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序言

如果凯恩斯还活着

1929—1933年世界经济大危机之后,凯恩斯的《通论》(《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一出版就风靡世界,其理论和政策主张纷纷被西方各国政府所接纳和采用,并对战后西方各国政府的经济政策乃至经济和社会体制的运行产生了重大影响。20世纪50年代初,西方各国从1929—1933年世界经济大危机中彻底走了出来,随后,世界经济进入一个较长时段的高速增长期,于是就有了西方各国战后近40年的“凯恩斯革命”经济繁荣之说。

《通论》不仅被认为是20世纪西方经济学最重要的著作,而且被一些西方学者誉为跨时代的巨著,甚至将其和马克思的《资本论》以及达尔文的《物种起源》相提并论,而凯恩斯本人则因此跻身世界思想界的巨人行列。美国著名教授哈里斯在1953年曾经写道:“也许我们要稍早一点宣称,《通论》和达尔文的《物种起源》以及马克思的《资本论》一起构成过去一百年中出现的最重要的著作”。

从1929—1933年世界经济大危机后的罗斯福新政,到1973年的石油危机以及20世纪70年代西方各国的经济衰退,凯恩斯本人的理论以及后来不断扩充和发展的凯恩斯主义经济学,几乎支配了整个西方世界经济理论界。《通论》的出版和问世,创立了宏观经济学分析框架,从而组建、演变出宏观经济学和微观经济学的分支。继而,西方各国的经济学界几乎人人都成了凯恩斯主义者。凯恩斯主义经济学的理论主张,也成了指导战后西方各国政府经济政策的不二选择。正因为凯恩斯经济学理论的巨大影响,美国总统尼克松在1971年曾说:“我们现在都是凯恩斯主义者”。甚至到了2009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罗伯特·卢卡斯还在说:“我想人人都是藏而不露的凯恩斯主义者”。

凯恩斯主义的理论体系以解决就业问题为中心,而就业理论的逻辑起点是有效需求原理。其基本观点是:社会的就业量取决于有效需求,而有效需求是指商品的总供给价格和总需求价格达到均衡时的总需求。当总需求价格大于总供给价格时,社会对商品的需求超过商品的供给,资本家就会增加雇佣的工人数量,扩大生产;反之,当总需求价格小于总供给价格时,就会出现供过于求的状况,资本家或者被迫降价出售商品,或者让一部分的商品滞销,此时就会因为没有办法实现其最低利润而裁员,收缩生产。因此,就业量取决于总供给与总需求的均衡点,由于短期内,生产成本和正常利润波动不大,因而资本家愿意供给的产量不会有很大的变动,总供给基本是稳定的。这样,就业量实际上取决于总需求,这个与总供给相均衡的总需求就是有效需求。

凯恩斯进一步认为,由消费需求和投资需求构成的有效需求,其大小主要取决于货币数量,以及消费倾向、资本边际效率和流动性偏好三大基本心理因素。

总之,凯恩斯认为由于存在“三大基本心理规律”,从而引起的消费需求不足和投资需求不足,使得总需求小于总供给,形成有效需求不足,导致了生产过剩的经济危机和失业,这是无法通过市场价格机制调节的。他进一步否定了利率的自动调节必然使储蓄全部转化为投资的理论,认为利率并不取决于储蓄与投资,而是取决于流动性偏好(货币的需求)和货币数量(货币的供给),储蓄与投资只能通过总收入的变化来达到平衡。不仅如此,他还否定了传统经济学认为可以保证充分就业的工资理论,凯恩斯认为传统理论忽视了实际工资与货币工资的区别,货币工资具有刚性,仅靠伸缩性的工资政策是不可能维持充分就业的。他承认资本主义社会除了自愿失业和摩擦性失业外,还存在着“非自愿失业”,原因就是有效需求不足,所以资本主义经济经常出现小于充分就业状态下的均衡。这样,凯恩斯在批判传统经济理论的同时,开创了总量分析的宏观经济学。

凯恩斯经济学对当代世界经济思想的发展和进步,产生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2008年的世界经济衰退突然来袭,世界各国政府乃至中国政府的决策层几乎不无例外地重操凯恩斯主义的宏观刺激计划与政府干预政策,尽管也存在一些争议,但是也足见凯恩斯的学说对当代经济的重要性。

在今天,我们很难说在避免经济陷于严重衰退时,货币与财政政策将发挥多大的效用。但是,就像凯恩斯曾经说过的那样:“那些认为自己完全不受任何知识影响的实干家,通常是某位已故的经济学家的奴隶。”在经济衰退真的发生时,一定会有人愿意用凯恩斯视角看问题。 M9lUxQ8QwCCz2nIP2hQydUq1lVXW2fNhrY1WxQamikkydxowpBYvFfETYe8vq8i4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