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大 学

《礼记》

【题解】

关于《大学》的作者及产生年代,主要有两种不同的说法。一种认为《大学》是儒家的政治哲学,产生于春秋战国时期,为孔子弟子曾子所作;另一种则认为《大学》产生于两汉时期,作者不可考。现在一般认为《大学》为曾子所作。《大学》自唐代以后逐渐受到重视。北宋理学家程颢、程颐对《大学》格外推崇,南宋朱熹继承二程思想,将其列为“四书”之首。《大学》通行的版本有两种,一为《十三经注疏》本《礼记注疏》,一为朱熹《大学章句》本。朱熹注本将《大学》重新编次,分为经、传两部分,阐述章旨,并按照自己的见解补编了“格物传”一章。何谓“大学”?郑玄《礼记目录》说:“名曰‘大学’者,以记其博学可以为政矣。”可见“大学”是使学问广大之意。而朱熹《大学章句序》则说:“《大学》之书,古之大学所以教人之法也。”认为《大学》得名于“大学”,古代贵族子弟十五入大学,《大学》是对他们进行“穷理正心、修己治人”教育的教学方法。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 [1] ,在亲民 [2] ,在止于至善 [3] 。知止而后有定 [4] ,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 [5] 。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

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 [6] ,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 [7] 。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 [8] ,致知在格物 [9] 。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 [10] 。其本乱而末治者 [11] ,否矣。其所厚者薄 [12] ,而其所薄者厚,未之有也。此谓知本,此谓知之至也 [13]

所谓诚其意者,毋自欺也。如恶恶臭 [14] ,如好好色 [15] ,此之谓自谦 [16] 。故君子必慎其独也 [17] 。小人闲居为不善 [18] ,无所不至,见君子而后厌然 [19] ,揜其不善 [20] ,而著其善。人之视己,如见其肺肝然 [21] ,则何益矣。此谓诚于中,形于外,故君子必慎其独也。曾子曰 [22] :“十目所视,十手所指,其严乎!”富润屋,德润身,心广体胖 [23] ,故君子必诚其意。

《诗》云:“瞻彼淇澳 [24] ,菉竹猗猗。有斐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瑟兮僩兮,赫兮喧兮。有斐君子,终不可諠兮。”如切如磋者,道学也 [25] 。如琢如磨者,自修也。瑟兮僩兮者,恂栗也 [26] 。赫兮喧兮者,威仪也。有斐君子,终不可諠兮者,道盛德至善,民之不能忘也。《诗》云:“於戏 [27] !前王不忘。”君子贤其贤而亲其亲 [28] ,小人乐其乐而利其利 [29] ,此以没世不忘也 [30] 。《康诰》曰 [31] :“克明德 [32] 。”《大甲》曰:“顾諟天之明命 [33] 。”《帝典》曰:“克明峻德 [34] 。”皆自明也。汤之《盘铭》曰 [35] :“苟日新 [36] ,日日新,又日新。”《康诰》曰:“作新民 [37] 。”《诗》曰:“周虽旧邦 [38] ,其命惟新。”是故君子无所不用其极 [39] 。《诗》云:“邦畿千里 [40] ,惟民所止。”《诗》云:“缗蛮黄鸟 [41] ,止于丘隅。”子曰:“于止 [42] ,知其所止,可以人而不如鸟乎?”《诗》云:“穆穆文王 [43] ,於缉熙敬止。”为人君止于仁,为人臣止于敬,为人子止于孝,为人父止于慈,与国人交止于信。子曰:“听讼 [44] ,吾犹人也,必也使无讼乎!”无情者不得尽其辞 [45] ,大畏民志 [46] ,此谓知本。

所谓修身在正其心者,身有所忿懥则不得其正 [47] ,有所恐惧则不得其正,有所好乐则不得其正 [48] ,有所忧患则不得其正。心不在焉,视而不见,听而不闻,食而不知其味,此谓修身在正其心。

所谓齐其家在修其身者,人之其所亲爱而辟焉 [49] ,之其所贱恶而辟焉,之其所畏敬而辟焉,之其所哀矜而辟焉 [50] ,之其所敖惰而辟焉 [51] 。故好而知其恶 [52] ,恶而知其美者,天下鲜矣。故谚有之曰:“人莫知其子之恶,莫知其苗之硕。”此谓身不修,不可以齐其家。

所谓治国必先齐其家者,其家不可教而能教人者,无之。故君子不出家而成教于国。孝者,所以事君也;弟者 [53] ,所以事长也;慈者 [54] ,所以使众也。《康诰》曰:“如保赤子 [55] 。”心诚求之,虽不中 [56] ,不远矣。未有学养子而后嫁者也。一家仁,一国兴仁;一家让,一国兴让;一人贪戾 [57] ,一国作乱。其机如此 [58] 。此谓一言偾事 [59] ,一人定国。尧舜率天下以仁,而民从之;桀纣率天下以暴,而民从之。其所令反其所好 [60] ,而民不从。是故君子有诸己而后求诸人 [61] ,无诸己而后非诸人。所藏乎身不恕 [62] ,而能喻诸人者 [63] ,未之有也。故治国在齐其家。《诗》云:“桃之夭夭 [64] ,其叶蓁蓁,之子于归,宜其家人。”宜其家人而后可以教国人。《诗》云:“宜兄宜弟 [65] 。”宜兄宜弟而后可以教国人。《诗》云:“其仪不忒 [66] ,正是四国。”其为父子兄弟足法 [67] ,而后民法之也。此谓治国在齐其家。

所谓平天下在治其国者,上老老而民兴孝 [68] ,上长长而民兴弟 [69] ,上恤孤而民不倍,是以君子有絜矩之道也 [70] 。所恶于上毋以使下 [71] ,所恶于下毋以事上,所恶于前毋以先后,所恶于后毋以从前,所恶于右毋以交于左,所恶于左毋以交于右,此之谓絜矩之道。《诗》云:“乐只君子 [72] ,民之父母。”民之所好好之 [73] ,民之所恶恶之,此之谓民之父母。《诗》云:“节彼南山 [74] ,维石岩岩。赫赫师尹,民具尔瞻。”有国者不可以不慎,辟则为天下僇矣 [75] 。《诗》云:“殷之未丧师 [76] ,克配上帝。仪监于殷,峻命不易。”道得众则得国,失众则失国。

是故君子先慎乎德,有德此有人 [77] ,有人此有土,有土此有财,有财此有用。德者本也,财者末也。外本内末,争民施夺 [78] 。是故财聚则民散,财散则民聚。是故言悖而出者亦悖而入 [79] ,货悖而入者亦悖而出。《康诰》曰:“惟命不于常 [80] 。”道善则得之,不善则失之矣。《楚书》曰 [81] :“楚国无以为宝,惟善以为宝。”舅犯曰 [82] :“亡人无以为宝 [83] ,仁亲以为宝。”《秦誓》曰 [84] :“若有一个臣 [85] ,断断兮无他技 [86] ,其心休休焉 [87] ,其如有容焉。人之有技,若己有之。人之彦圣 [88] ,其心好之,不啻若自其口出 [89] ,实能容之,以能保我子孙黎民,尚亦有利哉!人之有技,媢嫉以恶之 [90] 。人之彦圣,而违之俾不通 [91] ,实不能容,以不能保我子孙黎民,亦曰殆哉!”唯仁人放流之 [92] ,迸诸四夷,不与同中国。此谓唯仁人为能爱人,能恶人。见贤而不能举,举而不能先,命也 [93] 。见不善而不能退,退而不能远,过也。好人之所恶 [94] ,恶人之所好,是谓拂人之性 [95] ,菑必逮夫身 [96] 。是故君子有大道,必忠信以得之,骄泰以失之 [97] 。生财有大道,生之者众,食之者寡,为之者疾 [98] ,用之者舒,则财恒足矣。仁者以财发身,不仁者以身发财。未有上好仁而下不好义者也,未有好义其事不终者也,未有府库财非其财者也 [99] 。孟献子曰 [100] :“畜马乘不察于鸡豚 [101] ,伐冰之家不畜牛羊 [102] ,百乘之家不畜聚敛之臣 [103] 。与其有聚敛之臣 [104] ,宁有盗臣。”此谓国不以利为利,以义为利也。长国家而务财用者 [105] ,必自小人矣。彼为善之 [106] ,小人之使为国家,菑害并至,虽有善者,亦无如之何矣 [107] 。此谓国不以利为利,以义为利也。

《礼记注疏》卷六○

【注释】

[1]明明德:彰显人光明的德行。第一个“明”,彰明。第二个“明”,光明,明亮。 [2]亲民:亲爱人民。一说“亲”当为“新”,使人自新,见朱熹《大学章句》。 [3]止于至善:达到最美善的境界。至,最。 [4]知止而后有定:知道应该达到的目标后才能有确定的志向。[5]得:指得其所止,也就是达于至善。[6]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古代想把内心美好德行推广到天下的人。[7]诚其意:使自己的意念真实。诚,实。[8]致其知:获得知识。[9]格物:推究事物的原理。格,穷究。[10]壹是:一切,全部。[11]本乱:指不修身。末治:指国家治理得井井有条。[12]“其所厚者薄”三句:对应当厚待的对象却用力薄,而该用力薄的却用力厚,(如此想达到治国、平天下的目的,)还没有过这样的事。[13]知之至:学习知识的最高境界。至,极。[14]恶恶臭( xiù 秀):厌恶难闻的气味。前“恶”读 (务),后“恶”读 è (饿)。臭,同“嗅”。[15]好好色:喜欢美色。前“好”读 hào (浩),后“好”读 hǎo (郝)。[16]谦:通“慊( qiè 妾)”,满足。[17]慎其独:在独处时也谨慎守道。[18]闲居:独处。[19]厌( yǎn 掩)然:掩饰躲藏的样子。[20]“揜( yǎn 掩)其不善”二句:掩藏自己不好的行径,而彰显自己好的地方。揜,遮掩。[21]如见其肺肝然:(别人看自己)好像能看见自己的肺和肝一样。意指做了坏事是遮掩不住的。[22]“曾子曰”四句:曾子说过:“(独处的时候)就像有好多只眼睛盯着你,好多双手指着你,多么让人畏惧呀!”十目、十手,均为虚指,这里指众多。[23]心广体胖( pán 盘):人的心胸宽广,身体才能舒适安泰。胖,宽舒。[24]“瞻彼淇澳( 玉)”九句:引自《诗·卫风·淇澳》。淇,淇水。澳,指水岸深曲之处。菉( 录)竹,草名。猗( 依)猗,茂盛的样子。斐,有文采。如切如磋,如琢如磨,指君子无论在学问还是品行上都追求精益求精。切、磋、琢、磨,分别指的是古代把骨头、象牙、玉、石头加工成器物。瑟,庄严的样子。僩( xiàn 线),心胸开阔的样子。赫,明亮的样子。喧,显赫的样子。諠( xuān 宣),同“谖”,忘记。[25]道学:说的是研讨学问。下文“道盛德至善”仿此。[26]恂( xún 寻)栗:内心谨慎而有所戒惧。[27]“於戏( wūhū 呜呼)”二句:引自《诗·周颂·烈文》。赞美前代君王德不可忘。於戏,叹词,即呜呼。前王,指周武王。[28]君子贤其贤而亲其亲:继位的君子尊重前代君王的贤德,亲近前代君王的族亲。[29]小人乐其乐而利其利:百姓乐于享受前代君王所创造的欢乐和利益。意指百姓因此不忘前代君王。[30]没( 莫)世:终身,永远。[31]《康诰( gào 告)》曰:《康诰》及下文的《大( tài 太)甲》、《帝典》都是《尚书》篇名。《帝典》即《尧典》。[32]克明德:能彰显美好的德行。克,能够。[33]顾諟( shì 是)天之明命:时刻顾念上帝英明的命令。諟,通“是”,此,这。[34]峻德:大德。[35]汤之《盘铭》:商王成汤沐浴之盘,上面刻有警戒自己的文辞。[36]“苟日新”三句:假如今日更新自身,那么就要天天更新,每天更新。[37]作新民:重新改造殷民。指周公以殷商馀民封康叔,望殷人剔除商纣时代的恶俗,改过自新。[38]“周虽旧邦”二句:引自《诗·大雅·文王》。意思是周虽然是旧有的诸侯邦国,但它承受天命,不断自新。[39]无所不用其极:没有一个地方不竭尽全力。极,尽。[40]“邦畿( 击)千里”二句:引自《诗·商颂·玄鸟》。意思是殷商方圆千里,人民因君主贤德选择居住在这里。邦畿,王都。[41]“缗( mián 棉)蛮黄鸟”二句:引自《诗·小雅·绵蛮》。缗蛮,小鸟貌。缗,通“绵”。丘隅,山丘。[42]“于止”三句:大意是黄鸟尚且知道选择该栖息的地方,人难道还不如鸟吗?此处指人应当择礼义乐土而居。[43]“穆穆文王”二句:引自《诗·大雅·文王》。大意是端庄谦恭的周文王,不断走向光明,敬其所处的位置。穆穆,庄严和善的样子。缉,继续。熙,光明。[44]“听讼”三句:语出《论语·颜渊》。大意是审理案件我和别人一样,一定要使人们之间没有争执。听,审理。讼,案件。[45]无情者不得尽其辞:没有实情的人不能够肆意编造谎言。情,实情。[46]畏:使敬畏。[47]忿懥( zhì 至):生气,怨恨。[48]好乐( hàoyào 浩药):喜欢。[49]人之其所亲爱而辟焉:意思是(不能修身的)人对于所亲爱的人难免偏爱。辟,通“僻”,偏见,偏差。[50]哀矜:哀怜,怜悯。[51]敖惰:傲慢怠惰。敖,同“傲”。[52]“故好( hào 浩)而知其恶”三句:因此喜欢某一事物但还能看到它的缺点,厌恶某一事物但还能看到它的优点,这样的人已经很少了。[53]弟( 替):同“悌”,敬爱兄长。[54]“慈者”二句:慈爱子女的感情,可以用来对待民众。[55]如保赤子:(对待民众)如同爱护婴儿。保,养育。[56]中( zhòng 仲):符合。[57]贪戾:贪婪暴戾。[58]机:关键。[59]偾( fèn 奋)事:败坏事情。[60]“其所令反其所好”二句:君王颁布的命令与自己的喜好相反,百姓是不会遵从的。[61]“君子有诸己而后求诸人”二句:君子自己有了美好德行之后才会要求别人,自己没有不良恶习之后才会指责他人。诸,相当于“之于”。非,指责。[62]恕:宽恕,指推己及人之道。[63]喻:使明白。[64]“桃之夭夭”四句:引自《诗·周南·桃夭》。意思是桃花娇艳美好,枝叶繁茂,这个女子就要出嫁了,她一定能使夫家美满和睦。夭夭,少壮美盛的样子。蓁( zhēn 贞)蓁,草木茂盛的样子。之子,这个女子。归,嫁。[65]宜兄宜弟:引自《诗·小雅·蓼萧》。这是一首赞美周成王的诗,因其有德,宜为人兄,宜为人弟。[66]“其仪不忒( 特)”二句:引自《诗·曹风·鸤鸠》。意思是君子容貌举止庄重严肃,能够成为四方国家的表率。忒,差错。[67]足法:足以为人们所效法。[68]老老:尊敬老人。[69]长长:敬重兄长。[70]絜( xié 偕)矩之道:用同样的尺度衡量他人与自己,指以推己及人为准则的道德规范。絜,指用绳度量围长。矩,画直角或方形用的曲尺。[71]所恶于上毋以使下:凡是上面的人为我所厌恶的态度,我不会用它对待下面的人。下面几句意思与此相仿。[72]“乐只君子”二句:引自《诗·小雅·南山有台》。只,语气词。[73]“民之所好( hào 浩)好( hào 浩)之”二句:百姓喜欢的就喜欢,百姓厌恶的就厌恶。[74]“节彼南山”四句:引自《诗·小雅·节南山》。意思是雄伟高大的南山,山崖险峻。权势显赫的太师伊尹,民众都仰望着你。节,高峻的样子。岩岩,岩石层叠高峻的样子。赫赫,显盛。师尹,周幽王太师尹氏。[75]辟:通“僻”,偏差,这里指偏离正道。僇( 路):通“戮”,杀。[76]“殷之未丧师”四句:引自《诗·大雅·文王》。意思是殷朝还没有丧失民心的时候,能够得到上天的保佑;应当借鉴殷朝兴亡的经验教训,永保天命并非易事。师,众人。克,能。仪,通“宜”。监,借鉴。峻,大。[77]此:乃,才。下同。[78]争民施夺:争民利夺民财。[79]“是故言悖而出者亦悖而入”二句:大意是说君王颁布的政教悖逆人心,民众也会违抗君命;君王悖逆人心厚敛财货,财货也悖逆君心不能长久。[80]惟命不于常:天命不是永恒的。[81]《楚书》:指《国语》中的《楚语》。[82]舅犯:即狐偃,字子犯,晋文公重耳之舅。[83]亡人:流亡在外的人。[84]《秦誓》:《尚书》篇名。[85]个:一本作“介”。[86]断断:诚实专一的样子。[87]“其心休休焉”二句:心地宽厚,能够容人容物。休休,宽容好善的样子。[88]彦圣:道德高尚。[89]不啻( chì 赤)若自其口出:(喜好别人)不只体现在语言上。啻,仅仅,只。[90]媢( mào 冒)嫉:嫉妒。[91]违之俾( 笔)不通:打击他人,使其不被重用。俾,使。通,指不通于国君,即不被重用。[92]“唯仁人放流之”三句:只有仁人能够放逐这些嫉妒贤才之辈,将他们驱逐到四方蛮夷之地,不与他们同住在中原地区。迸( bǐng 丙),通“屏”,排除。中国,中原地区。[93]命:当为“慢”字,轻慢。[94]“好( hào 浩)人之所恶( 务)”二句:喜欢人们所厌恶的,厌恶人们所喜欢的。[95]拂:逆,违背。[96]菑( zāi 灾):通“灾”。逮:及。[97]骄泰:骄纵,傲慢。[98]“为之者疾”二句:创造财富迅速,消费财富缓慢。舒,缓慢。[99]未有府库财非其财者也:没有(臣民爱好道义)而国库里的财货竟不属于国家所有的。[100]孟献子:春秋时期鲁国大夫,仲孙氏,名蔑,谥号曰献。[101]畜( 序)马乘( shèng 剩)不察于鸡豚:喂养四匹马的大夫,就不管喂鸡养猪的事情了。畜,饲养。乘,四匹为一乘。古时由士初为大夫的人才能使用一乘。[102]伐冰之家:指卿大夫以上之家。古时只有卿大夫以上等级的,在举行丧祭的时候才能使用冰块。[103]百乘之家:拥有百乘车马的公卿之家(即有采地者)。[104]“与其有聚敛之臣”二句:与其有聚敛财富的家臣,还不如有盗窃主人财物的臣属。[105]长国家:统治国家。长,做……首领。[106]彼为善之:(如果)君王赞赏这些小人。彼,指国君。[107]无如之何:不知道该怎么办。

【解析】

《大学》在儒家文化的传承中占有重要地位。文章通篇阐述“修己治人”之道,基本内容可概括为“三纲领”和“八条目”。三纲领为“明明德”、“亲民”、“止于至善”。八条目为“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八条目是对三纲领的具体展开和说明。三纲领中“明明德”指君子的道德修养,它是一切行为的根基;“亲民”是儒家强烈社会责任感和担当的体现;而“止于至善”则是最终所要达到的理想境界。八条目以“修身”为核心,“格物”、“致知”、“诚意”、“正心”都是“修身”的具体步骤,“齐家”、“治国”、“平天下”则是“修身”的自然结果和外化。因此,在儒家的思想体系中,“修己”和“治人”是教育与政治相结合的完整形态,也是推己及人的一个 过程。

《大学》篇蕴含着儒家深邃的政治道理,强调为政在人,而人的根本在于德,德是政治运作的基础。而德的完善、扩充都需要人的自我修养,德是修身更为具体的层面,构成了修身的内涵。因此全篇谈论最多的就是修身。《大学》对德的要求有两方面,一方面是对自身的要求,如“明明德”、“君子先慎乎德”,另一方面是指对待他人时所体现的德,如“仁”、“义”、“让”等。因此它所建设的是社会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文中所提出的“恕道”、“絜矩之道”,都在阐释以己及人,客观、公正地对待自己和周围的人,使家庭、社会各阶层的关系都能处于和睦的状态。儒家所提出的这种和谐社会理想,体现了崇尚和谐共处的中华民族精神,对于今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仍有借鉴价值。此外,在德、财的关系上,德是精神性的,财是物质性的,《大学》提出“德者本也,财者末也”,深刻体现了中华民族的精神意向。

《大学》篇也详尽阐释了个人修养的具体途径和方法,其中提出的诚意、正心、慎独等要求,对世人无不具有警示意义。 EfmHINqTTH5MAkup+f4oJCk/2ZQHOBe/stK9EgSojBe/PDwoJlYKr+EBY/jD/jOG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