出了同样的结论:一项针对中老年人饮食健康进行的调查发现,现实生活中的孤独者会吃掉更多的高脂食物。

就算是人工创造出来的稀缺,也能引发类似的效应。请回忆一下第1章中讲到的《愤怒的蓝莓》游戏。通过类似的游戏我们发现,“穷光蛋”(在游戏中得到较少蓝莓的人)玩完游戏后,在“心形—花形”测验中的成绩更差。虽然由于拥有的蓝莓较少,玩游戏的时间也短得多,但因为他们太过专注,游戏结束时,他们的带宽负担会比别人更重。与节食者、穷人和孤独者一样,拥有较少蓝莓的玩家们也会承受稀缺所引发的带宽负担。

稀缺,完全不同于压力和忧虑

稀缺并不是唯一会增加带宽负担的事物。试想,某天早上,你与妻子吵了一架。当天工作时,你的效率也不高,一整天都比平时看起来“迟钝”。而本该缄口不言的时候,你却说错了话。原因就是,你的一部分带宽用在了与妻子吵架时的牢骚、烦躁和愤怒上,而能用在其他事务上的带宽就会相应变少。从这个角度来看,每个人都会产生对大脑造成负担的顾虑和需求。

那么,稀缺又有何不同呢?

稀缺是几类重要关注点的聚合。婚姻中的争执有可能在任何时间发生在任何人身上。与此不同的是,金钱问题会永远纠缠着穷人,而时间问题则会永远烦扰着忙碌之人。穷人必须要面对持续存在的金钱顾虑;而忙碌之人则必须要面对持续存在的时间顾虑。在其他所有顾虑之上,稀缺又会为这些人带来了无法推卸的额外重负。稀缺会持续不断地为带宽增加负担:每个人都可能有一肚子的心事;无论贫富,谁都可能会与妻子吵架;谁都会被老板搞得措手不及。但是, 什么都不缺的人,只有其中一部分会满腹心事;而所有经历着“稀缺”的人,每一位都会心事重重。

这就引发了另一个重要问题。所有这些关于稀缺的讨论,是否只是在围绕着“压力”这个话题打转?

日常生活中,我们总会将“压力”这个词挂在嘴边,用它来指代许多事物。而从科学的角度来看,研究人员对压力的研究也取得了可观的进展。如今,我们已经能更加准确地了解一般性压力回应机制的生化指标,也能识别参与其中的几类分子,包括糖皮质激素(如皮质醇等)、去甲肾上腺素、血清素等,以及这些分子所发挥的作用。这些相关知识使得我们能够更加仔细地思考,压力是不是稀缺影响大脑所引发的生理机制。

从我们获得的数据中可以得知,压力发挥了某些作用。可见,稀缺的体验一定是有压力的。举例来说,在收获研究中我们发现,收获后的农民比收获前所承受的压力要小。我们也发现农民的心率起伏出现了明显的降低,而心率起伏是衡量压力的常用指标。

同时,压力也不太可能是我们观察到的诸多现象的主要驱动因素。有些与带宽负担相关的现象,与稀缺之间存在着必然联系。相较之下,压力却无法引发这些现象。有些研究发现,压力会增强记忆力。还有一些研究发现了参差不齐的证据,包括在压力下出现执行控制力提升的现象。长期压力会对人造成不同的影响,而我们对稀缺的研究显示,其效应是即时的。在商场实验中,我们只不过是提醒了一下关于金钱的问题,就立刻对人们的心智能力产生了影响。另外,我们也看到了人们的表现由增强(专注红利)和减弱(带宽负担)组合而成的特定规律,而单凭焦虑和压力是无法对这一规律进行解释的。

最后,若将所有这些现象视作压力和忧虑的结果,就会忽视深层次的原因。带宽负担并不是孤立存在的研究成果,它根源于与专注红利或塑造选择的管窥之见相同的核心机制。仅将关注点放在压力上,就会忽略这些深层次的联系,并进一步限制我们对稀缺心态的理解。

稀缺让人变笨和更加冲动

本章开头讲到的3个小故事,若从带宽负担的角度去理解,是颇为浅显的。如果收银员在火车驶过时没有听到顾客点了炸薯条,那就完全在情理之中。因此,如果收银员满脑子想的都是如何筹钱来支付当月的房租,而没有听到顾客点了炸薯条,那么你(还有经理)也不必大惊小怪。因为收银员并不是粗心疏忽,而是心事重重。“这次我能不能迟些日子再还信用卡账单?”这种想法与附近轰隆驶过的火车一样吵闹;第二天就要在客户会议上做推介的经理人,也想集中精力观赏女儿的比赛,但他自己都不知道心思什么时候又回到了那份推介材料上;想要集中精力准备考试的学生,心里却一直惦记着没有解决的学费问题。因此,当心里有负担时,就连做微笑、对人友善这样简单的事情,难度都会增加。餐厅员工对粗鲁的顾客没有耐心的表现,超越了她的本意;家长也会不经意地对孩子发火。带宽有了负担,就会让人变得粗心大意——学生会忘了参加学习小组的聚会;而服务员则会点错菜。

带宽负担会以强大的力量改变我们,这些改变本身及其程度令人震惊。几十年来,心理学家们就认知负担对行为所引发的诸多效应进行了记录。我们给出的小故事反映了其中一些最重要的效应: 分心、爱忘事、缺乏冲动控制能力。这些效应的规模也体现了带宽负担对各类行为所产生的实质性影响,甚至包括那些一般被归于“个性”或“才华”的耐心、忍耐力、关注力和奉献精神。 许多被我们认为是个性或才华的特质,都要依赖于认知能力和执行控制力。餐厅经理会用常见的原因来解释员工的行为,比如技能不足、积极性不够、受教育程度低等。而当带宽有了沉重负担时,人们的行为就会呈现出以上3种形式的一种:满腹心事的经理人在冲着女儿发火时,似乎不是一位合格的家长;为学费发愁的学生连简单的试题都答错了,好像是能力不足、为人懒惰的表现。但这些人既非一无所长,也非情感冷漠,而是背负着沉重的带宽负担。所以,问题的根源不在于当事人,而在于稀缺。

我们之前说过,同时运转着多个程序的计算机的速度会降下来。请试想你正在操作这样一台计算机,但你并不知道还有其他程序正在运行。浏览器打开的速度出奇得慢,而这时,你很可能会得出错误的结论。你会想,这台计算机真慢,你以为这部机器出了问题。同样,我们也很容易误解一个人,觉得他能力不足,而并不了解他的大脑正因稀缺而负重累累。这就是餐厅经理为员工做出错误判断的原因。我们与餐厅经理的不同之处是,我们了解到穷人并不是天生就有着较少的带宽。事实恰恰相反。我们的观点是, 所有人一旦身陷贫穷,其有效带宽都会变窄。

现实情况告诉我们,我们需要拓宽对稀缺的认识。当我们想到所拥有的东西开始变少时,无论是时间、金钱,还是热量,都会使自己专注于稀缺的实际含义。没空,就意味着用来享乐的时间变少了;没钱,就意味着用来消费的钞票变少了。而带宽负担则说明,还存在着一个更加重要的问题:稀缺心态一旦出现,我们就必须应对心智资源更加紧缺的问题。

稀缺,不仅仅会令我们入不敷出,不知如何分配资源,而且还会让我们在生活的其他方面手足无措。稀缺会使人变笨,变得更加冲动。我们不得不在流体智力和执行控制力被减弱的情况下,依靠更为有限的脑力去勉强度日。生活,就这样变得举步维艰起来。 vZHS3uNtxTW8+CsrqmYKDn4BVO/vBgGYwtLm3l60zBd9drLTyIEF4i94iakqvR6f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