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裴之在清代颇有诗名,而他的父亲陈文述也是非同小可。
陈文述
陈文述生于乾隆三十六年(1771)八月二十七日,少有诗名。十八岁入县学,为钱塘学咨部优行廪生。二十一岁与大自己一岁的表姐龚玉晨结婚,次年生下长女华娵。又过两年生下长子陈裴之。
嘉庆元年(1796)文述应杭州乡试,主考官阮元以《仿宋画院制团扇》命题,文述诗最佳。此后文述益发勤学,常观书于市,且抄且读,与族兄陈鸿寿、陈甫等人往来甚密,被阮元称为“武林三陈”。
嘉庆三年(1798)中乡试副榜,同年九月,阮元任满离浙,招文述随从入都。次年秋九月,阮元奉命抚浙,文述又随阮元抵浙,入阮元幕下。次女丽娵出生。
嘉庆五年(1800)五月,阮元立“诂经精舍”,选两浙诸生读书其中。六月,阮元驻台州,文述留节署治文书,未得偕往。阮元平寇,文述撰诗纪其诗。秋,中恩科举人。
嘉庆六年(1801)春,入京参加会试,阮元书《呻吟语》精言长卷赠别。居京师五年,三试春官不第。在京师,与杨芳灿交好齐名,时号“杨陈”。后官全椒、繁昌、昭明等地知县,多惠政、性孝友,与王昙、郭廖、查揆、屠倬交最契。又好修名人遗迹,曾为柳如是修墓。
陈文述积极倡导女学,一生收女弟子三十余人,其中包括后来嫁给陈裴之的汪端。紫湘去世后,陈文述亲自撰写了《紫湘诔》来纪念她。其妻龚玉晨也为紫湘写了一篇《紫姬小传》,称其“端秀静穆,神光离合,若琼花之照春……”。陈文述读后,专门给儿子写信,叫他向紫湘“报以笔墨”。陈裴之谨遵父命,著文纪念紫湘,这才有了《香畹楼忆语》。
陈文述卒于道光二十三年(1843)。诗学西昆体,晚年归于雅正。著有《碧城诗馆诗钞》、《颐道堂集》等。以下是他的几首代表诗作。
夏日杂诗
水窗低傍画栏开, 枕簟萧疏玉漏催。
一夜雨声凉到梦,万荷叶上送秋来。
秋夜
梧桐叶底见银河,露气当窗冷碧罗。
四壁虫声两行雁,不知何处得秋多。
江行望采石
生平作诗慕太白,江上扁舟望采石。
采石隔江不可见,惟见茫茫水天碧。
碧天如画江波流,当年宫锦乘风游。
骑鲸客去二千载,青山寂寞余高楼。
楼上阑干俯江石,楼下春潮向东走。
不敢高吟牛渚诗,恐向寒江落星斗。
金陵杂感
往事分明记蒋州,江山如画赋重游。
坐来士女青绫障,换到仙人紫绮裘。
春雨阑珊频对酒,夕阳凝望一登楼。
间情消尽归心动,不赋惊鸿赋野鸥。
过眼风花春梦婆,此情何止感东坡。
残山剩水吟难了,乳燕雏莺嫁已多。
有客骖鸾间著录,几家行马鸟鸣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