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 导言 |

民主:跳出“兴亡周期率”的新路

1945年7月,著名民主人士黄炎培走进延安杨家岭的一孔窑洞中,同中共领袖毛泽东就如何治理国家进行了一次经典的对话。

黄炎培对毛泽东说:“我生六十余年,耳闻的不说,所亲眼见到的,真所谓‘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一人,一家,一团体,一地方,乃至一国,不少单位都没有能跳出这周期率的支配力。大凡初时聚精会神,没有一事不用心,没有一人不卖力,也许那时艰难困苦,只有从万死中觅取一生。继而环境渐渐好转了,精神也就渐渐放下了。有的因为历时长久,自然地惰性发作,由少数演为多数,到风气养成,虽有大力,无法扭转,并且无法补救。也有因为区域一步步扩大了,它的扩大,有的出于自然发展;有的为功业欲所驱使,强求发展,到干部人才渐见竭蹶,艰于应付的时候,环境倒越加复杂起来了,控制力不免薄弱了。一部历史,‘政怠宦成’的也有,‘人亡政息’的也有,‘求荣取辱’的也有。总之,没有能跳出这周期率。中共诸君从过去到现在,我略略了解的了。就是希望找出一条新路,来跳出这周期率的支配。”

面对黄炎培的一席坦然之言,毛泽东自信地回答:“我们已经找到了新路,我们能跳出这周期率。这条新路,就是民主。只有让人民来监督政府,政府才不敢松懈;只有人人起来负责,才不会人亡政息。”

黄炎培对毛泽东的回答倍感欣然,他说:“我想,这话是对的。只有大政方针决之于公众,个人功业欲才不会发生。只有把每一地方的事,公之于每一地方的人,才能使地地得人,人人得事,用民主来打破这个周期率,怕是有效的。”

这次对话,被后世誉为“窑洞对”而广为流传。毛泽东所给出的答案,既是对近代以来先进的中国人在思考中国向何处去时所显现出焦虑和彷徨心态的回应,更是对中国共产党人不懈探求挽救民族危亡、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民主之路的集中概括和精确表达。一代代的中国共产党人,顺应历史发展的潮流和最广大人民的诉求,立足中国的国情,同时借鉴人类优秀政治文明发展成果,走出了一条能够跳出“兴亡周期率”的中国式“民主新路”。

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提出:“工人革命的第一步就是无产阶级变成为统治阶级,争得民主。”以实现共产主义为理想的中国共产党自1921年建党,就始终以民主为基本的政治价值诉求,在艰苦的革命洪流中,不断探索民主在中国的实现道路。1949年,中国共产党通过民主建国的方式,结束了近代以来照搬西方政治发展模式的失败尝试,实现了向新型人民民主政治的伟大跨越,开启了人民民主政治发展的新历程。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深刻总结社会主义民主正反两方面历史经验,强调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的生命,坚持国家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不断推进政治体制改革,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取得重大进展,成功开辟和坚持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为实现最广泛的人民民主确立了正确的方向。

民主是21世纪中国发展的一个重要主题。在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民主”一词就出现了69次。在今天的中国,民主是个好东西,这已成为中国人和中国共产党人的基本共识。在要不要民主的问题上,可以说没有什么争议。但是,民主究竟是什么?中国能够实行什么样的民主?中国式民主的优势和特点又在哪里?中国民主政治的发展应该选择何种道路?对这一系列问题的追问,依然是我们无法摆脱但又必须予以澄清的重大任务。 K2RQEbVND0lRv682Lm5QCVKM4zkLmzRWL5VsY8eyJV9k+6CKj1bCrCXYkg1V4GTG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