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孟子》三章

《孟子》

【题解】

孟子名轲,战国时邹国(在今山东邹城一带)人。生卒年缺乏明确记载,前人考证有公元前约385至304年,及公元前约372至289年等不同说法。孟子为孔子之后儒家学派的主要代表,曾受业于子思之门人。早年在邹鲁一带讲学授徒,齐威王时游齐国,又先后游历宋国、滕国、梁国等,宣讲仁政主张,齐宣王时再至齐。因不为诸侯所重,晚年归乡,与弟子整理典籍,作《孟子》七篇。《孟子》全面反映了孟轲的思想主张,是儒家经典“十三经”之一。历代重要注本有东汉赵岐《孟子章句》、宋题名孙奭的《孟子注疏》、宋朱熹《孟子集注》、清焦循《孟子正义》等。《孟子》文章长于辩论,富有文采,善用比喻,是先秦散文代表作。全书包括《梁惠王》、《公孙丑》、《滕文公》等七篇,每篇又分上下。今节选《梁惠王上》“齐桓晋文之事”、《公孙丑下》“天时不如地利”、《尽心下》“民为贵”。

齐桓晋文之事

齐宣王问曰 [1] :“齐桓、晋文之事可得闻乎 [2] ?”

孟子对曰:“仲尼之徒无道桓、文之事者 [3] ,是以后世无传焉,臣未之闻也。无以 [4] ,则王乎?”

曰:“德何如,则可以王矣?”

曰:“保民而王 [5] ,莫之能御也 [6] 。”

曰:“若寡人者,可以保民乎哉?”

曰:“可。”

曰:“何由知吾可也?”

曰:“臣闻之胡龁曰 [7] ,王坐于堂上,有牵牛而过堂下者,王见之,曰:‘牛何之 [8] ?’对曰:‘将以衅钟 [9] 。’王曰:‘舍之。吾不忍其觳觫 [10] ,若无罪而就死地。’对曰:‘然则废衅钟与?’曰:‘何可废也?以羊易之。’不识有诸 [11] ?”

曰:“有之。”

曰:“是心足以王矣。百姓皆以王为爱也 [12] ,臣固知王之不忍也。”

王曰:“然,诚有百姓者 [13] 。齐国虽褊小 [14] ,吾何爱一牛?即不忍其觳觫,若无罪而就死地,故以羊易之也。”

曰:“王无异于百姓之以王为爱也 [15] 。以小易大,彼恶知之?王若隐其无罪而就死地 [16] ,则牛羊何择焉 [17] ?”

王笑曰:“是诚何心哉 [18] ?我非爱其财,而易之以羊也。宜乎百姓之谓我爱也。”

曰:“无伤也,是乃仁术也,见牛未见羊也。君子之于禽兽也,见其生,不忍见其死;闻其声,不忍食其肉。是以君子远庖厨也 [19] 。”

王说 [20] ,曰:“《诗》云:‘他人有心 [21] ,予忖度之。’夫子之谓也。夫我乃行之 [22] ,反而求之,不得吾心。夫子言之,于我心有戚戚焉 [23] 。此心之所以合于王者,何也?”

曰:“有复于王者曰:‘吾力足以举百钧 [24] ,而不足以举一羽;明足以察秋毫之末 [25] ,而不见舆薪 [26] 。’则王许之乎 [27] ?”

曰:“否。”

“今恩足以及禽兽,而功不至于百姓者,独何与?然则一羽之不举 [28] ,为不用力焉;舆薪之不见,为不用明焉;百姓之不见保 [29] ,为不用恩焉。故王之不王,不为也,非不能也。”

曰:“不为者与不能者之形 [30] ,何以异?”

曰:“挟太山以超北海 [31] ,语人曰:‘我不能。’是诚不能也。为长者折枝 [32] ,语人曰:‘我不能。’是不为也,非不能也。故王之不王,非挟太山以超北海之类也。王之不王,是折枝之类也。老吾老 [33] ,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天下可运于掌 [34] 。《诗》云:‘刑于寡妻 [35] ,至于兄弟,以御于家邦。’言举斯心加诸彼而已。故推恩足以保四海 [36] ,不推恩无以保妻子。古之人所以大过人者,无他焉,善推其所为而已矣。今恩足以及禽兽,而功不至于百姓者,独何与?权然后知轻重 [37] ,度然后知长短 [38] ,物皆然,心为甚。王请度之!抑王兴甲兵 [39] ,危士臣 [40] ,构怨于诸侯 [41] ,然后快于心与?”

王曰:“否,吾何快于是?将以求吾所大欲也 [42] 。”

曰:“王之所大欲,可得闻与?”

王笑而不言。

曰:“为肥甘不足于口与 [43] ?轻暖不足于体与 [44] ?抑为采色不足视于目与 [45] ?声音不足听于耳与?便嬖不足使令于前与 [46] ?王之诸臣皆足以供之,而王岂为是哉?”

曰:“否,吾不为是也。”

曰:“然则王之所大欲可知已。欲辟土地,朝秦楚 [47] ,莅中国而抚四夷也 [48] 。以若所为 [49] ,求若所欲,犹缘木而求鱼也 [50] 。”

王曰:“若是其甚与 [51] ?”

曰:“殆有甚焉 [52] 。缘木求鱼,虽不得鱼,无后灾。以若所为,求若所欲,尽心力而为之,后必有灾。”

曰:“可得闻与?”

曰:“邹人与楚人战 [53] ,则王以为孰胜?”

曰:“楚人胜。”

曰:“然则小固不可以敌大,寡固不可以敌众,弱固不可以敌强。海内之地,方千里者九 [54] ,齐集有其一 [55] 。以一服八,何以异于邹敌楚哉?盖亦反其本矣 [56] 。今王发政施仁 [57] ,使天下仕者皆欲立于王之朝 [58] ,耕者皆欲耕于王之野,商贾皆欲藏于王之市 [59] ,行旅皆欲出于王之途 [60] ,天下之欲疾其君者皆欲赴诉于王 [61] 。其若是,孰能御之?”

王曰:“吾惛 [62] ,不能进于是矣 [63] 。愿夫子辅吾志,明以教我。我虽不敏 [64] ,请尝试之。”

曰:“无恒产而有恒心者 [65] ,惟士为能。若民,则无恒产,因无恒心。苟无恒心,放辟邪侈 [66] ,无不为已。及陷于罪,然后从而刑之,是罔民也 [67] 。焉有仁人在位,罔民而可为也?是故明君制民之产 [68] ,必使仰足以事父母 [69] ,俯足以畜妻子 [70] ,乐岁终身饱,凶年免于死亡。然后驱而之善,故民之从之也轻 [71] 。今也制民之产,仰不足以事父母,俯不足以畜妻子,乐岁终身苦,凶年不免于死亡。此惟救死而恐不赡 [72] ,奚暇治礼义哉 [73] ?王欲行之,则盍反其本矣。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 [74] 。鸡豚狗彘之畜 [75] ,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八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谨庠序之教 [76] ,申之以孝悌之义 [77] ,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78] 。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孟子注疏》卷一下

【注释】

[1]齐宣王:战国时齐国国君,姓田,名辟疆,谥宣。 [2]齐桓、晋文:春秋时齐国、晋国国君,先后称霸。齐桓即齐桓公,姓姜,名小白。晋文即晋文公,姓姬,名重耳。齐宣王询问齐桓、晋文称霸之事,意欲效仿。 [3]仲尼之徒:指儒家学派。儒家学派主张王道,反对霸道,故不称说齐桓、晋文之事。 [4]“无以”二句:不得已一定要说的话,就说说王天下吧。无以,无已,不停止。王(wàng 忘),统治,称王。 [5]保:安。 [6]御:阻挡。 [7]胡龁(hé 核):齐宣王近臣。 [8]之:往。 [9]衅钟:指以牲畜血涂抹于钟上举行祭祀。 [10]觳觫(húsù 壶速):恐惧战栗的样子。 [11]不识有诸:不知道有没有这事?诸,“之乎”的合音。 [12]爱:吝惜,吝啬。 [13]诚有百姓者:的确有这样的百姓。 [14]褊(biǎn 贬)小:狭小。 [15]无异:不要觉得奇怪。 [16]隐:哀怜,痛惜。 [17]牛羊何择焉:牛和羊有什么区别呢?择,区别。 [18]是诚何心哉:这究竟是什么想法呢?是,指以羊易牛之事。齐宣王自己也说不清楚为何如此。 [19]庖(páo 袍)厨:厨房。 [20]说:同“悦”,高兴。 [21]“他人有心”二句:出自《诗·小雅·巧言》。别人有什么心思,我能够推测出来。忖度,揣想。 [22]“夫我乃行之”三句:我只是如此做了,反过来探究为何如此,我也不知道自己当时的想法。乃,如此。[23]戚戚:心动的样子。[24]百钧:三千斤。古代三十斤为一钧。[25]明:视力。秋毫:鸟兽在秋天新长出的细毛。末:末端。[26]舆薪:整车柴。舆,车箱,泛指车。[27]许:相信。[28]一羽之不举:一根羽毛都举不起来。[29]见保:被安抚。[30]“不为者与不能者之形”二句:不做和不能做的情形,有什么不同?形,情况。[31]挟:夹在腋下。太山:即泰山。超:越过。北海:指渤海。[32]折枝:折取树枝,言不难。一说为折腰,或按摩,均是比喻其轻而易举。[33]“老吾老”二句:敬养自己的长辈,并推及别人家的长辈。第一个“老”字为动词。下句“幼吾幼”同。[34]天下可运于掌:天下可以在手掌中运转。比喻容易。[35]“刑于寡妻”三句:出自《诗·大雅·思齐》。先给自己的妻子做榜样,再及于兄弟,进而治理封邑和国家。刑,通“型”,典型,榜样。御,治理。[36]推恩:推广恩德。[37]权:称量。[38]度( duó 夺):丈量。[39]抑:难道。兴甲兵:指发起战争。[40]危士臣:使将士危险。[41]构怨:结怨,结仇。[42]求吾所大欲:追求我想要的最大欲望。[43]肥甘:指肥美的食物。[44]轻暖:指又轻又暖的衣服。[45]抑:还是。[46]便嬖( piánbì 骈必):近臣,君主左右受宠幸的人。[47]朝秦楚:使秦国和楚国来朝见,使其称臣。[48]莅中国而抚四夷:统治中原并安抚四方少数民族。莅,临,治理。[49]若:这样的。[50]缘木而求鱼:爬到树上去捉鱼。缘,攀援。[51]若是其甚与:有这样严重吗?[52]殆有甚焉:恐怕比这样更严重。[53]邹:即邾国,故地在今山东邹城一带。邹与楚大小实力悬殊。[54]方千里者九:面积纵横千里的地方有九个。[55]齐集有其一:齐国的土地汇集起来只占九分之一。[56]盖亦反其本矣:何不返回到根本上来呢。指推行仁政。盖( 何),通“盍”,何不。[57]发政施仁:指采取措施,推行仁道。[58]仕者:做官的人。[59]商贾( 古):商人。藏:指储藏货物。[60]途:道路。[61]疾:痛恨。[62]惛( hūn 昏):糊涂。[63]不能进于是:是说对孟子所说不能完全理解。进于是,进到这一步。[64]敏:聪敏,有才能。[65]恒产:长久维持生活的财产。恒心:常存的善心。[66]放辟邪侈:放纵邪辟,不守法度。辟,邪僻。侈,过度,放纵。[67]罔民:对人民张罗网,陷害人民。罔,通“网”。[68]制民之产:规定人民的产业。[69]事:供奉。[70]畜( 蓄)妻子:养活妻子和孩子。[71]从之也轻:指很容易就可以服从君王。轻,轻易。[72]赡:足够。[73]奚暇:哪里有空暇。[74]衣帛:穿丝织的衣服。[75]豚( tún 屯):小猪。彘( zhì 志):猪。[76]庠( xi á ng 祥)序:学校。[77]孝悌:孝顺父母,敬爱兄长。[78]颁白者:指头发斑白的老人。颁,通“斑”。负戴:背负或头顶重物。

天时不如地利

孟子曰:“天时不如地利 [1] ,地利不如人和 [2] 。三里之城 [3] ,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 [4] 。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 [5] ,兵革非不坚利也 [6] ,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 [7] ,是地利不如人和也。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 [8] ,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9]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 [10] ;多助之至,天下顺之。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 [11] ,战必胜矣。”

《孟子注疏》卷四上

【注释】

[1]天时:指有利于战争的气候条件。地利:指有利于战争的地理条件。 [2]人和:指人事和谐,民心和乐。 [3]“三里之城”二句:古代都邑四周城垣一般有两重,内城为城,外城为郭。三里、七里皆指城郭边长,喻其小。 [4]环:指围城。 [5]池:护城河。 [6]兵革:兵器和甲胄,泛指武器装备。 [7]委:舍弃。 [8]域民:意为使人民居留在国界内。域,居。封疆之界:指国家的疆界。 [9]威:扬威。 [10]亲戚:指父母兄弟等。畔:通“叛”。 [11]有:或,要么。

民为贵

孟子曰:“民为贵,社稷次之 [1] ,君为轻。是故得乎丘民而为天子 [2] ,得乎天子为诸侯,得乎诸侯为大夫。诸侯危社稷,则变置 [3] 。牺牲既成 [4] ,粢盛既洁 [5] ,祭祀以时,然而旱干水溢 [6] ,则变置社稷 [7] 。”

《孟子注疏》卷一四上

【注释】

[1]社稷:古代帝王、诸侯所祭的土神和谷神。后用“社稷”代表国家。 [2]得乎丘民而为天子:得到百姓的信任,就可以做天子。丘民,众民,百姓。 [3]变置:指改立诸侯。 [4]牺牲:祭祀用的牲畜。成:肥壮。 [5]粢盛(zīchéng 资成):盛在祭器内供祭祀的谷物。洁:洁净。 [6]旱干水溢:指发生旱灾和水灾。 [7]变置社稷:改立土谷之神。

【解析】

孟子继承并发展了孔子的仁学思想,提出较为系统的“仁政”主张和民贵君轻理论,是儒家民本思想的代表人物。以上三章比较集中地反映了孟子的仁政学说及民本思想。

孟子认为人性本善,人皆有不忍人之心,将这种不忍人之心推广到治理国家,就是仁政。“齐桓晋文之事”记述孟子和齐宣王的问答,孟子避而不谈齐宣王关心的霸业,而是循循善诱,用各种比喻层层递进阐述自己的仁政主张。他从齐宣王不忍见牛被杀一事说起,指出这种不忍之心即是仁术。“举斯心加诸彼”,推此不忍之心于天下,既敬养爱护自己的老人和孩子,也能推己及人、敬养爱护别人的老人和孩子,这样天下人都愿意归服,如此就可成就王道,保有四海。孟子还提出了施行仁政的具体内容,这就是要使人民有固定的产业,百亩之田、五亩之宅,农桑畜养,依时而行,“仰足以事父母,俯足以畜妻子,乐岁终身饱,凶年免于死亡”。人民生活无忧,加以礼义教育,自然天下向善,远人归服。若不顾百姓疾苦,仅凭武力争霸,则不仅如缘木求鱼不可得,还会因失去民心而给统治者自己招来灾祸。

“天时不如地利”则从战争角度阐述仁政和民心的重要性。孟子认为决定战争胜负的最关键因素是“人和”,即人民的拥护。“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若统治者暴虐无道失去民心,无论城池如何坚固,兵器如何锐利,也不可能获得最后的胜利。

“民为贵”更是将人民对于国家的重要性排在第一位,旗帜鲜明地提出了“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观点。君主若危害国家利益,可以变置;土谷之神若不能保佑风调雨顺,也可以变置。只有人民是无法更替的,是国家政权稳固的根本力量。得乎丘民而为天子,得民心者得天下。孟子在《梁惠王下》回答齐宣王对“汤放桀,武王伐纣”的质疑时曾说:“贼仁者谓之贼,贼义者谓之残。残贼之人,谓之一夫。闻诛一夫纣矣,未闻弑君也。”《离娄上》也说:“桀、纣之失天下也,失其民也。失其民者,失其心也。得天下有道,得其民,斯得天下矣。得其民有道,得其心斯得民矣。得其心有道,所欲与之聚之,所恶勿施尔也。”从正反两方面说明民心向背的重要性,可为民贵君轻论的最好注脚。这也是孟子思想中富有民本精神的内容,对后世产生了积极深刻的影响。 9BscWj87YBupJGv12XfMRD2FFnrmzDXmENUY9yLXoRBnHzAd+ocAVGDCVoAAF6g4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