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3章

有效需求原理

本章中我们会用到几个术语,随后将会对其进行准确的定义。在给定技术、资源和成本的情况下,企业雇佣一定量的劳动力主要需要两种类型的支出:首先是为生产要素(不包括其他的企业主)的当前服务而产生的支出,我们称这种支出为雇佣劳动力的要素成本(factor cost);其次是从其他的企业主购买产品而产生的支出,以及利用机器设备进行生产即没有使机器设备闲置而发生的折旧费用,我们称这种支出为就业劳动力的使用者成本(user cost) 。利润就是最后进行的生产所创造的价值超过要素成本和使用者成本之外的部分,我们也可以称之为企业主的收入。就要素成本来说,从企业主的角度看,它当然是一种成本,然而,从生产要素本身来看,它却是这些生产要素的收入。因此,要素成本与企业主的利润共同组成了我们所定义的总收入,这种总收入是由于企业主雇佣劳动力产生的。所以企业主的利润应该定义为:当他决定雇佣一定量的劳动力时,是以努力获取最大利润为目标的。当我们从企业主的角度去看待这个问题时,把一定的就业量所产生的收入(要素成本加上利润)称为总收入方便我们分析问题。另一方面,一定就业量产出的总供给价格 是预期收益,这种预期收益使企业主认为雇佣一定量的劳动力是值得的

在给定技术、资源和每单位劳动力要素成本的情况下,每一个厂家和企业的就业量,以及社会总体的就业量,都是依赖于企业主期望从这些相应的产出中所获得的预期收益的大小 。因为企业主追求的是利润最大化,所以就会竭尽全力使就业量达到符合其预期收入最大化的水平。

我们假定Z代表雇佣N个人生产产品的总供给价格,那么N与Z之间的关系可以表示为Z=φ(N),我们把它称之为总供给函数(aggregate supply function) 。同理,假定D代表企业主期望从雇佣N个人中所获得的收益,那么N与D之间的关系可以表示为D=f(N),我们把它称之为总需求函数(aggregate demand function)。

现在,假定N的值在给定的情况下,预期收益大于总供给价格,也就是D大于Z;那么,企业主就有动机去雇佣更多大于N的劳动力,为了得到生产要素,在必要时,企业家之间还会用提高成本的方式彼此竞争,直到N的值能够使Z与D相等才肯收手。因此,就业量取决于总需求函数与总供给函数之间的交点。因为只有在这个交点上,企业主的预期收益才是最大的。D在总供应函数与总需求函数交点上的值,称之为有效需求(the effective demand)。这就是一般就业理论的本质,也是我们将要进行扩展分析的目标,在后文中我们还将用大量的篇幅讨论决定这两个函数的各种不同的要素。

另一方面来说,古典学派习惯于这样表达:“供给自己创造需求”,构成了所有正统经济理论的基础,实际上包括了对这两种函数做一种特殊假定。因为“供给自己创造需求”就意味对所有的N来说,不论产量与就业量如何,f(N)总等于φ(N)。当N增加时,Z=φ(N)也会相应地增加,D=f(N)也必然与Z增加相同的数量。换句话说,古典学派假定总需求价格总是会调整自己使得与总供给价格相适应;因此无论N的值如何,预期收益D总等于总供给价格Z。也就是说,有效需求不是只有一个均衡点,而是有很多不同范围的均衡点。在就业量不确定的情况下,只有劳动力的边际负效用才能确定一个上限。

如果情况果真如此,那么企业家之间的竞争总是会引起就业量的扩张,直到总产量的供给不再具有弹性。也就是,有效需求的进一步增加不会再伴随着产量的增加。显然此时的就业量就是充分就业。在前面的章节中,我们已经用劳动者的行为给充分就业下了定义。我们现在达到了另外一个具有同等价值的衡量标准:当劳动力总产量的有效需求增加时,总就业量就不再具有弹性。萨斯定律(Say's law)所说的总产出的总需求价格(aggregate demand price)等于其总供给价格(aggregate supply price)。也就是说,不存在阻碍充分就业的障碍。然而,如果总需求函数与总供应函数之间的关系不是如此,那么就需要对经济理论的重要一章进行书写,如果没有这样的讨论和书写,所有关于总就业量的讨论都是徒劳无益的。

在这里,我把以后章节里将要系统阐述的就业理论进行一下简短的总结,尽管其中某些内容不是很容易理解,但是它或许对读者有所帮助。在接下来的章节中,我们都会对这里所提到的术语进行说明和定义。在这个简短的总结中,我们假定对每个被雇佣者来说,其货币工资和其他要素成本都是恒定值(或称之为常数)。但是,这种简化以后我们会取消,在这里只是为了方便论述。这种论述的基本特点在于不会受到货币工资变化的影响。

我们的理论框架可以概括如下:当就业量增加时,总的实际收入是增加的。社会心理状态是这样——当总的实际收入增加时,总的消费也会增加;但是总的消费没有总的实际收入增加的多。所以,如果所有就业量都是为了满足消费需求的增加额,那么雇主们将会受到损失。因此,为了满足任何给定数量的就业量,当期投资的数量必须足够吸纳在该就业量水平下超出社会选择总消费量的那部分产量。假如得不到这个投资量,那么企业主的收入将会比引导其雇佣这个数量的劳动力的收入要少。因此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假设社会的消费倾向是常量,就业量的均衡水平将取决于当前投资额,就业量的均衡水平是指不存在吸引雇主们增加或减少劳动力要素这样的一种情况。当期投资额依赖于我们所说的投资的诱惑,而投资的诱惑依赖于资本的边际效率和各式各样期限不同、风险不同的贷款利率。

因此,给定了消费倾向和新投资量,就只有一个均衡水平的就业量。而除了这个均衡水平的就业量之外,其他的所有水平的就业量都会引起产量的总供给价格与总需求价格的不均衡。这个均衡的就业量通常不能大于充分就业水平。也就是说,实际工资不能小于劳动的边际负效用。但是一般来说,我们也没有理由期望这个均衡水平的就业量就是充分就业水平。与充分就业水平相联系的有效需求是一个特例,这种情况只有在消费倾向与投资诱惑之间存在一种特殊的依赖关系时才会实现。这种特殊的依赖关系与古典理论的假设是相适应的,从某种意义上说,也是一种最理想的关系。但是这种关系只有偶然或者精心设计时才会存在:即当前投资提供的需求量正好等于充分就业状态下总产量的总供给价格与社会选择消费量之差时才会实现。

这一理论可以归纳为如下几个命题:

(1)在给定技术、资源和成本的情况下,收入(货币收入和实际收入)取决于就业量N。

(2)社会收入与社会消费之间的关系,可以用D 1 表示,它依赖于社会的消费心理,我们称之为消费倾向。也就是说,消费依赖于总收入的水平,因而也就是依赖于就业水平N,除非消费倾向发生改变。

(3)企业主决定雇佣的就业量N取决于D 1 与D 2 之和D,D 1 代表社会的预期消费量,D 2 代表预期的新投资量,D是我们上面所说的有效需求。

(4)由于D 1 +D 2 =D=φ(N),φ代表总供给函数,而在上面的第(2)条中我们知道,D 1 是N的函数,我们可以表示为x(N),它取决于消费倾向,由此可以推出:φ(N)-x(N)=D 2

(5)均衡水平的就业量取决于:①总供应函数φ,②消费倾向χ,③投资量D 2 。这就是一般就业理论的本质。

(6)对每一个N值来说,在工资产品的工业中都有相应的劳动边际生产率与之对应,这决定了实际工资。因此,上述命题(5)受限于这样的条件:N不能超过真实工资减小到等于劳动的边际负效用时的就业量。这就意味并不是D的所有变化都与我们关于货币工资是不变的假设相一致。于是放弃这样的假设,对于全面充分地陈述我们的理论是非常重要的。

(7)根据古典学派的观点,对所有的就业量N来说,D都等于φ(N),只要就业量N小于它的最大值,那么就业量就始终都是处于均衡的位置。所以企业家之间的竞争可能会推动N的值增加,直到达到其最大值。只有在这一点上,才能达到古典学派所说的稳定均衡。

(8)当就业量增加时,D 1 会增加,但是不如D增加的多。因为我们的消费会随着我们收入的提高而增加,但是不如收入增加的快。解决我们实际问题的钥匙就在于发现这个心理学规律。因为按照这样的规律,我们可以得出:就业量越大,相对应的产量总供给价格(Z)与企业主期望从消费者的支出中收回的那部分(D 1 )之间的差额就越大。如果消费倾向不发生变化,那么就业量就不会增加,除非D2能够同时增加来补充Z与D 1 之间增加的缺口。所以除非发生古典学派所做的特殊假定情况:根据这样的假定,当就业量增加时,在实际经济运行中总有一种驱动力使得D 2 增加到能够充分填补Z与D 1 之间越来越大的缺口;否则,经济系统在没有达到充分的就业量N之前就可能找到了自身的稳定均衡状态,即在给定的总需求函数与总供给函数的交点达到均衡状态。

因此,以实际工资表示的劳动力边际负效用对就业量不起决定作用。在给定工资水平情况下,可用的劳动力供给量就只决定就业量的最大水平。就业量是由消费倾向和新投资的速度决定的,同时还和给定的实际工资水平具有一定的联系。如果消费倾向和新投资的速度引起有效需求的不足,那么现行的实际工资水平下的劳动供给量将高于就业的实际水平,而均衡就业量的边际负效用将小于均衡实际工资。

上述分析中,为我们解释了“富裕中存在贫困(poverty in the midst of plenty)”这种矛盾现象。因为可能会存在有效需求的不足,所以这种不足经常会引起就业量增加到一种均衡状态,但这种均衡状态不是充分就业的状态。尽管存在就业量的边际负效用低于劳动力的边际产品的价值这样的事实,但是有效需求的不足还是会阻碍生产过程。

一般来说,一个社会越是富裕,实际生产与潜在生产之间的缺口就越大,经济系统的缺点就越明显。原因不难理解:由于在一个贫穷的社会中,人们更倾向于把产出的大部分都用于消费,因此,一个比较小的投资量就足以提供充分的就业;而在一个富裕的社会中,如果较富裕人群的储蓄倾向与社会中较贫穷人群的就业量是相适应的,那么富裕社会中将具有会强烈潜在的富裕程度,有效需求原则的作用将驱使这个社会减少它的实际产量,更多广泛的投资机会。如果在一个潜在富裕的社会中,投资驱动力很弱,那么不论这种社会多富裕,都会发展到这个社会变得非常贫困,以使得这个社会的实际产量超过消费的剩余部分萎缩至与微弱的投资驱动力相适应的程度。

但是更糟糕的是,不仅富裕社会中的消费边际倾向 变得更小,而且由于其资本积累已经很大,未来的投资机会也将变得更加没有吸引力,除非利率以非常快的速度降低到一定程度;这带领我们进入到了利息理论和为什么利息不会自动降低到与之相适应的水平,这将在第四卷中进行讨论。

因此,对消费倾向的分析和资本边际效率的定义以及利息理论是我们现有知识的三个主要缺口,必须对它们进行弥补。当那些弥补完成时,我们就会发现价格理论可以作为我们理论的附属理论。同时我们也会看到货币在利息理论中扮演一个关键角色;我们也将尽最大的努力去分清货币不同于其他任何物品的特殊性。

传统意义上,经济体内商品与服务的产值可以被划分为四部分:消费、投资、净出口以及政府采购。需求出现的任何扩张肯定源自这四项中的某一项。但是,当前,在这四项的每一项中,都有某些强大的力量在发挥作用,抑制支出的增长。

——曼昆

李嘉图经济学的基本思想用一句话就可以概括——我们“可以忽略总需求函数”。一个世纪以来,我们都是在这个观点的基础上学习经济学的。当然,马尔萨斯(Malthus)曾经强烈地反对过李嘉图关于“有效需求不可能不足”的经济学原则;但由于马尔萨斯不能明确地解释有效需求为什么以及怎么会不足或过剩,因此他没有完成一个可供人们学习的理论体系;而李嘉图却完全征服了英国,就像当时的教会征服了西班牙一样。李嘉图的理论不仅被这个城市所接受,而且被政治家和学术界所接受,而关于其学说的争论也停止了;另外一种反对的声音完全消失,停止了对这种理论的讨论。马尔萨斯曾经努力想解决的“有效需求”的困惑从经济学文献中消失。在马歇尔(Marshall)、埃奇沃斯(Edgeworth)和庇古教授的全部著作中,你不会发现他们曾经提到过“有效需求”,因为古典学派在他们的手中已经变成了最为成熟的体系。“有效需求”这一概念只能在不是当时主流的经济学家的著作中找到。例如,卡尔·马克思(Karl Marx)、西尔维·赛盖尔(Silvio Gesell)或道格拉斯少校(Major Douglas)等。

供给与需求是使市场经济运行的力量。它们决定了每种物品的产量以及出售的价格。如果你想知道,任何一种事件或政策将如何影响经济,就应该先考虑它将如何影响供给和需求。

——曼昆

李嘉图理论的完胜是令人充满好奇的,也是神秘的。很可能由于他的理论非常适合当时的社会环境。这个学说所得到的结论往往与没有经过系统学习所期望得到的结论是不同的,我想这些反倒增加了这个理论的权威性。而把此理论应用到实践中,常常令人难以忍受。不过,这个理论在逻辑上给上层的理论结构提供了非常一致的美感。而且把很多的社会不公和现实的残酷性解释为社会发展进程中不可避免的事件,而试图从整体上改变这些社会现实的努力都是徒劳无益的,这迎合了统治阶级的利益。同时,这个理论还给资本家个人的自由经济活动提供了辩证的方法,这样就得到了统治阶级和在社会上占据统治地位的力量的支持。

尽管这个理论直到后来都没有受到正统经济学家的质疑,但是用该理论的模型所做的经济上的科学预测都失败了,随着时间的推移,该理论的权威性受到了很大的质疑。马尔萨斯之后的职业经济学家们显然并没有因为他们的理论结果与所观察到的事实之间不符而采取行动,但普通人都能观察到这种事实之间的不符。随着知识的增长,人们不愿意像尊敬其他学科的科学家一样尊敬经济学家,因为在人们心目中,其他学科的科学家的理论能够得到实践的检验,而经济学家的理论则不行。

因为传统经济学理论素来具有乐观的精神,所以人们把经济学家看成是乌托邦一类的人物。这一类人离开这个世界去独自开垦属于他们自己的花园,并告诉人们:只要我们任由自然发展,那么这个世界上存在的所有事物都将以最好的方式向前发展。我认为,他们之所以这样想,是由于他们忽略了“有效需求的不足(insufficiency of effective demand)”可以拖累整个经济的繁荣。如果一个社会按照古典理论的假设那样在运转,那么社会资源的就业量显然有一种向最佳的就业量水平运动的自然趋向。古典理论也许代表了我们对社会的经济运行方式的期望,但是,如果假定社会的经济运行方式果真如古典理论所描述的那样,那其实就等于我们研究所面对的困难就都不存在了。

我觉得经济学家很不擅长预测。我们从经济史学到的是,经济学家倾向于不使用这方法。我的意思是,如果你看到一个十几二十年飞速发展的经济体,那么我会说接下来几十年的发展将会有所放缓。

——曼昆 5yYVFXTvNUphOVqjNZBiDeOnrkZ0XOunBywjUArgcqh87fKuNqjYE95NwcXpP8n3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