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二章|

“钱荒”背后:一触即发的地方债危机

一、中国有多少城市会重复底特律悲剧

各位还记得钱荒怎么来的吗? 6 20 日,当时银行之间的拆借利率一度高达 30% ,这是什么意思呢?这表示银行跟我们民营企业一样也开始借高利贷了。银行开始借高利贷这可不是一般的问题,因此我们今天特别有必要把这整个思路给大家理清楚,到底怎么回事?为什么会发生这么严重的事情?未来将如何发展?

这还得从中国地方政府的巨额债务说起。

2013 7 月,全世界的媒体都在大肆报道底特律破产案。但是,底特律负债仅 180 亿美金而已,它和我们中国的地方政府相比那是小巫见大巫。对于中国的地方债危机,过去都是外媒报道的,比如 2011 12 19 日,彭博通讯社报道中国 11 个省宣布 301 个亿的利息还不了,后续 2.8 万亿的到期借款也还不了。又如 2012 2 13 日,英国《金融时报》报道,中国地方政府的借款可能统统还不了。现在我们有了官方资料, 2013 6 10 日,审计署公布了一个非常非常重要的数据,那就是在针对 36 个地级市做了审查后发现,这 36 个地级市的总负债共 3.85 万亿,其中 44% ,也就是 16 个地级市的负债率超过百分之百,包括 9 个省会城市。

换句话说,这 36 个城市中有 44% 处于技术性破产阶段,当然了,中国的地方政府是不可能破产的,这只是一个警示,告诉你情况比较危急。总负债 3.85 万亿,我们把它换算成美金,然后除以 36 ,可以得出每一个地级市的平均负债,数据让人震惊, 174 亿美金!也就是说,我们至少有 36 个地级市平均负债和底特律是一样的,美国只有一个底特律已经造成了全球轩然大波,我们可好,有 36 个底特律。可是我再告诉你,中国有 330 个地级市,如果以此类推,其他地级市也和这 36 个城市的情况差不多的话,那是什么结果呢?那我们有 330 个底特律,你能想到中国的危机有多大吗?目前我们的地方债危机已经到了中央政府不得不高度重视的地步了,该怎么办呢?

各位朋友请注意,我们根据 2012 年底国土资源部所发布的国土监察报告,发现了一个更有意思的事实,就是这 36 个地级市用假的土地证骗贷金额高达 1035 个亿。那么以此类推,如果我们有 330 个地级市呢?大概乘以 10 ,所以骗贷金额是 1 万亿。为什么要开始骗贷?因为地方政府的债务危机已经开始爆发了。

根据我自己的研究小组计算,地方政府的总负债高达 68 万亿,这个数字是绝对惊人的。 68 万亿是什么概念呢?中国 2012 GDP 总额为 52 万亿,那我们的负债占 GDP 的比重是 130% 。国际上的通行标准是,超过 60% 就要警惕, 90% 就很危险,超过 90% 危机就很严重了。请看图 2 1 ,我拿欧美七个正常国家做个比较,它们的负债占 GDP 比重分别为:美国 101.6% ,法国 90.2% ,英国 90% ,加拿大 84.6% ,德国 81.9% ,新西兰 35.9% ,澳大利亚 20.7% 。你把这七个国家做一个简单的平均,你发现它们的负债比例是 72% ,我们的是 130% 。换句话说我们国家的负债是这七个正常欧美国家的两倍!再来看一个更可怕的数据,欧债危机的主体——“欧猪五国”,即葡萄牙、意大利、爱尔兰、希腊、西班牙这五个国家,它们的平均负债比例是 121.8% ,比我们还低!而且,我们的 GDP 可是严重高估的,如果我们统计局敢公布真实数据的话, GDP 有可能少 1 5 ,甚至少 1 3 ,这样的话我们的负债比例会更高。

2 1 各国政府负债占 GDP 比重

二、庞氏骗局:理财产品成地方政府的救命稻草?

这么高的负债率,那政府如何处理?我们注意到一个现象,你既有骗贷行为出现,说明你的顺期贷款能力逐渐下降,所以我们发现很多地方政府开始利用理财产品来筹措资金,理财产品也随之大幅度增长。 2012 年中国理财产品增长 41% ,其中信托贷款增长 523% 2013 年上半年,理财产品增长 74% ,其中信托贷款增长 266% 。但理财产品有什么问题呢?因为地方政府的投资效率不断下降,理财产品的风险也不断增加。 2012 9 12 日原中国银行董事长、现任证监会主席肖钢同志在达沃斯论坛上说:“从某种程度上说,这根本就是一个庞氏骗局。在一定的条件下,投资者一旦失去信心并减少他们的购买或退出理财产品,这样的击鼓传花便会停止。”这就是肖钢提出的警告。

那么什么叫作庞氏骗局呢?我给你举一个简单的例子,比如说地方政府发行 100 元理财产品,筹措 100 元的资金拿去投资低效率的基础设施建设。由于效率低,等这个理财产品到期后肯定赚不到足够的钱来还贷,那么怎么办?再发行第二期 100 元理财产品,拿这个钱还掉第一期。那第二期到期了还是还不了怎么办?那再发行第三期 100 元,还掉第二期。那第三期又到期了,以此类推,发行第四期、第五期、第六期、第七期,一直发下去。这就叫作庞氏骗局,也就是失去了偿债能力,用后面借的钱来还前面的钱。这样,理财产品的风险也通过击鼓传花的方式进行传递,到哪一节断裂,就算谁倒霉。

因此地方政府开始爆发债务危机之后,理财产品成为一个重要的融资渠道。这里还有一个问题,那就是你发行第一期理财产品 100 元,还不起之后需要发行第二期理财产品来还债,但你的时间不可能那么完美无缺地衔接良好,如果第二期理财产品拖了一个月才卖出去怎么办呢?那得等一个月后才能还钱啊,但这不可能,所以银行肯定是要想办法先垫付。那我请问你银行去哪儿筹钱?就从银行同业拆借市场去借钱。因为基本上是无风险利息,所以利息非常低。这样,银行为了配合地方政府的击鼓传花行为,大量用银行间的拆借来弥补理财产品的还债时间差,为之后的“钱荒”埋下了隐患。

三、“钱荒”差一点就酿成中国式金融海啸

所以,要打击地方政府乱投资行为,就要打击理财产品;要打击理财产品,必先打击银行拆借。这就是为什么央行有意造成一个“钱荒”,目的是打击各个商业银行,让它们知道拆借的资金不再是无风险的,而且可能会为自己的投机行为付上沉痛的代价,于是央行开始收缩流动性。到了 6 20 日,危机正式爆发,各个银行求爷爷告奶奶借不到钱,因此当天最高的利率高达 30% ,这就是高利贷呀!到了 6 24 日礼拜一,情况加速恶化,有一些机构如保险公司发现了这个赚钱的大好机会,银行间拆借市场变成高利贷市场了,于是赶紧把手上的基金、债券、国债、股票卖掉,干吗呢?筹措资金到拆借市场借给银行赚取高利息。那么我请问你,如果每一个机构都干同样的事情——卖掉基金、债券、国债、股票,会有什么结果呢?金融市场立刻面临全盘崩溃的危险。所以这就是为什么到了 6 25 日上午,股价跌到了历史的新低, 1849 点,所有市场几乎全线崩溃,因为中国的金融海啸转眼间就要爆发。

这就是为什么 2013 4 8 日索罗斯在博鳌论坛上说,当时的中国就是金融海啸的前夕,他的预言果然是准确的。我再回顾一下, 2011 7 月份,美国三大评级公司惠誉说过一句话,到了 2013 年的 6 月份有 60% 的机会要发生中国式的金融海啸。事实证明,惠誉当时做的预测完全正确。所以各位朋友请你记住,外资投行、评级机构跟这些金融大鳄们对于中国金融情况的了解程度恐怕超过央行,甚至超过我们所有的专业人士。

所以各位朋友你们还记不记得,当时工商银行网络瘫痪, ATM 机、柜台都取不到钱,网银不能用、 POS 机也停止工作,官方说是系统升级,老百姓当然不信,银行大厅聚集了大量取钱的储户。你知道这有多可怕吗?银行就是靠信用生存的,大家都去挤兑,机构也卖掉证券来变现,哪怕银行运营很健康、完全符合巴塞尔协议的监管要求也没用。如果工行的事情发生在一个自由市场,老百姓必然发生挤兑,金融海啸已经在 6 25 日爆发,基金崩盘、债券崩盘、国债崩盘、股票崩盘。外界流传,最后央行紧急输送上千亿的资金才使得各个银行渡过难关,与中国式金融海啸擦肩而过。

也就是说,钱荒让一个可怕的金融海啸差点爆发,也可以说是与我们擦肩而过。但它也起到了一定的警示作用,让银行发现拆借资金也不是没有风险的,所以它的投资行为、放贷行为开始变得特别谨慎。 2013 1 5 月,每个月平均社会融资总额为 1.82 万亿(社会融资总额等于银行信贷加上理财产品),到 6 月份爆发钱荒之后银行害怕了,开始收缩,因此社会融资总额暴跌了 43% ,只有 1.04 万亿。事后看来,钱荒似乎有效遏制了银行乱发理财产品的趋势,未来是不是持续下降,我们拭目以待。

因此,我严重怀疑就是由于中央政府想打击地方政府乱投资行为,从而自编自导了一场钱荒,结果差一点酿成中国式金融海啸,最后央行在适当的时间注入大量的流动性资金后化解了危机。在大家看来只是银行间一个小小的钱荒事件,经过我解说之后,你突然发现这几乎是一场可怕的中国式金融海啸,而且这个金融海啸事先就被索罗斯预估到了,也事先被美国的三大评级公司之一惠誉预估到了,只有我们自己是不知道的。各位朋友,听到这里,你不感到恐慌吗?

四、“钱荒”之后为何重审地方债?

国务院 2013 7 26 日下午发出特急明电,要对全国政府性债务进行审计。审计署已暂停所有项目,开始培训, 8 1 日就进驻各省市。实际上 6 月份审计署刚刚完成了全国 36 个样本城市政府债务的重点审计,为什么又决定大规模重审呢?

本次审计范围和力度创近十年中国财政审计之最。从对象上看,本次审计范围不仅涵盖了从中央一直到地方乡镇全部五级政府负债,而且包括各级行政事业单位负债;从时间跨度看,自 2011 年底至 2013 年上半年的全部政府性负债,乡镇一级政府性债务则以 2005 12 31 日为界限,截至 2012 1 1 日以后仍有余额的债务,分为历史债务和新发生乡镇债务;从主要内容看,重点包括政府直接举债、政府担保举债、政府承担偿债义务债务以及通过新的举债主体和举债方式形成的地方政府性债务四种类型。

之所以这么做,背后有三大原因:

第一,直接原因是负债 180 亿美元的美国底特律政府宣告破产,而我们 36 个样本城市平均负债是 174 亿美元,可见中国会有一批地方政府成为底特律,事实上已经有地方破产,且无力回天。比如唐山曹妃甸,所贷款项一年利息是 40 多亿元,而唐山市本级财政收入也就 70 多亿元。实际上,审计署透露,此前审计的 36 个地区债务中,有 9 个省会城市本级政府负有偿还责任的债务率超过 100% ,也就是已经出现技术性破产。路透社一篇《中国江苏陷入债务噩梦》将江苏省推上风口浪尖,以江苏省镇江市为例, 2012 年本级公共财政预算收入 215.48 亿元,可是镇江市五家平台公司尚在存续期的城投债总额就为 189 亿元。

第二,根本原因是过去这些年经济高速增长的两大模式都玩不下去了,一个是造城运动,另一个是招商引资。本质上,这些项目的实质都是政府以高负债透支未来,一个官员在任内把未来十年二十年的房子、工厂和开发区都给建完了。

造城运动的典型是十二大“鬼城”,越是三四线城市,越热衷于造城运动,几乎全是一个模式,离开目前的主城区去再造一个新城,规划一大堆政务区、产业园、商务区,比如郑东新区面积达到 150 平方公里,比现有城区 132 平方公里还大。无锡更是一口气推出五个新城,蠡湖新城、太湖新城、锡东新城、惠山新城和宜兴环科新城,每个都比主城区大,结果都成了鬼城。

招商引资的典型是到处跑马圈地却卖不出去的青年汽车,也包括如今骑虎难下的李书福的沃尔沃,越是不咋地的企业,越是胆大包天,而地方政府也乐于以土地和资金配套来招商引资,结果就是产生大量无效债务和不良贷款。 2009 年起,青年汽车进入高速扩张阶段。青年汽车计划总投资 444 亿元,在全国建立 10 大生产基地,使青年汽车的总产能达到 146.3 万辆。在此规划下,青年汽车在短短 4 年时间,就在浙江、山东等地迅速新建了 7 个生产基地,全国基地总数量增加到 10 个。而据中汽协数据显示, 2012 年青年莲花轿车销量仅为 4.5 万辆。青年汽车之所以敢如此快速扩张,就是因为和地方政府一起共谋了一个模式:地方政府自己垫资平整土地送给企业,企业拿土地找银行融资扩充产能。

第三,打击的目标不是债务,真正的目的是重塑官员升迁标准,做一个新老划断。透过审计,实际上是给新一届地方政府一个有条件的大赦,意思就是我给你地方一个机会,你把之前的借债都上报了,这些都既往不咎,但是,将来这种透支增长就不可以了,将来我不光要看 GDP 增长率,还要看这个增长多少是靠举债投资实现的。

地方政府在过去借由土地运作,已经形成了一个完整的第二财政,借由土地项目,既能取得归自己的收入,也能用来支付财力不济的项目,比如没钱修公园或者没钱改造棚户区,就把这种项目和房地产绑在一起,还能用来招商引资和隐藏债务,比如把土地送给青年汽车,那么就把土地开发的贷款变成了企业贷款。所以过去在这套规则之下,根本没人在乎规划是否谨慎、财务安排是否科学。

最典型的例子就是唐山曹妃甸工业区。仅仅在四五年前,曹妃甸还风头正劲,“北方深圳”、“明日之城”的光环,令其一度有赶超顶着国家战略头衔的天津滨海新区之势。然而,只不过短短几年时间,曹妃甸的形势便急转直下,直至跌入烂尾崩溃的边缘。那么,一度的“明日之星”曹妃甸何以陨落呢?

滦曹大桥是曹妃甸国际生态城最重要的基础交通设施,也是滦曹公路的关键节点。目前不仅大桥烂尾,这条一级公路也已烂尾。据 21 世纪经济报道调查显示,这里“公路只修了一段,而这一段路以绿化隔离带为界,一半已经铺好柏油路面,另一侧路基尚未完工,裸露的黄土上已草色青葱”。滦曹大桥东南约 500 米,是曹妃甸国际生态城的科教园区,计划为唐山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和河北联合大学搬迁后的新校区。如今,科教区内,整栋整栋未完工的大楼废弃在荒野之中。

曹妃甸工业区最初规划的“四大产业”现在也遭遇四大皆空。建设之初,基于其港口、资源和区位条件,确定了“大港口、大钢铁、大化工、大电力”四大战略产业。现在港口遭遇严重的产能过剩,利用率不到 1 6 ;钢铁本来就产能过剩,更因为首钢大跃进,非要搞自己毫无管理经验的超大型高炉,结果严重亏损,本来规划的二期项目因此遥遥无期;大化工是寄希望于中石化,大电力又寄希望于华润电力。

但这都不是根本原因,曹妃甸烂尾的根本原因是官员短视,好大喜功,过度举债投资,透支未来发展。本来曹妃甸一开始立项的时候只有 30 平方公里,也就是说只有今天填海造地面积的 1 10 ,实际上今天曹妃甸真正投入运转的项目连这些都没用掉。如果曹妃甸今天就这个规模的话,那么,一年利息也就三四亿元,对于唐山财政来说就没有任何问题。可是,随后曹妃甸的规划规模被一再扩大,从 250 平方公里到 310 平方公里,最后一举扩到 1943 平方公里,而截至 2011 年完成的造地面积就达到了 274 平方公里。要知道,整个天津滨海新区重点规划建设面积也才 300 多平方公里。

五、一个猜想:地方破产之后会怎样?

下面我们以曹妃甸为例,谈谈面对地方债务危机,应该怎么办?

第一,对曹妃甸的融资平台“曹妃甸控股”破产清算。你越是不破产,越是助长了银行盲目发放贷款的歪风,越是助长了地方政府举债投资的习惯。如果有一个破产,反而以后银行会谨慎很多,包括信托和理财产品也会谨慎,谨慎的好处就是约束地方投资。

第二,地方政府以后不许从银行贷款,要借钱只能去公开市场发债。其实道理是一样的,你去银行间市场发债,最终购买者大部分也是银行或者银行的理财产品,只不过由过去不透明的贷款或者信托,都变成了完全透明的。

第三,取消发改委核准产能的职权、废除工信部淘汰产能的职权,同时要求没有竞争力的国企退出产能过剩行业。曹妃甸所有项目都是定位于产能过剩产业,并且都是寄希望于国有企业,但是实际上,国企根本没有竞争力,一旦遭到行业不景气,企业之间硬碰硬靠成本管理来竞争,国企就不行了,这样,曹妃甸寄希望的所有投资也都是竹篮打水一场空。如果曹妃甸能放给民企,自然一切都会好转。

所以这里我想提出一个新的思路,也是从底特律破产所得到的一些新的启发。我建议政府找一个试点,比如说曹妃甸或者是其他一些无力回天的开发区,让它破产。我们各级政府根据法律是不能破产的,但你不破产谁帮你扛这个担子?那只能是中央政府。

底特律发生危机,坦白讲并不是很可怕,因为底特律这 180 亿美金负债不是向银行借的,而是由华尔街当中间人,先给底特律搞一个城市评级,比如说一个 A 或者三个 B ,根据这个评级发行债券,叫作城市建设债券,或者市政债券。谁去买?机构投资人去买。这种债券的评级不高,代表风险较大,因此利息肯定就比较高。万一破产怎么办呢?根据美国破产法的规定,城市破产后,这些债券持有人不能够要求市政府拍卖市政资产来还债。当然它还是有东西可以卖的,比如说它有梵高的名画,还有一些好的项目,但这个是很小一部分,基本而言你不能够要求市政府拍卖资产。所以这个法律对底特律起到了保护作用。那债务怎么办呢?跟债券持有人商量一下,利息不还了,本金隔个三五年再说,并且 180 亿美金打个对折,还 90 亿美金吧。

那么这 90 亿美金怎么还呢?第一,政府加税,多收一点税;第二,公共服务减少,比如说图书馆关门,公交班次减少,地铁班次减少;第三,鼓励市政府员工休假,多筹一点资金出来。通过这几种方法分成三年五年十年慢慢还。美国的城市破产到现在为止已经有 635 个,最后都通过这种办法来还债,并且只还部分的本金。对债券持有人而言,因为按照法律规定你是不能够要求市政府拍卖资产的,这个规定你买债券的时候都知道,而且有高利息就有高风险,你敢买就不要怕赔,这是事先就说清了的。所以底特律是没有危机的,底特律会像其他 635 个城市一样,到最后还一部分本金就没事了。

但中国的情况不同,中国地方政府这个钱哪来的?大部分向银行借贷,比如说 20 万亿的基础设施建设、 20 万亿的地方融资平台都是向银行借的,还有 5 万亿的理财产品是向我们老百姓借的,还有 5 万亿的 BT BOT 是向民营企业借的。所以这不是发行债券,这是老百姓的保命钱,你不能不还,那怎么办呢?我现在非常担心政府为了还债,又开始滥印钞票。最后一旦通胀上去了,等于我们老百姓就要缴税来帮政府还债。比如通胀 30% ,代表税收要多收 30% ;通胀 50% ,那代表税收就要多收 50%

用通胀来还债是最坏的办法,我希望我们政府不要这么做,其实我们还有很多其他方法,比如说,第一,能不能卖掉部分国有资产,像铁道部的铁路沿线的一些会所,还有中石油、中石化的加油站,等等。第二,能不能实行一个新的制度宣告像曹妃甸这样的地方破产,让银行也知道这样乱投资是有代价的,银行的领导也必须承担相应责任,让他们以后审批时小心谨慎。第三,能不能要求各城市将来不准向银行借钱,只准通过公开透明的方式发行债券,明确告知债券风险,到时候还不起就是还不起,让债券持有人没有话讲,就像底特律一样。这三个思路可以给政府做有用的参考,我也相信这三个思路可能有助于中央政府下一步整治地方政府的滥借债行为。

六、治理地方政府滥发债行为的两大药方

对于如何治理地方政府的滥借债行为,我认为有两个方向应该是努力的目标。第一,各级政府过去拉动经济的方式要做一个彻底的改变。第二,对各级领导干部的考核也要做一个重大的转变。

那么,什么是地方政府过去拉动经济的方式?分成三种方式,其一,投入基础设施建设;其二,造城运动;其三,搞开发区招商引资。我们的地方政府坦白讲就干了这三件事,为什么?因为各级领导干部的考核就是根据这三件事情所创造的 GDP 来做的。所以这个考核本身就是有问题的,你给地方政府这样的激励措施,你要用 GDP 考核它,它当然要在这三个方面疯狂推广,所以最后导致地方政府债务危机,以及随之而来的银行危机及“钱荒”事件。为了阻止危机爆发,地方政府之前拉动经济的三种方式必须要做一个彻底的改变。

第一,基础设施建设,按照我们的资料显示,基础设施建设信贷余额 20 万亿。我举一个例子,云南宣布要修建 3000 个水库,河南宣布要整治 236 条河流,修建 2000 个水库。我听到这个数据吓了一跳,我们地方政府所谓的基础设施建设不是说不该做,但是这个基础设施建设规模之大,真的让我这个专业人士感到震撼,动不动就几千个水库,你有这么多水库要修吗?所以这种地方政府基础设施建设乱投资的行为,我们一定要注意。

第二,造城运动。我们各地都在造城,当然是有它的必要性,可是你不能把它做过头了。广东省最近也在造城,包括潮州新城、湛江新城、广州金融城、天河智慧城,它的造城规模还不算很大,而且也有它的必要性。但我们再看别的地方,浙江要新建 27 个城市, 200 个镇, 1200 个村;延安削平了 33 个山头造城;大同花了百亿元造城,最后搞了一个巨大的资金黑洞,造不下去了。鄂尔多斯就不用说了,已经是路人皆知了。

第三,搞开发区招商引资。举一个例子, 2010 年贵州省宣布要将本省打造成工业强省,因此三年之内推出 100 个开发区招商引资,估计总产值超过 5000 亿。这时我们才发现贵州的 GDP 只有 6800 亿,也就是说搞这 100 个开发区要再建一个贵州,这可能吗?还有前面说过的唐山曹妃甸,刚开始规划还是合理的, 30 平方公里,到最后地方政府好大喜功,扩大了近 65 倍变成 1943 平方公里,然后一年利息支出 40 亿。可是唐山市的财政收入一年也不过 70 亿,除去一些必要开支你连利息都付不出来。相对而言,天津的滨海新区做得比较成功,规模也不过 300 平方公里,而曹妃甸最后规划的规模是滨海新区的六七倍,最后导致了可怕的资金黑洞。

所以总结一下,过去我们地方政府拉动经济就是靠这三板斧,第一板斧基础设施建设,第二板斧造城运动,第三板斧搞开发区招商引资。这些投资导致了我前面讲的审计署发现 36 个地级市总负债 3.85 万亿,平均每一个地级市 174 亿美金,和美国的底特律一样。而且就是因为这种疯狂的政府投资拉动经济模式,导致中国最后可能会有 330 个底特律。

对于地方干部来说,给他什么样的激励,他就有什么样的行为。如果对地方干部只是以 GDP 为考核标准,那么三板斧就一定会出现,他不管环境破坏、资源浪费、产能过剩,因为这些都不重要, GDP 是最重要的。因此,这个考核标准本身就是错的,中央政府应该痛定思痛,对发展思路做重大改变。

那么我们应该如何做呢?

首先,地方政府三板斧的发展策略必须彻底废除;其次,地方政府的考核标准必须改变。可以给地方政府一个大赦,今天以前借的债不管了,过往不咎,但从现在开始对各级干部的考核标准要做改变,就是你的 GDP 增长有百分之多少是来自于借债。负债越多,考核绩效越差。借钱谁不会呀,花钱谁不会呀,问题是把钱花在刀刃上才叫水平,能够不用借来的钱而用自有资本才叫水平。只有这么做才有可能在长期扭转地方政府的可怕负债行为,进而解决地方政府的债务危机。然而,这个事情也不能搞“大跃进”,必须一步一个脚印,逐步探索出一条可行之道。 TZYd+DvAutJdSiWW5A/Ew70rC7FcAWoUUkbSX47BbKOiszGodrFNViotQwvD4JKv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