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谏逐客书

﹝秦﹞李斯

【题解】

李斯(前284?—前208),楚国上蔡(今河南上蔡西南)人,与韩非同为荀子的学生。初为秦相吕不韦舍人,后以统一中国之帝业游说秦王嬴政,被拜为长(zhǎng 掌)史、客卿。李斯上书谏阻秦王逐客,为秦王采纳,官至廷尉。秦用李斯计策统一六国,建立了我国第一个中央集权的封建专制帝国,李斯任丞相。此后的许多措施,如废除《诗》、《书》、百家之说,以吏为师,明法度,定律令,统一文字和度量衡等,李斯都是积极的谋议者,对秦王朝的统一集权事业起了重大的作用。秦二世时,李斯被杀。《史记》卷八七有传。

据《史记》记载,秦王政十年(前237),韩国水工郑国到秦国作间谍,他利用为秦国开渠来消耗秦的国力,使秦无力伐韩。事情后来败露,那些由于客卿受到重用而自身权势难保的秦宗室大臣,便借此机会排斥客卿,认为凡客卿都是奸细,应赶出秦地。李斯当时也在被逐之列,于是他写了这篇奏章。秦王看到后被说服,立即废除逐客令,恢复了李斯的官职。

臣闻吏议逐客 [1] ,窃以为过矣 [2] 。昔缪公求士 [3] ,西取由余于戎 [4] ,东得百里奚于宛 [5] ,迎蹇叔于宋 [6] ,来丕豹、公孙支于晋 [7] 。此五子者,不产于秦,而缪公用之,并国二十 [8] ,遂霸西戎。孝公用商鞅之法 [9] ,移风易俗,民以殷盛,国以富强,百姓乐用,诸侯亲服,获楚、魏之师 [10] ,举地千里 [11] ,至今治强。惠王用张仪之计 [12] ,拔三川之地 [13] ,西并巴、蜀 [14] ,北收上郡 [15] ,南取汉中 [16] ,包九夷 [17] ,制鄢、郢 [18] ,东据成皋之险 [19] ,割膏腴之壤 [20] ,遂散六国之从 [21] ,使之西面事秦,功施到今 [22] 。昭王得范雎 [23] ,废穰侯 [24] ,逐华阳 [25] ,强公室,杜私门 [26] ,蚕食诸侯,使秦成帝业。此四君者,皆以客之功。由此观之,客何负于秦哉!向使四君却客而不内 [27] ,疏士而不用,是使国无富利之实,而秦无强大之名也。

今陛下致昆山之玉 [28] ,有随、和之宝 [29] ,垂明月之珠 [30] ,服太阿之剑 [31] ,乘纤离之马 [32] ,建翠凤之旗 [33] ,树灵鼍之鼓 [34] 。此数宝者,秦不生一焉,而陛下说之 [35] ,何也?必秦国之所生然后可,则是夜光之璧不饰朝廷,犀象之器不为玩好 [36] ,郑、卫之女不充后宫 [37] ,而骏良駃騠不实外厩 [38] ,江南金锡不为用,西蜀丹青不为采 [39] 。所以饰后宫,充下陈 [40] ,娱心意,说耳目者,必出于秦然后可,则是宛珠之簪 [41] ,傅玑之珥 [42] ,阿缟之衣 [43] ,锦绣之饰不进于前,而随俗雅化 [44] ,佳冶窈窕 [45] ,赵女不立于侧也。夫击瓮叩缶 [46] ,弹筝搏髀 [47] ,而歌呼呜呜快耳者,真秦之声也。《郑》、《卫》、《桑间》 [48] ,《昭》、《虞》、《武》、《象》者 [49] ,异国之乐也。今弃击瓮叩缶而就《郑》、《卫》,退弹筝而取《昭》、《虞》,若是者何也?快意当前,适观而已矣 [50] 。今取人则不然。不问可否,不论曲直,非秦者去,为客者逐。然则是所重者在乎色乐珠玉,而所轻者在乎人民也。此非所以跨海内、制诸侯之术也。

臣闻地广者粟多,国大者人众,兵强则士勇。是以太山不让土壤 [51] ,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王者不却众庶 [52] ,故能明其德 [53] 。是以地无四方,民无异国,四时充美,鬼神降福,此五帝、三王之所以无敌也 [54] 。今乃弃黔首以资敌国 [55] ,却宾客以业诸侯 [56] ,使天下之士退而不敢西向,裹足不入秦,此所谓“藉寇兵而赍盗粮”者也 [57]

夫物不产于秦,可宝者多;士不产于秦,而愿忠者众。今逐客以资敌国,损民以益雠 [58] ,内自虚而外树怨于诸侯 [59] ,求国无危,不可得也。

《史记》卷八七《李斯列传》

【注释】

[1]客:客卿,战国时他国人在本国做官者,称为客卿。 [2]窃:私下,自谦之词。过:错。 [3]缪(mù 穆)公:即秦穆公,春秋五霸之一,前659—前621在位。 [4]由余:原为晋国人,后逃到西戎。穆公用计使其投奔秦国,以客卿礼之,他辅佐穆公伐戎,拓地千里。戎:西戎,我国古代西部少数民族的统称。 [5]百里奚:原为虞国大夫,晋灭虞被俘。后作为秦穆公女儿的陪嫁臣仆入秦,不久逃到楚国宛地。穆公知其贤,用五张黑羊皮将他赎回,任为大夫。宛(wǎn 碗):楚地,今河南南阳。 [6]蹇(jiǎn 剪)叔:岐(今属陕西)人,游于宋,百里奚的好友,经百里奚推荐,穆公将他从宋国迎来,聘为上大夫。 [7]来:招徕。丕豹:晋大夫丕郑之子,因其父被晋惠公杀死,奔秦为穆公所用。公孙支:字子桑,原为岐人,游于晋,由晋入秦,为穆公谋臣。 [8]并:吞并。二十:虚指兼并了很多小国,这些小国多为西戎部族。 [9]商鞅:即公孙鞅,卫国人,秦孝公求贤,他入秦为相,辅佐孝公变法,使秦国很快富强起来。因有功,封于商於(wū 屋)之地,故号商君。惠王时,被车裂处死。[10]获:俘虏。秦孝公二十二年,商鞅伐魏,俘魏公子卬( áng 昂)。同年,又南攻楚国。[11]举:攻取。[12]惠王:秦惠王嬴驷,秦孝公之子,前337—前311在位。初号惠文君,前325年改称惠王,秦称王自此始。张仪(?—前310):魏国人,主张连横,惠王用为国相,瓦解了六国合纵联盟。[13]三川之地:指黄河、洛水、伊水流经的地方,今河南西北部,原属韩国。[14]西并巴、蜀:指前316年,秦将司马错领兵灭巴蜀。巴、蜀,皆古国名,在今重庆和四川境内。[15]上郡:郡治在今陕西榆林东南。本魏国属地,魏屡被秦击败,前328年,被迫将上郡十五县献给秦国。[16]汉中:今陕西南部、湖北西北部和河南西南部,原为楚地。秦在丹阳大败楚军,取汉中地六百里,置汉中郡。[17]包:吞并的意思。九夷:指巴、蜀和楚国南阳一带的少数民族。[18]鄢( yān 烟):楚地,在今湖北宜城。郢( yǐng 影):今湖北江陵北,当时楚国的都城。[19]成皋:又名虎牢,今河南荥阳汜水镇,为古代军事重地。[20]割:割取。膏腴( 鱼):肥沃。[21]从:同“纵”,指韩、魏、赵、齐、楚、燕六国组成的抗秦同盟。[22]施( 义):延续。[23]昭王:秦昭襄王嬴则,前306—前251在位。范雎( 居):魏人,逃秦后受到秦昭王信任,任为丞相,他建议昭王收回以宣太后为首的贵族集团权力,对外实行远交近攻策略。[24]穰( rǎng 攘)侯:名魏冉,昭王母宣太后异父弟,曾为秦相,封于穰,故称穰侯。[25]华阳:华阳君,名芈( 米)戎,宣太后同父弟,封于华阳,故称华阳君。[26]私门:指私家豪族。[27]内:同“纳”。[28]昆山:昆仑山,盛产美玉。[29]随、和之宝:指隋珠与和氏璧,都是著名的珍宝。随,同“隋”,西周春秋时小国名。相传隋侯曾救活一条大蛇,后蛇衔明珠以报,大径寸,纯白有光,因号“隋珠”。和氏璧,相传楚国人卞和得一璞玉,相继献楚厉王和武王而皆以为诳,先后砍其双足。文王即位后,卞和抱璞哭泣于荆山下,文王派人理其璞,果得玉,遂称为“和氏之璧”。后秦始皇制为传国玺。[30]明月之珠:即夜明珠。[31]太阿( ē 婀):宝剑名,相传为古代吴国工匠干将所铸。[32]纤离:骏马名,产于北方。[33]翠凤之旗:用翠鸟羽毛装饰的旗子。[34]灵鼍( tuó 沱)之鼓:用灵鼍皮制成的鼓。灵鼍,今称扬子鳄,俗名“猪婆龙”。[35]说( yuè 月):同“悦”。[36]犀象之器:犀牛角和象牙制成的器具。[37]郑、卫之女:当时人认为郑、卫之地多美女。[38]駃騠( juétí 决提):良马名。[39]丹青:颜料。采:彩色。[40]下陈:这里指站在后列的侍妾宫女。[41]宛珠之簪:宛地出产的珍珠所装饰的簪子。[42]傅:通“附”,附着。玑:不圆的珠子。珥( ěr 耳):耳饰。[43]阿缟( gǎo 搞):齐国东阿(今属山东)产的白色绢。[44]随俗雅化:既合时俗,又显得雅致。一说,按照流行的式样打扮自己。[45]佳冶:艳丽。窈窕:形容女子体态美好。[46]瓮:盛水的瓦器。缶( fǒu 否):盛水或酒的瓦器。[47]筝:瑟类乐器。搏:击。髀( 闭):大腿。[48]《郑》、《卫》:指郑、卫两国当时流行的民间音乐,以悦耳著称。《桑间》:指《诗·鄘风·桑中》。桑间濮上是卫国男女欢会歌唱的地方。[49]《昭》、《虞》:舜时乐曲名。昭,一作“韶”。《武》、《象》:周时乐曲名。[50]适观:只不过供观赏。适,才,只。[51]太山:即泰山。让:舍弃。[52]却:拒绝。众庶:民众。[53]明其德:昭示自己的恩德。[54]五帝:上古传说中的五位帝王,通常指黄帝、颛顼、帝喾、唐尧、虞舜。三王:通常指夏、商、周三代开国之君,即夏禹、商汤、周文王和周武王。[55]黔首:秦国统治者对百姓的称呼。[56]业诸侯:使诸侯成就功业。[57]藉寇兵:借给贼寇武器。藉,借。赍( 基)盗粮:送给强盗粮食。赍,赠给。[58]雠( chóu 愁):同“仇”,仇敌。[59]内自虚:对内造成自己国家内部空虚。

【解析】

本文论说逐客之议的错误,主要以事实说话。大自历代客卿为秦国富强建立殊勋,小至秦王眼前来自诸侯各国的声色玩好,以不多的篇幅说理,归纳逐客对于敌我双方不同的利害关系。通篇几乎不谈客卿的利益,只从秦国的危亡着眼,为秦王的统一大业打算,遂使秦王醒悟,收回逐客之令。

作者在说明事实时,着眼于正面叙说,而略于反面推论,一正一反,是非清楚,理足词胜,雄辩滔滔。在论证秦逐客卿的错误和危害时,作者能够站在“跨海内、制诸侯”完成统一天下大业的高度,分析逐客的利害得失,这反映了作者的卓越见识,体现了他顺应历史潮流的进步主张和用人路线。另外,文中表现的不分地理区域、英雄不问出身、任人唯贤的思想,在国内外人才、技术、商品等交流越来越频繁的今天也有一定借鉴意义,如何制定立足本国、胸怀世界的各项政策是我们现在必须要做的事。

本文辞采华美,排比铺张,音节流畅,理气充足,挟战国纵横说辞之风,兼具汉代辞赋之丽,有极强的理论说服力和艺术感染力。此外,本篇讲求实用,注重效果,在对事的论断方面步步推进,层层深化,堪称典范;同时受文对象具体明确,有的放矢,行文具有很强的针对性,这些写作手法也值得我们学习。 m8IQhNNgrlMFwi1foR1SJB4UGpM0iUrh/VqAJ491WIWKT6p++jWHDT7SdobU67IJ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