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十章

载营魄 [1] ,抱一 [2] ,能无离乎?专气 [3] 致柔,能如婴儿乎?涤除玄览 [4] ,能无疵乎?爱民治国,能无为 [5] 乎?天门开阖,能无雌乎 [6] ?明白四达,能无知 [7] 乎?生之畜 [8] 之,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是谓玄德 [9]

【注释】

[1]载营魄:载,助语句,相当于夫。营魄,即魂魄。

[2]抱一:即合一。一,可以指魂魄合一的状态,也可以指“道”(究竟真实)。

[3]专气:专,结聚的意思。专气即集气。

[4]涤除玄览:涤,扫除、清除。玄览,又写为“玄鉴”,指要以直觉对心智进行深入关照。

[5]天门开阖(hé):天门,自然之门。以人而言,即指耳目口鼻等天赋的感官,由此可与外界接触。开阖,即张开与闭合,也指变化和运动。

[6]雌:宁静、柔弱、谦下之意。

[7]知:通智,指智巧、心机。

[8]畜:养育之意。

[9]玄德:奥妙深邃的德性。

【译文】

精神与形体相配合,持守住大道,能够不离开吗?聚结精气以追求柔和温顺,能像婴儿一样吗?清除心中杂念而观照灵魂深处,能做到毫无瑕疵吗?爱民治国能做到自然无为吗?天赋的感官在接触外物时,能做到安静保守吗?心地明白通达之后,能做到不用智巧吗?生产万物,养育万物,生养万物而不占为己有,也不自逞其能耐,成为万物之长而不对其加以主宰,这就是奥妙深邃的德。

【解读】

本章着重讲修身的功夫。开头六句提出六种情况、六个疑问:“能无离乎?”“能无为乎?”“能如婴儿乎?”“能无疵乎?”“能为雌乎?”“能无知乎?”这六个问题,对世人在修身、善性、为学、治国等诸多方面提出了概括的要求。而疑问本身就是最好的答案。

虽然人们的形体与精神,主观努力与客观实际,都不可能完全一致。但老子认为,世人在现实生活中应尽力将精神和形体合一而不使其偏离,也就是使肉体生活与精神生活和谐。

只有抱持唯一的大道,不离不弃这大道,才能受得住各种眼前利益的诱惑与宵小的骚扰,经受得了历史与人生的种种历练。而想做到这些,就必须先做到心境静定、洗清杂念、摒除妄见,懂得自然规律,加深自身的道德修养。也只有这样,才能做到“爱民治国”。

一个人所能达到的理想境界,就是身心和谐﹑柔弱灵动、幽深明澈。一个人为人、做事的基本原则,就是自然无为、功成不居,以及抛开成见、抛掉智识而悠然自得……

在本章中,老子还提出了堪称慈母德范的“玄德”。“玄德”是老子给合于“道”的人及行为所打的“无限高分”。作为具体存在的“道”的践行者,即使不能真正与“道”合一,其行为境地也能无限接近道。所以,玄德是“道”的践行者的最高追求。

涤除玄览,很容易使人想起儒家的“三省吾身”、道家的静修、佛家的打坐,想起“闭门思过”、“心似平原走马,易放难收”,也会使人想起基督教的忏悔与洗礼,甚至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法。

实际上,人的心灵深处就像一面大镜子,各种各样的错乱影像、繁杂信息以及四面八方的“灰尘”都会使之不那么清明、灵敏、公正。要知道,镜子是极有可能变脏的,也会变得越来越模糊和不准确,所以必须常常擦拭。

河上公:人载魂魄之上得以生,当爱养之。喜怒亡魂,卒惊伤魄。魂在肝,魄在肺。美酒甘肴,腐人肝肺。故魂静志道不乱,魄安得寿延年也。人能抱一,使不离于身,则长存。一者,道始所生,太和之精气也。入为心,出为行,布施为德,总名为一。一之为言,志一无二也。

王弼:任自然之气,致至柔之和。能若婴儿之无所欲乎?则物全而性得矣。能涤除邪饰,至于极览。能不以物介其明,疵之,其神乎?则终与玄同也。

朱元璋:与民休息,使积蓄之,是谓生之畜之。君不轻取,是谓不有。天下措安,君不自逞其能,是谓不恃。生齿之繁,君不专长,百职以理之,是谓长而不宰。奇妙道理,称为玄德。 J0jKBvVXMO2+l6NNAz5COmDqGABCk80Ouuaw8kCt8RedmzEoqlfZTiYQJ/p6mPME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