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无 逸

《尚书》

【题解】

《今文尚书》和《古文尚书》皆存《无逸》篇,二者内容相同,只是所在篇次各异。关于该篇成书时间,据《史记·鲁周公世家》记载,周公还政周成王以后,怕成王“有所淫泆”,所以写《无逸》“以诫成王”。因此一般认为是在周公还政以后所作。但与《尚书》其他篇目相比,本篇文字相对平易、流畅,所以宋代胡宏《皇王大纪》怀疑该篇为周公绝笔,较之周公其他诸诰最为晚出,今人张西堂则认为可能成于春秋末年。

本篇是周公劝谏成王之作,“无逸”是说不要贪图安逸享乐。

周公曰:“呜呼!君子所其无逸 [1] 。先知稼穑之艰难 [2] ,乃逸 [3] ,则知小人之依。相小人 [4] ,厥父母勤劳稼穑 [5] ,厥子乃不知稼穑之艰难,乃逸乃谚 [6] ,既诞 [7] ,否则侮厥父母 [8] ,曰:‘昔之人无闻知 [9] 。’”

周公曰:“呜呼!我闻曰,昔在殷王中宗 [10] ,严恭寅畏 [11] ,天命自度 [12] ,治民祗惧 [13] ,不敢荒宁 [14] ,肆中宗之享国 [15] ,七十有五年。其在高宗 [16] ,时旧劳于外 [17] ,爰暨小人 [18] 。作其即位 [19] ,乃或亮阴 [20] ,三年不言 [21] ,其惟不言,言乃雍 [22] 。不敢荒宁,嘉靖殷邦 [23] 。至于小大 [24] ,无时或怨 [25] 。肆高宗之享国,五十有九年。其在祖甲 [26] ,不义惟王 [27] ,旧为小人。作其即位,爰知小人之依 [28] ,能保惠于庶民 [29] ,不敢侮鳏寡 [30] 。肆祖甲之享国,三十有三年。自时厥后 [31] ,立王生则逸,生则逸,不知稼穑之艰难,不闻小人之劳,惟耽乐之从 [32] 。自时厥后,亦罔或克寿 [33] ,或十年,或七八年,或五六年,或四三年。”

周公曰:“呜呼!厥亦惟我周太王 [34] 、王季 [35] ,克自抑畏 [36] 。文王卑服 [37] ,即康功田功 [38] 。徽柔懿恭 [39] ,怀保小民,惠鲜鳏寡 [40] 。自朝至于日中昃 [41] ,不遑暇食 [42] ,用咸和万民 [43] 。文王不敢盘于游田 [44] ,以庶邦惟正之供 [45] 。文王受命惟中身 [46] ,厥享国五十年。”

周公曰:“呜呼!继自今嗣王 [47] ,则其无淫于观、于逸、于游、于田 [48] ,以万民惟正之供。无皇曰 [49] :‘今日耽乐。’乃非民攸训 [50] ,非天攸若,时人丕则有愆 [51] 。无若殷王受之迷乱 [52] ,酗于酒德哉 [53] !”

周公曰:“呜呼!我闻曰,古之人犹胥训告 [54] ,胥保惠,胥教诲,民无或胥譸张为幻 [55] 。此厥不听,人乃训之 [56] ,乃变乱先王之正刑 [57] ,至于小大。民否则厥心违怨 [58] ,否则厥口诅祝。”

周公曰:“呜呼!自殷王中宗,及高宗,及祖甲,及我周文王,兹四人迪哲 [59] 。厥或告之曰:‘小人怨汝詈汝 [60] 。’则皇自敬德 [61] 。厥愆 [62] ,曰:‘朕之愆。’允若时 [63] ,不啻不敢含怒 [64] 。此厥不听,人乃或譸张为幻,曰:‘小人怨汝詈汝。’则信之,则若时,不永念厥辟 [65] ,不宽绰厥心,乱罚无罪,杀无辜。怨有同 [66] ,是丛于厥身。”

周公曰:“呜呼!嗣王其监于兹 [67] 。”

《尚书注疏》卷一六

【注释】

[1]君子所其无(wù 勿)逸:君子在位,不应该贪图安逸享乐。君子, 地位高的人,这里指做官的人。所,处在。其,指其位。无,通“毋”,不要。[2]稼穑( 色):稼本指种植庄稼,穑指收获庄稼,此处泛指农业劳动。[3]“乃逸”二句:这样,处在安逸的环境,就会知道百姓的痛苦了。乃,这样。小人,与上文的“君子”相对,地位低的人,这里指普通百姓。依,通“隐”,隐痛,疾苦。[4]相( xiàng 象):看。[5]厥:他,指上文的“小人”。[6]乃逸乃谚:不仅安逸享受,行为还放肆不恭。谚,通“喭”,粗野。[7]既诞:时间久了以后。诞,《汉石经》作“延”,表示长久。[8]否则:于是。[9]昔之人无闻知:上了年纪的人什么也不懂。昔,久。闻知,指知识。[10]殷王中宗:指太戊,殷代第七世贤主。因商从成汤以后,政教渐衰。到太戊时,殷商复兴,故称中宗。[11]严恭:指外貌庄敬。寅畏:指内心敬畏。恭、寅,都表示恭敬义,前者强调外在,后者强调内心。[12]天命自度( duó 夺):以天命为标准来衡量。度,衡量。[13]祗( zhī 支)惧:敬慎小心。祗,恭敬。[14]荒宁:荒怠自安,此处指安逸纵乐。[15]“肆中宗之享国”二句:所以中宗在位七十五年。肆,所以。享国,指在王位。有,通“又”。[16]高宗:指武丁,商王小乙之子,勤于政事,使商朝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得到空前发展,史称“武丁盛世”。[17]时旧劳于外:高宗从前在外和百姓一起劳作。时,通“是”,指高宗。相传高宗为太子时,其父小乙曾命令他出外行役。[18]爰( yuán 元)暨小人:于是和百姓(共同稼穑)。爰,于是。暨,连词,和。[19]作:等到。其:指高宗。[20]乃或亮阴:又碰到他的父亲死去,居丧守孝。或,又。亮阴,一作“谅闇( ān 安)”,居丧守孝。[21]言:说话,这里指讨论国事。[22]言乃雍:等到守丧结束开口说话时君臣和谐。意思是深得大臣拥护。雍,和谐。[23]嘉靖:安定。[24]小:指百姓。大:指群臣。[25]无时或怨:没有人发怨言。时,通“是”,指高宗。[26]祖甲:武丁的儿子帝甲。一说成汤之孙太甲。[27]“不义惟王”二句:祖甲以为代兄为王不合道义,逃亡民间,做过很久的平民百姓。东汉经学家马融说:“祖甲有兄祖庚,而祖甲贤,武丁欲立之。祖甲以王废长立少,不义,逃亡民间。故曰不义惟王,久为小人也。”旧,久,长时间。一说“旧”为“过去”义。[28]爰:于是。[29]保惠于庶民:安定百姓,爱护众民。保,安。惠,仁爱。[30]鳏( guān 官):年老无妻的人。寡:年老无夫的人。[31]“自时厥后”二句:从这以后,所立的君主生来就贪图安逸。时,通“是”,这。厥,指上述三位帝王。[32]惟耽乐之从:只是沉溺在享乐之中。[33]亦罔或克寿:没有国君能够长寿。罔,没有。克,能够。[34]周太王:即古公亶父,文王的祖父,周公的曾祖。[35]王季:文王的父亲,周公的祖父,名季历。[36]抑:谦下。畏:敬畏。[37]卑服:从事卑贱的劳作。服,从事。一说卑服指生活节俭。[38]即:就,从事。康功:开通道路的劳动。康,指路。田功:耕种田地的劳动。[39]“徽柔懿恭”二句:(他)和蔼仁慈,善良恭敬,使百姓和睦、安定。徽,善良。懿,美。[40]惠:仁爱,爱护。鲜:善,这里指善待百姓。[41]自朝至于日中昃( 责,去声):从早上到中午到下午。日中,中午。昃,太阳偏西。[42]不遑( huáng 皇)暇食:没有闲暇时间吃饭。遑暇,空闲。[43]用:以。咸和:和谐。咸,通“諴”,和睦。[44]盘:安乐。田:田猎。[45]以庶邦惟正之供:文王使众国进贡正常的赋税(从不横征暴敛)。以,使。正,正税,指正常的进贡。供,进献。[46]受命惟中身:中年受命为君。受命,接受天命。中身,中年。[47]继自今嗣王:从今以后的继位君主。[48]淫:过度。观:观游,这里指不合礼制、不合时节的观游。[49]无( 勿)皇曰:不要遽然地说。皇,遽( 据),仓猝。[50]“非民攸训”二句:不是教导百姓的好榜样,也不是顺从天意的好君主。若,顺从。[51]时人丕则有愆( qiān 千):这样的人于是就有了过错。丕则,同上文的“否则”,于是。愆,过错。[52]殷王受:即纣王。[53]酗于酒德:把酗酒作为酒德。酗,沉迷于酒。于,为。[54]胥:互相。训告:劝导。[55]民无或胥譸( zhōu 周)张为幻:百姓没有互相欺骗诈惑的。譸张,欺诳。幻,欺诈,惑乱。[56]人乃训之:人们就会以此为榜样(相互欺诈)。训,榜样。一说人们就会顺从自己的意愿。训,顺从。[57]正刑:政策法令。[58]“民否则厥心违怨”二句:百姓无所适从,就会心生反抗怨恨的情绪,口中发出诅咒的语言。诅祝,诅咒。[59]迪哲:通达明智。迪,蹈,实践。哲,智慧。[60]詈( 力):骂。[61]皇自:自己更加。[62]厥愆:“厥或愆之”的省文,有人指出他们的过错。[63]允若时:确实像这样。允,信,确实。时,通“是”,这样。[64]不啻( chì 赤):不但。[65]“不永念厥辟( 必)”二句:不多考虑国家的法度,不放宽自己的胸怀。辟,法度。[66]“怨有同”二句:民心同怨,这种怨恨的情绪就会聚集在你身上。丛,聚集。[67]监:通“鉴”,鉴戒,可以对照引为教训。

【解析】

西周初年,周公东征,初定天下,但仍面临着内忧外患、民生凋敝的局面。加之成王年少,初掌政权,经验不足。在此情况下,周公作《无逸》,总结殷商统治经验,告诫成王要勤政,切勿贪图安逸享乐。文中首先对成王提出要求“君子所其无逸”,怎样才能做到这一点?周公认为首先要了解“稼穑之艰难”,这样才能知晓百姓的疾苦。随后,周公以商周几代圣明君主为例,进一步说明无逸的重要性。最后周公告诫成王及后世嗣君要力戒逸乐,正确对待民众的怨詈,虚心听取臣民意见。

《无逸》篇体现了周初统治阶级的执政理念,对后世君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成王、康王秉承无逸思想,勤勉为政,实现了“成康之治”,使周王朝达到了繁荣昌盛的顶峰。汉朝光武帝以《无逸》为鉴,虚心纳谏,开创“光武中兴”。清朝康熙帝则直接受《无逸》篇的影响,实践“无逸”之道,重农保民,开创了“康乾盛世”。 8YvLqrv1SJ7ZC2QFFPqRVVeKeq3/lKzo7tUV0awj/DDMu7zB6yq7Fm91CMkttgya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