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第 |
七 |
章 |
![]() |
![]() |
原 |
文 |
天长地久 [1] 。天地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 [2] ,故能长生。
是以圣人后其身,而身先 [3] ;外其身,而身存 [4] 。非以其无私邪?故能成其私 [5] 。
注 |
释 |
[1]天长地久:天地长久地存在。
[2]不自生;不为自己生存。王弼注:“自生则与物争,不自生则物归也。”
[3]后其身,而身先:把自己的利益放在别人利益后面,反而使自己身居前列。河上公注:“天下敬之,先以为长官。”
[4]外其身,而身存:不考虑自己的身体,反而能够保全。外,放在考虑之外,置之度外。河上公注:“薄己而厚人也,百姓爱之如父母,神明佑若赤子,故身长存。”
[5]故能成其私:私,这里指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王弼注:“无私者无为于身也,身先身存,故曰能成其私也。”
译 |
文 |
天地的存在没有尽头。天地之所以能永世不灭,因为它们没有为了让自己生存而干涉万物的变化,而是让他们顺着自然的性情发展,反而能使自己升华为永恒。
圣人不也是这样吗,因为他们具有大智慧,总是为自己考虑得最少,反而受到众人景仰,被举到很高的位置。清心寡欲可以使生命长久。正因为他们的无私,客观上成就了自己。
阐 |
述 |
天和地,以及镶嵌在其间的日月星辰一直都在“运作”,却不像今天噱头极多的公司一样,不知哪一天就倒闭关门了。天地无声无息地运动,不为自己,没有私利,不讲报酬,不诉苦,不兴奋得大喊大叫。有位作家的书名叫《有了快感你就喊》,一看这就是往下堕落的灵魂在俗世红尘中挣扎,想折腾出个响动来。其实,应该抬头看看天空,低头闻闻大地的味道,体会一下什么叫天地境界、宇宙精神。
天长地久,我们常说,其实最初是老子喊出来的一个口号。我们虽然常说,却总是会把老子的本意给弄浅薄了。天长地久是祝愿之词,美好归美好,不具深意,没有什么可操作性,也就是说了等于白说,只是表个态而已。
在老子看来,天地也是忙忙活活的,但不是为了自己。老子说,你看看,像这样该有多好,圣人的行为也是如此的,干什么并不是为了一己之私,不存在什么贪念。相较而言,那些在其位谋其政的当权者,往往因为机会太多,太容易,于是会不自觉地伸手拿好处,甚至是克扣索取,目的就是占有更多的东西,供自己享有,让亲密之人享用。人是有私心的,这在今天的很多人的眼里已经不是一个大问题了,不需要再讨论了。
但哲人不这么看,正因为人有私心杂念,才要不厌其烦地摆事实讲道理,提升人的境界,让红尘中的人、俗世中的心转为“超人”,迷途知返回归本心,这正是哲人心性澄澈智慧高明所在。在老子的眼中,理想的执政者、管理者、领导者是可以做到“后其身”、“外其身”的,个人的欲望意念放最后,一己的利害置之度外。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天地无我,大道无私,圣人亦无私无我。
其实,应该在默默无语的宇宙天地那里学习一种精神——谦退。处处为他人着想的人才能成全自己,提升生命的质量,提纯精神的质地。
![]() |
第 |
八 |
章 |
![]() |
![]() |
原 |
文 |
上善若水 [1] 。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 [2] ,故几于道 [3] 。
居善地,心善渊 [4] ,与善仁,言善信 [5] ,正 [6] 善治,事善能,动善时 [7] 。
夫唯不争,故无尤 [8] 。
注 |
释 |
[1]上善若水:最高境界的善就好像水一样。河上公注:“上善之人如水之性。”
[2]处众人之所恶:停在人们最厌恶的地方。因为人们都喜欢向上进取,厌恶卑下的地方。恶,厌恶。
[3]故几于道:所以和道差不多。几,相似、差不多。
[4]渊:沉静、清澈的深水。
[5]信:讲信誉,有诚信。
[6]正:公平,不偏不倚。
[7]动善时:把握好时机才行动。时,时机。
[8]无尤:没有过错。尤,过失、差错。
译 |
文 |
最高境界的善,具有水一样的优秀品德。流水包容一切,滋润万物,却不和任何事物争长短,人们喜欢积极向上,它却流向人们讨厌的低处,水的品德与“道”同出一辙。
达到至善的人,能伸能屈,无往而不自得,心境深沉得如潭水,清澈、平静,与他交往的人能感觉到他水一样的亲切、润泽。他重视承诺,说出的话一定会兑现,处理政事像水一样平而不偏,对待事情能随机应变,懂得韬光养晦,等待最好的时机才采取行动。
因为从不与人争长短,抢功绩,所以没有忧患,能独善其身。
阐 |
述 |
智者乐水。水让人着迷,让智者沉思。
不沾山水无以成文人。其实,水可以掬捧在手上,可以放在心里,却也可以制成世界最锋利的刀——水刀,自由地切割特大型的钢铁材料。水是柔媚的,也是强硬无比的。水,当然不仅仅是骚人的座上客,今天更是科学工作者注目的“尤物”。
唐代诗人元稹曾写下这样的诗句:“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经历过渊深广阔的大海,别处的水再难以去吸引他;在云蒸霞蔚的巫山之云之外,他处的云都黯然失色,不足挂齿。
水所在的地方不一样,境界上也有差异。这是诗人的情怀,但在老子看来,无论什么地方的水都是无差别的,这个“水”是抽象意义上的水,是在说水的质,水的性。
老子说,水是最合乎大道的。上善之人,就有水一样的质性。
水不拘一格,不偏执一端。时而细腻,妩媚,湖面上泛起波光粼粼;时而粗犷奔放,像大海一样奔腾不息。水总是随着外界的变化,随时随地调适自己的形态。入夜,可结为露珠;晨起,又飘散为雾霭;炎炎夏日,化为雨;北风呼啸,凝为冰雪。在田间,潺潺流动,润物细无声;在茶杯,托举茶香,沁人心脾。水,最懂得随势而变。在舒缓的大地原野上,是潺潺溪流;在陡峭的山崖,可以飞流直下一泻千里。深处为潭,广处成海。
水之状,水之形,就是对上善之人的勾勒,是对体道者的描绘。
水无常形,它不执拗固有的形态,遇圆则圆,逢方则方,变化多端。我们只能说,水有无限的生命力,它也孕育着无限的生命,产生无限的生命的奇迹和力量。水不追求富贵,不急功近利,不会因身处贫贱就像人一样忧心忡忡。在金碗银碗翡翠碗里,在瓷碗铁腕塑料碗里,它都一个样,不脸红,不心跳,保持着自己固有的状态。
水是有力量的,只是不会无缘无故呈现出来。只有遇到险峻,遭逢阻隔时,积聚起大力量的它也会奔腾,咆哮,冲破一切阻挠走向新地方,绝不屈服,绝不忍耐。
水意味着胸怀。海纳百川,说的是人应当具有的气度,大海的胸怀足以包容一切,融合一切。爱心会使水滋润万物,兼济天下,只作贡献,不图回报。水施而不求有报,所到之处,养山则山青,育花则花娇,不挑肥拣瘦,不贪慕虚荣,更不会站出来争功。水是渊静的,沉静的。人心在水面前可以得到更好的修为。
月光如水。水更亲近,于是可以修饰出月色的浪漫来。水是柔的,有的是韧性,虽柔但不失劲道和力度。别人不愿意去的地方,潮湿的阴冷的卑下的,水愿意去,因地势而下,顺其自然待在那里。别人不愿意做的事情,别人做不到的事情,水愿意去做,能够做到不达目的誓不罢休。它执著执拗,坚韧负重,让人望洋而兴叹,油然而生敬意。
水又是透明的,澄澈的,无论我如何夸赞它,它都不留痕迹,还在干自己的事走自己的路,依然故我,不微笑不点头不示意。在水面前,人的一切智慧都显得那么笨拙呆滞。
“善利万物而不争”,这就是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