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06章
黎阳城之战

黎阳郡位于河南浚县西南,中原三大粮仓:黎阳仓、洛口仓、回洛仓都在黎阳,因而,黎阳成为兵家必争之地。当年李密率瓦岗军夺取洛口仓、回洛仓和黎阳仓,切断了隋军的粮道,使隋军陷入缺粮的绝境,加速了隋朝的灭亡。

李密兵败降唐,瓦岗军土崩瓦解。徐世 困守黎阳,黎阳成为诸路英豪馋涎欲滴的一块肥肉。何去何从,徐世 一时拿不定主意,身边也没有能商量的人。

这一天,徐世 接报,说将军府外有一个道士求见,他心里想,能以道士身份求见者,只有几位旧友,难道是哪位故人到了不成?想到故人,心里就有一种渴望,连忙迎出帅府,远远一看,原来是魏徵来了,连忙大步上前:“哈哈!原来是师叔到了!”

“徐将军错了,贫道乃逸尘居士,不叫师叔。”魏徵逗乐地说。

“逸尘居士也好,师叔也罢,反正都一样,来了就好!”

“怎么样?将军企盼有人来吗?”

“天天都在盼啊!”

“将军为何有如此说?”

徐世 叫人牵过魏徵的马,拉着魏徵的手道:“走,进府再说。”

魏徵跟随徐世 来进了将军府,落座之后,马上有侍从沏好茶呈上,魏徵边喝茶边说:“当初李密若依贫道之计,瓦岗军也不至于落到今天这个地步。”

“道友当时提出的持久战、防御战实乃上策,怎奈魏公不听人劝,避己之长而与困兽作殊死搏斗,实在是犯了兵家之大忌。”徐世 对魏徵的话表示赞同。

“贫道擅闯议事堂也是出于无奈,没想到李密如此刚愎自用,不但不纳良策,反而还将贫道逐出议事堂。贫道料定,李密实非乱世之主,瓦岗军必亡在此人之手,故此愤然离去。”

“悔不该当初到武阳郡将你引至瓦岗,致使你蒙受奇耻大辱,徐世 深感愧疚!”徐世 顺势一揖。

“错不在你我,何罪之有?将军不可以这样说。”

“千里良驹,本应驰骋于疆场,魏公却将你当成驴子,用来拉磨。我曾向魏公说过几次,他就是听不进去。只叫你做一个文学参军,实在是暴殄天物、屈杀英才。”徐世 屏退左右,挪动坐椅靠近魏徵,话锋一转道,“黎阳现在成了没娘的孩子呀!”

“黎阳扼中原要塞,乃兵家必争之地。黎阳仓之粮,使多少天下英雄垂涎欲滴。将军可是处在风口浪尖之上,稍有不慎,便会船毁人亡。”魏徵提醒道。

“黎阳这艘船,漂泊于汪洋大海之中,没有爹、没有娘,不知该漂向何方?”

魏徵哈哈大笑:“天上有北斗,地下有魏徵。不愁迷途之羔羊,找不到方向。”

“我就知道道长此时来黎阳,必有以教我。”正在这时,有人来报,饭菜已经备好,徐世 说道,“一路劳顿,先用饭再说。”

夜色蒙蒙,天上繁星颗颗,山坡上,一对道士、两个好友,坐在一起促膝谈心,他们一个是黎阳守将徐世,一个是专程来黎阳劝说徐世 降唐的魏徵。不知出于怀旧还是另有原因,徐世 今晚居然也是一身道装。只听徐世 问道:“道友离了瓦岗后,栖身何处?”

魏徵没有正面回答徐世 的问题,指着天空说:“将军你看,紫微星若暗若明,真命天子不久必将归位。”

“真命天子出自何方?”

“贫道夜观天象,偶然发现,关中一带,红光直冲牛斗,有与紫微星会合之势。”魏徵一本正经地说。

“你是说天象所示,天子应出自于西方?”徐世 问道。

“自隋末天下大乱以来,群雄并起,天下纷争,魏公李密起兵反隋,振臂一呼,四方响应,聚兵数十万众,势力遍及中原,破王世充于洛口,摧宇文化及于黎山,正欲西蹈咸阳,北凌玄关,扬旌澣海,饮马渭川,瓦岗军却迅速由盛而衰。看来,朝代更替,天下归属,都是天数,非人力所能抗争。李密失败后一蹶不振,最后归附大唐,此乃天命所归。李密非等闲之辈,他之所以率部入关降唐,也是认为,自己并非真命天子,降唐乃是应天顺人。”

“魏公降唐,黎阳已失去根本,虽然黎阳仍在我的掌控之中,但整日里我是如临深渊、如履薄冰、如坐针毡。”徐世 无奈地说。

“正因为有雄才大略的徐将军镇守黎阳,才使得军威正盛的王世充不敢贸然东进,占据河北的窦建德不敢挥师南下。黎阳去从,维系天下命运。将军可得早作决断。”

“依道友之见,我该怎么办?”徐世 问道。

“实不相瞒,贫道离开瓦岗后,已归降大唐。秦琼、程咬金均已降唐,秦琼官拜马军总管,程咬金授秦王府左三统军,同在秦王李世民帐前效力。”

“真的吗?”

“不仅如此,我刚从武阳郡来,元宝藏听从我的劝告,也已经降唐。”

“啊!”徐世 陷入了深思。

“良禽择木而栖,良臣择主而事。将军,当断不断,必有后患。”

“黎阳是魏公之黎阳,非徐世 的黎阳。世 只是代魏公镇守而已。我怎么能将魏公之黎阳献唐呢?”徐世 思索地说。

“李密降唐,昔日魏公已不复存在,将军还何谈为魏公镇守黎阳?”

“虽说如此,我又岂能越俎代庖、借花献佛。盗亦有道,此非我等之道,我说得对吗?”徐世 反问道。

“话虽不错,形势所迫,何去何从,绝不能再拖。”魏徵说。

“我欲将黎阳的军队、户籍、财产簿册,遗黎阳长史郭孝恪亲赴长安,交给魏公,请魏公自己献与大唐。”徐世 说到这里,长长地松了一口气。

魏徵说:“将军坚意如此,我也无话可说。”

第二天,魏徵辞别徐世,继续他的安抚山东之行,临行前对徐世 道:“徐将军,还有件事,不知你考虑过没有?”

“什么事?”徐世 问道。

“黎阳仓的储粮,王世充、窦建德等人觊觎已久,若他们率兵来犯,强行夺粮,凭黎阳的兵力,很难抵挡得住。”

“道友的意思是?”徐世 问道。

“大唐淮安王李神通的军队离此不远,他们正在为筹措军粮犯难,不如开仓放粮,接济淮安王。这样,既可助唐军一臂之力,又可解除黎阳仓储粮的后顾之忧。可谓一举两得。”

“是否等郭孝恪从长安回来之后再作处理?”徐世 仍然有些犹豫不决。

“黎阳仓储粮的诱惑太大,若强敌来犯,黎阳必难自保,一旦破城,数万石储粮岂不是拱手送人?此事干系实在是太大了。”魏徵有些急了。

“未得魏公许可,擅自动用黎阳储粮,总觉愧对魏公。”徐世 仍然很犹豫。

“将军以为愧对李密,我却以为大可不必。”

“理由何在?”徐世 问道。

“李密降唐,瓦岗军已土崩瓦解,皮之不存,毛何附焉?此其一;李密弃你而去,已向大唐称臣,李密与将军已无君臣关系,将军念旧情,仍说黎阳是李密的黎阳,此是愚忠,此其二;将军已决意降唐,遣使长安,让李密亲自将黎阳献与唐朝,只是表明将军忠于旧主,不欲将献城之功据为己有,最终的结果,黎阳仍然要归属于大唐,此其三。有此三者,黎阳之粮供唐军用,实在是一件顺理成章的事情。将军何必还要犹豫?”

徐世 想了想道:“好,这件事就依你,开仓放粮。”

“我还要去安抚山东,顺道告诉淮安王李神通,请淮安王李神通亲自来黎阳,同将军共商开仓放粮济军的具体事宜,将军以为如何?”

“好,我在黎阳城,静候淮安王到来。”徐世 爽快地答应了。

长安城的金銮殿上,李密手捧一摞簿册出班奏道:“陛下,微臣有事要奏!”

“有何事,请奏!”

李密抬抬手中的一摞簿册道:“这是黎阳的军队、郡县的户籍、版图、及资财簿册,现献给朝廷。”

近侍上前接过,放在李渊的龙案上,李渊略翻之后问道:“怎么只有户籍、版图及财产簿册,没有奏折?”

“此是黎阳守将徐世 遣使送至长安交与微臣,微臣仍原封不动地献给陛下,没有另外再写奏本。”

“这又是为何?”李渊问道。

“臣既已降唐,瓦岗寨的政权已不复存在,原瓦岗的属地理当归唐,故黎阳守将徐世 送来黎阳的军队、郡县的户籍、版图、财产簿册,臣只需转呈给陛下即可。”

“徐世 乃黎阳守将,既然情愿归唐,直接将这些献给朕即可,为何要假于你手?”

“徐世 到底有何用意,臣不得而知,陛下欲知个中原由,可宣黎阳长史郭孝恪上殿问个明白。他正在殿外候见。”

“宣郭孝恪见驾!”李渊说道。

郭孝恪闻召进入朝堂,跪拜道:“臣黎阳长史郭孝恪,叩见大唐皇帝,皇上万岁!万万岁!”

“平身!站起来说话!”李渊见郭孝恪站起后问道:“郭孝恪,朕有话问你!”

“臣恭聆圣谕!”

“徐将军为何此时来降,个中原由你可知道?”

“徐将军是在大唐特使魏徵的劝说之下降唐的。”郭孝恪回答。

李渊惊喜地问:“魏徵到了黎阳?”

“臣来长安时,魏徵尚未离去。”

“黎阳守将徐世 为何不直接将黎阳献与大唐,而要上启李密,个中原由你可知道?”

郭孝恪回答说:“徐将军说,黎阳非世 的黎阳,是魏公的黎阳,他只是代魏公镇守黎阳而已,若要将黎阳献与大唐,也只能由魏公敬献。他不欲贪天之功据为己有。故令微臣将黎阳的军队、户籍、版图及财产簿册送来长安,上启魏公,请魏公李密自己献给大唐。”

李渊听到郭孝恪之言,赞赏道:“战场上夸大战果冒功者有之,官场上弄虚作假欺上者有之,像徐世 这样将一份天大的功劳拱手让人,朕还从未见过,徐世 威德推功,真乃纯臣也!”

丹墀下群臣一阵骚动。

李渊稍顿后道:“传朕旨意,授徐世 黎州总管、上柱国,封莱国公,加授右武侯大将军,赐皇室之姓李,给田五十顷,豪宅一座,总河南、山东之兵以拒王世充。”

从此以后,徐世 改称李世,后来秦王李世民登基做了皇帝,为避忌,又将李世 的“世”字删去,改叫李,故史书记载只有李,而不言徐世、李世,原因就在这里。

后来,李 在大唐屡建奇功,成为凌烟阁挂像的二十四位功臣之一。

“陛下,魏徵有一奏折,托臣转呈。”郭孝恪从袖中抽出奏折举过头顶。

近侍上前接过放在龙案之上。李渊拿过奏折看了一遍,击案而起:“好!”

丹墀之下的群臣不知李渊为何如此兴奋,一齐投过疑惑的眼光。

李渊看了大家一眼,高兴地说:“朕正在为淮安王李神通的军粮发愁,魏徵已商得黎州总管徐世 同意,开黎阳仓粮以佐军用,朕真的没有想到,魏徵竟能立此奇功,真乃能臣也!”

李密自偃师战败降唐之后,李渊只授予他一个光禄卿的官职,现见旧部徐世 比他的爵位还高,心里不平衡,加之降唐后备受冷落,遂生叛唐之心。他主动向李渊请命,欲率旧部往山东招抚旧属,李渊欣然同意。朝中大臣有劝谏李渊说:“李密狡诈,反复无常,此乃放虎归山,此去必不返。”

李渊自信地说:“帝王自有天命,非小人所能得,即使他叛唐,也难兴风浪,就让他去山东与群贼狗咬狗吧!我可坐收渔翁之利。”

李密与心腹王伯当、贾润甫仓促离开长安,果然在熊耳山被他人所杀,一代枭雄,就此烟消灰灭。这里略作交待,不再细述。

后人有诗咏叹魏徵黎阳劝徐世 降唐:

魏徵黎阳做说客,世率部也归唐。

秦王帐前添虎将,神通军前喜获粮。 4S5VgHoD4GqcxQWRZefS8m14/KbnLmsoc11wJgFRjwqwG5iEwFwIflk8V+yg9vDZ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