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说文解字叙

﹝东汉﹞许慎

【题解】

许慎(58?—147?)字叔重,汝南召陵(今河南郾城东)人。师从古文经学大师贾逵,又校书于“东观”(东汉皇家图书馆),得见秘籍,被誉为“五经无双许叔重”。许慎最初在汝南郡做功曹,后被推举为孝廉,之后又任太尉府的南阁祭酒。《后汉书》卷七九有传。和帝永元十二年(100),许慎开始作《说文解字》(以下简称《说文》),至安帝建光元年(121),因病居家,于病中遣其子许冲进上,前后二十多年,花费了半生心血。许慎之所以作《说文》,是与两汉时期经今古文之争分不开的。古文、今文本来是汉代儒家经典两种不同的传本,但由于依据、解说、观点、研究方法等方面的不同,发展成为两个不同的学术派别。东汉中叶,正是古文经学的全盛时期。古文经学家为了压倒今文经学,提出应该重视文字训诂学,认为只有准确地分析字形、解释词义,才能准确地解释六艺群书,发扬“五经之道”。正是在这样的政治思想和学术风气下,许慎完成了《说文》的创作。后世研究《说文》的著述很多,其中以清段玉裁《说文解字注》为善,这篇叙即据段注本录入。

古者庖牺氏之王天下也 [1] ,仰则观象于天 [2] ,俯则观法于地 [3] ,视鸟兽之文与地之宜 [4] ,近取诸身,远取诸物,于是始作《易》八卦,以垂宪象 [5] 。及神农氏 [6] ,结绳为治 [7] ,而统其事,庶业其繁,饰伪萌生。黄帝之史仓颉 [8] ,见鸟兽蹄迒之迹 [9] ,知分理之可相别异也,初造书契。百工以乂 [10] ,万品以察,盖取诸《夬》 [11] 。“夬 [12] ,扬于王庭。”言文者宣教明化于王者朝廷 [13] ,君子所以施禄及下,居德则忌也。仓颉之初作书,盖依类象形 [14] ,故谓之文。其后形声相益 [15] ,即谓之字。文者,物象之本;字者,言孳乳而浸多也 [16] 。著于竹帛谓之书 [17] ,书者,如也。以迄五帝三王之世 [18] ,改易殊体 [19] ,封于泰山者七十有二代 [20] ,靡有同焉。

《周礼》:八岁入小学 [21] ,保氏教国子 [22] ,先以六书 [23] 。一曰指事。指事者 [24] ,视而可识,察而见意,“”、“”是也。二曰象形。象形者 [25] ,画成其物,随体诘诎,“日”、“月”是也。三曰形声。形声者 [26] ,以事为名,取譬相成,“江”、“河”是也。四曰会意。会意者 [27] ,比类合谊,以见指撝,“武”、“信”是也。五曰转注。转注者 [28] ,建类一首,同意相受,“考”、“老”是也。六曰假借。假借者“”“” [29] ,本无其字,依声讬事,令、长是也。

及宣王大史籀著大篆十五篇 [30] ,与古文或异 [31] 。至孔子书“六经” [32] ,左丘明述《春秋传》 [33] ,皆以古文,厥意可得而说 [34] 。其后诸侯力政 [35] ,不统于王,恶礼乐之害己,而皆去其典籍,分为七国,田畴异亩 [36] ,车涂异轨,律令异法,衣冠异制,言语异声,文字异形。

秦始皇帝初兼天下,丞相李斯乃奏同之 [37] ,罢其不与秦文合者 [38] 。斯作《仓颉篇》 [39] ,中车府令赵高作《爰历篇》,大史令胡母敬作《博学篇》,皆取史籀大篆,或颇省改,所谓小篆者也 [40] 。是时秦烧灭经书,涤除旧典,大发吏卒 [41] ,兴戍役,官狱职务繁。初有隶书 [42] ,以趣约易 [43] ,而古文由此绝矣。

自尔秦书有八体:一曰大篆,二曰小篆,三曰刻符 [44] ,四曰虫书 [45] ,五曰摹印 [46] ,六曰署书 [47] ,七曰殳书 [48] ,八曰隶书。汉兴有草书。尉律 [49] :学僮十七已上,始试,讽籀书九千字 [50] ,乃得为史 [51] 。又以八体试之,郡移大史并课 [52] ,最者以为尚书史。书或不正 [53] ,辄举劾之。今虽有尉律不课,小学不修 [54] ,莫达其说久矣 [55]

孝宣皇帝时,召通《仓颉》读者 [56] ,张敞从受之 [57] 。凉州刺史杜业 [58] 、沛人爰礼、讲学大夫秦近 [59] ,亦能言之。孝平皇帝时,征礼等百馀人,令说文字未央廷中 [60] ,以礼为小学元士 [61] 。黄门侍郎扬雄 [62] ,采以作《训纂篇》。凡《仓颉》已下十四篇 [63] ,凡五千三百四十字,群书所载,略存之矣。

及亡新居摄 [64] ,使大司空甄丰等校文书之部 [65] ,自以为应制作 [66] ,颇改定古文。时有六书 [67] :一曰古文,孔子壁中书也。二曰奇字 [68] ,即古文而异者也。三曰篆书,即小篆。秦始皇帝使下杜人程邈所作也 [69] 。四曰左书 [70] ,即秦隶书。五曰缪篆 [71] ,所以摹印也。六曰鸟虫书,所以书幡信也 [72] 。壁中书者,鲁恭王坏孔子宅 [73] ,而得《礼记》、《尚书》、《春秋》、《论语》、《孝经》。又北平侯张苍献《春秋左氏传》 [74] 。郡国亦往往于山川得鼎彝 [75] ,其铭即前代之古文 [76] ,皆自相似。虽叵复见远流 [77] ,其详可得略说也。

而世人大共非訾 [78] ,以为好奇者也 [79] ,故诡更正文 [80] ,乡壁虚造不可知之书,变乱常行,以耀于世。诸生竞逐说字解经谊 [81] ,称秦之隶书为仓颉时书,云父子相传,何得改易。乃猥曰 [82] :“马头人为长” [83] ,“人持十为斗”,“虫者,屈中也。”廷尉说律 [84] ,至以字断法。苛人受钱 [85] ,“苛”之字 [86] ,“止”、“句”也。若此者甚众,皆不合孔氏古文,谬于史籀。俗儒啚夫 [87] ,玩其所习 [88] ,蔽所希闻,不见通学,未尝睹字例之条 [89] ,怪旧埶而善野言 [90] ,以其所知为秘妙,究洞圣人之微恉。又见《仓颉篇》中“幼子承诏” [91] ,因曰古帝之所作也,其辞有神仙之术焉。其迷误不谕,岂不悖哉!

《书》曰:“予欲观古人之象 [92] 。”言必遵修旧文而不穿凿。孔子曰:“吾犹及史之阙文 [93] ,今亡矣夫。”盖非其不知而不问。人用己私 [94] ,是非无正,巧说邪辞,使天下学者疑。盖文字者,经艺之本,王政之始,前人所以垂后,后人所以识古。故曰:“本立而道生 [95] 。”知“天下之至啧而不可乱”也 [96]

今叙篆文 [97] ,合以古籀,博采通人 [98] ,至于小大,信而有证,稽撰其说 [99] 。将以理群类,解谬误,晓学者,达神恉 [100] 。分别部居 [101] ,不相杂厕也。万物咸睹 [102] ,靡不兼载。厥谊不昭 [103] ,爰明以谕。其称《易》孟氏、《书》孔氏、《诗》毛氏、《礼》周官、《春秋》左氏、《论语》、《孝经》 [104] ,皆古文也。其于所不知,盖阙如也 [105]

《说文解字注》卷一五上

【注释】

[1]庖牺氏:传说中的古代帝王之一,教民渔猎,并且制作八卦。也写作伏戏、宓羲、伏羲、包牺。 [2]象:指日月星辰等天象。 [3]法:法则,指山川地理的规则。 [4]文:同“纹”,纹理。宜:形状。 [5]垂:显示。宪象:法象,指天地万物显示的规则现象。以上几句是说远古时代没有文字,庖牺氏通过观察天地万物,近的参照人体,远的参照万物,创造了八卦,用来显示自然现象的变化规律。 [6]神农氏:传说中的古代帝王之一,发明农具,教民耕作,发现药草,给人治病。 [7]“结绳为治”四句:大意是说随着社会发展,事物繁复,用结绳记事,会发生虚假不实的事情。意指结绳的办法已经不能解决问题。庶业,各种事业。其,通“綦”,极其。饰伪,文饰、伪诈之事。[8]黄帝:传说是我国中原各族的祖先。仓颉( jié 节):传说是黄帝的史官,发明了汉字。也写作“苍颉”。[9]“见鸟兽蹄迒( háng 杭)之迹”三句:是说看到鸟迹的纹理知道是鸟,看到兽迹的纹理知道是兽,明白纹理是可以区别的。由此得到启发,发明汉字。迒,野兽的足迹。分理,纹理。书契,刻划的文字符号。[10]“百工以乂( 义)”二句:百官由此得到治理,万民由此得到明察。意指不再发生饰伪之事。乂,治理。万品,人民。[11]夬( guài 怪):六十四卦之一,乾下兑上 ),卦象有缺口,故用以象征分决、决断之意。古人认为文字能决断万事,因此认为文字的创造取法于夬卦。[12]夬,扬于王庭:一切分决的事情都显扬在朝廷。[13]“言文者宣教明化于王者朝廷”三句:大意是说文字是用来在朝廷宣明政教风化的,统治者给掌握文化的人加赏俸禄,对自己则要求贵德不贵文。君子,指统治者。[14]“盖依类象形”二句:依照事物的形状去描摹所成的文字,称之为“文”。主要指象形、指事字。[15]“其后形声相益”二句:在文产生之后,又以文为单位,取形和声相互配合增益成为字。主要指会意、形声字。[16]孳( 姿)乳:派生,滋生。浸:渐渐。此句意指字是滋生发展而逐渐增多的。[17]“著于竹帛谓之书”三句:是说文字写在竹简、缣帛上,就称之为“书”。到成书时才能如其意,表达意思。[18]五帝:“五帝”有不同说法,《史记·五帝本纪》指黄帝、颛顼( zhuānxū 专须)、帝喾( 库)、尧、舜。三王:三代之王,指夏禹、商汤、周文王和周武王。[19]改易殊体:文字屡经改变,成为种种不同的形体。[20]“封于泰山者七十有二代”二句:古代帝王在泰山举行封禅礼的次数非常多,但历代封泰山祭天所埋的玉牒文书上的文字没有相同的。这几句都在讲文字的演变。七十有二代,指非常多。靡,无。[21]小学:周代贵族子弟分小学和大学两个阶段接受教育。八岁入小学接受童蒙教育,十五岁入大学接受成人教育。[22]保氏:官名,掌教育。国子:贵族、公卿大夫子弟。[23]六书:六种造字的方法和原则。以下几句就是六书的命名和定义。[24]“指事者”四句:所谓指事,是指看到字的形体就能够认识它,但是需要观察分析才能领悟它的意义,例字是“上”和“下”。“上”的古文写作或,“下”的古文写作 或,用抽象符号标识上下的方位,指明事物所在,所以叫指事。[25]“象形者”四句:意思是所谓象形,是指画成那种事物,随着物体外部线条的弯曲而弯曲,例字是“日”和“月”。“日”、“月”小篆写作 ,甲骨文写作 ,象太阳、月亮之形,所以称为象形。诘诎( jiéqū 节屈),曲折。[26]“形声者”四句:所谓形声,是用表示事类的字作为义符,用在语言中接近于该字(词)声音的字作为声符,合起来便构成这个字,例字是“江”和“河”。譬,比拟,指读音。[27]“会意者”四句:所谓会意,是指比并代表某些事物的文,融合其意义,从而看出一个新意义,例字是“武”和“信”。指撝( huī 灰),所指向的新意义。撝,同“挥”。[28]转注者四句:所谓转注,就是辗转互注,依据事类建立统一的部首,同一部首所属的字中,意思相同,就可以彼此互相解释,例字是“考”和“老”。[29]“假借者”四句:所谓假借,是指语言中的某个词没有记录它的专门字,只是依照声音(相同或相近)将这个词寄托在表示其他事物的文字上,例字是“令”和“长”。讬,同“托”。[30]大史籀( zhòu 昼):周宣王时的史官,名籀。大史,即太史。下同。大篆:即“籀文”,秦始皇时定的名称,以别于小篆。[31]古文:指汉代在孔子宅壁中发现的藏书的文字。或异:有一些不同。[32]六经:指《易》、《书》、《诗》、《礼》、《乐》、《春秋》。[33]左丘明:春秋时期鲁国太史,氏左丘,名明。相传是《左传》和《国语》的作者。[34]厥意:古文字义。厥,其。[35]力政:以武力相征伐。政,通“征”。[36]“田畴异亩”六句:是说七国制定不同的土地面积单位、车道宽度、法律政令和服饰制度。各国的语言和文字也有所不同。轨,古代车辙的宽度。[37]李斯:荀子弟子,秦始皇时期任丞相。他规定以小篆为规范字体,对统一文字有着很大的贡献。奏同之:上奏书要求统一各国文字。[38]罢其不与秦文合者:李斯建议废除六国文字中与秦国文字(大篆)不同的。[39]“斯作《仓颉篇》”五句:《仓颉篇》、《爰历篇》、《博学篇》都是我国古代童蒙识字的课本,由章句组成,用韵语行文。《仓颉篇》,也写作《苍颉篇》。这几句是说李斯、赵高、胡母敬都用大篆来书写,只是有些略微作简化和改造。颇,稍微。[40]小篆:秦始皇统一中国之后实行“书同文”政策时颁行的标准字体,由史籀大篆稍加省改而来。[41]“大发吏卒”三句:大规模地征发士卒,加重百姓徭役负担,官狱的事务繁忙。官,行政官吏。狱,主管讼事法律的官。[42]隶书:由小篆演变来的字体,这种字体将小篆的长圆线条变为方正笔画。传说由隶徒所发明,故名隶书。[43]以趣约易:(文字)趋向简单容易方便。[44]刻符:刻在符信上的文字。[45]虫书:也叫鸟虫书。因笔画起末像鸟头和虫身之形而得名。[46]摹印:因用在玺印上而得名。[47]署书:用于封检题字的文字。[48]殳( shū 书)书:刻在兵器上的文字。殳,古代一种兵器。从小篆到殳书,这六种字体都属于小篆体系。[49]尉律:这里指汉律。[50]讽籀书九千字:朗读并能解释尉律中九千字的一段文章。讽,朗诵。籀,读,古时的“读”有解释的意思。[51]史:指郡县的文书吏。[52]郡移大史并课:郡试选拔的各郡考生移到太史令,要把“讽籀书九千”和“八体”合起来考试。课,考核。[53]“书或不正”二句:如果写得不正确,就要受到惩罚。劾( 禾),惩罚,处分。[54]小学:指语言文字之学,如“六书”等。[55]达:通晓。其说:用“六书”解释文字的学说。[56]通《仓颉》读者:通《仓颉》句读者,亦即通晓《仓颉》者。[57]张敞从受之:张敞跟着“通《仓颉》读者”学习《仓颉》的音义。张敞,字子高。河东平阳(今山西临汾)人。[58]杜业:张敞的外孙,《汉书》作“杜邺”。[59]爰礼、秦近:王莽时人。讲学大夫:王莽时所设官名。[60]未央廷:西汉未央宫。[61]小学元士:汉官名,相当于小学博士。[62]黄门侍郎:汉官名,供职于黄门(掌管皇宫门的官署)。扬雄:西汉学者,著有《法言》、《太玄》、《长杨赋》、《甘泉赋》、《方言》、《训纂篇》等。其中《方言》是研究古代汉语和汉语史的重要资料,《训纂篇》是字书,四字一句,共三十四章,每章六十字。[63]凡《仓颉》已下十四篇:从《仓颉》到《训纂篇》共十四篇。[64]亡新:指王莽。新是王莽代汉以后的国号。居摄:摄政。[65]大司空:汉成帝时改御史大夫为大司空,三公之一。甄丰:平帝时为少傅,后依附王莽。[66]“自以为应制作”二句:甄丰等人自认为受皇帝(王莽)之命而作,因此校对古书时将文书中的古字改为当时的通行字。[67]六书:六种字体,与上文用来分析汉字结构的“六书”不同。[68]奇字:古文异体字。如《说文》所见的“人”字作“儿”,“無”作“无”等。[69]秦始皇帝使下杜人程邈所作:此十二字,依段玉裁校,应在下文“即秦隶书”之下。下杜,西汉地名,在今陕西西安南。程邈,相传为县狱史,因得罪秦始皇被囚于云阳狱,在狱中将大、小篆改写为隶书,得到秦始皇的赏识,后出为御史。[70]左书:辅助的书,这里指隶书。因隶书书写方便,可作为小篆之辅助,因以为名。左,同“佐”。[71]缪篆:用于印章的篆书。[72]幡( fān 帆)信:符节之类的器物。古人在旗帜上写明官号以为凭信,故称幡信。[73]鲁恭王:汉景帝之子刘馀,初封为淮阳王,后改为鲁王,谥号为恭。武帝时,鲁恭王为扩建宫宅而拆孔子旧居,在墙壁中发现藏匿其中的先秦经书,用古文字所写,旧称为“古文经”或“壁中书”。[74]张苍:秦时为御史,后归汉,封北平侯,官至丞相。[75]鼎彝:鼎原指炊具,彝是酒尊,这里统指青铜器。[76]铭:青铜器上的款识。[77]叵( 笸):不可。远流:远古文字的流变。[78]世人大共非訾( 资):当代人却群起诋毁。世人,指反对古文经的儒生。訾,诽谤,诋毁。[79]好奇者:喜欢标新立异的人,这里指世人眼中通晓古文的人。[80]“故诡更正文”四句:大意是说世人认为好奇者故意更改文字,凭空伪造出不认识的书,变乱汉字通常的写法。所以在世人看来,所谓的古文只是某些人伪造的。乡,通“向”。[81]诸生竞逐说字解经谊:俗儒争着分析隶书来解释经义。谊,通“义”。[82]猥( wěi 伟):胡乱,歪曲。[83]“马头人为长”四句:主要指一些人根据隶书字形对长、斗、虫三字的错误解释。[84]“廷尉说律”二句:指廷尉解释法律条文,也通过分析文字来判断刑律。[85]苛人受钱:本意是责人不法,受人之钱。苛,通“诃”,斥责,责问。[86]“‘苛’之字”二句:苛,本从“艸”、“可”,发展到隶书,“艸”与“止”、“可”与“句”形体相乱,故字形被误认为从“止”、“句”。于是就根据这样的字形来解释“苛人受钱”这一法律,是止人(要挟人)而句(钩)取人钱。[87]俗儒啚( 比)夫:指今文经派诸儒。啚,同“鄙”,鄙陋。[88]“玩其所习”二句:欣赏他们所熟知的东西,但对自己知晓很少的东西蒙蔽不知。希闻,这里指今文经学派不熟知的古文字知识。[89]字例之条:分析文字的条例,指“六书”等。[90]怪旧埶( 义)而善野言:以传统知识为怪,反而相信毫无根据的说法。此处传统知识指古代文字,野言则指对文字的错误解说。埶,同“艺”。[91]幼子承诏:学僮接受师教。俗儒不知《仓颉篇》是李斯所作,因后世以君命为诏,遂误为古代帝王所作。[92]予欲观古人之象:引自《尚书·益稷》。意思是我要看古人的物象,意指继承前代之文物、制度。[93]“吾犹及史之阙文”二句:引自《论语·卫灵公》。原文是“吾犹及史之阙文也,有马者借人乘之,今亡矣夫”。原意是我还赶上看到史书里有阙疑的文字,今人好穿凿附会,没有这种阙疑的态度了。许慎引用此句的意思是感慨汉代某些小学家不知不问,穿凿附会。[94]“人用己私”四句:大意是各人凭自己的主观意见解说,没有正确的是非判断标准,出现各种穿凿歪曲的言论,使学者的认识模糊混乱。[95]本立而道生:见《论语·学而》“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原指道德修养要打好基础。这里把文字看作基础。[96]天下之至啧而不可乱:见《周易·系辞上》“言天下之至赜而不可恶也,言天下之至动而不可乱也”。啧( 责),通“赜”,幽深难测。以上两句引文,前句说明文字的重要性,后句说明文字有内在的深奥规律,不能乱说。[97]“今叙篆文”二句:以篆文为主,再加上一些古文籀文。此处许慎是在说明《说文》收字原则。[98]“博采通人”二句:广泛地采用专家的说法,无论大家小家。通人,通晓文字的学者。[99]稽撰:考证诠释。[100]达神恉( zhǐ 旨):使学者通晓文字的构造规律。恉,同“旨”。[101]“分别部居”二句:指全书分为五百四十部,以此来统摄所收字。各部按一定规律编排,井然有序。[102]“万物咸睹”二句:万事万物都可以看到,没有不被记载的。意指《说文》内容丰富。[103]“厥谊不昭”二句:如果遇到字义不清楚的,就引用经典加以说明。谕,使明白。[104]“其称《易》孟氏”至“《论语》、《孝经》”:这里许慎列出所引用的经典,并对他所本的各家也作了说明。[105]阙如:存疑,阙而不论。

【解析】

《说文解字》(以下简称《说文》)是我国语言学史上第一部分析字形、说解字义、辨识声读的专书,它以周秦的书面语言作为研究对象,是传统语言文字学的奠基之作。作为《说文》正文的纲领,许慎的《叙》是我国较早阐释语言文字理论的著作之一,它叙述了文字的起源、周秦文字的发展演变,总结了汉字“六书”的概念,记述了西汉的文字概况以及东汉解释文字的混乱和错误,并且阐明了作书的体例,使我们了解《说文》产生的背景以及许慎著书的 目的。

在许慎那个时代,有一大批儒生认为当时通行的隶书就是仓颉所创的文字,否定隶书之前古文字的客观性,并且随意拆解文字附会经义。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作为古文经学派大师的许慎,能够清晰地认识到汉字发展演变的客观性,看到语言文字与社会实践的辩证关系。他还充分认识到了汉字的表意性质,对汉字的形义关系有着极为深刻的理解,并且用系统的观点去认识汉字的内部规律。正是在这些思想的指引下,《说文》从汉字“据义构形”的特点出发,通过对字形的分析来说解字的本义,总结汉字的造字规律—— 六书,并将之充分运用到汉字分析实践中;同时首创了部首概念,建立五百四十部,使丰富繁复的汉字体系能够“分别部居,不相杂厕”,对后代字书有着极大的影响。

从世界语言学史来看,与《说文》成书时代相近的其他国家,都尚未形成后代的词典。可以说,《说文》是出现最早的、系统合于科学精神的、具有独创的民族风格的专书。而它能有如此深远的影响,是与许慎科学的语言文字观分不开的。本篇《说文解字叙》就向我们呈现了这位古文经学家在发展语言文字科学方面的积极贡献。 btIoffA6IcBR9J4nLLjZRiv7+NBRSg7392Je/A3XWzlzs9dzxAII/8wXUIthVPhg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