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名家推荐序

众里寻她千百度

每一个做了父母的人,都希望自己能够做一个对孩子成长负责任的好爸爸、好妈妈,我也不例外。当儿子的生命还蠕动于我的体内,幸福的同时伴随着我的决心——一定要做一个好妈妈!

孩子出生了,他躺在我的怀里,吸吮着我体内流淌出的乳汁,明亮清澈的大眼睛和我对视着,充满了对我的信任和爱。而此时,我却感到了一阵恐慌——我该如何去爱上天赐予我的这个宝贝?我懂得要给他吃母乳、要保护他的安全、要尽我所能地给予他最好的教育……但是,我不懂得在他每一个成长的阶段,会出现怎样的心理发展过程,在这些心理发展的过程中他会表现出怎样的行为,我又该如何去帮助他完成这些发展过程。比如,当他三个月大的时候,他的精神需要什么帮助?我是否应该让他吃手指?在他六个月大的时候,他会出现怎样的行为?他四岁的时候如果与小朋友打架,我该怎么来处理……我感觉到做一个好妈妈有些力不从心!

随着孩子一天天地长大,他真的开始吃手指头了;他到幼儿园的第一周就和小朋友打架了,脸上还被抓出了血痕;他开始追着我和先生的屁股不停地问问题,这个世界有太多他不明白的事情;他拿起剪刀把自己的头发剪成了朋克状;他在幼儿园为了不把大便解在裤子里而憋上一天,我们不明白他为何不去洗手间;他开始说“屁股”、“臭大便”,反复地说,我们越是阻止,他说得越开心;他开始邀请幼儿园的小朋友到家里来做客,而且没有经过我们的同意就带小朋友回家了;他开始对文字感兴趣,家里的任何一本书以及大街小巷的每一个门牌和挂着的标语,他都要求我们认真地读给他听……

因为不懂得孩子心理,所以我们会犯下很多错误。比如,当他的脸被小朋友抓出小小的血痕时,我告诉他:“如果谁再靠近你,你就攻击他!”当天,老师就给我们反馈说:“你的孩子怎么了,小朋友才靠近他,他就出手抓人家的脸,他以前不这样啊!”我立即意识到自己的教育是有问题的,但问题在哪里,我却不知道。

当我发现自己存在问题后,开始学习教育孩子的方法,于是到书店里去买书看。然而,在17年前的书店里,教育孩子的书种类非常稀少,只有一些唐诗和宋词外加名人教子语录,这些书籍无法帮助我理解孩子的成长规律,也无法让我学习到正确的应对方式,于是,我仍然在黑暗中摸索着孩子的成长规律。

在孩子十五岁的时候,我才接触到了教育的核心,才开始明白教育的本质是帮助孩子完成每个年龄阶段生命发展的任务,可是,我的孩子已经十五岁了!他成长中最重要的时期被我错过了,那种因为错过而心痛的感觉让我在许多夜晚不能成眠,我们和孩子都无法重新再来,我们再也回不到从前了!现在,孩子已经二十岁,即将离开我们远赴英国上大学。好在我从明白了错过的那一刻起,就没有再错过孩子的成长教育,这五年是我弥补自己缺失的五年,感谢上天给了我这五年的机会!

有了陪伴孩子成长的经历,有了我对教育的研究和感悟,我觉得自己有责任为年轻的父母们做点什么,让他们不再重蹈我们的覆辙。这些年来,我不断地接触、体验和思考新兴的教育理念和方法,寻找能够给父母们带来更好帮助的书籍。但是,一直没有这样的书入眼,直到玉冰把这套书带到我的面前,这个宝贝让我眼前一亮——这不正是我多年来苦苦寻找而不得的宝贝吗?!

这是一套研究一到十四岁孩子发展规律的书, 一群严谨的学者用了40年的时间来研究每一个年龄阶段孩子的发展规律,并给父母提出了具体的建议和应对方法。虽然我国也有很多研究教育的机构,但是,我们缺乏对各个年龄阶段孩子科学严谨并能够持续40年之久的研究,这套书能够弥补我们的缺陷,给我们的研究和帮助父母养育孩子提供非常大的帮助。

虽然东西方存在着文化上的差异,但是,在人类这个物种成长和发展的规律上,不同地城存在的差异不会太大。比如,无论是西方还是东方,孩子都需要在妈妈肚子里怀胎十月才出生,一出生就会吸吮乳汁,出牙的年龄大致都在4~6个月,都会在一岁左右走路,都能够解读成人的表情,都会在同一个年龄阶段出现相应的敏感期……,无论是东方还是西方的父母,都希望在了解孩子发展规律的基础上来帮助孩子成长,都希望孩子具备善良、有责任感和自律等优秀的人格品质,都需要具备帮助孩子构建健康人格的能力,故此,这套书能够帮助到中国的父母们。

假如,在我的孩子刚出生时,我就能够看到这套书,我就有信心和能力做一个好妈妈。因为,我会了解孩子在当时的生命发展过程中会出现怎样的行为,我该给予孩子怎样的帮助,才能让他能够顺利地完成这个阶段的发展任务;同时,我还会掌握孩子在未来每一个年龄阶段生命发展的方向,我会提前做好相应的心理和物质准备。虽然,对于我来说这一切都只能够成为一个“假如”了,但对于这套书的拥有者来说,这是真实可行的!

胡萍 2012年4月26日于深圳

编者注:胡萍,中国儿童性教育的先驱。2001年开始研究儿童性健康教育和儿童性心理发展。2004年开始在全国50多个城市开展健康教育父母课程,并多次与中央电视台、新浪网等媒体合作录制儿童性健康教育节目,其代表作有《善解童贞》、《成长与性》、《儿童性教育教师用书》等。

名家推荐序

在这里寻找答案

“教育是一门科学,不能仅凭经验。”这是我回国后一直倡导的教育价值观。

2002年我从德国慕尼黑大学毕业后回到国内开始从事教育工作。在将近十年的工作中,让我感到困扰最多的就是父母宁愿相信经验,也不求助于科学;父母宁愿把自己的孩子和周围孩子相比,也不用科学的方式评价自己孩子成长得是否合适。

印象最深的是每次都有父母对孩子的正常现象感到非常焦虑。比如说“多动”。在他们的眼中,如果一个四五岁的孩子无法专心做事30分钟就是多动症,就需要看病吃药,就会导致学业问题。每次我都耐心地向他们解答每个年龄段不同的正常现象,持续多长时间是在正常范围之内,如此种种才能减轻他们的担心。比如父母们不明白为什么三四岁的孩子喜欢拿着东西就往地上扔,喜欢强调“我”。

只有当父母知道什么是“正常”,才能真正理解孩子的行为,也才能给予正确的引导。

所以,我特别希望有一套介绍个体发展基本规律的书,可以帮助父母认识到孩子个体发展的规律,帮助他们能够判断孩子的“正常”行为和理解孩子行为背后的原因。

相比较个人发展和心理认知专业书籍的晦涩,《你的n岁孩子》系列书更加生动,语言也更容易理解。在这本书中,读者会看到一群同年龄的孩子,他们的生活跃然纸上,在这里,你一定会找到自己家里的那个宝贝,也更加能走进他们的内心。

兰海

编者注:兰海,上濒教育机构创始人,毕业于德国慕尼黑大学教育心理学专业。研究方向:创造力发展、青少年成长、教育规划、亲子关系。兰海先后在慕尼黑大学获得心理学、教育学和社会学三个学位,在九年的教育实践工作中,对国际、国内的教育状况有特别深入的了解和研究。目前,兰海是中央电视台少儿频道《成长在线》栏目特邀专家;《父母世界》杂志特邀专家。著有《嘿,我知道你》、《孩子需要什么》。2009年,中国教育报专题人物报道:《教育是科学,不能仅凭经验》;2011年4月,CCTV10《人物》栏目专访:《 带孩子寻找快乐的老师——兰海》。

译者序

经过了大半年辛苦的“爬格子”,这一套《你的n岁孩子》,我终于一本一本地翻译了出来;而专门为青少年而写的《你的10—12岁孩子》以及《你的13—14岁孩子》,也终于可以和广大读者见面了。实际上,后一本书可以算作《你的13—16岁孩子》的合订本,因为作者最后专门用了一个章节对15岁、16岁的孩子也做了一个简短的讲述。

我国目前出版的有关亲子关系、儿童行为认知学的书,很少是专门针对青少年写的;可是,中国现在有那么多青少年;今天的幼童、少年,明天也都会成长为青少年;更何况,青少年是人尽所知的、令多少父母“谈虎色变”的“叛逆”……因此,不消说,我们有多少父母、老师渴望能够对青少年的心理、行为有一定的认识和了解,渴望能够懂得该以怎样的尺度、分寸和家里的、课堂里的青少年期的孩子相处。

《你的10—12岁孩子》以及《你的13—14岁孩子》,这两本书就是我想推荐给中国青少年的父母的至为珍贵的“迷途指南”。之所以说这两本书“至为珍贵”,不但因为这些书是专门针对家有10—16岁青少年的父母的“指南书”,不但因为这些书很有针对性地讲解了青少年在各个年龄段都会有哪些心理、行为,尤其是在父母看来很“可恶”的行为,而且,更是因为这两本书的成书背景:

这是由耶鲁大学著名教授格塞尔博士领导下的“美国人类发展研究所”,集一群资深博士、专家的精力,以针对数百家庭青少年多年的详细跟踪数据、以针对上千名全美各地青少年的问卷统计数据,经过科学分析、提炼、总结而凝聚出来的心血结晶。也就是说,这套书,不是以某一位妈妈或者专家的经历或者经验为依据写出来的;它以任何一位妈妈或者儿童心理学家都不可能企及的充足的数据、详实的研究、精密的分析、高度的概括,凝结而成。本书不但很有深度,而且很有广度。

我们的这套《你的n岁孩子》系列育儿宝典,不但是当前美国父母的养育依据,而且还是当代美国学校老师了解和对待不同年级孩子的心理、行为的依据。每年开学,孩子升到不同的年级,我都能收到学校发给家长的一份文件,告诉我们孩子在今年会有哪些特点,父母应该特别注意哪些事项。我也通过频繁在学校做义工的机会,深刻体会到学校老师对待不同年级的孩子真是不一样,不但对孩子的约束要求不一样,而且约束孩子的方式也不一样,十分合理化、人性化。从这个角度上来说,这一套书,不但适合父母朋友们学习和阅读,而且也适合老师们学习和阅读。

别看这套书是二三十年前的“老古董”(《你的10—12岁孩子》以及《你的13—14岁孩子》这两本书的英文原著出版于1989年),但是它们之所以到了今天都仍然被美国学校奉为宝典,正是因为这套书的主题是孩子的发育与成长的客观规律,而客观规律是不会“过时”的。当然,有些外在的环境影响是有了一些改变,比方说那时候还没有ipad,现在估计很多孩子都陷于这种现代电子游戏中而给家长带来新的烦恼。不过,只要我们能够智慧而灵活地运用这套书中的基本观念,我们就可以自己动脑筋想出办法来,让我们和孩子走出困境。

需要说明的是,在我们学习这套书的过程中,我们要注意到中国与美国在地域上、文化上的不同。比如说,对美国青少年来说,当医生和当牙医是不同的理想;可是在我们中国,当“医生”自然包括了当“牙医”。又比如说,这两本书中很多女孩子非常喜欢马,非常喜欢当“兽医”,这其实哪怕在美国也是局限性的,因为,耶鲁大学地处美国东北部的“农业地区”,家家户户的女孩子都从小跟马以及狗一起长大,自然喜欢马,喜欢当马医生、狗医生,也就是兽医。别说换到中国,哪怕换到距离耶鲁大学不远的纽约这种大都市,孩子们的理想也一定是另一番景象。

再比如说,饮食文化的不同也很明显。中国家庭的日常烹调之中很少用奶酪、奶油,因此本书中提及美国青少年孩子讨厌“用奶酪、奶油做的菜”,在中国家庭则完全没有这回事。美国孩子常常讨厌“做熟的蔬菜”而喜欢“生吃”各种蔬菜,比如胡萝卜、芹菜等;可是,中国妈妈和奶奶们做出来的“熟的蔬菜”,我猜想,放到美国孩子之前,他们一定个个口水长流、“大快朵颐”了:东西方蔬菜的烹调方式非常不一样。

对于这类“奇怪”而有趣的不同之处,我们不妨淡淡地一笑了之,不必因此而认为这套书就不值得我们读。这套书里有很多针对青少年心理与行为的分析、很多针对家长老师的劝慰和忠告,很值得我们仔细琢磨、认真思考。

尤其是这两本书中讲述的10岁到16岁的孩子,都是处于青春期叛逆期的孩子,父母如果对孩子不够了解、不够理解,家庭硝烟在所难免。这不但使得孩子的成长之途更加充满坎坷和挫折,也同样会令面对“叛逆”的、“不懂事”的孩子的父母,更加精疲力竭、心力憔悴。可是,反过来,如果我们的父母和老师,能够对青春期孩子的行为、心理了解得更多、明白得更多,我们就更能知道该怎样帮助孩子成长、怎样与不同年龄段的孩子相处。其收获,就是孩子的成长之途肯定会更加畅快,家长与老师的烦恼、痛苦、焦虑、无助等等负面感受更将肯定会大大减少。这才是“皆大欢喜”的结果,这才是“双赢”的结局。

另外,这两本书中用了大量的篇幅和数据详细介绍10岁到16岁的孩子在“谈朋友”、吸烟、喝酒、使用毒品的情况。虽然以中国的现状来说这些问题似乎还不是“青少年日常行为”的主题,但是,一方面美国学者这种严谨负责的科学精神值得我们敬佩,另一方面也为我们敲响了一个警钟:我们该怎样给成长中的青少年创造一个更健康的社会、家庭环境,让我们的孩子能够更加远离“早恋”、烟酒、乃至毒品的危害。此所谓“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我们正好可以借鉴别人的经验数据,未雨绸缪。

这些年来,随着孩子的渐渐长大,我总会不断遇到新的问题新的苦恼,也总是能够不断地从这一套书中获取知识、汲取力量,调整我的心态,调整我看待孩子“坏”行为的视角,也调整我和孩子相处的进退尺度和协调方法。这套书已经很多次成功地帮助了我走出亲子关系低迷的僵局,走出了我心中的困惑、焦虑、烦躁、失落。我的两个孩子,不但在家庭的小环境里,而且在幼儿园和学校的大环境里,沐浴在这套书的福泽之中,成长得健康、活泼、快乐、聪明。

正是因为如此,我对这套书情有独钟。两年以前我下定决心,一定要想尽办法把这套宝贵的好书介绍到中国来,造福中国的孩子和父母。感谢紫图公司和江西科学技术出版社对我的信任,我终于如愿以偿,能够亲手把这一本书、这一套书,翻译给祖国的家长和老师朋友们。

我替你的孩子感谢你,因为,你愿意研读这套书,愿意接纳这套书将带给你的新知识、新观念、新视角。我在此真诚地祝福你,祝福你的孩子,祝福你全家。你们一定会从此更加相亲相爱,更加幸福和美。

玉冰
美国洛杉矶2012年12月28日

编者注:玉冰,美籍华人,畅销书《正面管教》的译者。她十分重视儿童教育的发展,也十分重视亲子关系对孩子成长的巨大影响。此外,她还译有《与神对话——献给青少年》等作品。 FEMgvlLFTG7u39QhC7dA1snwqnBB31YYyF590NEkiES5st0Xx0I+NTSu39JYQBlM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