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工匠精神的核心:
|
|
说到工匠精神,很多人的第一反应是日本制造。知乎上有一个热门问答“日本的工匠精神到底是怎样的?”有着非常翔实的介绍。其中,被广泛引用的是好莱坞巨星娜塔莉·波特曼在去年哈佛毕业典礼演讲中提到的一个例子。她和丈夫去东京一家著名寿司店吃寿司,发现寿司好吃到让她这个素食主义者都欲罢不能,但发现店里只有6个座位。她一开始很好奇为什么不扩张,后来朋友向她解释:东京所有最棒的饭店都这么小,而且只做一样料理,因为他们要把事情做好做漂亮,关键不在于数量,而在于对事物追求至善至美过程中的愉悦。
从这个小故事,我们不难提炼出工匠精神的内涵。它指的是一种追求完美的意识,一个产品的每个环节、每道工序、每个细节都精心打磨、精益求精,专注、精确、极致、追求卓越。
在京瓷创业20周年的时候,法国一家非常优秀的企业休兰伯尔公司的董事长詹恩·里夫来日本拜访稻盛和夫。里夫先生谈道:“休兰伯尔公司的信条就是尽力把工作做到最佳。”稻盛和夫一方面表示赞赏,同时讲述了自己的看法:
“最佳”这个词,是同别人比较,意思是比较起来是最好的。这是一种相对的价值观,因此,在水平很低的群落里也存在着“最佳”。所以,京瓷的目标不是“最佳”,而是“完美”。“完美”和“最佳”不一样,它是绝对性的,不是同别人比较,而是它自身具备可靠的价值,因此,不管别人如何,世上没有什么可以超越“完美”。
两人讨论持续至深夜,里夫最终同意了稻盛和夫的观点,不再把“最佳”奉为信条,而是把“完美”作为信条。稻盛和夫认为,“最佳”是不够的,“完美”才是目标。
在讨论中,稻盛和夫讲了这样一个故事:
地中海岸边有个老铁匠,他打造铁器的时候完全按照买主的要求,从不偷工减料。有时买主没有什么特殊的要求,他也会把铁器打得又好又结实。特别是他打造的铁链,比任何一家做得都结实。有人说他太老实了,但他不管这些,工作起来总是一丝不苟。
有一次,老铁匠打造了一条又长又粗的铁链,打好后运去装在一艘大轮船的甲板上,做了主锚的铁链,这艘航行远洋的巨轮多少年都没有机会用上它。
直到有一天晚上,海上风暴骤起,风高浪急,随时有可能把船冲到礁石上撞个粉碎。船上其他铁锚都放下去了,然而一点都不管事,那些铁链就像是纸做的,经不住风浪,全都断开了。最后船长下令:把主锚抛下海去。
这条巨链,第一次从船上滑到海里,全船的人都紧张地望着它,看看这条铁链受不受得住风浪。全船一千多名乘客的安全都系在这条铁链上了。要是那位老铁匠在打造这条铁链时稍微有些马虎,只要在铁链的千百个铁环上,有任何一环出现问题,船就有在大海里沉没的危险。老铁匠在打造这条铁链时和他打造其他无数条铁链时一样尽心尽力,用上了他全部的心智和力量。
这条铁链经受住了风浪的考验。船保住了,一直到风浪过去,黎明来临。
这艘大海船的目的地正是老铁匠所在的海港。逃脱大难的船长亲自到老铁匠处表示谢意。听完了船长感谢的话语后,老铁匠很平静地说:“我只是一个铁匠,尽力做好我分内的事而已。”
稻盛和夫总结说:“如果你能一丝不苟,做到尽可能完美,应该比你制造出粗陋的产品赚到的钱更多。”
稻盛和夫创办的京瓷公司就是追求完美主义的典范。稻盛和夫对陶瓷半导体封装不仅要求性能极佳,而且要求外观鲜亮,令人赏心悦目。“太好看了,太完美了……制造如此完满无缺的产品,就是我的目标!”
在很多现在如雷贯耳的企业家身上,我们都能感受到这种追求完美的精神。洛克菲勒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
每天早上,洛克菲勒9点一刻准时来公司上班。他以特有的沉稳声音,轻声地向同事们打招呼,询问他们的身体状况,然后消失在他的办公室里。他的秘书说:“他不爱见人。我从来没亲眼见到他离开过办公楼。”
在创业初期,洛克菲勒见了面能叫出每位员工的名字,并且不时会在办公楼里巡查。他走路时脚步很有节奏,像是节拍器一样稳定,总是在相同的时间走过相同的距离。他走起路来几乎没有声音,说话时声音也很轻,像是个殡仪馆老板。他悄然无声地在办公区走来走去,有时会突然停在某个员工的办公桌旁,彬彬有礼地柔声说要检查一下他的工作,吓对方一跳。员工们很少看见洛克菲勒,常常只能猜测他的行踪。
所以,员工都认为他是一个行动诡秘的人。有一位下属是这样评价他的:“你总是看不见他,但总能感觉到他的存在。”
洛克菲勒以前曾做过簿记员,因此十分重视记账的作用。一位会计记得,有一回洛克菲勒在巡视时突然停在他的办公桌旁,很有礼貌地说:“请让我看一下。”然后飞快地翻阅这人的账本。“记得很好,”他边看边说,“确实很好。”突然,他发现了一处小小的错误。“这里有一个小错误,你把它改过来好吗?”洛克菲勒翻阅写满密密麻麻数字的账本的速度之快,令会计目瞪口呆。“我敢发誓,”会计说,“整个账本上就出了这么一个错。”
洛克菲勒给人的感觉极其严肃认真,但是他又是一个性情温和的人。不管别人对他说出或做出怎样让人无法容忍的事情,都不会看出他有丝毫的冲动。他从来不大喊大叫,也没骂过脏话。所以员工们对他的评价普遍很高,觉得他做事公平,待人宽宏大度,没有大老板的架子。有件事很好地说明了这一点。洛克菲勒喜欢健身,财务部特意为他设置了一个健身器。有一天早上他来健身时,一名年轻的会计没认出他来,向他抱怨说那台健身器是个讨厌的累赘,要求把它拉走。洛克菲勒答应了他的要求,叫人把它拉走了。几天之后,那个年轻人才知道自己斥责的人是老板,心里害怕极了,但他并没有因为这件事受到任何训斥。即使员工犯了重大错误,洛克菲勒也不忍心训斥他们。对于有贪污行为的下属,洛克菲勒不会把他送上法庭,只是把他解雇。
最重要的是,洛克菲勒用自己狂热的完美主义观点激励着员工。洛克菲勒做事从不马虎,他写的几十万封商业信函都经过不厌其烦地修改,篇篇都是言简意赅、措辞讲究的典范。洛克菲勒每次给秘书口授完信函,都要修改五六遍,直到把每个多余的字都删掉,认为收信人能得到他想传递的信息后,才工工整整地签上自己的名字。一位高级助手回忆说:“我见过他一连在几百份文件上签的名字。他签每个名时都认认真真,好像那个签名将是他被后人怀念的信物。在他心目中,每一个签名都是一件艺术品。”这种追求完美的工作态度感染了整个公司。标准石油公司在世界各地的业务都明显地体现出洛克菲勒的个性。
在市场竞争中,“优良品”与“次品”之间,相差也许仅仅是一个小小的缺陷,虽然“世界上没有完美无缺的产品”,但作为优秀企业,必然把追求完美无缺作为永远的目标。
“追求完美”,今天已经成为许多公司的工作准则。工作不分大小,都应尽善尽美,做到完美无缺为止,对每位员工和管理者来说都十分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