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诗经》四篇

《毛诗》

【题解】

《诗经》是中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共收录305篇。其时代自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约前11世纪至前6世纪)。原来只称《诗》或“诗三百”,如《论语·季氏》云:“不学诗,无以言。”《论语·为政》云:“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汉武帝建元五年(前136)置“五经博士”,将《诗》与《易》、《尚书》、《礼》、《春秋》并列,是官方确认《诗》为“经”的开始。这体现了对它的尊崇,并一直沿袭了下来。可见在古人心目中早已把《诗经》视为中华传统文化最重要的原典之一。

汉代传授《诗》的有鲁、齐、韩、毛四家,后来其他三家诗先后亡佚,只有《毛诗》流传至今。《毛诗》在《关雎》之下有《毛诗序》一篇。序又分小序和大序,小序解释各篇的大意;大序是《诗经》全书的总序,其中说道:“治世之音安以乐,其政和;乱世之音怨以怒,其政乖;亡国之音哀以思,其民困。”又说道:“上以风化下,下以风刺上,主文而谲谏,言之者无罪,闻之者足以戒。”这些话对中国诗学都有重大的影响。

孔子曾将“诗三百”作为政治教化、美育和言语教育的教材,他说:“小子何莫学夫诗?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论语·阳货》)又说:“不学诗,无以言。”(《论语·季氏》)这些话对后世影响很大。

《诗经》有“六艺”、“四始”之说。“六义”指风、雅、颂三种体式和赋、比、兴三种表现手法。“四始”一说指“风”、“小雅”、“大雅”、“颂”各自的第一篇,即《关雎》、《鹿鸣》、《文王》、《清庙》,本书所选的四篇正是《诗经》的“四始”之篇。

关 雎

关关雎鸠 [1] ,在河之洲 [2] 。窈窕淑女 [3] ,君子好逑 [4]

参差荇菜 [5] ,左右流之 [6] 。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7]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 [8] 。悠哉悠哉 [9] ,辗转反侧 [10]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11]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12]

《毛诗注疏》卷一

【注释】

[1]关关雎鸠(jūjiū 居究):关关,水鸟雌雄和鸣声。雎鸠,水鸟名,相传“生有定偶而不相乱,偶常并游而不相狎”。[2]洲:水中的陆地。[3]窈窕( yǎotiǎo 杳挑,上声)淑女:窈窕,美心为窈,美状为窕。淑,美善。[4]君子好逑( qiú 求):君子,有身份的男子的通称。好逑,好的匹配。逑,配偶。[5]参差( cēncī 岑,阴平 呲)荇( xìng 幸)菜:参差,长短不齐的样子。荇菜,一种可食的水生植物。[6]左右流之:指采荇菜的女子时而向左、时而向右地采摘。流,通“摎( liú 留)”,捋取。下文“左右采之”、“左右芼( mào 貌)之”与此句意思相同。[7]寤寐( wùmèi 务妹):寤,醒来。寐,入睡。[8]思服:思,发语词,无实际意义。服,思念。[9]悠哉悠哉:形容时间之久长。[10]辗转反侧:“辗”与“转”同义,“反”与“侧”同义,连起来用表示坐卧不宁的样子。[11]琴瑟友之:琴瑟,皆为古代弹拨乐器。友之,把她当成亲密的朋友对待。[12]钟鼓乐之:钟鼓,皆为古代打击乐器。乐之,使淑女感到快乐。第四、五两章的后两句皆为迎娶后的想象之辞。

【解析】

《关雎》为“风”(又称“国风”)的第一篇。“风”为地方乐调,共有十五国风,即当时十五个地区的地方乐调,其词大多属于民俗歌谣之类。

《毛诗序》说:“诗者,志之所之也。在心为志,发言为诗。情动于中而形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永歌之;永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第一首《关雎》正是这种创作过程生动而具体的体现。第一章以雎鸠的和鸣兴起“窈窕淑女,君子好逑”,正所谓“情动于中而形于言”,为全诗之要领。第二章的“寤寐求之”,第三章的“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正所谓“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永歌之”,而这种嗟叹、永歌又是那么真率,毫无扭捏矫饰之态;第四章的“琴瑟友之”,第五章的“钟鼓乐之”,写君子想象中的婚嫁场面,正是“永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这种兴奋状态的生发。

全诗感情既饱满炽烈,又“和乐平正”(方玉润《诗经原始》语),“乐而不淫”,正应了孔子的评价:“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这也体现了我们的先民在婚恋观上是多么的大胆坦诚、真率纯洁。把《关雎》放在《诗经》的第一篇,有将婚恋视为“人伦之始”的意思。

鹿 鸣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 [1] 。我有嘉宾,鼓瑟吹笙。吹笙鼓簧 [2] ,承筐是将 [3] 。人之好我 [4] ,示我周行 [5]

呦呦鹿鸣,食野之蒿。我有嘉宾,德音孔昭 [6] 。视民不恌 [7] ,君子是则是傚。我有旨酒 [8] ,嘉宾式燕以敖 [9]

呦呦鹿鸣,食野之芩。我有嘉宾,鼓瑟鼓琴。鼓瑟鼓琴,和乐且湛 [10] 。我有旨酒,以燕乐嘉宾之心。

《毛诗注疏》卷九

【注释】

[1]苹:一种陆生的可食植物。下文“蒿”、“芩(qín 秦)”同义。 [2]簧:乐管内发声的舌片。 [3]承筐是将:古人宴享时有奉送币帛的侑宾之礼,这句就是说在宴会上进行着侑宾之礼。承,奉送。筐,盛币帛的器物。将,进行。 [4]人之好我:人,指与会的嘉宾。我,指设宴的主人。 [5] 示我周行(háng 航):嘉宾宣示大道,向我表达友好之情。示,告。周行,大道,正道。 [6]德音孔昭:德音,美好的品德和声誉。孔昭,非常昭著。 [7]“视民不恌(tiāo 挑,阴平)”二句:嘉宾所说的绝非轻佻之言,因而可以把它作为规则加以效法。视,通“示”。恌,通“佻”,轻薄。傚(xiào 笑),同“效”,效法。 [8]旨酒:醇美的酒。 [9]嘉宾式燕以敖:嘉宾既可得到宴享之乐,又可得到遨游之乐。燕,通“宴”。敖,通“遨”。 [10]湛(dān 丹):通“媅(dān 丹)”,乐,尽兴。

【解析】

《鹿鸣》是“小雅”的第一篇,描写的是周人宴享宾客的场面、过程。先有奉币帛以侑宾的礼仪,再有歌乐中的酒食尽欢,最后有鼓乐齐鸣的合乐。宴饮活动的重点集中体现在主人的敬宾、嘉宾的美德,以及宴享活动维系人心的作用上。“人之好我,示我周行”,这是说对主人报答的最好方式就是向他示以美德大道;“我有嘉宾,德音孔昭”,这是说对嘉宾的最大敬意就是能使其德音得到显著的发扬;“和乐且湛”,“以燕乐嘉宾之心”,宴饮最重要的社会意义就在于营造一种祥和的氛围,使宾主身心都得到愉悦。

文 王

文王在上 [1] ,於昭于天 [2] 。周虽旧邦 [3] ,其命维新。有周不显 [4] ,帝命不时。文王陟降 [5] ,在帝左右。

亹亹文王 [6] ,令闻不已。陈锡哉周 [7] ,侯文王孙子。文王孙子,本支百世 [8] ,凡周之士,不显亦世 [9]

世之不显,厥犹翼翼 [10] 。思皇多士 [11] ,生此王国。王国克生 [12] ,维周之桢。济济多士 [13] ,文王以宁。

穆穆文王 [14] ,於缉熙敬止 [15] 。假哉天命 [16] ,有商孙子。商之孙子,其丽不亿。上帝既命,侯于周服。

侯服于周,天命靡常 [17] 。殷士肤敏 [18] ,祼将于京 [19] 。厥作祼将,常服黼冔 [20] 。王之荩臣 [21] ,无念尔祖 [22]

无念尔祖,聿修厥德 [23] 。永言配命 [24] ,自求多福。殷之未丧师 [25] ,克配上帝。宜鉴于殷,骏命不易 [26]

命之不易,无遏尔躬 [27] 。宣昭义问 [28] ,有虞殷自天 [29] 。上天之载,无声无臭 [30] 。仪刑文王 [31] ,万邦作孚 [32]

《毛诗注疏》卷一六

【注释】

[1]文王在上:周文王(名姬昌)的神灵在上天。史载周人自姬昌开始称王,周人认为这是周族受天命之始。 [2]於(wū 乌)昭于天:得到天命而彰显昭著。於,叹美声。 [3]“周虽旧邦”二句:周邦虽是旧邦,但至文王而有新的开始。旧邦,历史悠久的邦国。命,天命,国祚。维,乃。 [4]“有周不显”二句:周国得以彰显,天命得以继承。时,通“承”。不,通“丕”,意为大。 [5]“文王陟(zhì 至)降”二句:是说文王神灵的上下往来,始终在天帝的左右。陟降,上下。帝,天帝。 [6]亹亹(wěiwěi 尾尾):勤勉貌。 [7]“陈锡哉周”二句:是说接受上天厚赐的是周文王的子孙。陈,通“申”,重复。锡,通“赐”。陈锡,即厚赐。侯,维,只有。孙子,犹言子孙。 [8]本支百世:本支,根干和枝叶。这里指周的本宗和支系。百世,世世代代。 [9]不显亦世:不,通“丕”。不显,即大显。下文“世之不显”同。亦,通“奕”。亦世,即累世。 [10]厥犹翼翼:厥,其。犹,通“猷(yóu 尤)”,谋略。翼翼,谨慎貌。 [11]思皇多士:思,语气词,无实义。皇,滋长,增加。 [12]“王国克生”二句:是说周王国能培育出“多士”,他们是国家的栋梁。克,能。维,是。桢,根干,骨干。 [13]济济:众多貌。 [14]穆:和睦端庄。 [15]於(wū 乌)缉熙敬止:缉熙,光明正大。敬止,诚敬谨慎。止,语尾助词。 [16]“假哉天命”六句:是说天命是伟大的,商不下数万的子孙既已接受天命,服从了周。假,大。有商,古人在称某朝时常在前加一“有”字。丽,数目。不亿,不止一亿。古时以十万为一亿。侯,乃,于是。服,服事,臣服。 [17]靡:无,不。 [18]殷士肤敏:殷士,指助祭的殷人后代。肤敏,壮美敏捷。 [19]祼(ɡuàn 灌)将于京:殷人的后代也来到京城进行助祭。祼,祭祀的一种形式,也称“灌祭”。将,进行。 [20]常服黼冔(fǔxǔ 府许):常,通“尚”,还是,依然。黼冔,殷人依然穿戴着他们的礼服和礼帽。[21]王之荩( jìn 近)臣:王,指主祭的周王。一说周成王。荩,进用。指周王所进用的殷商旧臣。[22]无念尔祖:周人劝殷商旧臣弃旧从新,不要再怀想商之先祖。[23]聿( 玉):循,遵行。[24]永言配命:永远膺承上天之命。[25]“殷之未丧师”二句:是说殷朝在未丧失民心时,他们也能配享上帝。[26]骏命不易:骏命,大命,天命。不易,不容易。[27]无遏( è 饿)尔躬:是说天命不易长保,只是不要在你们身上中断。遏,止。[28]宣昭义问:宣昭,发扬光大。问,通“闻”。“义问”即令闻,好名声。[29]有虞殷自天:还须知道殷鉴是来自天意的。有,通“又”。虞,揣度。殷,通“依”,依从。“虞殷”含有借鉴之意。[30]无声无臭( xiù 嗅):无声无息。[31]仪刑:效法。刑,通“型”,模范。[32]孚:信,信服。

【解析】

《文王》是“大雅”的第一篇,《毛诗序》说:“雅者,正也,言王政之所由废兴也。政有小大,故有小雅焉,有大雅焉。”《文王》一诗,歌颂的是周文王如何建国以及周王子孙如何守成王业,属于政之大者。第一章以“文王在上,於昭于天”始,以“文王陟降,在帝左右”结,是说周文王的开国称王乃受命于天,“周虽旧邦,其命维新”,强调文王是新受命者,有一个新的开始。第二章“文王孙子,本支百世”,第三章“思皇多士”、“济济多士”,反复强调“多士”的重要性,指出国家只有培育出大批的新人成为国家的栋梁,文王开创的基业才能“不显亦世”,长治久安。第四章、第五章“商之孙子,其丽不亿。上帝既命,侯于周服”,是说要想自己长治久安,必须使敌人臣服,而这种臣服不能只靠武力,而要让他们心悦诚服,他们可以保留自己的文化而侯服于新王。其中“天命靡常”一句强调天命并非固定不变的,而是取决于人事。第六章“殷之未丧师,克配上帝。宜鉴于殷,骏命不易”,进一步写殷人也曾得到过天命,所以更应以殷为鉴。第七章作为结章,与第一章相呼应,既然要以天命为本,就应敬畏天命。别看“上天之载,无声无臭”,但它是公平的,是会选择的,只有效法文王,才能得到万邦的诚信。

要之,此诗在对周文王充满敬意的回忆与歌颂中,也对周王朝自身的发展做出清醒的思考。诗中反复表述要敬畏天命,培养人才,以殷亡为借鉴等,都是古人给我们留下的治国理政的宝贵经验和教训。

清 庙

於穆清庙 [1] ,肃雝显相。济济多士 [2] ,秉文之德 [3] 。对越在天 [4] ,骏奔走在庙 [5] 。不显不承 [6] ,无射于人斯!

《毛诗注疏》卷一九

【注释】

[1]“於(wū 乌)穆清庙”二句:进入肃穆的清庙,人们好像又见到文王本身的相貌。於穆,犹言“穆穆”,意为肃穆。清庙,肃然清静的庙宇。肃,敬。雝( yōng 拥),同“雍”,谐和。显,明,指有明德。相,助,指助祭者。[2]济济多士:济济,众多。多士,指参加祭祀的众多诸侯和公卿大臣。[3]秉文之德:都秉持着文王的德行。[4]对越在天:是说报答文王的在天之灵。对,报答。越,宣扬。[5]骏:通“逡”,形容奔走时急速的样子。周时在庙堂祭祀时以小步速行为恭敬。[6]“不显不承”二句:是说文王的功德多么显赫,多么盛美,人们都在毫不懈怠地继承着他的盛德和功业。不,通“丕”,大。承,通“烝”,美善。射( 意):厌倦、懈怠。斯,句末语助词。

【解析】

颂是宗庙之乐歌,分“周颂”、“鲁颂”、“商颂”。这首《清庙》为“周颂”的第一篇,写的是周人祭祀周文王的情景。据最新的出土文献《战国楚竹书·孔子诗论》第五简记载,孔子曾这样说:“《清庙》,王德也,至矣!敬宗庙之礼,以为其本;秉文之德,以为其蘖。”这些话准确地揭示了此诗的两大主旨。“於穆清庙,肃雝显相”,“骏奔走在庙”,这都是“敬宗庙之礼”。“祭神如神在”(《论语·八佾》),祭祀祖先应恭恭敬敬地恪尽职责,怀着一颗敬畏之心,感念他的伟大业绩,从而继承和巩固王德之本。“无射于人斯”,是要求子孙能毫不懈怠地“秉文之德”。而“秉文之德”的关键是“济济多士”,要有德才兼备的人才,使王德不断地“分蘖”发扬。这样看来,祭祀宗庙祖先不仅仅是形式,而是要通过这种形式追本溯源,不忘本初,凝聚人心,警示后人,紧抓人才的培养,从而光大祖先的王德和基业。 SZewnNQ78LdI2zEJawYc1L1rbaje45zuXzGPZ/QGWP19h2YotKTwSkiEKla+4mqo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