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3.1

直接交换

所谓 直接交换 ,是指不借助于货币的物物交换,即以物易物。在直接交换中,参与交换的双方都既是卖者,也是买者,交换得来的物品通常也是为了直接享用,交换的比例就是某种物品用另一种物品衡量的相对 价格 。如一个人用3斤苹果换另一个人的1斤鸡蛋,我们就说1斤苹果的价格是1/3斤鸡蛋,或者说1斤鸡蛋的价格是3斤苹果。

直接交换: 不借助于货币的物物交换,即以物易物。

价格: 产品之间交换的比例。

3.1.1
交换的好处

让我们回到鲁滨孙的故事。在《鲁滨孙漂流记》的故事中,鲁滨孙后来在某一个周五救起了一个野人,他给这个野人起名为“星期五”。在荒岛上有了两个人之后,他们之间就可以直接交换了。交换的一种方式是星期五给鲁滨孙打工,鲁滨孙给星期五发实物工资(如每天几个椰子);另一种方式是每个人独立从事生产活动,然后交换各自生产的产品。我们现在看后一种交换如何能使双方受益。

表3-1 鲁滨孙和星期五的偏好排序相同的情况

表3-1给出了鲁滨孙和星期五各自对椰子和鱼的消费组合的偏好排序,其中字母A代表椰子,字母B代表鱼。这样,比如说,组合(3A,2B)表示消费3个椰子和2条鱼,组合(1A,4B)表示消费1个椰子和4条鱼。我们假定两个人的偏好完全相同,对于越排在上面的组合越偏好,比如说鲁滨孙和星期五的偏好排序中,(4A,4B)排在第 1位,(4A,3B)排在第2位,意味着鲁滨孙和星期五都更喜欢(4A,4B),而不是(4A,3B)。

假定鲁滨孙只采摘了4个椰子,星期五只捕到4条鱼。因此,鲁滨孙的初始禀赋是(4A,0B),即拥有4个椰子但没有鱼;星期五的初始禀赋是(0A,4B),即没有椰子但有4条鱼。那么,如果没有交换,各自消费自己所拥有的物品,鲁滨孙的偏好满足程度排在第16位,星期五的偏好满足程度排在第18位。设想鲁滨孙向星期五建议,用2个椰子换星期五的2条鱼,星期五会同意吗?答案是肯定的。因为,这样交换的结果是每人都可以消费2个椰子和2条鱼,两人的偏好满足程度都可以上升到第11位。因此,交换使双方的效用水平都提高了。这就是交换带来的好处。

课堂讨论

中国在实行计划经济的年代,农民必须把自己生产的粮食按政府规定的价格卖给国家。你认为这是一种交易吗?

事实上,1∶1的交换比例并非唯一可能的交换比例。即使鲁滨孙用1∶3的比例与星期五交换,双方也可以受益。此时,交换的结果是鲁滨孙的偏好满足程度上升到第4位(消费3个椰子和3条鱼),星期五的偏好满足程度上升到第17位(消费1个椰子和1条鱼),与不交换相比,双方也都受益。类似的,如果交换的比例是1∶2,鲁滨孙的偏好满足程度上升到第7位(消费3个椰子和2条鱼),星期五的偏好满足程度上升到第15位(消费1个椰子和2条鱼);如果交换比例是2∶1,鲁滨孙的偏好满足程度上升到第14位(消费2个椰子和1条鱼),星期五的偏好满足程度上升到第8位(消费2个椰子和3条鱼)。无论哪种情况,交换对双方来说都比不交换好。

但是,如果星期五提出要用4条鱼换鲁滨孙的4个椰子,鲁滨孙会同意吗?显然不会,因为按照这样的比例交换,虽然星期五的偏好满足程度可以上升到第16位,但鲁滨孙的偏好满足程度将下降到第18位。这就是交易必须出于自愿的原因。如果交易不自愿,一方可以强迫另一方做交易,被迫的一方就会受到损害。

以上我们假定两人具有相同的偏好但不同的初始禀赋。这当然是一个简化,交换的好处并不依赖于这个假设。事实上,许多交换之所以发生,正是因为交换双方的偏好不同。为了说明这一点,我们现在假定鲁滨孙和星期五具有如表3-2所示的词典式排序偏好:鲁滨孙更偏好于椰子,较多椰子的组合总是排在较少椰子组合的前面,不论鱼的数量为多少;星期五更偏好于鱼,较多鱼的组合总是排在较少鱼组合的前面,不论椰子的数量为多少。尽管,给定椰子的数量,鲁滨孙也喜欢更多的鱼;给定鱼的数量,星期五也喜欢更多的椰子。

表3-2 鲁滨孙和星期五的偏好排序不同的情况

进一步,假定每个人的初始禀赋都是2个椰子和2条鱼,即(2A,2B),偏好排序上都处于第13位。显然,如果鲁滨孙用2条鱼交换星期五的2个椰子,他们各自的偏好满足程度都可以上升到第5位。即便是1条鱼交换2个椰子,他们的偏好满足程度也可以分别上升到第4位和第10位;或者,如果用2条鱼换1个椰子,鲁滨孙的偏好满足程度上升到第10位,星期五的偏好满足程度上升到第4位。无论哪种情况,交换给双方都带来了好处。

一般地,交换的好处或者来自初始禀赋的不同,或者来自偏好的不同,或者二者兼而有之。注意,如果他们的偏好如表3-1所示,给定(2A,2B)的初始禀赋,交换就无利可图。

交换的好处或者来自初始禀赋的不同,或者来自偏好的不同,或者二者兼而有之。

从前面的讨论中我们看到,在只有两个人的交换中,能保证双方受益的交易价格不是唯一的;尽管交易使双方受益,但受益的程度会随交易价格的不同而不同。实际的交易采取哪一个价格,依赖于各自讨价还价的相对能力。但容易证明,如果参与交易的人数增加,交易价格的可行范围将不断缩小。比如说,在表3-1所示的例子中,如果鲁滨孙提出以1∶3的比例与星期五交换,但假如有一个罗宾斯在场,提出以2∶2的比例交换,则星期五显然更愿意与罗宾斯交换。这就是自由竞争的好处。自由竞争会使交易条件变得更为公平。

交易条件取决于交易各方讨价还价的能力。自由竞争会使交易条件变得更为公平。

知识拓展
纳什讨价还价解

在一个二人合作博弈的框架内,约翰·纳什(1994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证明,如果两个人的讨价还价能力是相同的,交易带来的好处将在二人之间平均分配。在上面的例子中,1∶1的交换比例就是纳什讨价还价解。

3.1.2
交换的无差异曲线分析

下面,我们用前面学过的无差异曲线对直接交换的好处做更精致的分析。

回顾一下,无差异曲线是产品坐标上刻画的个人在两种产品之间的偏好。把两个人的无差异曲线放在一起,可以给我们分析交换的好处提供一个非常直观的图解。图3-1是两个消费者、两种商品的埃奇沃思盒状图(Edgeworth Box)。左下角是鲁滨孙的坐标原点,右上角是星期五的坐标原点,二者拥有的两种商品的总量构成了盒子的边界,其中横坐标度量鱼的总量,纵坐标度量椰子的总量。

图3-1 埃奇沃思盒状图

盒中的任意一点,对应的是两种产品在两个人之间的可行分配。

盒中的任意一点,对应的是两种产品在两个人之间的分配,这些分配点在技术上都是可行的。每个分配点对应的下方横轴从左到右度量鲁滨孙拥有鱼的数量,左侧纵轴从下到上度量鲁滨孙拥有椰子的数量;上方横轴从右到左度量星期五拥有鱼的数量,右侧纵轴从上到下度量星期五拥有椰子的数量。由于两种商品总量固定,两个人拥有的商品数量存在此消彼长的特性(总量减去鲁滨孙的消费量就是星期五的消费量)。因此,当分配点向右移动时,鲁滨孙拥有的鱼的数量增加,同时星期五拥有的鱼的数量下降;当分配点向下方移动时,鲁滨孙的椰子数量下降,星期五的椰子数量增加。由于两种产品都是好的物品,对每个人来说都是多多益善,因此,离各自坐标原点越远的组合构成的无差异曲线,代表越高的效用水平。

在图3-1中,初始状态点A是否为一个稳定的状态?换句话说,两个人有没有动机通过交换让分配点发生移动?这取决于两个人的无差异曲线的形状,即两个人的偏好特征。

在图3-2中,我们画出了两个人的无差异曲线。可以看出,初始状态点A是鲁滨孙和星期五的两条无差异曲线(实线)的交点,而这两条无差异曲线包裹的面积中的任何一个点,其所处的位置在鲁滨孙的那条实线无差异曲线的右上方,同时在星期五的那条实线无差异曲线的左下方。这说明从初始点A向这个区间内任何一点移动,鲁滨孙和星期五的福利都会增加。因此,双方都有动机通过交易实现双赢的结果。根据这个逻辑,交易的终点一定满足经过两个人的两条无差异曲线的相切点,如B点。一旦到达两条无差异曲线的切点,任何进一步的交易都不可能使得双方都继续受益,交易就会停止,分配达到均衡状态。当然,这样的切点不是唯一的,图中两条实线无差异曲线之间的任何两条无差异曲线的切点都是分配的均衡点,至于实际均衡点在哪里,依赖于双方的讨价还价能力。这就是两人交易中交易条件的不唯一性。

图3-2 交换的机理

A点是初始状态点。交易的终点一定是两个人的无差异曲线的切点,如B点。

我们知道,无差异曲线上某一点切线的斜率为两种产品在偏好上的边际替代率,代表在该点位上一种产品(鱼)对另一种产品(椰子)的替代关系。而我们上面描述的交易终点,既然是两条无差异曲线的切点,那么它一定满足这样一个条件:对于两个人来说,在该点的边际替代率是相等的。在埃奇沃思盒状图中,这样的终点有无穷多个,它们都是交易的终点,因此构成的集合(轨迹)被称为 契约曲线 (contract curve)。

契约曲线: 所有无差异曲线的切点构成的轨迹。 8HlIjkhpHKCyQtTnHJ+CKl6CwnVZbl7EihI3YZn7QMfOcek3Vf4y6S7fqUk3EdQU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