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个性特征是孩子
在成长过程中的独特演绎

孩子在成长过程中呈现不同表象,从最基本的性别差异到体质差异再到性格差异等

每个人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我们的身体要求与众不同的自然倾向,形成了令少年每每深感孤寂的根源,因为这使得他发现自己是那么的异于他人。而生活中的大小事宜,却又往往与他人有某种相类似的秩序与节奏,这就对人与人之间的隔离起到了令人慰藉的平衡作用。成长中的少男少女各自沿着自己的成长道路一级一级走向成熟,没有谁会对我们这本书中的描述亦步亦趋。有些会走在我们所述的模式的前头,有些则落在后面。有些表现得更偏于内向,有些更偏于外向。有些在两个极端之间剧烈摇摆,有些则似乎只是在杠杆中心附近轻轻晃动。

哪怕在同一个家庭里面,你也能看到不同的个体。哈佛大学的T.贝里·布雷泽尔顿博士曾做过一个非常有深度的观察,他指出,不但每个个体之间存在着不同,母子模式也存在着不同。同样都是自己的孩子,一个妈妈往往与这个孩子非常和谐,却与那个孩子很不融洽。在一个孩子艰难跋涉地走过他的青春岁月期间,除了这种母子关系之外,还有很多方面的因素,会对孩子的行为成长带来影响。

事实上,母子关系这一领域,是我们最能看出个体不同的领域之一。有些年青人哪怕都长到16岁了,也一直是一个在家中不可或缺的、充满爱心的、懂得尊重他人的家庭成员。可也有不少孩子刚进入青春期就为挣脱亲人而狠狠跨越出一大步,从而使得很多家庭的生活充满了荆棘。

我们无法精准地预料一切。我们只能提供一个大致轮廓,告诉你大多数孩子走过10到12岁这决定命运的数年间,可能出现哪些成长阶段。这只是一个基本的平面图,我们做不到分毫不差地告诉你,在这几年间你的儿女将会有怎样的生活。

我们将用下列6个小标题来简略讲解一下个体的多样性:1)性别差异;2)体质与气质;3)智力;4)成长风格;5)与社会的相容性;6)与时代的相容性。

◎性别差异

把整个人类分为两大类别最为深远而且根本的因素就是性别。不错,人类许多行为差异往往和男女性别很有关系,这至少也是文化产物的一个延伸。而所谓的文化包括了传统和人类的期待,以及来自父母、同伴乃至社会的微妙压力。

但是,早发而且持久的性别差异表明,许多差异特性是本能的,无论社会文化如何鼓励或者限制,都不见得能起到多大作用。如何表达性别特征须由社会礼节来规范,但这种特征差异本身却深埋在了人的肌体里面。

举一个例子,女孩的身体发育和行为发育往往比男孩早一些。在20世纪40年代的一次行为规范修订之时,我们曾经就两种性别做了59个方面的对比。其中有7项由男孩领先,50项由女孩领先,另外2项男女持平。

后来我们出了一本书叫做《年青人》,专门讲解这些对比结果。根据我们的亲身体验,这些比较结果哪怕到了今天,也都是符合现实的。我们看到,女孩总的来说对人、对社会关系更感兴趣些,男孩则对客观事实、对机械、科学、工程、运动更感兴趣。女孩更喜欢室内活动和娱乐,男孩更喜欢室外活动。这种差别,在他们看杂志的时候尤其令人一目了然,男孩倾向于选择运动版、科技版,女孩则选择时尚版、爱情版。女孩情窦也比男孩开得要早些。在我们的研究小组里,和男孩相比,女孩显然更早而且更清晰地有了明辨是非的观念。而且女孩也更擅长于审时度势,善于应对来自生活上、行为举止上的影响。

人们有时可能会过度强调性别差异,这两性之间的界限其实并非十分清晰。每一个人身上都会既有一定程度的所谓的男性特征,也有所谓的女性特征。包括体内的化学元素也是如此,人的行为举止也是如此。不过总的来说,男孩和女孩都会在很大程度上符合成长中的各个阶段特点。只是,女孩通常在许多方面都会比男孩稍微早熟一些,尤其是在身体方面以及社交能力方面。因此,如果我们能把这本书中的成长梯度稍微变通一下,对女孩的预期稍微提前一点儿,对男孩的预期稍微推后一点儿,则会有助于我们更恰当地划分孩子的年龄段。

◎体质与气质

W.H.谢尔登曾经从体格与性格的不同角度上,研究过成年人在个体上的不同与偏差。根据他的理论,人可以按体型分成三大类:圆型人(肉乎乎的身体,短短的脖子,手脚都偏小一些);方型人(结实的身体,隆起的肌肉);长型人(瘦长的身体,纤细的骨骼)。很少有人单独属于哪一类。一个人的体质特征,往往会混有其他几种基本体质。气质标志着一个人心智上的特性,综合各种因素就更是千变万化了。不过大体上说,最典型的圆型人,往往有一副不错的肠胃。他天生善良,比较放松,人也容易交往。典型的方型人,活泼好动、精力充沛、刚毅决断、进取心强,嗓门儿也大。纤弱的长型人,克制、拘束、紧张。他不太喜欢喧闹也不太喜欢伙伴,而更喜欢独处。他比较敏感,也许还有某种过敏症。

尽管每一个人都是各种复杂因素的混合体,但是“典型”的圆型人、方型人、长型人还是会倾向于表现出不同的成长平面图,我们可以借此分析了解孩子在少儿阶段以及青春期的成长。比如说,在情感方面,圆型孩子在各年龄段都显然更容易表露他的感受。哪怕是在最“退缩”的年龄段,他也不太舍得“退缩”多少,因为别人对他实在太重要了。方型孩子呢,哪怕是在不太富于竞争性的年龄段,也只是相对而言不太富于竞争性而已 ,而且是与他自己在别的年龄段上相比较而言。长型孩子则一碰到困难就赶紧退缩,忍受更多的痛苦以掩饰自己。他可能显得更警觉些、反应更快些,但是在很多方面,他往往会显得不够成熟。我们的观察表明,如果把对体质与气质的分析也考虑进来的话,这对了解孩子成长的成熟度具有一定的补充意义。

◎智力

人类智力的纷繁多端一直是心理学家、教育家和父母很感兴趣的一个领域。尽管有人反对所谓的智力测验,但是毋庸置疑,无论对男孩还是女孩,智力都是人生成功之路一个非常重要的指标。

也许,人们花在研究智力上的精力比所有其他研究的总和还要多。这种研究至今仍在继续。如今,人们不光关注总体上的智力研究,更开始关注具体方面智力研究,比如语言、数字、空间、形状等等许多特定方面的智力。

实际上,智力发育有时候已经被看作一个人的成长本身了,而“智力年龄”成了主要指标。但是,一个正常的10岁孩子,哪怕他的“智力年龄”已经到了14岁,他也仍然不见得会有14岁孩子的举止,他其实会更像一个聪明的10岁孩子。

在常规范围内,智力和成长的速度并无多大关系,但是和成长的饱满度关系更密切一些。一个出色的孩子,不论是在任何年龄段,他的成长特征都会显得更加鲜明。

◎成长风格

纵观一个人的整个成长道路,我们不难看到每一个人的成长都有独特的风格。有些人的成长相对平稳,一步一步地逐渐推进。有些人则是阵发性的成长,往往是在很长一段时间都没有什么变化之后,忽然一下子就有了新的行为飞跃。还有些孩子在不同的成长阶段上,其行为特征从一个极端到另一个极端来回大幅度摇摆。另一些孩子则在他们的成长道路上,略微来回偏向于各阶段的典型行为而已。这种成长模式的不同风格,会从一个人最初的婴儿期开始贯穿他整个人生。

当我们通过一个相当长的时间段来观察人的成长过程时,我们会看到一个新的指标。大多数人的成长总体上来说是持续不变的,不论他达到某个成长高度的时间会显得偏早还是偏晚,都会或多或少地表现出一定的连贯性。但是有些人则表现出不同的成长风格。一种模式是开始时发育得偏快,但到了后来却又最终达不到目标。这有些类似于他在早期发育阶段没能清除某个关键障碍,之后,虽然他的成长继续在许多方面推进,但因为整个体系缺了这一块儿,他的成长从此成了一个瘸子。还有一种变化,体现为发育不成熟。发育缓慢有时候是一种广义的功能障碍,使得一个人的成长最终无法完全达到成人的水平。不过有时候这是一种良性不成熟,在后来的各成长阶段中,他的成长可能会加速,也可能会延长,最终他的成长可以逐渐达到甚至超过平均水平。至于一个“超级不成熟”的孩子,即使他的智力水平属于中等范围,但整体机能上低于成长尺度,显得格外幼小,这会给这孩子的教育带来特殊的问题及挑战。

◎与社会的相容性

还有一个尺度会对任何一个成长中的孩子都会起作用,那就是他能否接受社会对他的要求而与社会相容。对一些格外焦虑的父母而言,这本书中对孩子行为的描述简直就是一堆废话。实际上也是如此,参与我们研究的原有核心小组成员,也就是我们的研究基础,本来就出自于非常稳定的家庭,是一群少有的稳定的孩子。而且,这些孩子已经是很多年以前的孩子了。至于我们后来增加的一千多人的补充组的采访对象,他们都是些自愿参与者,你不妨大胆推测,那些不稳定的孩子,甚至更极端地说,那些反社会的孩子,恐怕不会来当这个自愿参与者吧?!

姑且不论我们的研究对象的稳定性,很显然,和成年人一样,在年青人当中,从与社会的相容性非常高的人,到极端反社会的人,什么样的人都有。人与人的相容性一样,从“正常”人到精神病患者,从外向到内向、到退缩、到抑郁症患者、甚至到自杀的人,都有。在家里,这类孩子有些表现出日常生活中正常的反叛,有些则被家人所不容,而且他们往往也不容自己的家人。

◎与时代的相容性

尽管这本书探讨的主题是孩子一年一年的行为变化,但是,显然任何一个人在任何一个年龄段上,他的行为至少在某种程度上会反映出文化背景的力量。显而易见,与我们当初做研究时的少男少女相比,当今的年青人很明显生活在一个不太一样的世界里。

在《一个好的高中》这本书中,萨腊·劳伦斯是这样描写高中阶段的文化背景变化的:

60年代,曾经有过一段规规矩矩的日子,那时候,“体育活动是重要的,学生会是庞大的……担任舞会王后以及啦啦队长都是重要角色”。但是随后学生们突然失去了对各种学校传统活动的兴趣。他们进入了被许多老师贬斥的“嬉皮士年代”,反叛学校各种保守风格的课程和安排。橄榄球赛和拉拉队活动消失了,也没有人愿意参加学生会了,学生个个都刻意打扮得非常邋遢。有些教师至今还记得在这段日子里,到处是学生对老师的 “威胁与恫吓”,对学生的管束已经完全瘫痪。“你都没胆量叫学生把扔在地上的橙子皮捡起来……你害怕他们的反击”。到了嘈杂喧闹的70年代,学生们扔下数学和科学课,要求增设些反传统的课程。“带有性别偏差的课程,给老师制造的压力大得一塌糊涂……女孩子要去学自动机械,男孩子要去学幼儿教育”,甚至有少数几个大胆的男孩子去上家政课,而这堂课向来只是女孩子的“专利”。

到了现在(70年代后期),事情又回复到了原来的样子,学生重新开始做些中规中矩的选择。久违了的一大群女子啦啦队重又再现,竞争相当激烈。高年级学生到处吹嘘今年的校庆日一定大获成功,他们在花车妆点、服装打扮、活动安排等各方面花费大量的精力……新的校风出现了,大家变得很看重年级和班级的排名,很在乎选修“有意义的课程”。再也没有男生选修儿童教育和室内装饰课程,女生也纷纷避免选修工业技术和自动机械等“男性课程”。我们明显看到了人们重新变得比较保守,传统规范也开始回归。

要想真正了解一个成长中的孩子,所有上述这些方面的因素,还有许许多多其他方面的因素,都必须考虑进来。了解在各个年龄段的各种典型以及常规行为的变化,仅仅是理解你的青春期孩子的一个开始。但是至少你已经开始了。我们在这里所描绘的平面简图,是大多数青少年的正常表现。因年龄不同而行为不同,这应该是大多数年青人共同的现象。而个性特征则是每一个成长中的个体对于普遍发展规律的一种独特演绎。

请你在阅读这本书的过程中,牢记这么一条:每个人,不论年幼还是年长,首先都是一个独一无二的个体。 m66dKmQ9mzQny3sjwqUsLPhr4WH4pOC0xGBwHW+YN8MyX4ggSEkj2K4OyS7hvTPe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