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5

祛湿热,中药材里有“奇药”

自古以来,说到“病”,大家自然就会联想到药。因为大部分疾病都离不开药物的治疗。当然,对于本书的“主角”湿热,想要更加有效地清除它,药物也不失为一个明智的选择。而且中药世界里,有很多药材都有清除湿热的奇效,如生姜、荷叶、陈皮、白扁豆、甘草、白术等。合理使用中药,祛除湿热会变得更加轻松快捷。

生姜温中燥湿,夏季的保健良药

中医认为,生姜为芳香性辛辣的健胃之药,可以温中燥湿。在炎热的夏季适当地吃些生姜能促进人体排汗,起到降温提神的作用,并防治多种暑热病证,是夏季的保健良药。

古话说得好,“冬吃萝卜夏吃姜,不用医生开药方”,这句话告诉我们,夏天常吃生姜能防病,保证身体健康。但是,很多人都对此提出了质疑。他们认为,从医学的角度来说,生姜性温,是助热提火之物。夏天本来就以炎热为主要特点,再吃生姜,那不是更热了吗?

其实不然,他们之所以会有这样的想法,主要是因为他们忽略了两个方面:第一,夏天虽然炎热,但也多雨潮湿,这时候是湿热损害身体健康最为猖獗的季节;第二,夏天炎热,凉拌、冷饮就成了饮食中的主要角色。一到夏天,很多人除了每天都要吃些西瓜及雪糕等来清热解暑之外,餐桌上百分之八十的菜肴都是凉的,如凉拌黄瓜、凉拌苦菊、西红柿拌白糖等。在炎热的天气里,这些生冷寒凉的食物吃下去确实是爽了口舌,但是脾胃却要遭罪了,因为它要受到寒湿和湿热的双重夹击。

这时候的脾胃最需要的就是温中燥湿。而生姜正好具有这样的功效。中医认为,生姜为芳香性辛辣的健胃之药,可以温中燥湿,而且适当地吃些生姜还能促进人体排汗,起到降温提神的作用。对于有头昏、恶心,胸闷、心悸等暑热症状的人来说,如果能喝点姜汤也是大有裨益的。

这就是为什么人们一直都把“夏吃姜”当成是养生保健的原因所在。因此在炎热潮湿的夏季里,我们也一定要记得把生姜当成作料加进我们的饮食中。当然,用它来泡茶喝也好。如“生姜绿茶”就是夏季里一道理想的养生良品。

生姜除了作为调料和泡茶之外,还可以当作主菜来食用。下面我就教大家烹制一道有助于除湿热的“仔姜炒老鸭”。具体做法如下:①取仔姜(当年的新姜)200克,洗净、切成片;②鸭肉200克去骨,也切成片;③锅置于火上,倒少许食用油,烧热后放入鸭肉炒香,再倒入姜片翻炒;④淋上适量酱油,放盐再翻炒至鸭肉和姜片熟透即可出锅。

不过吃姜时最好不要去皮,因为这样可以使姜更好地发挥整体功效。生姜烂后不要再食,因为它会产生很强的毒性,会使肝细胞变性、坏死,甚至会诱发肝癌、食管癌。另外,阴虚内热、血热的人要禁止食姜,尤其是干姜,其热气能行五脏,切不可多用。

祛除湿热养生堂

中医认为,生姜外用可养发固发,并有效防治头皮屑。具体用法是经常用10~20克生姜烧热水洗头。当然也可以将生姜切片之后摩擦头皮。

茯苓是很有名气的除湿中药

《本草正》中记载:“茯苓,能利窍去湿,利窍则开心益智,导浊生津;去湿则逐水燥脾,补中健胃……”茯苓性平,味甘、淡,一直被人们广泛运用,是一味很古老、很有名气的除湿中药。常用于除去体内的湿邪,减少湿热的发生。

前几年,我无意中跟一个朋友提到湿热对人体健康的危害。从此,他便对湿热格外害怕。有一次,他因为水肿的问题来找我调治。他开口就问我:“我这水肿和湿热没关系吧?”我回答他说是脾湿导致的。听到这里,他长长地舒了一口气,并说好在和湿热无关,否则问题就大了。听他这么一说,我就明白他对于湿热只是一知半解,急忙又给他补了一堂课。我给他详细地讲解了湿与热之间的关系,像他这种身体有水湿内滞的人,无论是久蕴,还是遇热,都会很容易演变为湿热。

他听后大惊,忙问我怎么办。不用说当然是要健脾利水,他现在的情况已经发展成轻度的水肿,只要稍微用药,就能轻松除去。当时我只给他开了一味茯苓。

因为茯苓是一味很古老、很有名气的除湿中药,甚至可说是一种药食。从中医的角度来说,茯苓性平,味甘、淡,归心、肺、脾、肾经,具有益脾安神、利水渗湿等功效。同时,很多古代的医典都对茯苓的功效进行了记载。如明代医家张景岳在《本草正》中说:“茯苓,能利窍去湿,利窍则开心益智,导浊生津;去湿则逐水燥脾,补中健胃……”可见,茯苓不仅能利水除湿、健脾养胃,还能益智安神。在临床上,茯苓常用于治疗水湿内滞所致的胃口欠佳,眩晕心悸,心神不安,失眠多梦,水肿,尿少,大便溏稀等。

不过,湿又有寒湿与湿热之分,体质不同,茯苓的配伍也有所区别,如果你想清除体内的湿热,可选择具有清热功能的猪苓、泽泻、百合、绿豆等配伍。如茯苓百合粥就是一道十分理想的祛除湿热的保健饮食。

别看茯苓是一种中药,但它的食用方法还是很多的,除了煮粥,还能泡酒,或磨成粉末与面粉和好后,烙成饼来吃。如果你有喝茶的习惯,常用它来入茶也是相当不错的。如每天可取10克左右的茯苓粉和3克绿茶一起置于大茶杯或茶壶中,冲入约800毫升沸水,再用小勺将茯苓粉搅拌化开后,加盖闷5~10分钟,即可频频饮。

茯苓的保健功效虽好,但并不是人人都适宜,尤其在用它来保健时,一定要注意。气虚下陷、津伤口干、虚寒多尿、滑精的人就不宜。另外,根据前人经验,在服用茯苓的同时,还要忌米醋及地榆、雄黄、秦艽、龟甲等药材,以免影响各自功效的发挥,或造成其他不良后果。

祛除湿热养生堂

中医临床实践表明,加入茯苓的酸枣仁汤可以治疗湿滞所致的心神失养、虚烦不眠、心悸眩晕等。具体方剂为:茯苓9克,酸枣仁15克,知母6克,川芎5克,甘草3克,一起加水煎服。

荷叶除湿热,是安全的药食同源之品

中医认为,荷叶味甘、性寒,具有清热除烦、健脾利湿、升发清阳等功效,是最好的、最安全的药食同源之品。经常食用,可以达到轻松祛除湿热的目的。

每到炎夏来临,天地之间湿热之气氤氲蒸腾。这对于人们来说,是一种身心上的煎熬,不但闷热难当,湿热之气通过呼吸道、食管或皮肤入侵于身体内,五脏六腑也难以逃脱湿热的困扰,这时候真恨不得一下子回到冬天去凉爽凉爽后再回来。当然,这个愿望我们是可以实现的,因为现在很多工作的地方和家庭都有空调。其实,除了待在空调房里之外,还有一个好去处,那就是荷塘边。荷塘里碧绿的荷叶、粉红的荷花美不胜收,清香宜人,让人觉得神清气爽。如果能摘几片荷叶及荷花回去煮粥吃的话,对于清除体内的湿热效果非常好。

荷叶味甘、寒,气味清香,归脾经和胃经,具有益气健脾、清暑利湿、凉血止血、升发清阳的功效,可以预防湿热引起的中暑、热痱、湿疹等,同时开胃增进食欲,治疗中暑所致的头昏脑涨、胸闷烦渴、面色红赤、小便短赤、外感身痛及脾湿泻泄等。总之,荷叶就是自然界赐给人们清除湿热的最好礼物。

说到这里,我教大家如何用采来的荷叶和荷花煮粥吧!

荷叶不仅夏天食用很好,对于体内有湿热蓄积,或容易遭受湿热袭击的人来说,其他季节也可以食用。不过这时候,就只能使用干品荷叶了。用干品荷叶时,最好先洗一下,再撕碎或切碎,用800毫升沸水冲泡,加盖闷10~15分钟,再去渣取其汤水与淘洗干净的大米一同煮粥即可。如果你没有时间煲汤煮粥,也可以直接将10~20克干荷叶放入茶壶或大茶杯中,加适量沸水闷泡5分钟后,当茶饮用。当然,也可以加蜂蜜、冰糖等来调味,或加入陈皮、山楂等食材一起冲泡。

荷叶虽然清香味美,能除热,但是对脾胃虚寒患者和正处于怀孕期的女性朋友却并不适宜,因为荷叶性寒,又能活血,既会加重寒证,又会对胎儿造成伤害。

祛除湿热养生堂

现在很多地方都可以见到人们用荷叶包菜肴等,其中最为常见的是“荷叶蒸鸡”或用荷叶包米制作成“荷叶饭”等。大家也可以自己学着制作和常食这样的食物,对于除湿热、去油腻都很有帮助。

陈皮理气益脏腑,除湿热能帮忙

陈皮是一味理气和中、调养脾胃的良药,并具有顺气的功效,最能通调三焦之气,补益脏腑,适量使用,可帮助祛除身体中的湿热之气。

前段时间,朋友老江对我说,最近肚子有点发胀,吃饭一点也不香,而且感觉整个身体都很不通畅,憋得慌,要我给他想个最简单的治疗方法。我也没有多想,就让他上药店去买些陈皮,每天泡几杯茶喝。

还不到三天,他就对我说:“别说,你这个方法真是十分简单,又很有效果。这不,才两天肚子就不胀气,身体也不憋屈了。吃饭也正常了!”

这是理所当然的,因为陈皮本身就是一味理气和中、调养脾胃的良药,不但能顺气,还能治疗食欲不振、腹胀腹泻,反胃呕吐、咳嗽痰多等。因为陈皮最能行脾胃之气。脾胃处于人体的中焦位置,如果中焦之气通畅了,三焦之气也会随之变得通畅。在前面我们讲过,调理三焦有助于湿热的祛除。那么能使三焦之气变得通畅的陈皮对于祛除身体里的湿热肯定也有帮助。

因此,想除湿热的朋友们不妨在自己的饮食中加点陈皮。最简单的方法就是像老江一样用它来泡茶喝。

此茶稍凉后,如果能放入冰箱中冰镇一下风味会更好。如果你没有时间且不习惯喝茶的话,那还可以用陈皮来煮汤。在平时熬汤时放上一些陈皮就很好。当然也可以用它来煮粥,当正餐食用。如加点性寒的绿豆与陈皮煮粥更有利于湿热的祛除。“绿豆陈皮粥”的做法:取100克大米和20克绿豆一起淘洗干净,入锅,加适量水,大火烧开后转小火熬煮15分钟,再将洗净切碎的陈皮入锅与粥同煮至粥成,最后加盐或白糖、蜂蜜等调味即可。

但陈皮偏于温燥,有干咳无痰、口干舌燥等症状的阴虚体质者不宜多食。一般来说,用量每人每天以6~10克为宜。此外,不要用鲜橘皮代替陈皮,因为鲜橘皮不具备陈皮那样的药用功效,而且鲜橘皮表面上残留的农药和保鲜剂会对人体的健康造成损害。

祛除湿热养生堂

在选用陈皮除湿热的时候,大家还可以与其他药材配伍,如配伍竹茹、麦冬各5克,香椽皮3克。这样一寒一热的搭配,更能祛除湿热。

玉米须变废为宝,有效除湿热

在中药里,玉米须又称龙须,性平,味甘、淡,可入肝、肾、膀胱三经,具有清热解毒、利尿消肿、平肝利胆的功效。所以大家可以经常变废为宝,用玉米须来有效地除湿热。

夏天正是吃新鲜玉米的大好季节,但是经常煮新鲜玉米吃的人都会习惯性做一件事,那就是将玉米青绿色的“外衣”和里面的须子拔得一干二净,并扔进垃圾桶里之后,才把玉米棒子放进锅中去煮。其实,这是一种高度浪费的行为,因为被夹在中间的那些玉米须是一种传统的中药材,可以治疗水肿、黄疸、脚气等湿或湿热引起的疾病,把它们扔掉实在是可惜。

在中药里,玉米须又称龙须,性平,味甘、淡,可入肝、肾、膀胱三经,具有清热解毒、除湿消肿、利尿通淋、平肝利胆的功效。现代药理研究还表明,玉米须能降血压、降血糖。《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药材标准》1985年版将玉米须收录为常用药材之一,主要用于治疗水肿、黄疸、脚气等病。

所以,我们可以变废为宝,用玉米须来有效地除湿热。在食用玉米的时候,把它的须子留下来煮成“龙须茶”喝。龙须茶甜丝丝的,而且十分经济实惠,可以作为全家人的除湿热的保健茶饮。

对于不喜欢喝茶的人来说,可将玉米须入菜煮汤喝。如“玉米须靓汤”就十分营养与美味,具体做法:①先将150克排骨剁成块,入沸水焯净血水;②玉米1根洗净切成段,生姜1小块洗净拍松,鲜玉米须50克洗净;③以上食材一同放进砂锅中,加水约800毫升,大火烧开后,转小火炖煮至排骨熟透,放入几片西红柿和1~2棵香菜,再加盐等调味即可出锅。

一般来说,玉米须性平,没有什么禁忌,但是在选择玉米须的时候也一定要注意将露在外面的部分去掉,只使用包在玉米棒里面的那些,因为露在外面的难免会受到农药的污染。

祛除湿热养生堂

《湖北中草药志》记载了一个用玉米须治尿路感染的方子,即:玉米须15克,金钱草45克,萆薢30克。水煎服。正在受尿路感染的朋友不妨试试。

白扁豆通利三焦,化湿降浊

《本草纲目》记载:“硬壳白扁豆,……通利三焦,能化清降浊,故专治中宫之病,消暑除湿而解毒也。”因此,大家可将它加入饮食当中来通利三焦,化湿降浊,防治湿热。

白扁豆是最为常见的一种豆类食品,它的营养十分丰富,口味好,深受大家的欢迎。但是大家可能还有所不知的是,白扁豆还是一种可以除湿的药物。如《本草纲目》记载:“硬壳白扁豆,其子充实,白而微黄,其气腥香,其性温平,得乎中和,脾之谷也。入太阴气分,通利三焦,能化清降浊,故专治中宫之病,消暑除湿而解毒也。”由此看来,白扁豆味甘,性微温,归脾、胃二经,益气健脾、和中化湿、通利三焦、清热解毒及化湿降浊的功效特别好。而且2010年出版的《中国药典》中也说白扁豆能“健脾胃,清暑湿。用于脾胃虚弱、暑湿泄泻、白带”。与其他膳食或中药同时使用,还可以调治脾虚湿滞,食少、便溏或泄泻及女性白带异常等疾病。

因此,朋友们在日常生活中也可以将它加入饮食当中来通利三焦,化湿降浊,以达到防治湿热的目的。最简单的做法是经常煮点白扁豆粥来食用。

如果你觉得它的口味过于单一,那就加几颗红枣或桂圆肉、1克莲心等。另外,大家还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将白扁豆煮熟捣成泥做馅,或与熟米粉一起制作各种糕点和小吃。当然,白扁豆也可以单独水煎服用,如《千金方》中就有这样的用法。对于茶友们来说,每天一杯“白扁豆茶”也相当不错,具体做法:将500克白扁豆用小火炒黄,再将它研碎,每次放10~20克于茶杯或茶壶中,放适量冰糖,冲入800~1000毫升沸水,加盖闷15~20分钟即可开盖,频频饮用。白扁豆炒后可使健脾止泻作用增强,如果偏于暑热夹湿,或想要取得更好的效果,还可以加入10克左右的荷叶、滑石等清暑、渗湿的药材。

一般情况下,白扁豆干品的用量每人每天以15~30克为宜。另外还要特别提醒大家的是,白扁豆有一定的毒性,这种毒素通过加热处理至熟时才会失去,所以食用白扁豆时一定要煮熟,以免中毒。

祛除湿热养生堂

白扁豆一身是宝,无论是果实还是果皮、花、叶都可入药。因此,有条件的朋友,还可以在相应的季节里,采集一些它的花和叶,洗净晾干之后用来泡茶、煮汤、煮粥等。

车前草通利下焦,排湿热很有效

中医认为,车前草味甘,性寒,可归肝、肾、膀胱三经,具有养肝益肾、清热凉血、利尿解毒等功效,最能通利下焦,用它排湿热效果很好。

“采采芣苢(fǒuyǐ),薄言采之。采采芣苢,薄言有之。采采芣苢,薄言掇之。采采芣苢,薄言捋之。”这是《诗经》中一首描写妇女采集野菜的诗歌。而诗中的“芣苢”就是我们现在所说的车前草。在风和日丽的农闲日子里,农家妇女们便结伴出去采车前草,她们边采边唱,欢乐无比。可见,远在上古时期人们就开始食用车前草了。数千年来,它都是人们渡过饥荒的“救命草”,被人们奉为“观世音草”。

但是到了现在,车前草已经由充饥的野菜摇身变成了用于治病的中草药。中医认为,车前草味甘,性寒,可归肝、肾、膀胱三经,具有养肝益肾、清热凉血、通利下焦、利尿解毒等功效,可用于治疗牙痛、黄疸、热痢、腹泻、尿血及女性白带异常等多种疾病。

从上面的叙述中不难看出,车前草可以通利下焦,排除湿热。如果想免除湿热的困扰,不妨在春夏季节,也趁着风和日丽,去郊外采些车前草来食用。实在没有时间,去中草药店买些干品也可以,用来煮汤、煮粥、泡茶都很好,如“车前蛋花汤”。

对于茶友们来说,车前草茶可是理想的选择。每天可以取10克左右的干车前草和3克绿茶一同置于大茶杯中,冲入800~1000毫升沸水,加盖闷15~20分钟之后即可开盖,频频饮用,当然也可以放适量冰糖、白糖来调味。如果你不想加绿茶,单用车前草一味也可以。

不过,我要提醒大家的是,在野外采集的车前草嫩叶一定要清洗干净,可以事先用淘米水或少许洗洁精兑水浸泡10分钟左右,再进行彻底清洗。炒前也最好在沸水中烫一下,以达到除污消毒的目的。

祛除湿热养生堂

不光是车前草能食用,它的种子也是很好的中药,且功效更加理想。因此大家也可以用车前子来煮粥、泡茶或制酱食用来除体内的湿热。

马齿苋除湿热,唾手可得

《滇南本草》一书指出马齿苋能“益气,清暑热,宽中下气,滑肠,消积滞,杀虫,疗疮红肿疼痛”。现代医学专家称它为“天然抗生素”。而且,马齿苋随处可见,唾手可得,是除湿热的理想食材。

有一天,朋友打来电话说最近新学了一道养生粥,让我下班后去他家品尝,并卖了一个关子——死活不肯说是什么粥。我记得那是个夏天的傍晚,下班后我带着好奇的心情赶到了他家,他还在厨房里忙活,我休息了好一会儿,他才为我端出那道神秘的养生粥——原来是用马齿苋和大米煮成的。我高兴地说:“这个粥送得真是时候,现在正是湿热泛滥的季节,用它来除湿热是最好不过的。”

吃过马齿苋的人都知道,它很有肉感,口感爽滑,味道甘中带酸,因此现在有很多人都把它当成一种美味的野菜来食用,但是却不知道它也具有很高的药性,可以有效地帮助大家除热。马齿苋性质偏寒,早在明代,云南医家兰茂就在《滇南本草》一书中指出马齿苋“益气,清暑热,宽中下气,滑肠,消积滞,杀虫,疗疮红肿疼痛”。就是说,马齿苋具有益气健脾、清热解毒、利水除湿、止血凉血、散瘀消肿、杀菌消炎、止痒止痛等多种功效。为此,现在的医学专家还送给它一个“天然抗生素”的雅号。

一到春夏季节,马路边、郊外的田野里到处可以看到马齿苋,随随便便就能采上一把。真可以说是马齿苋除湿热,唾手可得。下面就教大家用马齿苋煮粥的方法。

马齿苋的食用方法很多,用来凉拌也别有风味,凉拌马齿苋的具体做法:取新鲜马齿苋250克,洗净,切段,入沸水锅中焯至软熟,捞出并控干水分后,放于大容器中,加入盐、白糖、味精、食醋、蒜蓉及香油等拌匀即可。当然,对于喜欢喝茶的朋友来说,也可以用干马齿苋泡茶,如取5克干品马齿苋和5克绿茶一起用沸水冲泡即可。

不过,马齿苋虽然味美,但也不要大量食用,一般来说每人每天干品以10~15克为宜,鲜品则以30~60克为宜。而且马齿苋性寒,脾胃虚弱、受凉引起腹泻、大便泄泻者及怀孕期间的女性朋友一定要忌食。食用马齿苋时要忌甲鱼,否则会导致消化不良、食物中毒。另外,不可与胡椒等温热的药同食,否则会影响其功效的发挥。

祛除湿热养生堂

马齿苋能抗菌消炎、止痒止痛,除了内服之外,还可以外用,治疗多种真菌感染性皮肤病,如湿疹、脚气等。具体做法是:取适量马齿苋捣碎外敷患处,或用马齿苋煮水清洗、浸泡患处。

白茅根除湿热,最益脏腑

中医认为,白茅根味甘,性寒,归心、肺、胃、膀胱四经,具有生津止渴、清热解毒、凉血止血、利尿通淋的功效。常用它来除湿热,有益五脏六腑的安康。

湿热是让人十分头疼的毒素,因为这个家伙不仅容易滋生,还十分贪婪。一旦入侵或是形成,就会渐渐地在身体里的脏腑组织中四处流注、泛滥以“扩张”自己的“领地”,让五脏六腑都深受其害。如何祛除这个大毒,以确保脏腑的安康呢?我给大家推荐一个十分简单的方法——经常服用白茅根。

白茅根是一味清热的止血药,它味甘,性寒,归心、肺、胃、膀胱四经,具有生津止渴、清热解毒、凉血止血、利尿通淋的功效,又具有清血分之热,既不伤燥,又不黏腻,凉血而不积瘀的特点。所以,常用于肺热咳喘,胃热呕逆,热病烦渴,吐血,尿血,淋病,水肿,黄疸,女性月经过多、崩漏等疾病的治疗。

可见,白茅根的功能非常强大,运用范围也很广泛,对于五脏六腑的湿热都有清除的作用。对于体内有湿热的人来说,它是一种清甜的药材,十分容易入口。如果觉得它的味道太淡,那就加点白糖煮成“茅根白糖饮”吧!

有人问,用白茅根泡茶喝行不行。这当然是可以的,不过泡茶时间最好长些,以20~30分钟为宜。用具也一定要选好,最好选择带盖的茶壶或保温杯等,因为白茅根不像其他药,尤其是干品白茅根密度小,不易沉于水中被泡透,只有在长时间、较高温度的水中浸泡,才能发挥出理想的功效。当然,白茅根也是可以入菜的。如果你想在正餐中服用它,可以用它来煮汤。如“茅根排骨汤”:取排骨200克,剁成块后,入沸水锅中焯净血水;再放到干净的砂锅中,加水约800毫升,同时将1块姜拍松放进去;大火烧沸后,转小火炖煮20分钟之后,放入30克左右的白茅根,继续煮20~30分钟,或是煮至排骨熟透,加盐调味即可。

如果想要取得更好的效果,还可以用藕节、荸荠、金银花、牡丹皮等与白茅根配伍使用。不过,在此要提醒大家的是,一般情况下白茅根的用量以10~30克为宜,如果是鲜品则可用到30~60克。另外,脾胃虚寒的人不要服用,以免加重虚寒的症状,或造成不良后果。而且白茅根忌铁器,烹制时一定要避免用铁锅铁铲。

祛除湿热养生堂

除了煎煮和泡茶之外,白茅根还可以研末和捣汁服用,如在用它来煮粥时就可以将它打成细末,再与大米同煮,并一同吃掉。而在使用鲜白茅根时,就可以用它捣汁或榨汁来饮用。

甘草清热解毒,助五脏除湿

李东垣说:“甘草,……生用则气平,补脾胃不足,而大泻心火;炙之则气温,补三焦元气,而散表寒,除邪热,去咽痛,缓正气,养阴血。”可见,甘草具有清热解毒、调补三焦的功能。甘草也是一种可以帮助五脏除去湿热大毒的药材。

使用过中医药方来治病的人,只要仔细留意一下,就会发现很多药方091中都会有甘草。确实,甘草在临床上的运用相当广泛,这主要得力于它调和诸药、解百药之毒的功能。甘草就好比医药王国里一位德高望重的老人,处处缓和矛盾,调解纠纷,劝善救人。所以在中药里,甘草享有“国老”的美誉,也被人们称为中药里的“和事佬”。不过,甘草的作用不仅仅是这些,对于正受困于湿热带来的“水深火热”中的人们来说,它可算得上是福药,经常服用,能帮助五脏除湿热。

甘草味甘,性平,入脾、胃、肺三经,又能解毒,所以能调和五脏六腑。我国医学史上著名的“金元四大家”之一的李东垣说:“甘草,……生用则气平,补脾胃不足,而大泻心火;炙之则气温,补三焦元气,而散表寒,除邪热,去咽痛,缓正气,养阴血。”在他看来,甘草能调和阴阳,生用能起到补益脾胃的不足、大泻心火的作用,炙甘草则能温补三焦元气、散寒除热,益气养阴血。

可见,甘草确实能清热解毒、调补三焦,对于祛除湿热大毒有很大的帮助。但作为药物的甘草要如何使用才最好呢?最简单的方法就是用它来泡茶喝。

甘草既然可以泡茶饮用,那它理所当然也可入粥、饭之中服用。对于脾胃湿热、没有胃口以及常常出现口气难闻的朋友,就可以每天用甘草加上1~2个乌梅煮粥吃。乌梅甘草粥的具体做法:①将100克大米淘洗干净,与1个乌梅、10克生甘草一起入锅,加水约800毫升;②大火煮开,转小火熬煮至粥成;③拣出乌梅和甘草,即可食用。

内服甘草,每人每天以3~9克为宜,大剂量可达30~60克,不过最好是根据病情,并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根据前人经验,在服用甘草时要忌京大戟、芫花、甘遂、海藻及鲤鱼等,以免影响各自功效的发挥或引起中毒。有人认为,甘草能够和药解毒就长期大量地服用,在这里提醒一下,这种做法是不可取的,尤其是生甘草,长期大量地服用,会引起浮肿;而且体内湿盛、浮肿的人是不宜服用甘草的。

祛除湿热养生堂

当然,甘草也能外用,如在患有阴下湿痒、湿疹等湿热所致的外在皮肤病时,可以取10~20克甘草煎水清洗或泡洗;对于已有破溃的地方,还可以将甘草研细末外敷。

白术除湿益气,配伍使用效果好

中医认为,白术性温,味苦、甘,归脾、胃二经,芳香质柔,可升可降,具有益气除湿、止汗固表等多种功能,是一味很百搭的药材,经常与甘草、茯苓等药材配伍使用效果很好。

传说,有一次汉武帝出巡,在东方看到一个头顶数尺高的白色光环的壮汉,他以为自己遇到了道行高深的神仙,于是恭恭敬敬地上前叩拜和询问。谁知壮汉却说:“我只是一个凡人,不过我已经有180岁了。在我85岁时也和其他人一样已经发白齿落,老态龙钟。后来有幸遇到一位道长教我绝谷之法,每天只吃白术和饮水。没多久我的头发变黑了,又重新长出了牙齿,还能日行百里。”

当然,这个故事的真实性不高。不过,故事中的白术确实是一味养生功效很强的药材。想要祛除体内的湿热大毒,白术是比较理想的选择。白术性温,味苦、甘,归脾、胃二经,具有益气除湿、止汗固表等多种功效,如金代医家张元素在《医学启源》记载白术能“除湿益燥,和中益气,温中,去脾胃中湿,除胃热……”另外,白术还具有芳香质柔、可升可降、守而不走的特点,是一味很百搭的药材,常用它与其他药材配伍使用,就能轻松地达到除湿热的目的。

一般来说,白术最宜与甘草、茯苓、人参等配伍,而且白术与它们的组合就是中医上最为有名的补脾胃方——“四君子汤”。不过,如果用于除湿热,那就用它与具有清热解毒功效的甘草配伍吧,如“白术甘草茶”就很不错,功效理想,方法又简单!

白术虽是一味药材,但也是最为常见的食疗用品,因此它的服用方法是很多的,如果你不喝茶的话,那就每天用它来与其他药材一起煮粥吃。如“白术除湿热粥”,具体做法:①大米100克淘洗干净,放入砂锅中,加水约800毫升,大火烧开后转小火熬煮;②取白术10克,白茯苓和甘草各5克,一同研成细末;③待大米熬煮20分钟之后,再将药末倒入锅中,继续熬煮10分钟或粥成即可。

白术的用量每人每天以3~10克为宜,可利水燥湿。生白术也可以用,如果是用于治疗腹泻,则最好选择炒白术。不过要提醒大家的是,白术以利湿为主要功能,所以阴虚内热、津液不足、口渴多饮、皮肤容易干燥的人及邪气如病毒等入侵体内的人都最好不要服用。

祛除湿热养生堂

白术属于中药界里的“十二美白仙子”之一,因此对于热衷于美容的朋友们来说,它可是理想的美容之物。具体用法有浸醋涂面,或研成细末之后,与蜂蜜、鸡蛋清或水等调成糊做面膜,祛斑、美白的功效很好。

豆蔻化湿消痞,最适合湿温初起时用

中医认为,白豆蔻味辛,性温,归肺、脾、胃三经,最能化湿消痞、温中行气、开胃止呕,最适合湿温初起时用。

“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自从唐代杜牧的《赠别》诗中的此诗句问世以来,豆蔻年华便成了少女的代名词。实际上豆蔻是一种植物的名称,同时也是一种十分古老的中药,以温中除湿为主要功能,其中以“豆蔻”命名的中药一共有四味,它们分别是白豆蔻、草豆蔻、红豆蔻和肉豆蔻。而对于体内有湿热的人来说,白豆蔻是较为理想的,尤其是湿温初起时用最适合。

白豆蔻味辛,性温,归肺、脾、胃三经,最能化湿消痞(气结、结腹为表现症状)、温中行气、开胃止呕,常用于治疗湿阻脾胃所致的气滞胸脘胀满、不思饮食、反胃呕吐等疾病,同时对于湿温,即我们现在所说的湿热初起也有很好的治疗作用。

作为食疗用品,豆蔻怎样使用呢?我首推豆蔻粥。

当然,对于上班一族或喜欢喝茶的朋友来说,每天用豆蔻泡茶也能收到十分理想的效果,“豆蔻茶”做法:取10克豆蔻与5克甘草一起研成粗末,再根据自己的喜好或实际情况,选择红茶或绿茶及洛神花等(如果是体内有湿而无热的症状,那就最好选择红茶配伍;如果阻滞于体内的是湿热之气的话,那就最好选择绿茶和洛神花),一起置于保温杯中,冲入适量沸水,加盖闷置10分钟左右即可饮用。可视情况续水,以味淡为宜。

一般情况下,白豆蔻的用量每人每天5~10克为宜。但是,有一点大家还要牢记,豆蔻温中燥湿,阴虚内热,或胃火偏盛,如有口渴、大便燥结和患有糖尿病的朋友一定要忌用,否则会加重症状,或造成不良后果。

祛除湿热养生堂

豆蔻不但是用于治病的良药,由于它气香,味道辛凉、微苦的原因,而成为烹调的调味品,主要用于去除异味和增加辛香味。因此,大家在做卤水和火锅的时候都可以放几个豆蔻来增香,调味。 Re7NKd/I+tSaix6x7nXIf9SEhFUVDUnSoo+MW84yvWJqE9t8BfbzXmNjc6cXqg/q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