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动人口,按流动方向划分,主要包括两类群体:城—城流动人口和乡—城流动人口。目前,乡—城流动人口占绝大多数,主要以进城农民工为主。2013年国家统计局农民工调查监测报告显示,2012年全国农村流动人口总量达2.6亿人之多,其中进城农民工数量达到1.63亿,并且还在以每年1 500万人的速度递增。
规模巨大的流动人口进入城市,给城市的社会服务与管理带来了新的困难与挑战。各地方与城市在流动人口社会管理创新方面也做出了不少的探索。比如,北京市的出租屋登记服务管理模式;上海市的流动人口权利权益综合保障模式;深圳市以“证、房、卡”为途径的流动人口服务管理模式;成都市流动人口信息化平台管理模式;宁波流动人口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模式;广东省流动人口积分制管理模式,等等。这些针对城市外来流动人口的社会服务与管理创新模式为做好城市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工作提供了有益的经验。
广东省是全国人口流入大省。据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显示,2010年广东省外来流动人口达3 128万人,居全国首位,占我国流动人口总量的12%,占广东省户籍人口的30%,其中农村流动人口达到2 661万人。据统计,中山市2012年年底常住人口约为312万人,其中户籍人口只有150万左右,外来人口超过本地户籍人口。大规模的外来人口增加了社会服务和社会管理的难度。为此,2009年中山市率先进行社会建设与社会管理创新,在全省首创流动人口积分制管理办法。之后,在中山市流动人口积分制管理政策实践的基础上,2010年,广东省人民政府发布《关于开展农民工积分制入户城镇工作的指导意见(试行)》,开始在全省试点农民工积分入户制度。此后经过一些地区的试点和实践,2011年年底,广东省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局等12部门联合制定《关于进一步做好农民工积分制入户和融入城镇工作的意见》,并于2012年1月正式实施。下文我们以中山市为例探索流动人口积分制管理过程中的经验与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