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站哪边,真是个问题

1914年7月28日,以奥匈帝国对塞尔维亚宣战为标志,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这场大战,本是欧洲列强两大集团对峙多年的结果。当时的中国人,称之为欧战。既然是欧战,似乎跟中国人就没多大关系。不过,那个年代,虽说不能讲“地球村”,但欧洲发生的事情,世界上任何一个角落,都难以完全置身事外。更何况,欧洲两大集团的国家,都在中国有实体性的存在。东方,恰好还有一个已经脱亚入欧、曾经战胜俄国的日本。日本由于英日同盟的关系,加入了协约国,对德宣战。它动刀兵的地方,不是欧洲,而是中国的青岛。在那个年月,海洋是英国人的天下,德奥的海军不行,战端一开,在中国的德国人,就成了孤儿。所以,当日英联军打来时,德国人无论如何都抵抗不了。占绝对优势的日本军人,围攻青岛,打了一个月,不到五千名临时招来的德国人投降。据袁世凯政治顾问莫理循说,日本官兵因此役授勋者达十四万人。 看来,第二次对白人的优胜战绩,虽然有点胜之不武,但仍然令日本兴奋,因为,对手毕竟是多年作为楷模的德国。

如果欧洲的战争也像日德青岛之战那样,速战速决,那么,这场白人之间的厮杀,的确不怎么干中国的事。孱弱的中国人,只能像多数欧洲战争一样,远远地看着,发一点儿不痛不痒的议论,自己保持中立了事。虽然按西方研究者的说法,英国人从一开始就希望中国站在他们一边参战,但由于日本的反对,此事没有结果。在大战之初,日本人把欧战视为独占中国的天赐良机,不乐意看到中国有任何出头露面的机会。 按莫理循的说法,当时英国公使朱尔典提出动议后,袁世凯表示,须英法俄日四国共同提出邀请,他才考虑。但当英法俄三国驻日使节向日本政府提议之后,却遭到日本政府的断然拒绝。 1915年11月间,当时的驻日公使陆宗舆发现日本报纸纷传中国参战之事,曾经就此事问过国内外交部,次长曹汝霖回答说,英国和俄国,曾经试探性提议让中国参战,我方正在慎重研究。随后,日本驻华公使日置益郑重其事上门询问此事,中国方面的回答是,英俄并未正式提议。最后,此议由于日本方面不乐意而作罢。 而此时的英国人,显然也没把争取中国参战太当回事。因为,在战争之初,大家几乎都认为,按照以往的经验,战争打不了太长时间,几场大战役之后,就可以分胜负了。但是,偏偏战事出乎所有人的意料,旷日持久,打成了消耗战,绞肉机式的消耗战。双方掘壕据守,反复争夺,人力损失巨大。这时候,就用得着中国了。挖战壕、抬担架、运弹药这样的苦活儿,以及后方的工厂、工程,总得有苦力才行。而中国人,那个时代,在欧洲人眼里,就是苦力(coolie)的代名词。此时,在中国的土地上,同盟国的人,已经被日本赶走了,那么征集苦力,也就是英国人和法国人有资格。自1916年春天起,法国人就开始在中国张罗招募劳工,随后,英国人也加入了进来。按欧洲的标准,华工非常廉价,每名华工,每月所得工资才二十二元,其中安家费为十元。但是,山东一带的农民,趋之若鹜。四个星期,就可以招募到九千人。 民国没办好,农民的生计艰难,出国做苦工,虽说危险,但也是一个出路。

当年的国军士兵

随着战争越来越残酷,死亡士兵越来越多,谁也不知道战争什么时候能够结束。欧洲不仅劳动力紧张,兵源也紧张。中国是中立国,任何一方在中立国大规模招人,都有不便。日本人虽然参战,但想让他们为欧洲的事,到欧洲打仗,还是比较困难。所以,中国人越来越被人惦记,不仅惦记中国的劳力,也惦记中国的军队。自从袁世凯小站练兵以来,新式的中国军队,给在华的欧洲武官们留下了深刻印象,他们中的一些人认为,只要加以适当的训练,中国人是可以成为优秀士兵的。而日本由于欧战,成了战争物资的供应商,很发了一笔,底气很足。加之,很有可能英法俄等国,也对日本战后的要求,有所许诺。 最关键的是,既然已经加入协议国方面参战,总是希望协约国会赢。所以,日本也一改初衷,也同意中国参战了。这样一来,1916年下半年以来,中国参战的问题,就非常正经地浮上了水面。

不过,虽然说甲午之后,德国人强占青岛,委实霸道了一回,后来闹义和团,还把德国公使克林德给杀了,但总的来说,中德关系一直都不错。当年德国普鲁士陆军,天下第一,中国新建陆军,法乎其上,学的就是普鲁士。所以,军政两界,崇德者甚众。很多人去日本学军事,但日本也是学德国,所以,从日本士官学校毕业的人,几乎个个是普鲁士军人的粉丝,连徐树铮这种眼高于顶的日本士官生,也是个崇德派。德国人占了青岛,控制了胶济铁路,开始固然霸道,但后来给中国人留下的印象还不坏。所有的建设,都做得有板有眼,德占青岛的秩序也好。所以,日德开战,不像当年日俄战争,中国舆论一边倒地向着日本。很多人对德国的失败,感到惋惜。欧洲战事胶着,孰胜孰败,一时间真的不好判断,单就战场态势而言,同盟国有德军参与的战线,同盟国方面还占着上风。中国是个弱国,多年跟列强打交道,从来没有占过便宜,庚子之役,更是败得输掉了底裤,以致此后很长时间,中国军人一见到洋人军队,腿就打哆嗦。在这种情况下,选择跟德国决裂,刀兵相见,虽说是跟在协约国后面,背靠大树,但选择站边,等于押宝,赢了固然好,但是,很多人都会问一个问题:万一协约国输了,我们怎么办?

在1917年的时候,这个问题,没有人能给一个肯定的回答。然而,就当时的情势而言,中国政府不参战,实在太困难。道理很简单,在东方,德国人已经被赶走了,存在于中国的德国和奥匈帝国的人员,除了使馆,就是租界和商界的零星人等。但是,协约国,尤其是英法的势力却依旧存在。再加上一个日本,就更不得了。后来,美国也加入了协约国,这样的话,在中国的西方国家,几乎一致要求中国参战。以当时中国如此弱的情势,即使上下都不乐意,人家非要逼你,事实上也无法拒绝。用梁启超的话来说,当时的中国,即使想跟德国结盟,也是不可能的。唯一的出路,是跟协约国走。“东亚均势之局,即在战前,而德之力已极孤微,奥更无论。若今日则德在东亚之势力,已达零度。以吾所策,德虽不败,而十年之内,其势力不能复振于远东明甚也。质言之,中国所托命之均势,则英俄法美日五国均之而已,而当欧战疲敝之余,能生死我者尤莫如美日。我若能提絜美日,而自伍于此五国之林,虽进无所获,而退焉必足以自保。” 意思是说,在欧战打到这个份儿上的情形下,今日之远东,中国的生存,无非依赖于英俄法美日五国的均势,具体地说则取决于美国和日本,只要跟着他们走,中国即使无所获,也可以自保。后面的话,他没说,实际上,中国也不得不跟着美日走,即使前面有深渊,也只能跟着。实际上,对于已经改了主意,力主中国参战的日本人来说,中国要参战,只能跟着日本走。日本寺内首相的密友和特使西原龟三回忆道:“欧战渐渐发展成为世界大战,中国尚在犹豫观望,若想保持目前的现状直到战争结束,已经不可能了。若任其站到德国方面去,当然是一件很坏的事;但若坐视其被美国拉进协约国方面来,也会使好容易打下的一点点日中亲善的基础发生裂痕。我为此异常焦虑,曾数度向政府提出种种建议,内阁终于决定劝告中国参战。本野外务大臣委托我前去处理此事。” 当然,美国方面也多次表示了希望中国参战的愿望。驻美公使顾维钧,不仅向中国政府传达了美国甚至还有英国的这方面的意愿,还强调,如果跟着日本,则有丧失主权的危险,而跟着美国,则没有这样的危险。同样,美国也可以因我参战,给予经济上的援助。 只是,就当时而言,美国在华的存在,远不及日本强势。美国人虽然也因欧战发了大财,但一时间还没有意思改变日本强势的格局。中国的参战问题,势必跟日本有着解不开的干系。 lWYPYnh5FqM2b9fXLO/ksszAY1V7oabqrHnD+vjaJbT3vxOuMb0ge95rdonl8Mfr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