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1.4

市场的逻辑

经济学家关注市场,因为市场是最有利于人类合作、能为人类提供最大利益的制度。

人类从诞生以来,就一直在追求着自身的幸福。从整个人类历史来看,追求幸福的方式可以划分为两种。

第一种是通过使别人不幸福,自己变得幸福,如偷、抢、掠夺、战争;第二种是通过使别人幸福,让自己变得幸福,也就是给别人创造价值,给别人创造财富,然后自己获得收入,过更好的生活。第一种方式可称之为“强盗的逻辑”,第二种方式可称之为“市场的逻辑”。

人类的历史大致来讲就是在这两种逻辑的不断作用下演进的。总体来说,在近代之前,强盗的逻辑相对占据优势,无论是罗马帝国的征服,还是秦帝国的统一,靠的都是强盗的逻辑。虽然市场的逻辑在历史上也一直存在(例如司马迁在《史记》中就曾描述过他所处的时代商业的繁盛),但总体来说并不占主导。在强盗的逻辑占主导的环境下,整个社会的发展就比较缓慢。到近代之后,市场的逻辑已经开始主导这个世界,强盗的逻辑开始衰落,由此带来了工业化和人类生活的大幅度改善。当然,这个过程中也有反复。日本、德国发动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妄图用强盗的逻辑使本国富有,但都失败了。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它们转而采用市场的逻辑,想方设法使其他国家的人民通过买它们的东西感到幸福,就很快变得富强起来。

人类的历史是在“强盗的逻辑” 和“市场的逻辑” 的不断作用下演进的。

那么,为什么市场的逻辑会有如此大的力量呢?这是因为它激活了潜藏于经济中的“一只看不见的手”和“一只隐形的眼睛”。“一只看不见的手”就是竞争,而“一只隐形的眼睛”就是声誉机制。在市场逻辑的指引下,看不见的手指引人们做正确的事情,隐形的眼睛则监督人们把事情做好。正是这只看不见的手和这只隐形的眼睛,使得远隔千里、素不相识的陌生人之间可以进行分工合作,相互提供服务,整个社会的活力和“正能量”就由此被充分发掘了出来。

市场不仅有“一只看不见的手”,还有“一只隐形的眼睛”。

有一点需要提醒读者:虽然现在市场的逻辑已成为主流,但强盗的逻辑仍然潜藏在很多人的潜意识里。不少人本身不是强盗,但由于深受强盗的欺凌,所以反而习惯了用强盗的逻辑思考问题。举例来说,在很多发展中国家,人们很怕和发达国家进行贸易,认为这样会被剥削、被欺诈。在他们的字典里,要么“赢”,要么“输”,“双赢”是难以被理解的。显然,在类似思想的影响下,这些国家的市场很难发展起来,经济也很难搞好。对此,我们必须引以为戒。

课堂讨论

过去三十多年中国经济成功的关键是什么?

学术经典
司马迁论自由市场

司马迁是汉代的伟大史学家,也是在世界上最早倡导自由放任市场的人。在他的巨著《史记》中,他不仅描述了帝王将相的生平,也记录了当时市场的繁盛及其运作的规律。

作为市场经济的倡导者,司马迁的第一个贡献是提出了著名的“善因论”,认为当政者应该顺应经济规律去治理国家。他指出:“耳目欲极声色之好,口欲穷刍豢之味,身安逸乐,而心夸矜势能之荣使。俗之渐民久矣,虽户说以眇论,终不能化。故善者因之,其次利道之,其次教诲之,其次整齐之,最下者与之争。”可见,在司马迁看来,治国的最高境界是顺应人性,给人们追求幸福的自由,而不是与民争利。只有人民有了追求幸福的自由,社会才会和谐发展。

司马迁的第二个贡献是指出了商人阶层在社会中的重要性。他指出:“待农而食之,虞而出之,工而成之,商而通之。”这里,他将商人和农、虞(指管理山泽的人)、工等职业相提并论,指出了其在经济生活中的不可或缺性,这在当时是十分可贵的。

司马迁的第三个贡献是总结了市场运作的一些规律。例如,他指出:“物贱之征贵,贵之征贱,各劝其业,乐其事,若水之趋下,日夜无休时,不召自来,不求而民出之。岂非道之所符,而自然之验邪?”这一思想是和经济学中的供求规律不谋而合的。

司马迁的第四个贡献是总结了企业家的特质,并记录了企业家的行动。他指出,企业家应该“时用则知物”“择人而任时”“富无经业,则货无常主,能者辐凑,不肖者瓦解”。这和现代奥地利学派经济学中关于企业家的论述有着很多契合。另外,他还描述了当时企业家的生活,指出“千金之家比一都之君,巨万者乃与王者同乐”,由此我们可以一窥企业家在当时社会中的重要性。

除此之外,司马迁还提出了很多其他有价值的论述。例如他指出“是以廉吏久,久更富,廉贾归富”,这其实就是现代的声誉理论。

资料来源:本专题中的史料都引自《史记》中的《货殖列传》。

学术经典
亚当·斯密:市场是一种“看不见的手”

“人类几乎随时随地需要同胞的协助,但要想仅仅依赖他人的恩惠,那一定是不行的。他如果能够刺激他们的利己心,使有利于他,并告诉他们,给他做事,是对他们自己有利的,他要达到的就容易得多。不论是谁,如果他要和旁人做买卖,他首先就要这样提议。请给我以所要的东西吧,同时,你可以获得你所要的东西:这句话是交易的通义。我们所需要的相互帮忙,大部分是依照这个方法获得的。我们每天所需的食物和饮料,不是出于屠户、酿酒师或烙面师的恩惠,而是出于他们的自利的打算。我们不说唤起他们利他心的话,而说唤起他们利己心的话。我们不说自己有需要,而说对他们有利。”(《国富论(上)》,第12页)

“他所盘算的也只是他自己的利益。在这场合,像其他许多场合一样,他受一只看不见的手的指导,去尽力达到一个并非他本意想要达到的目的。也并不因为事非出于本意,就对社会有害。他追求自己的利益,往往使他能比在真正出于本意的情况下更有效地促进社会的利益。我从来没有听说过,那些假装为公众幸福而经营贸易的人做了多少好事。”(《国富论》(下),第30页)

资料来源:译文选自亚当·斯密,《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商务印书馆2009年版。 lTXjSgCYE7KS/SIYNsfxOSsgI7gJoeL901ozwMoSWzh3JEzJJyn8pgeyZTHh7NVL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