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作者序

我们格塞尔出了不少书,讲述孩子一年一年长大过程中不断变化的行为特征。这一本也一样,讲的是10到12岁孩子的行为特征。

我们对青春期少年的研究资料最早发表于1956年。近年来我们又采访了上千名当代年青人,以及他们其中一部分人的父母,并从中收集了更多的资料。这些采访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基础,使我们得以对比50年代初期与70年代末80年代初的青少年的行为。

我们得到一个很明确的印象,那就是从根本上来说,人类行为在这数十年间并没有多大改变!女人怀孕仍然绝大多数需要9个月的时间。性成熟的年龄和二三十年前相比也没有多少明显的变化。这些年来深入研究学龄前儿童行为变化的结果,也让人感到很惊异地雷同。

青春期少年行为的方方面面,几乎和我们早在50年代初所观察到的结果完全相同。少年们的主要任务仍然锁定在三个方面:a) 挣脱父母的束缚;b) 建立对自己个性的认知;c) 对异性越来越感兴趣,越来越愿意交往。

不过,尽管人的基本成长变化规律十分显著而一致,但是人们仍然普遍认为,人类行为和人与环境之间的相互影响,关系密切。同样一个人,在不同的环境下,其行为很可能大不一样。而且,我们必须承认,80年代少年的世界与50年代相比,在许多方面也都大不相同了。

拉尔夫·鲁腾伯博士指出,60年代和70年代的神话之一,就是当代的年青人已经不再和他们的父兄同种同宗了。然而实际上,他们和他们的父兄没有什么不同,他们只是活在了一个不同的世界里,一个令他们的父兄不太明白他们的信仰的不同世界。如果我们能更笃信我们自己的价值观念,他们就会更笃信他们自己的。

成年人世界中许多领域里不断变化的价值观,可能并不会从本质上导致青春期少男少女的行为与过去相比有多大变化。也许,我们的价值观的改变,对他们造成的最大影响,在于诸如性生活、酗酒、吸毒等这样一些更为敏感的领域。尽管有了妇女解放以及其他妇女权益方面的成就,年轻人对婚姻和养育子女的心态,看来并没有多大本质上的改变。即使越来越多的女孩子打算进入过去一直由男性占领的诸如法律及医学之类的领域,但是对结婚生子的向往仍然是女孩子的主流。

我们的一位来自纽黑文的母亲,一位作家,写给我们这样一段很有帮助的信:

你们的早期著作,《年青一代:10—16岁》,可以说是令人赞叹的杰作。不过有些章节所讨论的问题,因为受到文化变迁的巨大冲击,现在已经显得有些时过境迁了。我很难评估这个文化变迁对于当代青年生活的影响到底有多深远。

也许当前的实际情况是这样的:现在的年青人所受到的关于性、婚姻、男人和女人等角色的思潮与观念的影响,已与以往不同。一部分青年,也许是少数,因此而出现的反应,也许是20年前所不可能有的。如果有,也应该是在较大龄的青年中。另一部分青年,或许是多数,虽然没有这些现象,但是我想,他们一定在自己的头脑之中与这些新观念进行着思想斗争。

我们也可以换一种说法。当代的年青人正通过一些新的途径,去探试可承受的容许度、大胆妄为的限度以及成年人所能耐受的限度。从我们这一代人以及比我更老的人的角度来看,这些新的尝试很危险,至少也是很棘手。

举例而言,我13岁的女儿就属于正在进行思想斗争的这一类人。到目前为止,除了偶尔的鲁莽之外尚未去探试这些领域。她的行为和你们描述的成长特性非常接近。面对那些我认为50年代的城市中根本不存在的新观念,她现在不得不去琢磨并弄懂它们,理清自己在其中的关系。她有些同学使用兴奋剂,有些同学逃学,不少人更是又粗鲁又邋遢。我猜这些孩子大概还没有过性交,不过,以我对我朋友们的孩子的了解,这也就是一两年之内的事情;而如果是在50年代,哪怕类似情况的孩子,至少也是三四年以后的事情了。

还有,一聊天儿就谁谁是同性恋,一说到同学就是“那个断袖癖”。我觉得对这种话题的热衷反映出了他们对此的焦虑,而给别人扣帽子是一种保护自己的方法吧。

我知道青少年向来抗拒权威。他们今天的做法和20年前相比,只有程度上的不同,没有性质上的不同。不过,程度上的不同仍然可能是很惊人的。成人往往面对他们无可商量的软磨硬抗溃不成军,只有最顽强的人才能够挺得住。

尽管是有这样的情况,尽管我们有些采访对象(或者他们的朋友)承认他们吸毒或者性交,不过,据我们所知,这仍然都是一些青少年的轻度过失,远远算不上是实际犯罪行为。我们的家长都不认为他们有凌辱孩子的行为,也没有谁表示我们的采访对象有虐待父母的行为。 而以我们对学校的观察,我们的采访对象也没有对任何老师或者同学造成身体伤害。

在充满动荡的当今世界,有些读者可能会觉得,我们的采访对象以及他们的家庭,不论在学校里、在家里还是在大街上,其实都算是相当的循规蹈矩。我们写这本书的主要目的之一,是讲述孩子成长。即使他们成长于稳固而安全的家庭背景之中,他们的成长也是错综复杂的、困难重重的。

其实,许多家庭会受到各种不利影响,比如贫困、失业、离婚、单亲、家中以及街坊上的犯罪和动荡等,还有孩子极端的叛逆。不过,我们更主要着重于讲述家家户户、或多或少都会有的,那种普遍的、常见的亲子之间的紧张关系。

家里有很麻烦的少男少女的读者,比方说,孩子很严重地陷于吸毒、酗酒、性交、打架斗殴、离家出走、违反法律等等行为之中等,这样的父母一定会觉得我们讲述的少年行为特征不着边际。这种貌似不着边际的感觉主要出自两个原因。第一点,尽管为了研究对象更具代表性我们增加了由一千多名少男少女组成的当代组,可是毕竟我们最初的采访对象都生活在一个整个社会都比今天给予孩子更多的保护和支持的年代。第二点,这些孩子大多出自于相对稳定的家庭。

我们相信,这部书中所讲述的随着年龄成长而出现的行为变化,仍然符合当代年轻人的主流。当然,在某些问题很严重的情况下,我们这种对正常十多岁孩子行为的认知,也许对父母没有多大帮助。

针对那些家里有行为出轨得相当离谱的孩子的读者,我们推荐3本非常有帮助的好书。第一本,也是针对程度最严重的状况的书,叫做Toughlove:An Effective Program for Parents of Unruly Teenagers by the Founders of the National Toughlove Movement(中文译为《诤爱:给不羁少年家长的一套有效方案——国家诤爱运动创始人推荐》),作者是菲利丝·约克、大卫·约克和特德·瓦赫特尔。

这个“诤爱运动”有些类似于“匿名酗酒者协会”,不同的是,联合起来组成互助小组的人们,是那些遇到困难的孩子的父母。这些互助小组认为,孩子出现的不可接受的行为,不在于父母的错,而是受了当今文化的影响。该书的作者们提出不少建议,帮助父母通过让孩子为自己的负面行为承担行为后果以及责任,来改变这种破坏性的文化模式。这套“诤爱”方案的核心,是让一个社区的家长组织起来并相互支持,学习如何引导孩子以正面的转变来摆脱危机的一种方式。

第二本书,适合于遇到的问题不太严重的家长,叫做How to Deal with Your Acting-Up Teenager(中文译为《如何对待你的刺头少年》),作者是罗伯特·贝亚德和吉恩·贝亚德。这两位作者建议家长们,与其让行为不端的少年规规矩矩,倒不如问问自己,“我们能做些什么来帮助孩子,在这样的情况下更有能力做出自己的决定、对自己的行为更负责任?”

他们教给家长一个方法:列一个清单,把孩子所有让家长头疼的事情都写出来。然后逐一把这份清单中不会影响到你的未来生活的条目挑出来,再列一份清单。然后,把这些属于你孩子的、并不真正属于你的责任全都放下,交给孩子自己去负责。如此,则孩子逐渐如父母所愿,会做出正确的决定来。

第三本,也是一本很实用的书,叫做How to Survive with Your Teenager(中文译为《如何帮助你的孩子渡过少年危机》),作者是乔尔·韦尔斯。这本书涉及的主题包括了少年自杀、离家出走、吸毒与酗酒以及触犯法律等等。

我们坚持认为,尽管各家庭的状况不同,但是,我们这本《你的10—12岁孩子》书中将要讲述的随着年龄的成长而不断改变的行为,符合孩子的真实情况。我们希望,不论各个家庭的状况如何不同,我们对孩子的这种基于生理变化而出现的行为变化的理解,能够帮助读者与孩子建立起更美好的亲子关系。

即使是最健康、最稳定的青少年,也仍然需要实现与父母的分离而独立自主。一旦父母得到了足够多的青少年成长常识而能够包容他们“正常的”叛逆行为,那么许多最具破坏性的叛逆行为就能够得到预先的防范和制止。为父母提供这样的成长常识,正是本书的目的。 zBmUZ5wWYfA79mHlFNPO5fZhEAzWFQjXYyLM3O+T+6Du5IZUYis2rIoi/DJzn2zy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