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图·括地象》曰
:地南北三亿三万五千五百里。地祇之位起形高大者有昆仑山
,广万里,高万一千里,神物之所生,圣人仙人之所集也。出五色云气、五色流水,其白水南流入中国
,名曰河也。其山中应于天,最居中,八十城布绕之
,中国东南隅,居其一分,是好城也。
《河图·括地象》说:地南北距离有三亿三万五千五百里。地神所在之位,有拔地而起、巍峨高耸的昆仑山。这座山绵延万里,高一万一千里,是神物一类的生长之所,也是圣人仙人聚集的地方。山中有五色的云气、五色的流水,其中白泉向南流入中原地区,名叫黄河。昆仑山与天的正中相对应,居于地的最中央,有八十个州分布环绕在它周围。中国位处东南一方,是其中的一个州,这是一块美好的地方。
中国之城,左滨海
,右通流沙
,方而言之,万五千里。东至蓬莱
,西至陇右
,后跨荆北
,前及衡岳
,尧舜土万里,及汤时七千里。此后亦无常,随德劣优也。
中国的地域,左临大海,右通沙漠。按面积来说,有一万五千里。东到蓬莱,西到陇右,北面跨越荆北地区,南面到达南岳衡山。尧舜时的领土方圆万里,到商汤时为七千里,这以后也没有定数,随帝王德行的优劣而变化着。
尧别九州,舜为十二。
尧把中国划分成九州,舜时又划分成了十二州。
秦,前有蓝田之镇
,后有胡苑之塞
,左崤函
,右陇蜀
,西通流沙,险阻之国也
。
秦,南有蓝田关要地,北有与胡地接壤的边塞,左面是崤山、函谷关,右面是陇右和西蜀,西南通往沙漠地区。这是一个险要阻塞的国家。
蜀汉之土与秦同域
,南跨邛笮
,北阻褒斜
,西即隈碍
,隔以剑阁
,穷险极峻,独守之国也。
蜀汉的领土与秦国在同一地域,南跨邛都、笮都,北面以褒斜道为阻,西面靠近隈碍,有极其险峻的剑阁将它与外世隔绝,这是个可独据自守的国家。
周在中枢,西阻崤谷,东望荆山,南面少室
,北有太岳
,三河之分
,雷风所起
,四险之国。武王克殷
,定鼎郏鄏以为东都
。
周在中心枢纽之地,西有崤山、函谷关作屏障,向东望去是荆山,南有少室山,北有太岳山。它位于河内、河东、河南的分界处,风雷变幻从这儿兴起。这是个四面都是要塞的国家。周武王攻下商都殷墟之后,将洛阳定为周朝的东都。
魏,前枕黄河,背漳水
,瞻王屋
,望梁山
,有蓝田之宝
,浮池之渊。
魏,前枕黄河,背靠漳水,远瞻王屋,近望吕梁,有蓝田盛产美玉,有深潭名叫浮池。
赵,东临九州
,西瞻恒岳
,有沃瀑之流
。飞壶
、井陉之险
,至于颍阳
、涿鹿之野
。
赵,东临九门,西望恒山,有倾泻而下的瀑布,有飞狐、井陉这样的险要关隘。地域能一直延伸到颖阳之城、涿鹿之野。
燕,却背沙漠
,进临易水
,西至君都
,东至于辽
,长蛇带塞
,险陆相乘也
。
燕,背靠沙漠,前临易水,西到军都,东至辽河,有长蛇般的长城关隘,险峻之地重重连接着。
齐,南有长城、巨防
、阳关之险
;北有河、济以为固
;越海而东,通于九夷
;西界岱岳
、配林之险,坂险之国也。
齐,南有长城、巨防、阳关等险要之地,北有黄河、济水作为坚固的边防。越过东海向东,与九夷通连。西面以高峻的泰山、配林山为边界,这是个险峻而可固守的国家。
鲁,前有淮水,后有岱岳
,蒙、羽之向,洙、泗之流
。大野广土,曲阜尼丘
。
鲁,前有淮河,后有泰山,它面对蒙、羽二山,洙水、泗水流经这里。这片广袤的土地,是曲阜孔丘的家乡。
宋,北有泗水,南迄睢濄
,有孟诸之泽
、砀山之塞也
。
宋,北有泗水,南到睢水和涡水,有名叫孟诸的沼泽、名为砀山的要塞。
楚,后背方城
,前及衡岳
,左则彭蠡
,右则九疑
,有江汉之流
,实险阻之国也。
楚,后面背靠方城山,向前延伸到衡山,左有彭蠡湖,右有九疑山,有长汉、汉水穿流而过,实在是一个险要阻塞的国家。
南越之国
,与楚为邻。五岭已前至于南海
,负海之邦
,交趾之土
。谓之南裔
。
南越这个国家,与楚国相邻。它(的疆域)从五岭向前一直延伸到南海,是背靠大海的国家,跨越交趾地区。人们称它为“南裔”。
吴,左洞庭
,右彭蠡,后滨长江
,南至豫章
,水戒险阻之国也
。
吴,左边是洞庭湖,右边是彭蠡湖,北面濒临长江,南面直到豫章郡,是个以水为界的险要之国家。
东越通海
,处南北尾闾之间
。三江流入南海,通东治
,山高海深,险绝之国也。
东越连通大海,这海处于南海和北海的交界处。东越的众多河流汇入南海,它的疆土延伸到东冶,山高海深,是个极其险要的国家。
卫,南跨于河,北得淇水
,南过汉上
,左通鲁泽
,右指黎山
。
卫,向南跨越黄河,北方有淇水流过,南方有濮水流经,左边通往阿泽,右边直指黎山。
赞曰:
地理广大,四海八方。
遐远别域
,略以难详。
侯王设险,守国保疆。
远遮川塞,近备城堭
。
司察奸非,禁御不良。
勿恃危阨
,恣其淫荒。
无德则败,有德则昌。
安屋犹惧,乃可不亡。
进用忠良,社稷永康
。
教民以孝,舜化以彰
。
赞曰:
中国地域广阔,通向四海八方。
辽远边疆绝地,略说难以备详。
王侯自设险阻,守护家国边疆。
远有山塞掩蔽,近有城壕备防。
督察奸人恶行,抵御进犯豺狼。
不要依仗天险,放肆享乐荒唐。
君王无德则败,有德才能盛昌。
安居仍要忧虑,方使国家不亡。
进纳忠臣良材,国家永葆安康。
孝道教育百姓,舜化得以显彰。
天地初不足,故女娲氏练五色石以补其阙
,断鳌足以立四极
。其后共工氏与颛顼争帝
,而怒触不周之山
,折天柱,绝地维
。故天后倾西北,日月星辰就焉;地不满东南,故百川水注焉。
天地初时有缺漏,所以女蜗氏炼五色石来补缺,斩断了海中大龟的四只脚作为天柱立在四方。后来共工氏与颛项争夺帝位,共工盛怒之下撞在了不周山上,天柱折断了,维系大地的绳子也断了。因此天向西北倾斜,日月星辰也向那里移动;地的东南角下陷,于是众多水流都向那里倾泻。
昆仑山东北,地转下三千六百里,有八玄幽都
,方二十万里。地下有四柱,四柱广十万里。地有三千六百轴,犬牙相制。
在昆仑山东北地势宛转直下的三千六百里处,有个八方阴暗的地方叫“幽都”,方圆二十万里。地下有四根子柱,每根柱子的直径有十万里。地上又有三千六百根轴,它们犬牙交错,互相牵制。
泰山一曰天孙,言为天帝孙也。主召人魂魄。东方万物始成,故主人生命之长短。
泰山又叫做天孙,就是说它是天帝的孙子。主掌召人魂魄之事。东方是万物开始生长的方位,所以泰山主掌人寿命的长短。
《考灵耀》曰
:地有四游
。冬至地行上,北而西三万里
;夏至地行下,南而东三万里;春秋二分其中矣。地恒动而人不知,譬如人在大舟中闭牖而坐,舟行而人不觉。天地四方皆海水相通,地在其中盖无几也。七戎六蛮,九夷八狄
,形类不同,总而言之,谓之四海
,言皆近海,海之言晦冥无所睹也
。
《尚书纬考灵耀》上说:大地向四极游动。冬至时大地向上运行,从北到西三万里;夏至时大地向下运行,从南到东三万里;春秋二季介于两者之间。地面一直在移动,但人们却并不知道,就好比人在大船中关窗坐着,船在前行,人却不能察觉。天地四方都与海水相通,土地在这当中所占的比例很小。四方诸民族的形貌、种类各不相同,人们把他们总称为“四海”,是说他们都靠近大海,“海”还包含有昏暗蒙昧没有见识的意思。
地以名山为之辅佐,石为之骨,川为之脉,草木为之毛,土为之肉。三尺以上为粪
,三尺以下为地,重阴之性也。
土地以名山作为它的辅佐,石头作为它的骨,河流作为它的血脉,草木作为它的毛发,土壤作为它的皮肉。地表三尺以上是地气,三尺以下才是地,是阴气聚积的地方。
五岳:华、岱、恒、衡、嵩。
五岳是:华山、泰山、恒山、衡山、嵩山。
按太行山而北去,不知山所限极处。亦如东海不知所穷尽也。
循着太行山向北去,不知山的尽头在哪里。就如同东海,不知哪里才是它的尽头。
石者,金之根甲
。石流精以生水,水生木,木含火
。
石头,是金的本源。石头流出精华形成了水,水又产生了木,木中蕴含着火。
漠北广远
,中国人鲜有至北海者
。汉使骠骑将军霍去病北伐单于,至瀚海而还,有北海明矣。
沙漠以北地区辽阔而遥远,中原人很少有到过北海的。汉朝派遣骠骑将军霍去病向北攻打匈奴,一直打到瀚海才返还,现有北海存在是明白无疑的了。
汉使张骞渡西海
,至大秦
。大秦之西鸟迟国
。鸟迟国之西,复言有海。西海之滨,有小昆仑
,高万仞
,方八百里。东海广漫,未闻有渡者。
汉朝的使者张骞曾渡过西海,到达大秦。大秦的西面是鸟迟国。鸟迟国的西面,据说还有海。西海的海滨有座小昆仑山,山势极高,方圆八百里。东海广阔漫无边际,没听说有渡过东海的。
南海短狄
,未及西南夷以穷断
。今渡南海至交趾者
,不绝也。
南海短狄人的分布,没到西南夷地区就中断了。如今渡过南海去交趾的短狄人,一直络绎不绝。
《史记·封禅书》云:威、宣、燕昭遣人乘舟入海
,有蓬莱、方丈、瀛洲三神山,神人所集。欲采仙药,盖言先有至之者。其鸟兽皆白,金银为宫阙,悉在渤海中,去人不远
。
《史记·封禅书》上说:齐威王、宣王和燕昭王都曾派人乘船入海,海上有蓬莱、方丈、赢洲三座神山,是神仙聚居的地方。他们想要去那里采集仙药,据说先前已有人到过神山。山上的鸟兽都是白色,用黄金白银建造宫殿,都在渤海中,离人间不远。
四渎
:河出昆仑墟
,江出岷山
,济出王屋,淮出桐柏
。八流亦出名山
:渭出鸟鼠
,汉出嶓冢
,洛出熊耳
,颍出少室,汝出燕泉
,泗出陪尾
,沔出月台,沂出太山
。水有五色,有浊有清。河、淮浊,江、济清。南阳有清冷之水、丹水、泉水
,汝南有黄水,华山南有黑水。天下之水皆类五色,今载其名也。泞水不流
。渊或生明珠而岸不枯,山泽通气,以兴雷云,气触石,肤寸而合
,不崇朝以雨
。
四条河川:黄河出自昆仑山,长江出自岷山,济水出自王屋山,淮河出自桐柏山。八流也出自名山:渭水出自鸟鼠山,汉水出自蟠冢山,洛水出自熊耳山,颖水出自少室山,汝水出自燕泉山,泗水出自陪尾山,沔水出自月台山,沂水出自泰山。水有五色,有清浊之分:黄河、淮河水浊;长江、济水,水清。南阳有清冷水、丹水和白水,汝南有黄水,华山南有黑水。天下的水流都接近于五色,这里记载了它们的名称。有烂泥沉积的水是不流动的。深渊如果生出明珠,那么两岸的景色也不会枯竭;高山大泽流通着气,因此产生了雷云。云气接触到山石,逐渐聚合到一起,很快就会降下雨水。
江河水赤,占曰泣血
。道路涉骸
,于何以处也。
长江、黄河的水都呈红色,问卜结果说是哭泣时落下的血染红的。一路尸骸遍地,哪里才是停歇的地方啊。
五岳视三公
,四渎视诸侯
,诸侯赏封内名山大川者,通灵助化,位相亚也
。故地动臣叛,名山崩,王道讫
,川竭神去,国随已亡。海投九仞之鱼,流水涸,国之大诫也。泽浮舟,川水溢,臣盛君衰,百川沸腾,山冢卒崩,高岸为谷,深谷为陵
,小人握命
,君子陵迟,白黑不别,大乱之征也。
祭祀山水之神的礼仪,五岳比照三公;四渎比照诸侯。诸侯只能祭祀封地内的名山大川,通神灵来帮助教化百姓,他们(诸侯和他们封地内的名山大川)的地位是相当的。所以如果发生地震,就有臣子;如果名山崩塌,则王道就会终结;如果河水枯竭,神灵就会离去,国家也会随之灭亡。向海中投入九丈长的大鱼,流水干涸,对国家来说是个大警戒。沼泽上漂浮着船只,河水涨溢,则臣子势盛而君主势微;百川沸腾,山峰崩塌,高山变成深谷,深谷变成丘陵,预示着小人掌握国家的命运,而君子逐渐衰败困顿,黑白不分,这是大乱的征兆。
《援神契》曰
:五岳之精雄圣,四渎之精仁明,河者水之伯,上应天汉。太山,天帝孙也,主召人魂。东方万物始成,故主人生命之长短。
《援神契》上说:五岳的精灵威武而圣明;四渎的精灵仁慈而明察;黄河是天下水系的首领,与天上的银河相应。泰山是天帝的孙子,主掌召人魂魄。东方是万物开始生长的方位,所以泰山主掌人寿命的长短。
东方少阳
,日月所出。山谷清朗,其人佼好
。
东方是阳气上升,日月升起的地方。东方的山谷清秀明朗,那里的人姿容美好。
西方少阴
,日月所入,其土窈冥
,其人高鼻、深目、面多毛。
西方是阴气上升,日月下落的地方。那里土地阴暗,那里的人高鼻深目,脸上多毛。
南方太阳
,土下水浅,其人大口决眦
。
南方是阳气旺盛之地,土地低下水流浅,那里的人长着大口大眼。
北方太阴
,土平广深,其人广面缩颈
。
北方是阴气极盛之地,土地平坦宽广,那里的人面宽颈短。
中央四战
,风雨交,山谷峻,其人端正。
中央四面易受敌侵,风雨在这里汇聚,山谷险峻,这里的人容貌端庄整齐。
南越巢居
,北朔穴居,避寒暑也。
南方人筑巢而居,北方人挖洞穴而居,为的是避寒暑。
东南之人食水产,西北之人食陆畜。食水产者,龟蛤螺蚌以为珍味,不觉其腥臊也;食陆畜者,狸兔鼠雀以为珍味
,不觉其膻也。
东南方的人吃水产品,西北方的人吃陆上的牲畜。吃水产的,把乌龟、蛤蜊、海螺、河蚌当作美味,而不觉得味道腥臊;吃牲畜的,把貉子、兔子、老鼠、鸟雀当作美味,却不觉得膻气。
有山者采,有水者渔。山气多男,泽气多女。平衍气仁
,高陵气犯,丛林气躄,故择其所居。居在高中之平,下中之高,则产好人。
靠山的在山中采伐,靠水的在水中捕捞。沐浴山气的多生男孩,沐浴水泽气的多生女孩。沐浴平原之气的人多仁厚,沐浴高原之气的人多犯乱冲撞,沐浴丛林气的人多瘸腿,所以对居住的地方有所选择。住在高山中的平坦处,或平原中的高地,就能生下优秀的人。
居无近绝溪,群冢,狐虫之所近,此则死气阴匿之处也
。
居住的地方不要靠近溪流断绝处,那里有很多坟墓,是狐狸、虫蚁喜欢接近的地方,这就是死气藏匿之所。
山居之民多瘿肿疾
,由于饮泉之不流者。今荆南诸山郡东多此疾。瘇
,由践土之无卤者
,今江外诸山县偏多此病也。
住在山区的居民多患颈部生瘤的疾病,这是因为喝了不流动的泉水,现在荆南群山的州郡东有不少人患这种病。足肿病,是因为脚踩着没有碱性的土地,现在江南山区的州县内还有很多患有这种病的人。
地性含水土山泉者,引地气也。山有沙者生金,有谷者生玉。名山生神芝
,不死之草。上芝为车马,中芝为人形,下芝为六畜
。土山多云,铁山多石。五土所宜,黄白宜种禾,黑坟宜麦黍
,苍赤宜菽芋
,下泉宜稻
,得其宜,则利百倍。
地性包含水、土、山、泉,是因为它们牵引着地气。有沙石的山产金,能种粮的山产玉。名山上生长着灵芝草,是一种吃了令人长生不死的草。上等的灵芝是车马形,中等的是人形,下等是六畜形。土质的山中多云雾,产铁的山中多石头。五种颜色的土壤各有适宜种植的庄稼:黄白色土壤适宜种小米,黑色肥沃的土地适宜种麦子和高粱,青色红色土壤适宜种豆类和芋头,低洼多水的土壤适宜种水稻。根据不同的土质种植适宜的庄稼,就能获得百倍的利益。
和气相感则生朱草
。山出象车
,泽出神马
,陵出黑丹
,阜出土怪
。江出大贝,海出明珠,仁主寿昌,民延寿命,天下太平。
和气感应,大地上会长出朱草,山林里会生出象车木,湖泽里会跃出神马,山岭中会产出黑丹砂,丘陵上会生出土怪,江河里会生出大贝,大海里会生出明珠。这样,仁德的君主就会长寿昌盛,百姓的寿命得以延续,天下就会太平。
名山大川,孔穴相通,和气所出,则生石脂
、玉膏
,食之不死,神龙灵龟行于穴中矣。
名山大川,孔穴是相通的。天地间阴阳调合之气就出自这些洞穴,所以会生出石脂和玉膏,吃了可以长生不死。神龙灵龟也常出没于这些洞穴之中。
神宫在高石沼中,有神人,多麒麟,其芝神草,有英泉
,饮之,服三百岁乃觉,不死。去琅玡四万五千里。
神宫在高石沼之中,有神仙,多麒麟。那儿的灵芝是神草,花瓣落入泉水中,喝了这样的泉水,睡三百年才会醒过来,而且可以不死。神宫离琅玡山有四万五千里。
三珠树生赤水之上
。
员丘山上有不死树
,食之乃寿。有赤泉,饮之不老。多大蛇,为人害,不得居也。
三珠树生长在赤水旁。
员丘山上有不死树,吃了它(的果实)就可以长寿。山上有赤泉,喝了这泉水便可不老。山上还有很多大蛇,常伤害人,所以不能居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