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礼 运

《礼记》

【题解】

《礼记》,又名《小戴礼记》,是战国到秦汉时期礼学资料的汇编,相传为孔子七十子后学和汉代学者所作,与《周礼》、《仪礼》合称“三礼”。《礼记》有《大戴礼记》和《小戴礼记》两种。《大戴礼记》由汉代戴德所传,共八十五篇,今存三十九篇;《小戴礼记》由汉代戴圣所传,共四十九篇,后收入“十三经”,由东汉郑玄作注,唐代孔颖达正义,这就是《礼记正义》,是目前比较通行的注本。《礼记》内容广博,是研究先秦时期社会情况、典章制度和儒家思想的重要资料,其中有记载婚丧祭礼和日常生活的各项礼节条文,如《曲礼》、《檀弓》、《丧服小记》、《少仪》等;有专门解释《仪礼》的,如《冠义》、《昏义》等;有托名孔子言论的,如《仲尼燕居》、《儒行》等;还有反映儒家思想的论述,如《礼运》、《大学》等。《礼记·礼运》篇在《十三经注疏》本《礼记注疏》中分卷二一、卷二二两篇,这里所选的是卷二一的开头部分、卷二二的中间一段。礼运,即礼的运行。关于《礼运》的作者和成书年代,历代众说纷纭。目前一般认为其主体部分由子游记录,大概写于战国初期,又经后人整理成为目前所看到的《礼运》篇。

昔者仲尼与于蜡宾 [1] ,事毕,出游于观之上 [2] ,喟然而叹。仲尼之叹,盖叹鲁也。言偃在侧 [3] ,曰:“君子何叹?”孔子曰:“大道之行也 [4] ,与三代之英,丘未之逮也,而有志焉。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 [5] ,讲信修睦 [6] 。故人不独亲其亲 [7] ,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 [8] ,壮有所用,幼有所长 [9] ,矜寡孤独废疾者 [10] ,皆有所养,男有分 [11] ,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 [12] ,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 [13] ,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 [14] ,是谓大同 [15] 。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 [16] 。各亲其亲,各子其子,货力为己,大人世及以为礼 [17] ,城郭沟池以为固 [18] ,礼义以为纪 [19] 。以正君臣,以笃父子,以睦兄弟,以和夫妇,以设制度,以立田里 [20] ,以贤勇知 [21] ,以功为己。故谋用是作 [22] ,而兵由此起。禹、汤、文、武、成王、周公 [23] ,由此其选也。此六君子者,未有不谨于礼者也,以著其义 [24] ,以考其信,著有过,刑仁讲让 [25] ,示民有常 [26] 。如有不由此者 [27] ,在埶者去,众以为殃。是谓小康 [28] 。”

《礼记注疏》卷二一

【注释】

[1]昔者仲尼与(yù 预)于蜡(zhà 乍)宾:从前孔子以陪祭者的身份参加蜡祭。与,参加。蜡,古代天子或诸侯年终举行的一种祭祀。宾,陪祭的人。 [2]观(guàn 贯):宗庙或宫廷门外两旁的高建筑物。 [3]言偃:孔子弟子,姓言,名偃,字子游,吴人。 [4]“大道之行也”四句:意思是大道实行的时代和夏、商、周三代英明之主当政的时代,我都没有赶上,但有书籍记载那时的情况。大道,指五帝时期的治国之道。英,杰出人物。丘,孔子自称。逮,及,赶上。志,记载。一说有志于此,表示心里向往。 [5]与(jǔ 举):通“举”,推举。 [6]讲信修睦:讲求诚信,相处和睦。 [7]“故人不独亲其亲”二句:所以人们不只是孝敬自己的双亲,不只是抚爱自己的子女。第一个“亲”字,把……当作双亲。第一个“子”字,把……当作子女。 [8]终:终其天年。 [9]长(zhǎng 掌):成长。 [10]矜(guān 官):通“鳏”,老而无妻的人。寡:年老无夫的人。孤:年幼丧父的人。独:年老无子女的人。 [11]“男有分(fèn 份)”二句:男子都有自己的职务,女子到了适婚年龄都能出嫁。分,职分。归,出嫁。 [12]“货恶(wù 务)其弃于地也”四句:意思是说对于财货,唯恐它丢弃在地上不被利用,倒不一定自己占有收藏。对于能力,唯恐自己有却没有发挥出来,倒不一定是为自己出力。恶,讨厌,憎恶。 [13]是故谋闭而不兴:因此为非作歹的念头被闭塞而不会发生。闭,杜绝。兴,起。 [14]外户而不闭:从外面把门关上但不用插门闩,意指不用防范别人。[15]大同:高度的和平。[16]天下为家:天下是私家的,指把天子之位传给自己的子孙。[17]大人世及以为礼:天子诸侯世袭相承成为礼制。大人,天子诸侯。世,父子相传。及,兄弟相传。[18]沟池:指护城河。[19]纪:纲纪,准则。[20]立田里:划分田地和住宅。这里指有关田里的制度。[21]贤勇知( zhì 智):尊崇勇猛之人和才智之士。贤,尊重,重视。知,同“智”,智慧。[22]谋用是作:谋乱由此而兴起。用,由。是,这。[23]“禹、汤、文、武、成王、周公”二句:因此大禹、商汤、文王、武王、成王、周公,就是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产生的杰出人物。选,选拔出来的,这里指在这样的环境中产生的杰出人物。[24]“以著其义”二句:用礼来彰显道义,成就诚信。著,显露。[25]刑仁讲让:把合于仁的行为定为法则,提倡不争。刑,通“型”,把……当作法则。[26]常:常法,常规。[27]“如有不由此者”三句:如果有不遵守礼义的,即使有权势也会被罢免职务,百姓视之为祸害。埶( shì 是),同“势”,权势。[28]小康:小安,相对于“大同”而言。

(孔子曰)故圣人耐以天下为一家 [1] ,以中国为一人者,非意之也 [2] ,必知其情,辟于其义 [3] ,明于其利,达于其患 [4] ,然后能为之。何谓人情?喜、怒、哀、惧、爱、恶、欲,七者弗学而能。何谓人义?父慈、子孝、兄良、弟弟 [5] 、夫义、妇听、长惠 [6] 、幼顺、君仁、臣忠十者,谓之人义。讲信修睦,谓之人利。争夺相杀,谓之人患。故圣人之所以治人七情,修十义,讲信修睦,尚辞让,去争夺,舍礼何以治之?饮食男女,人之大欲存焉。死亡贫苦,人之大恶存焉。故欲恶者,心之大端也 [7] 。人藏其心,不可测度也。美恶皆在其心,不见其色也 [8] 。欲一以穷之 [9] ,舍礼何以哉?

《礼记注疏》卷二二

【注释】

[1]耐(néng 能):同“能”,能够。 [2]非意之也:并不是主观臆想。意,揣度,臆想。 [3]辟:通晓。 [4]达:通晓,明白。 [5]第二个“弟(tì 替)”字:同“悌”,敬爱兄长。 [6]长(zhǎng 掌)惠:年长者关爱年幼者。惠,关爱。与下文“幼顺”相对。 [7]端:头绪,源头。这里指欲望和憎恶是引发人之七情的根源。 [8]不见(xiàn 现)其色也:不表现在脸色上。色,脸上的神情、气色。 [9]欲一以穷之:想用一种方法尽知人心的美恶。穷,穷尽。

【解析】

礼乐文化是儒家思想体系的核心,儒家经典的主要内容之一就是倡导以礼治国。那么,“礼”是什么,如何运用到社会治理中?《礼运》篇对此作了一个总结性的回答。本篇节选的内容主要阐释了“礼”的作用及重要性,文章借孔子对子游“喟然而叹”,提出了著名的“大同”、“小康”概念,描绘了两幅美好的社会理想图景。在“天下为公”的“大同”社会,社会秩序主要靠内部的自觉意识维系,但进入到“天下为家”的“小康”社会中,“大道既隐”,社会秩序需要外在的力量来规范,而最根本的约束力量便是“礼”。古代贤明之君以礼为纲纪,知人情,知人义,以此来保持社会的安定、有序。

尽管孔子向往远古公有制的大同社会,但他明白实现大同社会相当困难,只能作为一种理想,“小康”才是他实际追求的目标,这也是孔子一生致力于宣扬礼义的重要原因。

《礼运》中所描绘的“大同”社会,是一个儒家的理想社会,社会治理秩序的最根本特征就是“天下为公”。“天下为公”的字面意义指天下是天下人共有之天下,其思想意义则在后世的理解中不断得到丰富。古代儒家认为大同社会是公天下而不是家天下,政治制度和伦理观念一切为公而不为己;政权传贤不传子,用人选能不任亲,孝慈既行于家,亦推广于社会。这种古代的天下观和大同社会理想,以及公而无私的价值观,为后世儒家所传承,在中国历史上发挥了重要影响,并成为近代中国人推翻君主制、追求共和、向往理想社会的重要理念基础。

《礼运》描述了小康之世的图景,鲜明地提出礼治在实现社会和谐中所起的重要作用。尽管这种和谐是一种等级化的和谐,与当今的人人平等观念有所区别,但它所呈现的儒家的社会政治理想——倡导社会各阶层的人们按照“礼”的规范和谐相处,对当今中国社会的和谐建设具有重要的参照意义。 96IyRTXAnbFlBjSWExzWaxqqFvoA3SnExVw530B+2JTmHQdHfW+gDj1NEIcgrEQa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