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导读
活在当下

张德芬

这是一本不能用大脑读的书,这也是一本百读不厌的书。每一次读它,我都有新的收获。我在台湾出版的畅销书《遇见未知的自己》当中,一再提到、引申这本书里的内容。这本书被形容为“灵性开悟的指引之书”,可对我而言,《当下的力量》是教导我们一种新的生活方式,告诉我们如何可以把日常生活中我们受的苦减到最少。每个觉得自己应该可以活得更好、过得更开心的人,都应该读一读这本书。

首先,作者指出,人类受苦的根源来自我们大脑的思维(第一章)。思维其实也不是问题,问题出在我们无法控制自己的思维,反倒成为思维的奴隶,成为自己“强迫性思维”的受害者。作者在演讲中曾经举过一个很形象的例子:现在是半夜3点,你在温暖的被窝中,可是你气得睡不着。引发你怒气的人早已安然入梦,那件事情其实也已经过去了。但是你的思维却不放过你,一再用它旧有的看事情的模式来解释那个人是多么对不起你,那件事会让你多危险、多丢脸、多麻烦、多……想不完的!这就是病态的思维,制止不住大脑的思考,是让我们受苦的主要原因。

我们都知道ABC理论,A是引发你情绪的事件,B是你的信念或你对事情的诠释,C就是结果,即你的负面情绪。通常,当人们不喜欢C的时候,都会去找A的碴儿,尤其是与创造A有关的人。所以我们每天疲于奔命,一直在处理、阻止、缓和、沟通、协调A以及与A相关的人、事、物。可是我们不知道,B是你唯一可以完全掌控和改变的因素,而且引发C的不是A,而是B。同样一件事,几家欢乐几家愁。为什么?就是对事情的诠释角度不同罢了。与其去改变外在的人、事、物,不如改变我们自己的内心来得省事省力。而你会发现,当你转变了内心的状态之后,环境也会随之转变,这就是所谓的“境由心转”!

大脑的思维不但在日常生活中制造我们的痛苦,我们人类最基本的存在性焦虑和永远于外在世界无法寻得满足的肇因,都来自大脑的思维(第三章)。作者也在书中一再强调:我们远离了真实的自我,这是我们受苦的元凶。他称真实的自我为本体或存在(being)。在《遇见未知的自己》这本书中,我称之为“真我”,而这也是我们人类有孤独感、惶惶不可终日、始终不快乐不满足的主要原因。为什么我们会失落了真实的自己呢?作者的意见是:我们的大脑,创造了一个虚假的自我——小我,来让自己有“真实感”。而正因为小我是如此的不真实,所以它不停地在外在的世界寻求认同,追求物质世界的满足来壮大声势。可惜我们越听从小我,就越感到空虚和孤立,挥之不去的远离感也油然而生。因为我们远离、失落了真实的自己,也就是远离了作者所说的“本体”或“存在”。

在书中,作者还提到了一个我们受苦的肇因:痛苦之身(pain body,第二章)。痛苦之身是我们内在的一个能量场,它是我们过去未被合理表达和适当释放而累积下来的负面情绪能量场。作者描述的痛苦之身,好像一个寄居在我们身体之中的恶魔。在它沉睡的时候,一切相安无事。可是,一旦外在的事情不顺利,或是有相关的人、事、物激活了它的时候,它就会苏醒。我们可以看到一个看起来文质彬彬的人,会突然变了一个人,出现言语或肢体的暴力行为。或是有时候自己都不知道,为什么一件小事情会引起情绪上的轩然大波。这就是痛苦之身被唤醒的结果。

好了,我们有一个不能正常运作的大脑思维,常常给我们找麻烦。现在又来了一个痛苦之身,时不时地跳出来搅局。难怪我们的人生苦多于乐,而且常常身不由己。怎么办呢?作者在书中提出了好几个非常实用的方法,这些方法其实都是源自一个最基本的理论:活在当下。当下有你所有想要的东西,当下也是你唯一拥有的东西。时间只是一种幻象,越说越玄了!其实,只要这样想,就不难明白了。过去已经过去,不会再回来,但是我们多少人还是活在过去之中不肯放下?未来还没有来临,你也根本不可能去掌握它。你所能拥有的,不就是当下这一刻吗?只要搞定现在这一刻,你就没有问题了。未来就算一定会来临,但是它也一定是以“当下”的方式出现的,不是吗?最怕的就是明明人在这里,可是脑子跑到过去,带来了愤怒、伤心、悔恨、愧疚等情绪。或是人在此刻,脑子跑到未来,于是就产生了压力、焦虑、恐慌。

活在当下,活在每一刻中,作者称之为“临在”(presence,第五章)。临在指的是有觉察力地安住于当下。所谓觉察力,就是观察自我的能力,做自己喋喋不休的思想的观察者。临在的力量一来,你的喋喋不休就会停止。还有一个培养临在、进入当下的方法,就是去关注我们的内在身体(第六章)。把注意力放在我们的内在身体的能量场上。这是什么意思呢?比如说,你可以试着把眼睛闭上,然后去感觉一下你的右手。此刻你看不到它,那么你怎么知道它存在呢?你感觉得到它吗?有没有感觉到气或是能量在你的指尖运行?书中有很详尽的冥想方法,教你与你的内在身体做更多的联结,这样就可以培养更多的觉察力。

作者一直强调“无意识”(unconsciousness)和“意识”(consciousness)的差别(第四章)。他认为,所有人类的疯狂行为都是出自无意识,受到我们从小被制约的人生模式操控。比如说,你对一件事情的反应、看法、做法等,通常都有一定的轨迹可循,但是你不一定喜欢或赞同它们。所以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我们都是一台被编好了程序的计算机。而使用书中的一些教诲,练习作者提供的一些方法,能够增加我们有意识的部分,夺回一些自主权。

有一个“未显化状态”(unmanifested)也是作者着墨甚多的地方(第七章)。由于作者本身很喜欢《老子》一书,所以未显化状态可以比为“道”,就是在天地万物成形之前就存在的混沌状态,是万物生命的源头,但是它从未诞生,也未曾消失过,而且无所不在(听起来很像存在或本体)。在它之中,没有二元对立的好坏、对错、是非、黑白,是一个“一”的境界。相较于“外显世界”(manifested),就是我们眼见的物质世界,未显化状态体现在“空”、“空间”以及“静默”之中。看起来很神秘,但是,如果我们越多地接触它,我们就越能感受生命的能量,也越能在“外显世界”中过得更好。书中详述了接触未显化状态的一些方法,请读者好好去体会、实践。

本书第十章,谈到了“臣服”这个概念,可能很多人刚开始无法接受。其实臣服就是老子说的无为,蕴含着强大的行动力和正面向上的能量。我个人最喜欢读第十章,因为作者不但把臣服这个观念讲得淋漓尽致,更做了很多前面章节的总结和回顾。

这本书,就像我前面说的,不能用大脑来读。在读的时候,最重要的是,从你的灵魂深处去感受那个似曾相识的感觉,去体会那个“看到真理就顿悟”的内在智慧,从字里行间去感受那个震撼你心灵深处的能量。这本书在国外刚出版的时候,曾经长期蝉联《纽约时报》心灵类畅销排行榜第一名。我自己以它的主轴精神所撰写的灵性小说《遇见未知的自己》在台湾上市不到三个月就有重印十几次、两万多本的销售成绩,可见真理是可以被认得的。

如果读者朋友对于本书有任何的反馈或是疑问,欢迎上我的博客http://blog.sina.com.cn/tiffanychang去坐坐,提提问题。我也很愿意尽我所能与大家分享心得,交流互动。

本文作者为中国国家心理咨询师,曾是中国台湾电视事业股份有限公司(简称“台视”)著名主播,并获得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MBA(工商管理硕士)学位。现长年定居北京,专心研修瑜伽以及各类心灵课程。 am+jlNazSpxmJAYKdIwDv/KdPaTSPlHzcMtfnvMM3eZJwLcS9PZ4gtiulfvrjP+S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