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过秦论

﹝西汉﹞贾谊

【题解】

贾谊(前201—前168),西汉雒阳(今河南洛阳东)人。年二十馀,召为博士,并得文帝赏识,拔为太中大夫。文帝初拟以贾谊任公卿之位,后因周勃、灌婴等老臣反对,先贬为长沙王太傅,后又任命为文帝之爱子梁怀王太傅。怀王坠马而死,贾谊因哀痛自责去世。《史记》卷八四、《汉书》卷四八有传。《汉书·艺文志》著录“《贾谊》五十八篇”,后经刘向整理成《新书》十卷,其中部分篇章在流传过程中散佚,今本《新书》的五十八篇是经后人重新编排的。《过秦论》本是贾谊向文帝陈述的政见,《新书》题为《过秦》,南朝梁萧统编入《文选》,改题《过秦论》,实际上选取了《过秦》的上篇。“过”意谓责备。

秦孝公据殽函之固 [1] ,拥雍州之地 [2] ,君臣固守,以窥周室,有席卷天下,苞举宇内 [3] ,囊括四海之意,并吞八荒之心 [4] 。当是时也,商君佐之 [5] ,内立法度,务耕织,修守战之具,外连衡而斗诸侯 [6] 。于是秦人拱手而取西河之外 [7]

孝公既没 [8] ,惠文、武、昭蒙故业,因遗策,南取汉中 [9] ,西举巴、蜀,东割膏腴之地,收要害之郡。诸侯恐惧,会盟而谋弱秦 [10] ,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以致天下之士 [11] ,合从缔交,相与为一。当此之时,齐有孟尝 [12] ,赵有平原,楚有春申,魏有信陵。此四君者,皆明智而忠信,宽厚而爱人,尊贤而重士,约从离横 [13] ,兼韩、魏、燕、赵、宋、卫、中山之众 [14] 。于是六国之士有甯越、徐尚、苏秦、杜赫之属为之谋 [15] ,齐明、周最、陈轸、召滑、楼缓、翟景、苏厉、乐毅之徒通其意 [16] ,吴起、孙膑、带佗、兒良、王廖、田忌、廉颇、赵奢之伦制其兵 [17] 。尝以什倍之地、百万之众,仰关而攻秦 [18] 。秦人开关而延敌 [19] ,九国之师遁逃而不敢进。秦无亡矢遗镞之费 [20] ,而天下诸侯已困矣。于是从散约解 [21] ,争割地而赂秦。秦有馀力而制其弊 [22] ,追亡逐北,伏尸百万,流血漂橹 [23] ,因利乘便,宰割天下,分裂河山,强国请伏 [24] ,弱国入朝。施及孝文王、庄襄王 [25] ,享国之日浅,国无事。

及至始皇,奋六世之馀烈 [26] ,振长策而御宇内 [27] ,吞二周而亡诸侯 [28] ,履至尊而制六合 [29] ,执敲扑以鞭笞天下 [30] ,威振四海。南取百越之地 [31] ,以为桂林、象郡 [32] 。百越之君,俛首系头 [33] ,委命下吏。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蕃篱 [34] ,却匈奴七百馀里,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士不敢弯弓而报怨 [35] 。于是废先王之道,燔百家之言 [36] ,以愚黔首 [37] 。隳名城 [38] ,杀豪俊,收天下之兵,聚之咸阳,销锋鍉 [39] ,铸以为金人十二,以弱天下之民。然后践华为城 [40] ,因河为池,据亿丈之城,临不测之渊以为固 [41] 。良将劲弩 [42] ,守要害之处;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天下已定,始皇之心,自以为关中之固,金城千里 [43] ,子孙帝王,万世之业。

始皇既没,馀威震于殊俗 [44] 。然而陈涉 [45] ,瓮牖绳枢之子,甿隶之人 [46] ,而迁徙之徒也 [47] 。材能不及中庸 [48] ,非有仲尼、墨翟之贤,陶朱、猗顿之富 [49] 。蹑足行伍之间 [50] ,俛起阡陌之中 [51] ,率罢弊之卒 [52] ,将数百之众,转而攻秦。斩木为兵,揭竿为旗,天下云会而响应 [53] ,嬴粮而景从 [54] ,山东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 [55]

且夫天下非小弱也,雍州之地,殽函之固自若也。陈涉之位,不尊于齐、楚、燕、赵、韩、魏、宋、卫、中山之君也,锄耰棘矜 [56] ,不铦于钩戟长铩也 [57] ;谪戍之众,非抗于九国之师也 [58] ;深谋远虑,行军用兵之道,非及曩时之士也 [59] 。然而成败异变,功业相反。试使山东之国与陈涉度长絜大 [60] ,比权量力,则不可同年而语矣。然秦以区区之地,致万乘之权,招八州而朝同列 [61] ,百有馀年矣。然后以六合为家 [62] ,殽函为宫。一夫作难而七庙隳 [63] ,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

《六臣注文选》卷五一

【注释】

[1]殽(xiáo 淆)函:殽山与函谷关的合称,在今陕西潼关以东至河南新安一带,形势险要,是通往秦国的门户。 [2]雍州:古九州之一,大体包括今陕西、甘肃及青海东部。 [3]苞举:统括,全部占有。苞,通“包”。 [4]八荒:八方,荒意指极远之地。 [5]商君:即商鞅,又称公孙鞅或卫鞅,佐秦孝公变法,获封于商,称商君,《史记》卷六八有传。《汉书·艺文志》著录“《商君》二十九篇”。[6]连衡:或作“连横”,与“合纵”对言。“合纵”指位于殽函以东的诸侯国纵向联合对抗秦国,位于西方的秦国则横向联系个别国家破坏其合纵。[7]拱手而取西河之外:西河指魏国境内的黄河以西地区。秦孝公用商鞅之计,劝魏王造天子级别的宫室、冕旒,引齐、楚等国攻魏,秦国趁魏国之危,出兵占有西河之地(事见《战国策·齐策五》)。拱手,喻不费力。[8]“孝公既没”三句:秦孝公(前361—前338在位)死后,惠文王(前337—前311在位)、武王(前310—前307在位)相继登位。武王无子,死后立其异母弟,是为昭襄王(前306—前251在位),或称昭王。这几任国君,继承了孝公所遗留的国策。昭,《新书》作“昭襄”。[9]“南取汉中”四句:李斯《谏逐客书》:“惠王用张仪之计,拔三川之地,西并巴、蜀,北收上郡,南取汉中,包九夷,制鄢、郢,东据成皋之险,割膏腴之壤。”故“膏腴之地”指的是成皋,在今河南荥阳,原为韩地,前249年,秦伐韩,韩献其地。“要害之郡”指的是上郡,魏文侯所置,治所在今陕西榆林东南。汉中,原为楚地,前312年,秦取汉中并置郡,治所在今陕西汉中东。巴、蜀,指巴国与古蜀国。巴国在今重庆嘉陵江北,古蜀国在今四川成都。前308年,秦将司马错灭蜀。[10]弱:削弱。[11]致:招致。诸侯国为了削弱秦国,不惜耗费珍宝、土地,以招徕人才。[12]“齐有孟尝”四句:孟尝君田文、平原君赵胜、春申君黄歇、信陵君魏无忌,并称为“四公子”。他们为抗衡秦国,也为了自保,门下都养着两三千食客。[13]约从离横:约定合纵,离间连横。[14]兼韩、魏、燕、赵、宋、卫、中山之众:《史记·秦始皇本纪》“燕”下有“齐、楚”,以合下文“九国之师”之数。九国中,宋、卫、中山,势微早亡,下句“六国之士”指其馀韩、魏、燕、齐、楚、赵等六个大国。[15]甯越:赵国人。甯,同“宁”。徐尚:谋臣,未详何人。苏秦:东周洛阳人,《史记》卷六九有传。杜赫:周昭文君时谋臣。[16]齐明:东周臣,后仕秦、楚及韩。周最:本为周君之子,仕于齐。陈轸:夏人,先仕秦后仕楚。召滑:又作“昭滑”,仕楚。楼缓:魏文侯弟,为魏相,又称楼子。翟景:或谓即《战国策》中之“翟强”,仕魏。苏厉:苏秦之弟,仕齐。乐毅:本齐臣,后仕燕昭王为亚卿,《史记》卷八○有传。通其意:即互通合纵攻秦之意。[17]吴起:卫国人,后仕魏文侯为将。孙膑:孙武之后,仕齐为将。吴起、孙膑,《史记》卷六五有传。田忌:齐国名将。带陀、兒良、王廖:未详何人,《吕氏春秋》说:“王廖贵先,兒良贵后。”可见也是战国时的名将。兒,通“倪”。廉颇、赵奢:皆赵将,《史记》卷八一有传。[18]仰关:中国地势西高东低,殽函以东的六国攻打秦国,是从下游往上游攻,故称仰关。仰,原作“叩”,据《新书》改。[19]延:纳。[20]矢:箭。镞( 族):箭头。[21]从散约解:合纵的盟约解散。[22]弊:疲敝。[23]橹:盾牌,《史记》作“卤”。[24]伏:臣服。[25]“施及孝文王”三句:秦孝文王(前250在位)与庄襄王(前249—前247在位)统治的时间很短,没有发生什么大事。施,延。[26]六世之馀烈:六世,秦孝公、惠文王、武王、昭襄王、孝文王、庄襄王。烈,业。[27]振长策:举起长鞭子,这是以挥鞭驭马来比喻以武力统治天下。[28]二周:周考王封其弟于河南(今河南洛阳),为桓公。桓公之孙惠公立其长子曰西周公,又封其少子于巩(今河南巩县)曰东周惠公,于是有东西二周。前256年,秦灭西周,时为秦昭襄王五十一年;前249年灭东周,时为庄襄王元年。“吞二周”的是秦昭襄王与秦庄襄王,而不是秦始皇。[29]六合:指天地四方。[30]敲扑:短杖为敲,长杖为扑。此指刑罚。[31]百越:战国、秦汉时期,称从会稽(秦郡,治所在今江苏苏州)到交趾(泛指五岭以南)的广大地区为百越。[32]桂林:今广西桂平西南。象郡:今广西崇左。前241年,秦把原先的百越地区分成了桂林郡与象郡。[33]俛首系头:低着头,脖子上系着绳子。俛,同“俯”。头,一作“颈”。[34]蕃篱:蕃,通“藩”,屏障。[35]士不敢弯弓而报怨:失去土地的人不敢拿起弓箭报复心中的怨恨。[36]燔( fán 凡)百家之言:焚烧诸子百家之书。燔,焚烧。[37]黔首:秦称百姓为黔首。黔,黑。[38]隳( huī 灰):毁坏,《新书》作“堕”。[39]锋鍉( 敌):指代兵器。鍉,通“镝”。锋是刃,镝是箭头。[40]“践华为城”二句:以华山为城墙,把黄河当作护城河。下句“亿丈之城”即指华山,“不测之渊”谓黄河。[41]渊:原本避李渊讳作“谿”,据《史记》、《新书》改。[42]“良将劲弩”四句:大意是说派出良将和信得过的臣子,带着精锐的部队,把守在要害的地方,铺排开阵势,谁还敢怎么样呢?[43]金城:形容城池坚固。[44]殊俗:指远方异俗的国家。[45]“然而陈涉”二句:陈涉,秦末农民起义首领,《史记》卷四八有传。瓮牖( yǒu 有)绳枢,用破罐子做窗户,用绳子系门轴,形容贫穷。[46]甿( méng 萌)隶:对下层民众的贱称。甿,同“氓”。[47]迁徙之徒:陈涉原本是被发配到渔阳(今北京密云西南)戍边的。[48]中庸:中等人,平常人。庸,常。[49]陶朱:即春秋时越国的范蠡,他晚年在陶(今山东定陶西北)经商致富,自称“朱公”,后世称其为陶朱公。猗( 衣)顿:春秋时鲁国人,养牛羊成巨富。陶朱、猗顿,事见《史记·货殖列传》。[50]蹑( niè 聂)足行( háng 航)伍:古时军队二十五人为一行,五人为一伍。蹑,踩,踏。[51]俛起阡陌之中:阡陌,道路。俛,同“俯”。陈涉是在发配渔阳的路途中发动起义的,故言“俛起阡陌”。“俛起阡陌”,《史记》作“倔起什伯”,“什伯”意为十人之长、百人之长。按《史记·陈涉世家》,当时“九百人屯大泽乡”,陈涉、吴广皆为屯长,即所谓百人长。[52]罢:通“疲”。[53]云会而响应:像云一样会合起来,像回声一样响应。[54]嬴粮而景从:挑着粮食跟着走。嬴,担,也写作“赢”。景从,如影随形。景,通“影”。[55]山东:战国、秦汉时期称殽山或华山以东为山东。[56]锄耰( yōu 优)棘矜( qín 秦):锄头、木杖。耰,农具,形似锄,用于翻土。矜,矛柄。《淮南子·兵略训》言陈胜“伐棘枣而为矜”,即“斩木为兵”之意。[57]铦( xiān 先):锋利。铩( shā 杀):矛。[58]抗:抗衡。[59]曩( nǎng 囊,上声):以往。[60]度( duó 夺)长絜( xié 斜)大:衡量大小。度、絜都是量的意思。[61]招八州而朝同列:是说天下有九州,秦国原来仅有雍州,统一之后,翘然为其馀八州之首;六国与秦国本来同为列国,现在六国要朝拜秦国。招,通“翘”,高举的样子。[62]“六合为家”二句:是说以天下为家,以殽山、函谷关为宫殿。[63]一夫作难而七庙隳:指陈涉一人发难,秦国七世宗庙皆毁。《礼记·王制》篇:“天子七庙。”

【解析】

贾谊通过分析秦所以能够统一六国,又所以快速灭亡的原因,希望汉朝的统治者能有所反思。

文章开始极力描写秦国国势的强盛,铺张地渲染人才济济的“九国之师”对秦国如何无能为力。而如此强大的秦国,面对陈涉率领的疲弊之众却不堪一击,迅速土崩瓦解。为什么会形成这样的反差?贾谊的观点是:“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先前是攻取江山,后来是固守天下,形势变化了,秦的统治者却不知施行仁政,以致自取灭亡。“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并不是贾谊空发的议论,而是有具体所指,背后是一整套的施政主张。这套主张的价值集中体现在三个方面:

第一,贾谊说的“施仁义”,是把“民心”作为“安危之本”摆在首位的,具有民本主义的思想倾向。秦兼并六国,尽管是靠诡诈与强力,贾谊还是肯定秦的历史功绩,这是因为统一给百姓带来了和平的希望。但秦始皇不知顺势安民,坚持以刑罚“鞭笞天下”。陈涉首义,天下云会响应,百姓嬴粮景从。贾谊由此看到了人民在推翻暴秦的过程中所起的决定性作用。

第二,“仁义”的具体内容是因时代与形势的不同而变化的。在《过秦论》中贾谊认为秦朝应当效仿周代,分封诸侯;但在《治安策》中他又提醒汉文帝要注意防范封国的势力过大,这就叫“攻守之势异也”。这种分析问题的视角,具有通达权变的优点。

第三,贾谊提到的秦应该采取而没有采取的一些仁政措施,在汉朝初年,特别在汉文帝统治时期,都先后得到了落实。秦帝国瓦解之后,历史曾一度倒退回战国纷争的局面。汉代建立之后,仍然分封了一批异姓或同姓的诸侯王。也是贾谊极有先见之明地提出“削藩”的建议,虽然最初未受重视,但后来实际上是按着贾谊的策略来处理的。《汉书》评价贾谊“虽不至公卿,未为不遇”,这是因为历史证明了他的价值。“前事之不忘,后事之师也”,就《过秦论》与汉初政治的关系而言,历史学的鉴戒功能确实体现得十分充分。 pLkoptXPgssjXMsSrpAehXbrvZxfmltXW8bJWV1gdd9gTFIYF4BLefzSoCqZm+8Z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