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 |
学会选择,懂得放弃 |
机会成本与沉没成本:可挽回的与不可挽回的
有一头驴子非常饿,四下里找吃的,终于看到了不远处的两堆稻草。它迅速地跑过去,却为难了,因为两堆稻草同样鲜嫩,它不知道应该先吃哪一堆。它犹豫不决,在两堆稻草之间徘徊,一直在思考先吃哪一堆。因为不知道如何选择,最终这头驴子饿死了。
机会成本又称选择成本,是指做一个选择后所丧失的不做该种选择而可能获得的最大利益。也就是说,机会成本是为了得到一种东西而必须放弃另一种东西的代价。其实对于“驴子”来说,两堆稻草都具有吸引力,无论选择哪个,都会造成机会成本的损失,这也就是驴子徘徊在两堆稻草之间最终饿死的原因。
机会成本是一个纯粹的经济学概念。要想对备选方案的经济效益作出正确的判断与评价,必须在作决策前进行分析,将已放弃的方案可能获得的潜在收益作为被选取方案的机会成本计算在内。
萨缪尔森在其《经济学》中曾用热狗公司的事例来说明机会成本的概念。热狗公司所有者每周投入60小时,但不领取工资。到年末结算时,公司获得了22 000美元的可观利润。但是,如果这些所有者能够找到其他收入更高的工作,使他们所获年收益达45 000美元,那么这些人所从事的热狗公司的工作就会产生一种机会成本,它表明因他们从事了热狗公司的工作,而不得不失去的其他获利更大的机会。
对于此事,经济学家这样理解:如果用他们的实际盈利22 000美元减去他们失去的45 000美元的机会收益,那他们实际上是亏损的,亏损额是 23 000美元(45 000-22 000),尽管他们是盈利了。
人生面临的选择很多,人们无时无刻不在进行着选择。比如是继续工作还是先去吃饭;是在这家商店买衣服还是到那家商店买……这些选择在生活中很常见,大家可以很轻松地作出选择,也不大会慎重考虑。如果去KTV和去电影院对你同样有吸引力,不妨掷硬币决定去哪儿。
当然,如果是重大决策,还是多考虑一下为好。机会成本越高,选择越困难,因为在心底人们从来不愿轻易放弃可能得到的东西。不管怎样,在作选择的时候,应该时刻谨记机会成本的概念。
机会成本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机会成本中的机会必须是你可选择的项目。若不是你可选择的项目便不属于你的机会。二是机会成本必须是指放弃的机会中收益最高的项目。放弃的机会中收益最高的项目才是机会成本,即机会成本不是放弃项目的收益总和。
与机会成本密切相关的另一个概念是沉没成本。
一次,印度的“圣雄”甘地乘坐火车出行,当他刚刚踏上车门时,火车正好启动,他的一只鞋子不慎掉到了车门外。就在这时,甘地麻利地脱下了另一只鞋子,朝第一只鞋子方向扔去。有人奇怪地问他为什么这么做。甘地回答说:“如果一个穷人正好从铁路旁经过,他就可以拾到一双鞋,这或许对他是个收获。”
甘地的一只鞋子对于他而言如同泼出去的水,但他以博大的胸襟坦然面对自己的“失”。
在经济学中,沉没成本是指已经付出且不可收回的成本。无疑,甘地的一只鞋子已经成为沉没成本。
有时候,沉没成本只是价格的一部分。例如,你买了一辆自行车,然后骑了几天后又以低价在二手市场卖出。此时原价和你的卖出价中间的差价就是沉没成本。
在这种情况下,沉没成本随时间而改变,那辆自行车骑的时间越长,一般来说你的卖出价会越低。
经济学家认为,如果你是理性的,那就不该在作决策时考虑沉没成本。比如,你预订了一张电影票,已经付了票款而且不能退票。但是当你看了电影一半之后觉得很不好看,此时付的钱已经不能收回,电影票的价钱就是沉没成本。这时会有两种结果:一是,付钱后发觉电影不好看,但忍受着看完;二是,付钱后发觉电影不好看,退场去做别的事情。在两种情况下,你都已经付钱,所以应该不再考虑钱的事。当前要做的决定不是后悔买票了,而是决定是否继续看这部电影。因为票已经买了,后悔也于事无补,所以应该以看免费电影的心态来决定是否再看下去。作为一个理性经济人,选择把电影看完就意味着要继续受罪,而选择退场无疑是更为明智的做法。
不计沉没成本也反映了一种向前看的心态。对于整个人生历程来说,人们以前走的弯路、做的错事、受的挫折,何尝不是一种沉没成本。过去的就让它过去,总想着那些已经无法改变的事情只能是自我折磨。
过去所说的话、所做的事均代表着昨天,无论对错,无论你如何后悔都已经无法更改,这与沉没成本的道理是一样的。从今天来看,这些成本是昨天的沉没成本。人应该承认现实,勇敢地承认自己过去言行的对与错,把已经无法改变的“错”,视为昨天经营人生的坏账损失、今天经营人生的沉没成本。
生产经营中的沉没成本
一般说来,资产的流动性、通用性、兼容性越强,其沉没的部分就越少。资产的沉没性也具有时间性,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不断转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