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论衡·自纪篇

﹝东汉﹞王充

【题解】

王充(27—97?)字仲任,会稽上虞(今属浙江)人。少孤,乡里称孝。后到京师,受业太学,师事班彪,好博览,博通众流百家之言。学成,归乡里,屏居教授。后仕为州从事,议事不合,辞职家居。章帝特诏公车征,病不行。和帝永元中,卒于家。著有《论衡》八十五篇。《后汉书》卷四九有传。

王充著作多已散佚,唯有《论衡》(今本八十四篇)独存。有研究者认为今本《论衡》中可能杂有其他著作的内容。如《自纪篇》所说,《论衡》乃因“伤伪书俗文,多不实诚”而作,针对当时庸俗的社会风气及对历史典章进行辨析批判,其内容总括“上自黄、唐,下臻秦、汉而来”的天文地理、典章制度、经传文章,“折衷以圣道,析理于通材”,体现了王充高度的历史责任感、博学淹通的识见和卓然独立的人格魅力。书中名句“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充分显示了他“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的求真务实的精神。《自纪篇》既是《论衡》的自序,也是王充的自传,全文甚长,这里只节选其叙论为人处世及发愤著书的部分章节。

充既疾俗情 [1] ,作《讥俗》之书;又闵人君之政 [2] ,徒欲治人,不得其宜,不晓其务,愁精苦思,不睹所趋,故作《政务》之书。又伤伪书俗文 [3] ,多不实诚,故为《论衡》之书。夫贤圣殁而大义分,蹉跎殊趋,各自开门。通人观览,不能钉铨 [4] 。遥闻传授 [5] ,笔写耳取,在百岁之前。历日弥久,以为昔古之事,所言近是,信之入骨。不可自解,故作实论。其文盛,其辩争,浮华虚伪之语,莫不澄定。没华虚之文,存敦厖之朴 [6] ;拨流失之风,反宓戏之俗 [7]

充书形露易观。或曰:“口辩者其言深,笔敏者其文沉。案经艺之文,贤圣之言,鸿重优雅,难卒晓睹 [8] 。世读之者,训古乃下 [9] 。盖贤圣之材鸿,故其文语与俗不通。玉隐石间,珠匿鱼腹,非玉工珠师,莫能采得。宝物以隐闭不见,实语亦宜深沉难测。《讥俗》之书,欲悟俗人,故形露其指 [10] ,为分别之文;《论衡》之书,何为复然?岂材有浅极 [11] ,不能为深覆。何文之察与彼经艺殊轨辙也?”答曰:玉隐石间,珠匿鱼腹,故为深覆。及玉色剖于石心,珠光出于鱼腹,其犹隐乎?吾文未集于简札之上,藏于胸臆之中,犹玉隐珠匿也;及出荴露 [12] ,犹玉剖珠出乎!烂若天文之照,顺若地理之晓,嫌疑隐微,尽可名处,且名白,事自定也。

《论衡》者,论之平也 [13] ,口则务在明言,笔则务在露文。高士之文雅,言无不可晓,指无不可睹。观读之者,晓然若盲之开目,聆然若聋之通耳。三年盲子,卒见父母 [14] ,不察察相识,安肯说喜 [15] ?道畔巨树,堑边长沟,所居昭察,人莫不知。使树不巨而隐,沟不长而匿,以斯示人,尧、舜犹惑。人面色部七十有馀 [16] ,颊肌明洁,五色分别 [17] ,隐微忧喜,皆可得察,占射之者 [18] ,十不失一 [19] 。使面黝而黑丑,垢重袭而覆部 [20] ,占射之者,十而失九。夫文由语也 [21] ,或浅露分别,或深迂优雅,孰为辩者?故口言以明志,言恐灭遗 [22] ,故著之文字。文字与言同趋 [23] ,何为犹当隐闭指意?狱当嫌辜 [24] ,卿决疑事,浑沌难晓,与彼分明可知,孰为良吏?夫口论以分明为公,笔辩以荴露为通,吏文以昭察为良。深覆典雅,指意难睹,唯赋颂耳 [25] !经传之文,贤圣之语,古今言殊,四方谈异也。当言事时,非务难知,使指意闭隐也。后人不晓,世相离远,此名曰语异,不名曰材鸿。浅文读之难晓,名曰不巧,不名曰知明。秦始皇读韩非之书 [26] ,叹曰:“犹独不得此人同时。”其文可晓,故其事可思。如深鸿优雅,须师乃学,投之于地,何叹之有?夫笔著者,欲其易晓而难为,不贵难知而易造,口论务解分而可听,不务深迂而难睹。孟子相贤,以眸子明瞭者,察文以义可晓。

充书违诡于俗 [27] 。或难曰:“文贵夫顺合众心,不违人意,百人读之莫谴,千人闻之莫怪。故管子曰:‘言室满室 [28] ,言堂满堂。’今殆说不与世同,故文剌于俗 [29] ,不合于众。”答曰:论贵是而不务华 [30] ,事尚然而不高合 [31] 。论说辩然否,安得不谲常心、逆俗耳 [32] ?众心非而不从,故丧黜其伪,而存定其真。如当从众顺人心者,循旧守雅,讽习而已,何辩之有?孔子侍坐于鲁哀公,公赐桃与黍,孔子先食黍而后啖桃 [33] ,可谓得食序矣。然左右皆掩口而笑,贯俗之日久也。今吾实犹孔子之序食也;俗人违之,犹左右之掩口也。善雅歌于郑为人悲;礼舞于赵为不好。尧、舜之典,伍伯不肯观 [34] ;孔、墨之籍,季、孟不肯读 [35] 。宁危之计,黜于闾巷;拨世之言,訾于品俗。有美味于斯,俗人不嗜,狄牙甘食。有宝玉于是,俗人投之,卞和佩服。孰是孰非,可信者谁?礼俗相背,何事不然?鲁文逆祀 [36] ,畔者三人,盖独是之语,高士不舍,俗夫不好;惑众之书,贤者欣颂,愚者逃顿 [37]

充书不能纯美。或曰:“口无择言 [38] ,笔无择文。文必丽以好,言必辩以巧。言瞭于耳,则事味于心 [39] ;文察于目,则篇留于手。故辩言无不听,丽文无不写。今新书既在论譬,说俗为戾,又不美好,于观不快。盖师旷调音,曲无不悲;狄牙和膳,肴无澹味。然则通人造书 [40] ,文无瑕秽。《吕氏》、《淮南》悬于市门 [41] ,观读之者无訾一言。今无二书之美,文虽众盛,犹多谴毁。”答曰:夫养实者不育华,调行者不饰辞 [42] 。丰草多华英,茂林多枯枝。为文欲显白其为,安能令文而无谴毁?救火拯溺,义不得好;辩论是非,言不得巧。入泽随龟 [43] ,不暇调足 [44] ;深渊捕蛟,不暇定手。言奸辞简 [45] ,指趋妙远;语甘文峭 [46] ,务意浅小。稻谷千锺 [47] ,糠皮太半;阅钱满亿 [48] ,穿决出万。大羹必有澹味 [49] ,至宝必有瑕秽,大简必有大好,良工必有不巧。然则辩言必有所屈,通文犹有所黜。言金由贵家起,文粪自贱室出。《淮南》、《吕氏》之不无累害,所由出者,家富官贵也。夫贵,故得悬于市;富,故有千金副 [50] 。观读之者,惶恐畏忌,虽见乖不合,焉敢谴一字?

充书既成,或稽合于古 [51] ,不类前人。或曰:“谓之饰文偶辞,或径或迂,或屈或舒。谓之论道,实事委璅 [52] ,文给甘酸 [53] ,谐于经不验,集于传不合,稽之子长不当 [54] ,内之子云不入。文不与前相似,安得名佳好,称工巧?”答曰:饰貌以强类者失形,调辞以务似者失情。百夫之子,不同父母,殊类而生,不必相似,各以所禀,自为佳好。文必有与合然后称善,是则代匠斫不伤手 [55] ,然后称工巧也。文士之务,各有所从,或调辞以巧文,或辩伪以实事。必谋虑有合,文辞相袭,是则五帝不异事,三王不殊业也。美色不同面,皆佳于目;悲音不共声,皆快于耳。酒醴异气,饮之皆醉;百谷殊味,食之皆饱。谓文当与前合 [56] ,是谓舜眉当复八采,禹目当复重瞳。

充书文重 [57] 。或曰:“文贵约而指通,言尚省而趋明。辩士之言要而达,文人之辞寡而章。今所作新书,出万言,繁不省,则读者不能尽;篇非一,则传者不能领。被躁人之名 [58] ,以多为不善。语约易言,文重难得。玉少石多,多者不为珍;龙少鱼众,少者固为神。”答曰:有是言也。盖要言无多 [59] ,而华文无寡。为世用者,百篇无害;不为用者,一章无补。如皆为用,则多者为上,少者为下。累积千金,比于一百,孰为富者?盖文多胜寡,财富愈贫。世无一卷,吾有百篇;人无一字,吾有万言,孰者为贤?今不曰所言非而云泰多,不曰世不好善而云不能领,斯盖吾书所以不得省也。夫宅舍多,土地不得小;户口众,簿籍不得少。今失实之事多,华虚之语众,指实定宜,辩争之言,安得约径?韩非之书,一条无异 [60] ,篇以十第,文以万数。夫形大,衣不得褊 [61] ;事众,文不得褊。事众文饶,水大鱼多。帝都谷多,王市肩磨。书虽文重,所论百种。按古太公望,近董仲舒,传作书篇百有馀,吾书亦才出百,而云泰多,盖谓所以出者微 [62] ,观读之者不能不谴呵也 [63] 。河水沛沛,比夫众川,孰者为大?虫茧重厚,称其出丝,孰为多者?

《论衡校释》卷三○

【注释】

[1]疾:痛恨。 [2]闵:忧虑。 [3]伤:痛心,痛恨。 [4]钉铨(quán 全):订正谬误,衡量斟酌。 [5]“遥闻传授”二句:指那些久远的传说代代相传,后来有被记录下来的,还有被口耳相传的。 [6]敦厖(máng 忙):敦厚。 [7]反宓( fú 扶)戏之俗:恢复纯朴的习俗。反,同“返”,恢复。宓戏,也写作“伏羲”,上古伏羲氏时代,这里指纯朴的习俗。 [8]难卒晓睹:很难一下子读懂。卒,同“猝”,仓促。 [9]训古乃下:这里是说必须靠注释才能读得下去。训古,即训诂,对古书的字句加以注释。 [10]“故形露其指”二句:指,通“旨”,主旨,用意。分别,分明,通俗易懂。 [11]“岂材有浅极”二句:难道是才能浅薄到了极点,根本写不出深刻的东西来? [12]荴(fū 夫)露:散布,散发。 [13]平:权衡,评判。 [14]卒:同“猝”,仓猝。 [15]说:同“悦”。 [16]人面色部七十有馀:看相的把人的面部颜色分成七十多个部分。 [17]五色:指青、赤、白、黄、黑五色。 [18]占射之者:指看相的人。《论衡·骨相篇》:“人命禀于天,则有表候于体,察表候以知命,犹察斗斛以知容矣。” [19]十不失一:这里指看相的准确度达到百分之九十以上。 [20]覆部:遮盖住脸上的色部。[21]由:通“犹”。[22]灭遗:消失遗忘。[23]同趋:同一个道理。[24]狱当嫌辜:办案的人判断嫌疑与犯罪。[25]赋颂:汉代盛行的两种文体。刘勰《文心雕龙》说:“赋者,铺也,铺采摛文,体物写志也”,“颂惟典雅,辞必清铄。”[26]“秦始皇读韩非之书”三句:《史记·老子韩非列传》:“人或传其书至秦。秦王见《孤愤》、《五蠹》之书,曰:‘嗟乎,寡人得见此人与之游,死不恨矣。’”[27]违诡:违反。[28]“言室满室”二句:见《管子·牧民》。指无论在何处讲话,都能得到大家的赞赏。[29]剌( 辣):违背,违反。[30]是:正确。华:浮华。[31]然:是,正确。高合:以符合世俗的观点为高。[32]谲( jué 决):违反,迥异。[33]孔子先食黍而后啖桃:《孔子家语·子路初见》记载,孔子见鲁哀公,获赐桃和黍,孔子先食黍而后食桃,众人不解,孔子说黍为五谷之长,而桃为下品,如黍用来擦拭桃毛,则有害于义。[34]伍伯:指伍长之类的平常人。[35]季、孟:刘盼遂认为,季、孟,犹言张三、李四,与伍伯闾巷俗人并列。[36]“鲁文逆祀”二句:《春秋公羊传》定公八年:“文公逆祀,去者三人。定公顺祀,叛者五人。”意思是说,鲁文公祭祀祖先,先祭祀近宗后祭祀远祖,有人认为于礼不合,就离开了他。[37]逃顿:逃遁。[38]择:同“斁( 杜)”,败坏。[39]味:仔细推究。[40]通人:通达事理、无所遮蔽之人。[41]“《吕氏》、《淮南》悬于市门”二句:《史记·吕不韦列传》说,吕不韦使其门客著成《吕氏春秋》,布陈于咸阳,请游士宾客阅读,有能增损一字者,赏千金。“一字千金”之典出于此。又史书记载,汉淮南王亦聘天下变通者以著篇章,书成后亦如法布陈于市。[42]调行者不饰辞:修养操行者不在言辞上下工夫。调,调理,修养。[43]随:逐。[44]调:选择,计度。[45]“言奸辞简”二句:语言虽直率简约,旨趣却高妙深远。奸,犯,引申为直率意。指趋,旨趣。[46]“语甘文峭”二句:作品语言美妙峻峭,意义却浅薄细小。甘,美。峭,高。[47]锺:汉朝时,十斗为一斛,十斛为一锺。[48]“阅钱满亿”二句:用绳穿过钱孔而溃决者在万次以上,谓不能提纲挈领、意义深刻。[49]大羹:太羹,不调五味之羹。[50]副:相称,指一字千金的文章。[51]稽合于古:考合于古。[52]委璅( suǒ 琐):委琐,琐碎。本段“或曰”以下几句都是对《论衡》的文风所发的议论。[53]文给甘酸:文章充满了不合口味的杂质。[54]“稽之子长不当”二句:子长,司马迁,字子长,这里指史传作者。子云,扬雄,字子云,这里指子书经传作者。[55]代匠斫( zhuó 浊)不伤手:《老子》第七十四章:“夫代大匠斫者,希有不自伤其手。”[56]“谓文当与前合”三句:要求作文章应与前代的人相似,就好比要求舜的眉毛像尧一样有八种风采,要求禹的眼睛像舜一样有重瞳。《论衡·骨相篇》:“尧眉八采,舜目重瞳。”[57]重:繁多。[58]躁人:轻狂浮躁之人。人或以为王充好辩言诡,所以被污为“躁人”。这也与上文提及的他的父辈性情相似。本段“或曰”以下几句仍是他人指摘《论衡》一书的话。[59]要:原本作“寡”。刘盼遂认为“寡”当是“要”之形误,“要言无多”与“华文无寡”为对文。据改。[60]一条无异:谓皆是法家治国言论。[61]褊( biǎn 贬):衣服狭小,这里指狭小。[62]出者微:指自己出身于细族孤门。[63]谴呵:一作“谴诃”,谴责呵斥。

【解析】

《自纪篇》是《论衡》的最后一篇,可视为王充的学术自传,为文专擅论辩,从侧面显示了东汉时期的社会、文化风气。

王充为人不喜世俗,清高稳重,能够坦然面对外界的误解和非议。所谓“浩然恬忽,无所怨尤”,充分体现了他对当时社会文化氛围中老庄思想的吸纳。他不在乎外在的名相和权势等级,而安于知命、发奋学习。王充谈论自己的著作,内容有三个方面:第一,因为非常痛恨当时世俗的趋炎附势、平庸无能,他创作了《讥俗》、《节义》十二篇,“冀俗人观书而自觉”,因为是给世俗之人看,所以文风浅露,“贤圣铨材之所宜,故文能为深浅之差”。第二,他担忧当世君王只想着统治百姓,而没有相宜的办法,所以作《政务》。第三,又遗憾“伪书俗文,多不实诚”,所以创作了《论衡》。他认为,随着历史的变迁,百年前的文章传说都渐渐被分解、谬断,而人们却信以为真,迷乱好古,所以他作此书以“拨流失之风,反宓戏之俗”。

接下来,他用对答的论辩方式谈自己的著作,尤其是《论衡》的风格特点,他提倡明白晓畅的文风,指出不同的文体的特点,区分了辩论文、吏文(公文)、赋颂等文体的语言风格。而《论衡》是明辨求实之作,自然应当“务解分而可听”。他还认为,为文如果顺从世俗的眼光,往往容易偏离真理,“论贵是而不务华,事尚然而不高合”,应当改变论说文中芜杂奢靡的文风,不抄袭古人,“各以所禀,自为佳好”。

《自纪篇》显示了王充在精神和人格上的独立品格,以及独立思考和批判精神。在王充身上,我们既能看到道家老庄思想恬忽静怡的特点,同时也能看到儒家思想中济世救弊的情感,以及求真务实、不迷信、不盲目好古的怀疑精神和创造力。这些对我们都有所启发。 eD+F7HD5Lz2UvYN12+qMoa+7xiQGspGwklcODBPdlATziLlETMwyTRHm12PfgaDf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