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一、从小就为孩子的健康储蓄

身为父母,一定要从小就给孩子储蓄健康。

俗话说,“三岁看到老”。现代研究也证实,孩子小时候的健康状况会影响日后乃至一生的健康。例如,小时候营养不良的人,长大后就很容易出现视疲劳或患干眼症等疾病;小时候身体较好的孩子,长大后体质也是不错的。据调查,那些特别能熬夜的“夜猫子”,小时候身体都是不错的。而那些看上去病恹恹或者无精打采的人,很多是从小就营养不良,或者因为小时候曾患某种疾病而留下了后遗症。因此,要想让孩子一生健康,父母就要在孩子小时候下工夫。

父母需悉心呵护孩子的先天之本

什么是孩子的先天之本?

孩子的先天之本在于母体的健康程度。我们知道,胚胎的生长、发育都依赖于母体的营养供应,所以孕妇的营养状况直接影响胎儿的生长发育。

这就好比是一粒种子,只有种在肥沃的土地上才能长出健壮的小树苗,日后也才有可能长成参天大树。土壤过于贫瘠,这粒种子也就只能长出细弱无力的小树苗,能不能长大都成问题,说不定还没等到长大,就被大风刮得夭折了。所以,我们说土壤的肥沃与贫瘠决定了种子是否能长成大树,而母体是否康健也决定了孩子是否能够茁壮成长。

相对于人体而言,母体是否“肥沃”说的就是气血是否充足,营养是否全面、均衡。除了那些患有先天性遗传疾病的孩子,绝大多数孩子生下来都是健康的,但却存在着强弱之分,这个强弱之分就是壮苗和弱苗的分别。出生时体重 2 千克的婴儿与 3 千克的婴儿相比,在同样的喂养条件下,通常那个 2 千克的孩子抵抗力差,容易生病,要比那个 3 千克重的孩子难养得多。这就好像一阵大风吹过,那些粗壮的树苗顶多是摇一摇、晃一晃,而那些细弱的树苗就很有可能就被吹弯、吹倒,甚至吹折。

一般来说,如果孕妇原本身体内寒气较重,那她在怀孕前就比较容易痛经;如果孕妇在怀孕期间吃了太多寒凉食物,那么她生下来的孩子身体也可能会寒重,并且容易得腹泻、感冒、咳嗽、哮喘、黄疸等证。这些病不仅在孩子小的时候常常出现,就是成年也会影响其健康。

孕妇在怀孕期间一定要注意防止营养不足。一般来说,造成孕妇营养不良的原因有两个,一是孕妇原本就吸收不好;二是孕妇在怀孕期间妊娠反应过大,经常呕吐、胃口不好、挑食、偏食严重等。孕妇营养不良会直接导致孩子出生后容易感冒、咳嗽、腹泻、便秘等。

既然妊娠期孕妇自身的身体情况以及营养状况是决定孩子先天之本的关键因素,那么,我们的父母,尤其是妈妈一定要把自己的身体照顾好,在关注饮食的同时也要注意运动强身,千万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

如果说孩子已经先天不足了,那么是不是就没有希望,一辈子都得在健康上输给别人呢?当然不是。只要父母加强对孩子后天的喂养和锻炼,其先天的不足还是可以弥补的。但这类孩子的消化功能很弱,最好的方法就是将妈妈的气血补足,通过提高母乳的质量来改善、提高孩子的体质。当孩子身体出现不适时,也可以通过母乳的调整治愈孩子的病证,让妈妈丰富营养的乳汁保护瘦弱的婴儿健康成长。只要方法得当,这些先天不足的孩子也可以健康快乐地成长。

喂养孩子以弥补先天不足,巩固后天之本

一项关于青少年体质健康的调查显示,近 20 年来,青少年体质持续下降。天津市一项调查更显示,学生身体素质甚至降到了 20 年来的最低水平!与此同时,北京市教委等机构在 2008 4 月开展的青少年形体测量和测评结果对外公布:八成青少年体形不良,走路时探颈、驼背、窝肩的比率高达 46.1% ;另有 17.7% 的青少年是“ X ”形腿或“ O ”形腿。

几组令人揪心的数字,不禁让人们为现在孩子们的健康捏了一把汗,长此下去,作为“早上八九点钟太阳”的他们又怎能挑起国家栋梁的重任?在物质生活水平日益提高的现代,是什么让孩子们的体质变得越来越差?答案很简单:先天不足 + 后天巩固不够。

上一节中我们讲到了,孩子的先天体质完全取决于母体的健康状况,一般来说,如果妈妈气血足,生出来的孩子体质就好;如果妈妈自身体弱多病、胃肠功能差,面黄肌瘦、气血不足,孩子体质就差。

对于先天体质好的孩子,我们的家长只需继续维护即可;而对于那些先天体质差的孩子来说,在起跑线上就已经落后了,如果父母再不通过后天的努力来弥补,那这些孩子就永远不会像先天体质好的孩子那样坚实。因此,我们着重建议父母在饮食上多下工夫:

1 )努力让孩子吃好。如今,“小胖墩”和“豆芽菜”都在逐年增多。我们都知道“豆芽菜”是营养不良,其实,“小胖墩”也是营养不良的表现。 孩子在 13 岁之前,身体与智力发育快,身高、体重增长迅速,如果因为饮食不合理造成孩子营养不良,不但会影响孩子的身体发育,还会影响孩子的智力和性格的发育,而这些将终生“陪伴”孩子。所以,父母要在孩子生长发育过程中,保证孩子饮食合理、均衡。

2 )学会保护和调理孩子的胃肠。有的孩子被家长非常尽心地照顾着,但还是体弱多病,这种情况多见于先天不足的孩子。这些孩子一生病就吃药,吃药后脾胃受到影响,不愿意吃饭,而不愿意吃饭的孩子抵抗力就会下降,更容易生病,而生病后又要吃药。这样反复使孩子的身体陷入了恶性循环,其根本原因是药物影响了孩子的胃口,影响了胃肠对食物的消化、吸收,所以家长必须学会保护和调理孩子胃肠的方法,这也是保证孩子气血充足、身体强健很重要的方面。

3 )了解一些营养知识。为了孩子的健康成长,父母要了解一些营养知识,知道孩子该吃什么、不该吃什么,合理地为孩子安排一日三餐。

一般来说,中医不把人的精神孤立地看待,而是将智力、情绪、性格等看做身体状况的反映。当孩子由于先天不足、后天的喂养不合理,导致脾胃虚弱,产生长期消化、吸收不良时,就会造成全身各个脏器的虚弱及发育不完善:心气虚时,不愿意讲话、没精神;肺气虚时,爱哭、忧心忡忡、多愁善感;脾气虚时,肌肉酸懒、不愿活动、情绪抑郁、疑心过重;肝阴虚时,情绪低落、易惊、胆小、目倦神疲、腰膝酸软;肾阳虚时,恐惧、害怕、不敢见生人。这些心理症状在孩子和成人身上都会出现,究其原因都是气血不足,各脏器的功能虚弱、失衡造成的。所以,要想使孩子的身体、心理健康,永远聪明、快乐,家长就一定要知道,孩子在整个生长发育过程中合理、均衡、全面的营养是至关重要的。

别丢了老祖宗流传下来的育儿精华

明代著名医学家刘锡在《活幼便览》一书中提到养孩子的黄金法则,即“吃热、吃软、吃少则不病,吃冷、吃硬、吃多则多病。忍三分寒,吃七分饱,频揉肚脐,一要背暖,二要肚暖,三要足暖,四要头凉,五要心胸凉。”简单概括来说就是,在饮食方面软、热、少对孩子的脾胃好;冷、多、硬,容易伤害孩子的脾胃。

吃热、吃软、吃少则不病,吃冷、吃硬、吃多则多病

事实上,孩子的脾胃对食物是有所偏好的。它喜欢热食,吃软一点的食物,但是不喜欢凉的东西。而且,孩子的脾胃不适合太饱,那样它就无法运动。所以,各位家长,为了孩子的健康,应该给孩子少吃一点,这样不仅有利于孩子的脾胃吸收,还能有助于消化,可谓是一举两得。

忍三分寒,吃七分饱

什么是“忍三分寒,吃七分饱”,怎样才能掌握好“忍三分寒,吃七分饱”的尺度呢?其实,这句话的意思是说,不要刻意给孩子穿太多衣服,给孩子吃饭也不要吃太多,七分饱就行了。可是,孩子并不一定能够表达自己是冷还是暖,父母该怎样帮孩子区分呢?各位家长都知道自己是冷是暖,所以,大可按照自己的标准给孩子穿衣就行了。

但是,有时家长们都觉得孩子比较小,所以应该会比自己怕冷,得给孩子多穿一点,因此总是给孩子里三层、外三层裹得严严实实,结果弄得孩子不是脾生火,就是肺有热。这些都是给孩子穿衣服太过惹的祸。

至于“吃七分饱”意思是说,不要诱导或强迫孩子吃饭,平时注意搭配,荤素皆有,避免孩子偏食就可以了。孩子吃得差不多了就不愿意再吃了,这时父母不应该再强迫孩子,否则孩子吃太饱会伤脾胃,甚至会导致消化不良,出现恶心呕吐等症。

给孩子穿衣的原则:三暖两凉

朱丹溪在《慈幼论》中说:“盖下体主阴,得寒凉则阴易长,得温暖则阴暗消。是以下体不与帛绢夹浓温暖之服,恐妨阴气,实为确论。”孩子在 16 岁之前,血气都很旺盛,但是阴气不足,此时他们下身的衣服宜薄不宜厚,下身过于温暖,则有碍于阴气的增长。

给孩子穿衣除了“下身凉”之外,还有“两凉”。

一是头凉。从生理学角度讲,孩子经由体表散发的热量, 1/3 是由头部发散,头热容易导致心烦、头晕及神昏。头部最容易“上火”,孩子患病更是头先热。如果孩子保持头凉、足暖,则必定神清气爽,气血顺畅。

二是心胸凉。穿着过于臃肿,会压迫胸部,影响正常的呼吸与心脏功能,还易出现心烦,内热等。

给孩子穿衣还必须注意“三暖”。三暖是指背暖、肚暖和足暖。

保持背部的适当温暖可以减少感冒机会。适当温暖,就是不可过暖,过暖则背部出汗多,反而因汗湿而患病。

肚子是脾胃之所,保持肚暖即是保护脾胃。孩子常脾胃不足,冷空气直接刺激腹部时,孩子就会肚子痛,从而损伤脾胃功能,影响营养物质的消化吸收。另外,中医还认为,脾胃与免疫功能有关,所以,肚暖是孩子保健的重要一环,睡觉时给孩子围上兜肚,是保持肚暖的好方法。

脚部是阴阳经穴交会之处,皮肤神经末梢丰富,因此是对外界最为敏感的地方。孩子的手脚保持温暖,才能保证身体适应外界气候的变化。 WvanILXU5XhHLArFJzHyg1NLCxjNWozh3mBY467tx5r0xH2ESRjPhcmnSygJDNuM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