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导 言


现代社会的形态,已经脱离了原始社会的生态;现代人类的生活,已经放弃了原始社会的习俗,这是人类社会的现代化进步,也有人类社会存在的例行内容;这是人类行为的成果,也有人类行为带来的灾难。人类所有的行为,从本质上讲,都是为了自己的存在,存在要可持续存在,存在的每一个阶段、每一个节点的现实表现就是生活。

生活,是人生命存在与生命存在期间人的各种行为、精神的汇集品。按照笔者在本书当中所提的人类“三项行为”论的观点,人类在存在期间有三项行为:第一项行为是改造自然,形成人工创造物;第二项行为是智慧的使用,不断研发出人类生活的新技术、提出新知识;第三项行为是人类生存性消费。人类的这“三项行为”存在是为了“生活好”,但想要“生活好”,这“三项行为”必须“做得对”;做不对,就不会拥有持续的“生活好”。

人类存在期间的这“三项行为”状况,既关系到人本身的生活状况,又关系到社会的环境状况。社会的环境状况又关系到对人的影响状况。人的自身状况又影响到社会环境的状况,社会环境包括人文环境和自然环境。

人“生活好”的标准有两个表现要素:一是身体健康,二是精神安逸。一个人的身体与精神是相互影响、相互补充的。一个人的身体健康与否,一是受自己生活文化习惯的影响。生活文化主要是指自己的生活意识标准、生活行为习惯,好的生活文化就是能保持自己的身心健康,不好的生活文化必须改变,这样才能有子孙后代的健康可持续存在。二是受外部社会环境的影响。外部环境对人生活的健康影响有物质的,也有精神的。物质的有自然物质,有人工创造的物质;精神的有社会给予一个人的非物质生活要素(文化教育、社会地位等),还有社会现象包围或浸入一个人生活的非物质文化。

社会环境的状况取决于两点:一是由社会人群推荐出的社会公共管理与服务机构所制定的政策和倡导的文化,二是社会人群所营造出的生活文化氛围。不同的人群有不同的文化氛围,人与人、人群与人群之间都有文化的相互交叉和相互取舍。

人的生活极其复杂,人的生活环境复杂多变,如何才能让人的生活过得好呢?有好的人类未来呢?那就是要做得对,做错了就要改变。做是人做的,那人做什么呢?人怎么做呢?做得怎么样了呢?皆取决于本书当中所提出的人类存在期间的“三项行为”。按照人类“三项行为”论点,我们人类从原始社会到现代社会,最突出的行为特征和行为成果首先是工业文明的出现和工业化社会的构建。工业带来了人类文明的进步,也为人类提供了丰富多彩的物质享用品。

工业制造业的存在虽然是人类智慧的实践成就,是文明社会的体现,但经过几百年的工业发展,工业带给人类文明的同时,也带给了人类不文明,工业发展的不文明带给人类生存的灾难性现象已经大量地出现在全球各地。

地球生态系统链条的断裂,自然资源的损失、丧失,地球空气、水的污染,碳排放的增多,动植物的基因转变或灭绝……这一切都是对人类生活健康的伤害,也是对人类可持续发展的威胁,还是人类生存性危机的起因。这就体现出了人类“三项行为”论中的第一项人类行为做法“形成人工创造物”的缺陷。

决定人生活如何的第二项人类行为做法和成果体现就是科学技术的研发物。科技研发是人类智慧应用的文明体现,但科技的研发品在给人类生活带来现代化改变的同时,也给人类生活带来了不文明的改变。科技产品的过度现代化研发、过度商业化研发,使人类智慧的使用往往偏离了人本质性生活要素的需求。现代科技品的过度增多、过度更新淘汰、过度发展,在给生活带来方便的同时,也给生活带来了不方便,有的科技产品甚至伤害了人的生活本质,带给人精神压力和抑郁,也使人生活的风险性增大。不文明的科技研发行为,不仅没有带给人生活的好,反而是带给人生活的坏。

决定人生活如何的第三项人类行为做法就是人类的生存性消费行为。人要想健康,必须有本质性生活要素的需求和消费。但在现代,人们的消费行为已经超出且远远超出了人本质性生活的消费,即过度性消费。过度性消费就是消费主义膨胀,消费主义膨胀的社会氛围让更多的人跨越了本质性生活消费的界限,不仅进行生理性生活膨胀的消费,还进行心理性膨胀的消费,且心理性膨胀的消费变得更加无界限。

人类的三项行为虽然是人类生存生活的刚性、必要行为,但如果行为不好、行为无分寸把控、行为有错,也会有二律背反的效应,会给人类生存、生活带来负向的、不健康的要素供给。

现代社会在人类的“三项行为”中所显示出的负向效应,主要是经济发展的细胞培育者经济人有不可完全相信的理性行为。经济人带给了社会人生活要素,但由于经济人也是人,人又都有人共有的中性、弹性特征,所以生产、生活实践当中必须要有“域”的限制。

人都存在着以下这三个特征。

一是每个人都有希望在交往、接触的人群当中被不断承认的本性,即在意脸面的荣光。按照人的这个特点,生意人为了名利双收,做生意都想越做越大;做大了,不比别人大,还想再做大。为了做大,就会不顾一切。按经济现象学来讲,某个经济人的产品或服务质量虽然比较差,有的还很差,但他的产品或服务供给出去,他就达到目的了。因为他因此获得了收益,钱财多了,就认为自己是成功人士,有荣光。

二是经济发展的成果容易对于人的感官形成刺激。财富越多,刺激就越强;别人的财富比自己更多,对自己的刺激就更大。经济发展为什么如此轰动、庞大、受人关注,就在于经济的成果是可计算的;看得清、摸得着的,这样一来,经济活动的成果便会强烈地刺激人们的感官和改变人们的生活,由此便带来了众多人的自我膨胀及捞取资源的膨胀,也带来了人的自私与狭隘,这是人生命体的本性特征。

三是人会计算的特征与财富可以计算的特征出奇地一致和吻合。人喜欢财富,一个主要的原因就是财富不仅能让人的生活有要素,还有就是财富的可计算性特征可以使拥有者显示出成果存在程度。人都希望计算的结果庞大、突出,以显示自我能力。

由于人的上述三个特征,如果不把法律、道德因素加入经济人的理性之中,一定会使经济人丧失可信任的理性,进而不顾社会发展规则。商品经济社会,在市场体制环境下,有些人、有些群体,为了所谓的经济效益增长,为了赚取更多的钱,全然不顾经济发展和赚钱的本质目的,不顾人类发展的可持续性原则,不该发展的发展,不该开发的开发,不该发明的发明,不该赚的钱也去赚,甚至违法违规去生产经营、开发研究。真正讲法律道德的经济人在现代商品经济社会中很少存在,他们一切都以效益为重。生产经营者、科技研发者所从事的活动就是通过千方百计让社会接受自己的概念来达到赚钱的目的。有一些不讲道德的软件设计研究者,他们已经不是研究怎样服务于人,而是在研究怎样方便欺骗于人,怎样盗取别人的资源,这都是严重违法、违背人类道德的生产经营和科技研发行为。当前,网络诈骗、电信诈骗等横行于世,相关的研发就不是为了人类的发展和本质性需要。这样的智慧使用者的智慧越高,对人类的威胁的可能性会越大。这些所谓的科技研发者,他们的研究目的已经不是为了人类和社会进步,只是为了自己赚钱。商业利益获取者不能仅仅为了追求财富而自由行为,违法在酸奶中加入三聚氰胺,在辣椒粉里面加入苏丹红,生产毒蔬菜、毒食品,研究网络诈骗软件等。转基因食品对人体存在伤害。转基因食品的研究本来是与人的本质性食品需求相背离的,应当是不允许的存在,但一些具有商业功利的研究者为了获利,把智慧用在了不考虑人体健康的转基因食品研究上了,商业经营者为了赚钱,甚至行政管理机构为了经济增长,也默许了这种转基因食品的存在,这应当是违反食品安全法律的,不足的是,目前法律还未对此进行精准的规定,这是社会管理、相关法律的缺陷。有些不为人类发展的商业行为却被冠以合法合理的标签,有些甚至被冠以科研成果。蔬菜是从土里长出来的,靠腐殖质供应营养,有阳光照射长出的蔬菜才是蔬菜。但为了经济效益,人们用所谓的科研手段,把蔬菜不再种到土地里了,放在了一个装满水的大桶里养殖,美其名曰设施农业,这还叫蔬菜吗?是人能吃的吗?现代社会状态下的土地也改变了性质,很多可耕地由于受到了污染,土壤中含有大量的铅和镉等。从原始上讲,土地是人类食物的基础保障,地表土需要两千多年才能形成,是不可再生资源。土壤中生长出的植物是靠天然的土壤成分吸收的,但所谓设施农业却不顾这些,相当于人工造假。为避免和遏止这些不道德的行为和现象存在,应当把法律和道德元素加入到经济学的内涵当中。法律和道德如加入经济学当中,可以理解为经济活动主持人群体行为规范的规定预期和共同信念。

鉴于工业的文明与不文明行为的双面性现象存在,科技的文明与不文明行为的双面性现象存在,人消费的文明与不文明行为的双面性现象存在,因此,为了把人的“三项行为”塑造成文明的存在行为,笔者经对人类社会从古到今的研究,经对当今社会现象的观察与思考,有了人类“三项行为”论中的第二项行为后段“提出新知识”的行动,同时对人类“三项行为”当中出现的一些问题也进行了批判。

笔者为了社会的健康文明存在和发展,有了自己的知识行为成果,具体如下。

1)域理性论:域理性论是指人在社会生活和社会实践行动当中,不能机械教条式地、不假思索地盲目按照当下现实已存在的事物现象和规律规则建立起自己的思维,并得出自己的思想结论、采取自己的行动,而必须要对已经存在的现实现象和事物存在与变化的规律规则进行重新评审、认定、比较,之后再划定自己的思想与行为界限,最终达到真正科学合理的思想与行为目标。

2)域行为经济论:域行为经济论是指经济人在理性行为中,对其所创造的经济物和经济做法的诞生过程及运行结果,要进行动态性、循环性的认证、调节、选择,看其对象、结果是否符合社会的整体价值,是否具有价值理性,以避免经济行为的社会出轨行为的出现。

3)域经济人理性协调论:域经济人理性协调论是指经济人在生产经营活动中,以获取利益最大化为动机的自由主义理性经济行为,并不一定会带来经济与社会发展进步的可能。利益为上、不讲性质的经济存在,将有可能带来人类可持续发展的危机点。为预防和避免人类可持续发展的危机,经济人必须将其创造出的利益主体进行结构性分析、计算、认证,给自主利益为上的理性思想与行为规制、划定界限,让接受经济供给物的消费者客体或主体具有选择性认知,实现经济人与消费者之间的利益共享及衔接。

4)域经济人感性协调论:域经济人感性协调论是指经济人在按照自己主观上的思想意识,以超出客观现实、现象的规律界限在即将从事、已经从事了经济活动后,经济人不能至此就开始进行持续性的经济活动,还必须要对自己将要从事、已经从事的经济活动的做法和结果进行考评、认证,在考评、认证过程中及结束后,经济人的感性认知对象和行为要按照域理性的规律进行认证和协调,并划定自己的思想与行为的界限,以达到让经济人的感性思想和行为合乎经济发展的域理性、科学性、可持续性的目的。

笔者之所以将自己的思想化成文本,形成几项知识行为成果,主要目的是本着对社会健康可持续性发展的意识,想提示、提醒人们在促进社会发展中,在做人做事中,要有“度”的把握。“度”的把握,也就是在一定范围内做人做事、做好人做好事。为此才有本书中诸多“域”的概念论点。“域”字的语言解释就是范围的意思,把“域”字用在经济发展、社会发展、做人做事的思想与行为当中,那就是说,发展经济也好,发展社会也好,做人做事也好,都要有“度”的把控,即不能盲从、机械式地推动经济和社会发展,也不能没有规制地做人做事,否则会把发展引上不科学之路,人还会做错事,做不讲经济和社会科学发展、和谐发展、健康发展的事。

近年来,中央提出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一带一路”(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新型城镇化建设、经济新常态(产业结构优化,要素驱动、投资驱动转为创新驱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五大发展理念(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健康中国等系列发展理念和发展战略,这些理念与战略的核心目的、核心做法、关键落实点、效果的最终印证就是体现在供给侧的供给品上。理由是:无论是“一带一路”发展战略带来的流动性的经济要素是什么,流动了多少,流动的速度如何,流动的范围有多大,无论是经济新常态的创新驱动创新了什么,为什么创新,创新成果如何,无论是“五大发展理念”中的“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是怎么做的、做了什么;协调了什么,协调得怎么样,做的效果怎么样,是否真正体现出了绿色发展,开放了什么,共享了什么,其最终的目的和成果就是体现在为社会民众提供了什么样的生活要素,提供了多少生活要素,提供的生活要素是否有利于民众生活健康,是否是民众本质性生活需要的、能接受的供给要素,是否是符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生产、服务的生活要素,以及是否有利于人类可持续的存在上。这一切,都将在民众生活要素供给侧一方的供给内容中得到反映和体现。如果供给侧供给民众的生活要素中存在不利于民众身心健康、不利于保持民众生活可持续存在的要素,那就要进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也就是说,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既包括对过去供给性的改革,又应当包括对新的系列新发展理念、新发展战略落实、执行的结果、效果的印证性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搞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基础,就是要从要素生产、服务内容及具体点上进行结构性改革,这样才能实现既宏观又微观的现实性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一切发展战略和改革的终极目的就是让我们的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达到真发展。从根本上说,发展的终极和根本性目的就是为了使民众能“生活好”,对中央系列新发展理念、发展战略的执行如何及怎么执行,就是要“做得对”。这也就是本人从中央系列发展理念、发展战略凝练出的一句“发展俗语”,即:想要“生活好”,必须“做得对”。

想要“生活好”,必须“做得对”;那如何“生活好”,如何“做得对”?本书中有具体化的思维观念和思考研究出的论点,供参考。

概括浓缩出的方向论点是:经济人如何经商办企业;民众如何为了保持身体健康而消费;政府如何管理、治理好社会;管理者和个人如何培养教育他人和自己有道德、有修养、守规矩。 ZkcQvsGa4efL4XpzsSvtE2BHoPnGKxbfat0ckfLn95Bsl+oKyaHg8NebrelXwYEa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