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五章

天地不仁 [1] ,以万物为刍狗 [2] ;圣人不仁 [3] ,以百姓为刍狗。天地之间,其犹橐籥 [4] 乎?虚而不屈 [5] ,动而愈出。多言数穷 [6] ,不如守中 [7]

【注释】

[1]天地不仁:天地没有意志,也没有仁爱之心。它只是物理的、自然的存在,不具备人类的感情。

[2]刍狗:用刍草扎成的狗,比喻轻贱无用的东西。古代用于祭祀中,当用之时,备受重视,祭祀完毕,随即丢弃。

[3]圣人不仁:圣人效法天地,纯任自然,无所偏爱,不干涉百姓的行为,任其自我生灭。

[4]橐籥(tuóyuè):古代的风箱,多用于冶炼时为炉火鼓风助燃。

[5]屈:枯竭,穷尽。

[6]多言数穷:多言,政令繁多。数,通“速”,指政令越是繁多,失败得越快。穷,困穷,困难到走投无路。

[7]守中:即守冲,持守虚静的意思。

【译文】

天地没有任何偏爱,将万物当做祭坛上用草扎成的狗,让它们自荣自枯;圣人没有任何偏爱,把百姓当做祭坛上用草扎成的狗,让他们自生自灭。天和地之间,大概就像鼓风吹火的风箱吧?它内部空虚,但是永不匮乏;它越鼓动,就越产生更多的风。一个人说话太多,往往使自己走投无路,倒不如保持内心的虚静,将话放在心中。

【解读】

所谓“天地不仁”,是指天地是一个物理的、自然的存在,并不具有人类般的理性和感情;万物在天地之间依照自然法则运行,并不像有神论者所想象的那样,以为天地自然法则对某物有所偏爱,或对某物有所嫌弃,其实这只是人类感情的投射作用。

对这一问题,老子通过生活中的两件事进行了形象的解说。一是人们祭祀时使用的以草扎制而成的狗,祈祷时用它,用完后随手就把它扔掉了。同样,圣人无所偏爱,取法于天地之纯任自然。即圣明的执政者对老百姓也不应有厚有薄,而要平等相待,让他们根据自己的需要安排作息。二是使用的风箱,只要拉动就可以鼓出风来,而且不会竭尽。天地之间好像一个风箱,空虚而不会枯竭,越鼓动风越多。

老子通过上述两个比喻得出结论:“多言数穷,不如守中。”说得太多,往往使得自己陷入困境,不如保持虚静不言的状态。老子讲的这个“中”,不同于儒家所讲的中正之道。老子讲的是虚静,而不是儒家所讲的中正、中庸、不偏不倚。

说得过多,总不会有好的结果,这是老子在本章最后所提出的警告。

很多时候,真正的道理是无法用言语来传授的,而只能用心去领会,这和老子的“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如出一辙,令人深思。说话多了人就会智穷辞穷,不如守住心中想法不说。有时候什么也不说更有力量,因为沉默时让人觉得充满暗示。

沉默可以丰富言辞的内容,也可以丰富言辞的技巧。所以,维特根斯坦说:“凡是可以说的,就能明白地说;凡是不可以说的,对他就必须沉默。”

河上公:天施地化,不以仁恩,任自然也。天地生万物,人最为贵。天地视之,如刍草狗畜,不责望其报也。圣人爱养万民,不以仁恩,法天地,行自然。圣人视百姓如刍草狗畜,不责望其礼意。

王弼:愈为之则愈失之矣。物树其恶,事错其言,不济不言不理,必穷之数也。橐籥而守数中,则无穷尽。弃己任物,则莫不理,若橐籥有意于为声也,则不足以共吹者之求也。

朱元璋:圣人之心,无不虚而无不实,无不惜而无不弃。所以惜者,常常惜之。所以弃者,常常弃之。是不弃而弃,不惜而惜,故民乐自然矣。 GA4CXvs0haI6jq1GTKFu+V6N0+kagiYjKLZrEFfV+cxnLM0HuI5AoQuQFX3mIbdl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