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07章
阶下囚

魏徵安抚山东之后,再次返回黎阳,已经是武德二年(619年)十月间了。此时的黎阳城大兵压境,夏王窦建德率数万大军将黎阳城围得水泄不通。

窦建德,贝州漳南人,其世代务农,少有胆气与勇力,讲义气,在乡间名声颇佳。当过里长,仗义疏财,也犯过法。他的乡亲孙祖安因盗羊之罪而惨遭县令鞭挞,孙祖安一怒之下杀了县令而起兵造反,其家属为官府所杀。窦建德愤然而起,带领二百多人举义旗,投奔高鸡泊起义军高士达。

大业十二年(616年),涿郡通守郭徇率兵征讨郭士达,郭士达自思武功、智略不及窦建德,推举窦建德为军司马总领兵权。后来,高鸡泊起义军的首领们,有的在与隋军交战中阵亡,有的在内部火并中死去,窦建德脱颖而出,受众人拥戴。

窦建德的军事才能,在义军中更是无人能出其右,由他指挥的战斗少有败绩,窦家军一时军威大振,起义军发展到十几万人,攻占了河北地区大部分郡县,他一跃而成为河北起义军的总首领。大业十三年(617年),在取得隋末农民战争中著名的河间“七里井大捷”之后,窦建德自称夏王,建国号为夏。

从此以后,全国形成三足鼎立之势:窦建德据河北乐寿,自号为夏国;王世充据东都洛阳,建国号为郑;李渊居关中于长安称帝,建国号为唐。

这是在隋朝灭亡以后逐步壮大起来的三股势力。

魏徵返回黎阳,正是两军对峙之时,他乘乱混入城中,李世 见魏徵去而复返,高兴地说:“幸亏道友有先见之明,发黎阳仓粮以供唐军,否则,一旦城破,黎阳三大粮仓的储粮都将为贼占有。”

魏徵关切地问:“大兵压境,将军有何打算?”

李世 忧心忡忡地说:“以黎阳数千之军,怎能抵挡贼兵数万之众,世死不足惜,只是连累了黎阳城的百姓。”

“以贫道之见,既要作抗敌的部署,也要有撤出黎阳城的打算,唐朝欲一统天下,不在一城一地之得失,关键是要保存自己,消灭敌人,你看如何?”

“道友所言极是,就按这个意见安排。”

但是,局势的变化,远远超出了人们的想象。正当李世 紧张部署战斗时,一名军士急匆匆地跑进来报告,说窦建德差来信使,正在城门等候,见是不见。

“既是信使,传他进来,看他有何话说!”

稍待一会,信使随军士进入,大声说:“夏王信使,参见李将军。”

“夏王派你来黎阳,所为何事?”

军士从怀里掏出一封信函呈上:“这是夏王给将军的信,请将军过目!”

有人接过信函转呈李世,李世 接过看后,面色大变。

魏徵见李世 神色有异,上前接过信函一看,原来是窦建德写给李世 的一封劝降信,他在信中说:本王率数万之众,来攻黎阳弹丸之地,志在必得,将军若以黎阳数千兵马,与本王数万之众抗衡,无异于以卵击石……前些时,本王大军偶从山东曹州过,恰逢世伯李(徐世 归唐赐姓李后,其父亦改姓李)盖老大人,本王已将其请在军中,礼遇有加,请勿挂怀。将军乃是孝子,一定知道个中利害。窦某素知将军宏韬伟略,乃不可多得之将才,欲与将军共图大业,救百姓于水火之中。坐军帐翘首以待,静候将军之佳音。

“将信使带下去,以礼待之。”魏徵对左右说,“大家且退下!”

魏徵见众人退下,移近坐椅,关切地问李世:“将军有何打算?”

“窦建德乃一方枭雄,怎行此小人勾当,竟扣留家严作人质相要挟,真是卑鄙至极。家严年事已高,怎能受如此之罪?都是孩儿不孝。”李世 说罢,抱头痛哭。

“将军不必过于悲伤,窦建德乃一方霸主,素闻此人有胆识,讲义气,不似一般毛贼,他所统领的军队,也算仁义之师。尽管将世伯扣作人质以要挟将军,这只是他攻城的一种谋略,我想世伯绝不会有性命之忧。”

“我又何尝不知道,但他这样做,实在是不仁道!”

魏徵分析说:“从另一个角度看,也说明窦建德很在乎将军,不然,他何必费这么多手脚?以我之见,窦建德的建议倒真的可以考虑。”

“请道其详!”

魏徵说:“窦建德率数万之众进攻黎阳,以黎阳的兵力,根本就难以同窦建德抗衡,且他还以世伯为人质,就是要迫使将军就范。留着青山在,不怕没柴烧,我看不如乘机降窦建德,以图后进。这样,既可使黎阳百姓免受涂炭之苦,又可保世伯安然无恙。”

“世 归唐不久,今又反投夏王,岂不成了反复无常之人?”

魏徵说:“大丈夫能屈能伸,若明知不可为而为之,乃匹夫之勇!”

“世 若依计而行,道友将何去何从?”

魏徵说:“我回长安,将黎阳的情况向陛下禀报。”

李世 叹了口气道:“也只好如此,一路保重,他日相见,后会有期。”

次日,魏徵辞别李世,仍一身道装,腰悬赤铜松纹古剑,出黎阳城西门,打马向长安方向驰去,不想刚出黎阳城,便被窦建德的军队发现,军士们一阵呐喊:“有人出城了,抓住他!”

魏徵听到喊声,在马屁股上连抽三鞭,欲冲出包围圈,窦建德的军士只是呐喊,并不上前拦截,魏徵以为他们只是喊喊而已,并不是真的要抓他,于是打马狂奔,也是一时大意,没有想到敌人还会使出另外的阴招来对付他,一路狂奔至一个山口,早已埋伏在山道两边的敌军突然拉起了埋在土里的绊马索,魏徵猝不及防,连人带马翻倒在地,两下伏兵尽出,长钩套索并举,将魏徵拖到一边,先取下他腰间的松纹古剑,然后将他捆了个结结实实,押至窦建德的中军帐。

窦建德见军士将一个道人五花大绑地送进中军帐,问道:“捆绑者何人?”

“此人乃黎阳城中跑出来的奸细,被小的们逮个正着。”军士回答。

窦建德对魏徵问道:“堂下何人?报上名来!”

魏徵不卑不亢地说:“贫道逸尘居士!”

“你就是那个劝说武阳元宝藏、黎阳李世降唐的说客,背叛瓦岗军的文学参军魏徵?”

“正是贫道!”魏徵不卑不亢。

窦建德见魏徵如此傲慢,不由大怒,喝道:“将此狂徒推出去斩了!”

突听一声大喝:“慢!”

窦建德举目看去,原来是侍御史张玄素,问道:“侍御史有何话说?”

“素闻魏徵广有所涉,学贯古今,足智多谋而又能言善辩,乃名士。其为李渊做说客,乃是各为其主,并无大错。夏王若杀之,天下人定以为夏王不能容人。请夏王三思。”

隋朝旧臣裴矩也说:“夏王既想得天下,不可杀贤士。”

窦建德听了二人之言,马上换了一副面孔,离坐而起道:“逸尘道长,窦某乃一介武夫,刚才多有冒犯,请不要见怪。道长若是不弃,留下来任中书舍人,与窦某共图大业,如何?”

“魏徵已是大唐之臣,尚无意弃唐而转投他人。”

窦建德听罢,只得说:“将魏先生随身之物全部奉还,带魏先生下去休息!”

魏徵接过剑和包裹,随军士出了中军帐。

太行山一处山谷里,满山遍野都是牛羊。在放牧的人群中,多了一位道士,每天一大早,这位道士同其他牧羊人一起,将羊群赶到山坡上,然后躺在树底下,欣赏着大自然的美好风光。这位道士不是别人,正是从夏王军前送来的逸尘子。

原来,夏王窦建德俘获魏徵后,封他为中书舍人,遭到魏徵的拒绝,窦建德既不想放魏徵归唐,也不愿背杀贤士的恶名,便将魏徵送到邢州太行山,充当牧羊人,等于是软禁山中。

魏徵刚到太行山时,这里的人对他看得很紧,时间一长,见他守规矩,逐渐放松了警惕。魏徵对周围的变化似乎并不在意,倒是一位操山东口音的老人引起了他的注意。这位老人成天一杆旱烟袋不离手,似乎总在想心事,从不主动与人打招呼。时间长了,魏徵同老人也慢慢熟了。一天,两人坐在山坡上,魏徵问道:“听口音,老丈是山东人吧?”

“山东曹州离孤人氏!”

“怎么称呼?”

“姓李名盖。”

听说是山东曹州,又是姓李,引起魏徵的注意,因为李世 也是山东曹州人,他有意无意地问:“山东曹州有个李世,老丈可认识?”

“那是俺儿子,道长认识俺儿子?”

魏徵听说面前这位老丈是李世 的父亲,惊异不已。原来窦建德将老人藏在这里,真是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连忙说:“原来是世伯,我是世 的朋友魏徵。”

“你是世 的朋友?怎么当了羊倌?我儿子还好吗?”

魏徵便将窦建德如何以老人为人质,迫使李世 投降之事说了一遍。老人听后,捶胸顿足地说:“窦建德真是卑鄙无耻,将老夫留在这里,原来是要挟俺的儿子,还说是为了保护俺。俺害了世 呀!”

魏徵劝说道:“老人家别激动,我们要想办法逃出去,这样世 兄弟就没有后顾之忧。”

“好!俺听你的。”

魏徵与李盖认识后,表面上虽然没有什么变化,暗地却在留意牧场通往山外的路径,他知道,如果不尽快将李盖带离此地,李世 就难以摆脱窦建德。

一天,魏徵悄悄指着山口对李盖说:“山口出去便是邢州,再往南是邯郸,最近的警戒似乎不严,逃出去问题不是很大。”

“那俺们就走他娘的!”

“逃出去后,老人家要到哪里,是回山东老家,还是随我到长安?”

“俺回山东老家!”

“那就这样定了,逃出后,我们同行至邯郸分手,你回山东,我去长安。”

一个星高月明的夜晚,魏徵带上李盖,潜到马厩,牵了两匹马,沿着事先选择好的路线,悄悄地向东边的山口走去,出了山口,两人翻身上马,如离弦之箭,直射而出,顷刻间便跑得无影无踪。

且说李世 投靠窦建德后,窦建德仍命他镇守黎阳,以抗拒唐军东进。窦建德撤离黎阳,李世 虽曾向窦建德讨要老父,窦建德总是借故推脱。

武德三年(620年)七月,山东老家突然传来信息,说他的父亲在一位叫逸尘子道士的帮助下逃出太行山,已安然回家。李世 得此喜讯,大喜过望,立即率部回归大唐。李渊念其忠,将他派到秦王李世民麾下听候调遣。

窦建德得此消息,叹息不已,有人建议说:李世 既已归唐,留他父亲做人质也失去了意义,不如派人到邢州把他杀了。

窦建德道:“李世 本为唐臣,其不忘旧主,忠义可嘉,可惜此等忠义之士不能为我所用,其父何罪之有,为何杀之?传令,释放李世 之父。还有逸尘道长,既然不能为我所用,也一起释放。”

此后,有人来报,说魏徵同李盖皆已离去,窦建德也未作何追究。

后人有诗咏叹:

黎阳遭陷沦为囚,太行山中牧羊人。

携带友父脱虎穴,欲回长安做唐臣。 v/zEm4E6vvJtOT+W/2eRRfq0/4Mg2bhEaS/rfOvLLyBxHj/cPnwNFGhu8PtDnSM+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