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4

内因外邪滋生湿热,恪守良好生活习惯很关键

无论是湿邪热毒,还是湿热之毒,既有内生的原因,也有外侵的因素,而且很多时候,一些让人忽视的生活习惯都会为湿热打开大门,或成为滋生和加剧湿热的潜在之因,比如春天保暖不当,夏天贪凉,乱服补药,吸烟酗酒,等等。因此,防治湿热,恪守良好的生活习惯也是很关键的。

春暖花开,要清温防风防湿

春风送暖,春雨如油,绿野繁花,无限美好。但是春天里的温、风和湿一旦入侵人体,就会演变成湿热,危害健康。所以在春暖花开之际,大家不要忘了清温、防风和防湿,以免为湿热埋下祸根。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杜甫的一首《春夜喜雨》为我们生动地描述了一幅春雨随着春风而至,在夜幕中悄然无声、细细地滋润着世间的万物的美好景象。春天来了,春风春雨也会随之而来,万物萌芽,草长花开,绿野繁花,春光无限美。不过在这里要给大家提个醒,在享受着春天带来的美丽与美好的同时,千万要记得清温、防风和防湿。虽说春风送暖,春雨贵如油。但是春天乍暖还寒,稍稍疏忽,它的温、风和湿就会变成病邪,一旦入侵人体,就会演变成湿热,危害健康。

清温,莫让温暖变成湿热的“温床”

在我国民间一直流传着“春捂”的保健之法。但是“春捂”也要有个度。首先,要根据自己的身体状况和对温度的感知程度来定。如果体质差,怕冷,容易受风寒的人就需要捂一捂来防寒及防风保暖。如果你是一个怕热或是爱出汗的人,那就要学会根据天气的变化随时添减衣物。总之,不能别人都穿着薄衣、短袖了,你还捂在棉衣、羽绒服里面汗流浃背,这样反而容易引起内热,对身体健康不利。

另外,《史记·太史公自序》中记载:“夫春生夏长,秋收冬藏,此天道之大经也。弗顺则无以为天下纲纪。”一年四季,春温,夏热,秋凉,冬寒,每一个季节都有自己的特点,并构成了春生、夏长、秋收、冬藏等自然界一切事物的规律。春天万物苏醒,阳气渐渐升发,我们的身体也是这样。因为在五行中,肝属木,在这个季节里它的疏泄与条达功能与春季的阴阳变化是通应的,它就像春天的树木那样在生发和主管着人体一身阳气的升腾。所以在春天里要特别注意养肝,以保证肝气的正常疏发,否则肝气郁结化火,为湿热之毒的形成埋下隐患。养肝清温要注意以下两点,一是保持良好的情绪,舒畅和开朗的心情;二是多食新鲜的绿色果蔬,以及动物的肝脏,等等。

防风,不让湿热有“虚”可乘

都说春风醉人,春风确实温暖,让人感到舒适和陶醉,但就是这个暖暖的春风,也会助长我们身体里面的湿热之气。金代著名医家刘完素在《素问玄机原病式》中讲:“风本生于热,以热为本,以风为标,凡言风者,热也。”这句话告诉我们,风本来就生于热中,它是以热为本。尤其在病理上,它们的变化过程多为兼化的关系。这就是为什么暖春里常常有人感冒的原因,如果去看中医,他们还会跟你讲,你患的是风热感冒。所开的药物也是具有清热散风功效的菊花、金银花、薄荷、连翘等。那如何防风呢?

一是合理增添衣物。适当地捂一捂,尤其是在起风的天气里,要特别注意。这时我们可以穿上风衣,围上围巾,戴上薄帽等,以防止风邪的入侵,助长身体的热邪。而且春天里乍暖还寒,这也是防寒的重要举措。

二是及时关上窗户。生活起居需要新鲜流通的空气,所以每当暖春来临,大家都会把紧闭了一个严冬的窗户敞开,与外界交换新鲜的空气。但是,开窗通风也要有个限度,不要一天24个小时都将此事进行到底。而是趁着风和日丽的天气,开窗通风几小时。但是到了晚上或起风的时候,那就要及时关闭门窗,防止风邪。

防湿,防止湿气入侵酝酿成“湿热”

当第一声春雷炸响,春雨也开始淅淅沥沥地降临,空气变得潮湿起来。尤其是谷雨的时节里,雨水量逐渐增多。所以,春季防湿工作也不能疏忽大意。防湿具体来说有三个重点。

一是在阴雨天里要力求环境干燥。在阴雨天气里,要及时关闭门窗以防外在的湿邪。如果室内的空气实在潮湿,还可以安放一些除湿的物品或设备。除湿的物品有生石灰、竹炭等。大家可以用布料或麻袋等透气性好的物品将它们包好后放置于室内各处。

二是不要涉水淋雨。民间有句老话说得特别好,“饱带干粮、晴带雨伞”。虽然这是用于形容未雨绸缪的说法,但是在雨水多的谷雨季节里,一定要记得关注天气的变化,如果预报有雨,那在出门时最好记得带一把雨伞。如突遇下雨,最好找个地方避一避,千万不要淋雨涉水。

三是湿身莫忽视,湿衣服不要穿。不管什么原因被雨水淋湿或涉水,都要及时换下湿衣,同时赶紧洗个热水澡,或擦干后换上干爽的衣服。另外,没有晾干的衣物千万不要穿,否则湿邪透过皮肤入侵体内,将为湿热留下无穷的后患。

总之,我们要积极行动起来,清温、防风和防湿,小心春天里的温、风和湿这三大外邪,防止它们成为湿热的病源。

祛除湿热养生堂

春天里最好的活动是踏青出游和放风筝,尤其是放风筝,它集娱乐和锻炼为一体。放风筝时的跑动、牵线和控制等可以促进身体、四肢、脑和眼睛的协调,从而达到通经活络、调畅气血、强身健体的目的。而且随着风筝高飞而远眺,使眼睛部位肌肉得到调节,既可以消除疲劳,还可以养肝,促进肝功能的发挥,对防治湿热有帮助。

夏天莫贪凉,警惕湿暑缠身成病源

中医认为,依靠阳气来维持运化功能的脾脏最怕凉。所以,夏天虽然炎热,但也不能贪凉,否则影响脾的运化,以致水湿内生,久之成湿热。同时,还要合理地清热避暑和除湿,以防范外在的湿热之邪入体缠身成病源。

炎炎夏日,其中的滋味怎一个“热”字了得。所以,看到这个标题有很多人都会感到不解,夏天那么酷热难熬,为什么不能贪凉呢?我们还是来看一个病例吧!

我前年治好了一个患者多年的老胃病,他心里对我十分感激和信任,在表达了感激之情后,便跟我说起了他的另一个烦恼。原来,他女儿今年已经30多岁了,但是身体状况很差,一定要我帮忙调理。后来,他带着女儿来找我。我一看,那姑娘身形肥胖,面色灰黑,精神状态也差,还长一脸的痘痘。一看舌苔,色红苔黄腻。我心里立刻有底了,她这是体内湿热严重的缘故。据她自述,二十四五岁以前身体很健康、身材匀称,也不爱长痘痘。随着年龄的增长,健康状况下滑,身材变形可以理解,但为什么过了青春期还那么爱长痘痘呢?

我让她谈谈自己以前的生活状况、工作性质、生活及饮食习惯等。当她一一道来时,在饮食这个环节我找到了问题的关键。原来她以前特别爱吃冷饮,尤其是夏天,每天都要吃上七八个雪糕、冰激凌,而且冰镇饮料、水果,每天都是必不可少的。她还说,别看她是个女孩子,但是和男孩子一样,一到夏天就天天用凉水洗澡。现在不行了,可能真是到了一定的年纪。

我说这个和年纪没关系,你的健康是被你凉坏的。别说女孩子,就算是青年男孩也不能那样贪凉,否则脾胃受伤,健康就没有保证了。因为贪图寒凉最伤脾阳。不管是什么季节,中医一直都反对人们过于贪图寒凉。我国清代著名医家叶天士在《临证指南医案》中指出:“太阴湿土,得阳始运……”这句话是说,作为太阴湿土的脾只有在阳气的作用之下,才能正常完成运化的工作,可见它是一个怕冷的家伙。如果一味地贪图寒凉,寒气入脾,必然会破坏维持着它运行的阳气,让它的运化水湿功能下降。如果水湿不化,内滞于身体,久积蕴热,或遇热,都会转化成湿热,让身体的所有组织都处在“水深火热”之中。健康会每况愈下,身材会走形,脸上爱长痘,人也就不漂亮了。不光是吃进肚子里的寒凉食物,电风扇、空调及洗冷水澡时的冷气也会透过体表(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皮肤等),入侵体内。

那么,什么样的生活、饮食才能去除酷暑而又不算贪凉呢?

第一,饮食要以不感到冷凉为宜,对于那些脾胃虚弱的人来说,常温的食物就可以。如果真的怕热,我建议大家多吃些有清热消暑、除烦解毒作用的蔬菜和水果。如黄瓜、苦瓜、苦菜、莴笋等,无论是凉拌还是清炒都可以。但在烹调之时,一定要记得适当地加些姜、大蒜等温性的调料,以防止寒凉过度。

第二,夏季睡凉席不能太久,风扇不要开得过大,空调的温度也不要太低,以25℃~26℃为宜,更不要开着风扇或是低湿空调等睡觉。

第三,清热避暑。说完了贪凉,夏天还有两个特别令人备受煎熬的特征,那就是暑和湿。夏天不但天气炎热,而且雷雨也特别多。炎热潮湿是夏天最具特色的气候特点,暑湿之气入侵人体,或是内外夹击,就会导致湿热病症的发生,如呕吐、腹胀、腹痛、腹泻等。所以,虽然说在夏季里不能贪图寒凉,但是适当地清热避暑和除湿都是很必要的。清热避暑,除了避外面的高温及烈日下暴晒和久待之外,还可以适当合理地采用空调、风扇等散热设备。而除湿我们则可以参照上文提到的春季除湿的方法来进行。另外,有很多食物也有清热除湿的功效,可帮助大家有效除去身体内的暑湿之气,如绿豆、红豆、薏苡仁、荷叶、马齿苋、鸭肉、西瓜、香蕉等,都可以常食。

总之,夏天虽然炎热,但也不能贪凉,以免破坏身体的阳气,影响脾的运化,以致水湿内生,久之成湿热。同时,还要合理地清热避暑和除湿,以防范外在的湿热之邪入体危害健康。

祛除湿热养生堂

都说心静自然凉,在夏季,我们一定要维持稳定的情绪和保持良好的心态。为了放松心情,让心静下来,大家还可以听听舒缓的音乐,远离浓艳刺激的色彩,多选择清雅素净的色彩作为服饰和装饰的颜色。

秋天防燥,清润补益要适当

中医养生学认为,秋天里补益要遵循秋季的养生法则,同时润燥养肺要适当,而且要讲究科学的方法。否则,体内气血失衡,反而会为湿热的产生创造条件。

都说秋燥伤人,它不但会让人出现咽干口渴、皮肤干燥不滋润、毛发因为干燥而起静电等不适的现象,而且还容易引起肺燥咳嗽、支气管炎及感冒等呼吸道疾病。所以每当干燥的秋天来临,大家都十分自觉地把秋天防燥当成养生的重要举措之一。所谓的防燥有两大重点,一是往皮肤上多抹滋润霜,二是多喝水和服食一些清润的补益之品。不过,在这里我得给大家提个醒,秋天防燥,清润补益一定要适当。否则,清润补益过度,反而会变成水湿“灾害”,并久蕴成热,或与热勾结成湿热。滋润不成,反倒变成肺部湿热,引发咳嗽等疾病。

我们先从秋季的气候特点来说。在传统意义上,立秋就意味着秋天的来临。但是,这个时候天气依然很炎热,所以民间才将之称为“秋老虎”。再加之绵绵的秋雨,炎热中还夹带着些许湿气。再者,我们的身体内在组织还没有完全从炎热潮湿中走出来,也就是说,那些湿热之气还残留在我们的身体组织里面。如果立秋就开始大肆滋补,反而会起到助湿生热的反作用。一般来说,中秋以后天气才会慢慢转凉,燥邪也才真正开始来袭,这时候大家可以开始进行滋补了。但是在进行清润补益之时,也要遵循以下几点。

第一是“燥则润之”。“燥则润之”的养生之法出自于《黄帝内经》,通常所说的“润燥”就是这个意思。大家都有这样的感觉,秋燥来袭时皮肤干燥,口干、口燥这两大症状最为明显。因此,除了外涂滋润霜来润燥外,还可以多喝水,每天比其他季节多喝200~400毫升。也可以选择具有滋润功效的食物,如秋梨、石榴、莲藕、萝卜、银耳、冰糖、蜂蜜等,它们的滋阴润燥的功效都很不错。可以根据自己燥的程度来合理服用,千万不要因为它们能滋阴除秋燥而每天每顿必服。

第二是要把肺养好。在中医上,肺有“娇脏”之称,它处于五脏的最高处,是唯一一个通过呼吸道与外界相连的脏腑。它除了是一个通调人体水液的脏腑,具有喜湿怕燥的特点,容易受到燥邪的伤害又怕被热及湿热纠缠之外,还主管着人体的呼吸功能,是人体气机出入的一个“关口”,常常成为病毒危害的对象。所以,除了食养之外,在病毒流行时,一定要记得关窗防尘,外出时也最好戴上口罩防尘防病毒,以减少对它的伤害。当然,也不要忘记了加强体育锻炼,增强肺脏的自身抵抗力,以减少外邪的伤害。

第三是必要时用药。秋天养肺在必要的时候还可以选择一些药材,既可以使用滋阴清热、益气润燥的药材,如太子参、西洋参、桑叶、桑白皮、麦冬、天冬、玉竹、生地黄、百合等,也可以常与黄芪、白术、莲子、人参、党参、白果等补益脾肾、利水渗湿的药物配伍或者交替服用。在用药的同时,要根据自身的状况合理配伍,以保持润燥而不过度,以免变成湿热的祸根。当然,最为理想和安全的做法还是在医生的指导之下用药。

总之,在秋天里补益要遵循秋季的养生法则,同时润燥养肺要适当,而且要讲究科学的方法。否则,补益过度或不当,身体内的气血失衡,反而会为湿热的产生创造条件。

祛除湿热养生堂

主动咳嗽有利于肺部扩张,并能起到清扫肺脏的作用。所以,在秋天里养肺还可以有意识地主动咳嗽几声。每天3~5次就行。

冬天进补,要防湿热滋生

冬天进补,在饮食上多是以肥甘厚腻为主。但中医学认为,肥甘厚腻的食物特别容易滋生湿热。所以,大家在冬天里进补要适度,同时做好防止湿热滋生的工作。

“冬令进补,开春打虎”是传统的养生名言。冬天进补的原因是什么呢?从现在传统养生医学的角度来说,这主要是因为天人相应的原因。也就是说,人与自然是相通的,尤其是人体状况的变化是随着四季的变化规律而发生的,其具体表现为春生、夏长、秋收、冬藏。冬天无论是自然界还是人体应处于“封藏、孕育”的状态,这时候人体要储备大量的精微物质,为第二年的春生和夏长打好基础。现代医学也认为,冬天里气候寒冷,人必须处于一种正常的温度之下才能维持健康的状态。但是外在的温度不足,就必须从内在来进行调节。这种内在的温度从何而来呢?食物营养是十分重要的一个方面。所以,在冬天里有必要进补一些高营养、高热量的食物,以维持这种正常的体温,以抵御寒冷的侵袭。

尽管如此,在这里我还是要提醒大家一下,冬天进补也应有度,做好防止湿热滋生的工作。所谓冬天进补,在饮食上多是以肥甘厚腻为主。另外,相对于南方人来说,北方人的酒量好是公认的,酒量的大小和气候差别有一定的关系。因为酒是性大热之品,喝下去能起到驱寒暖身的作用。长期喝酒驱寒,酒量自然也就好了。但是无论是烈性的酒还是肥甘厚腻的食物,都特别容易滋生湿热,所以一定要适度,否则,不但会对身体不利,还可能会让你的皮肤变得油腻、痘痘爆发、喉咙肿痛、满嘴溃疡,甚至出现腹痛、便秘、小便不利等症状。冬天进补的具体做法,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是注意养阳,以滋补为主。因为冬季气候寒冷,阴盛阳衰。根据中医“虚则补之,寒则温之”的原则,在膳食中应合理加入温性、热性,特别是具有温补肾阳作用的食物。主食类有粳米、籼米、紫米、黑米、玉米、小麦等;豆类有黄豆、黑豆、豌豆,每人每天以20~30克为宜;肉类则以牛肉、羊肉、狗肉、鸡肉为主,每人每天可食用50~100克;水产品以鳝鱼、鲤鱼、带鱼、虾等为佳,蔬菜类以萝卜、韭菜、香菜、黄花菜、大蒜为主,总食量每人每天在200~250克;还有橘子、椰子、菠萝、大枣、荔枝、桂圆等温热的水果也可以每天吃10~50克;当然,每天泡一壶味甘、性温的红茶来饮用也相当好。

二是饮酒要合理适量。冬天饮酒以黄酒、红酒或是白酒为佳,因为它们温中暖胃、舒筋活血、驱寒热身的作用较好,饮用量每次以20~50毫升为宜,也可根据自己的体质和耐受力而定,以大脑清醒和不醉为宜。而啤酒则尽量要少喝,如实在想喝,也要以20℃的常温啤酒为宜。

三是及时合理地选择具有清热除湿功效的食物。如红豆、薏苡仁、绿豆等,每人每天可以食用10~20克;白菜、豆芽、芹菜、丝瓜、冬瓜、西红柿等具有清热除湿功效的蔬菜也要常食;一些水果也具有清除湿热的功效,如苹果、香蕉、草莓、梨等;另外,绿茶、苦丁茶、大麦茶等也可以合理选择。

四是必要时用药。如果感到在冬天里体内有湿热,或湿热严重,也可以合理用药,除了红豆、薏苡仁、绿豆,像茯苓、荷叶、白扁豆、白术、甘草、栀子花、茵陈等都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服用。

总之,对于现代人来说,冬季进补御寒这一需求已不再是那么刚性了。之所以进补,更多的是为了在享受美味的同时获得健康与美丽。所以,进补并不等于盲目和没有节制地大补,而是要有针对性,并合适地选择食材,以达到营养平衡、身体健康的目的。

祛除湿热养生堂

冬季运动可以选择一些运动量大的锻炼方法来帮助强健身体并祛湿热,如中长跑、游泳、爬山、各种球类及武术等,每天进行30~60分钟。但运动要以舒适和微微出汗为度,并注意加强运动前后的保暖工作,以免受风着凉,起到相反的作用。

烟酒生湿热,一定要戒掉

中医认为,烟酒都是毒。它们可伤脾、胃、肝、肺,滋生浊湿,化热生痰,甚至滋生湿热。因此,想要身体健康,就一定要将它们戒掉。

去年,我在朋友那里认识了一位新朋友,他40岁出头,身体开始发福,满面油光,头发油腻没光泽。还没等我开口,他就急忙对我说,这几年来,身体虽然长胖了不少,但总是感觉体质越来越差,要我给他把把脉。他一开口说话,我就闻到了他的口臭,把脉后,发现脉滑而速。我又问他的饮食和生活习惯。他说自己什么都好,就是管不住自己的嘴,尤其是离不开烟和酒,这个习惯已经跟随他十多年了。因为烟和酒是帮助他释放压力和缓解情绪的较好方法。随着压力渐大,烟越抽越多,酒量也越来越大。同时大便也黏滞不爽,人也特别容易急躁,爱发火。

我说:“你是典型的湿热体质,主要是由于常食肥甘厚腻以及烟酒等不良的饮食和生活习惯造成的。虽然可以通过治疗的方式来暂时缓解,但是要想从根治理,就必须改变那些不良的饮食、生活习惯,尤其是要把烟酒戒掉!”

他一听,面露为难之色。其实,这是所有酒友和烟民都感到为难的事情,虽然烟酒有害健康的常识谁都知道,但是烟酒一旦上瘾,想要戒除是一件极其不容易的事情。不过,在我给他讲完了烟酒对于湿热体质的形成和健康的伤害之后,他才表示一定要痛下决心戒掉烟酒。

首先,烟民们在阵阵香烟烟雾中尽情享受的同时,一氧化碳、尼古丁、焦油等40多种有害物质,也会随着呼吸系统进入他们的体内,一路进行“熏烤”式的伤害。就拿肺来说,它喜湿恶燥,有主气和司呼吸的功能,是人体气机出入的一个重要“关口”,同时与人体正气的生成及水湿的代谢有着十分紧密的关系。烟毒伤肺,其肃降和宣发的功能失常,水湿不能正常代谢,就会蓄积于体内变成浊湿或久之化痰而变成湿热,甚至还会出现咳嗽、咳喘等症,甚至发展成气管炎、肺气肿、肺癌及心脑血管、消化道疾病及癌症。正如我国戒烟广告中说的那样:“吸烟是继战争、饥饿和瘟疫之后,对人类生存的最大威胁。”“点燃香烟的一刹那,你也点燃了死亡的导火索。”

中医认为,酒味甘、辛,性大热,具有舒筋活络的作用,并有“酒为百药之长”之说。但清代名医汪昂在《本草备要》中记载:“少饮则和血运气,壮神御寒,遣兴消愁,辞邪逐秽,暖内脏,行药势。过量饮酒则伤神耗血,损胃烁精,动火生痰,发怒助欲,至生湿热诸病。”这句话在告诉大家,少量饮酒可以帮助人体气血的运行,提神除寒,解邪秽,助药性。但是过量饮酒则会伤神耗血,伤脾胃,损肾虚精,伤肝动火,化热生痰,甚至是滋生湿热。

总之,烟酒都是毒。所以劝君在点燃香烟之时,要多考虑自己的健康,并及早戒烟。戒烟时可以把你开始吸烟的过程反过来,即:从“烟鬼”到3支、2支、1支逐渐减少直到不吸为止。戒完烟之后,还要记得远离二手烟,外出时尽量远离吸烟区,并劝诫身边的人不要吸烟。同时,不要贪恋杯中之物,已有饮酒习惯的人应限制及减少饮量;在节假日或亲朋相会时也要以饮低度酒或用健康的饮料来代酒为宜。

祛除湿热养生堂

如果还没有戒掉烟酒,或在抽烟喝酒后,最好能吃些乌梅、梨、生萝卜、罗汉果等,因为它们能养肝护肝、滋肺养肺,以缓解烟酒之毒对肝脏及肺脏的伤害。

药物生湿热,千万别乱用

“乌鸡白凤丸”、“六味地黄丸”及阿胶、燕窝、冬虫夏草、西洋参、石斛等名贵的滋阴药材,如果使用不当,或是滋补过度,也会滋生湿热,或者加重湿热症状。所以,用药一定要遵从医嘱,千万别擅自乱用。

药物是一种很奇妙的东西,尤其是中药。明明是同一个部位的病证,用同一种药物,有的治好了,有的却偏偏越治越严重。记得五六年前,有一位女士前来向我咨询,说她前段时间在医院查出了慢性盆腔炎,但是她没有听从医生的治疗方案,因为她以前有个朋友也患这种病,并服用乌鸡白凤丸得以痊愈。所以,她就如法自行医治。没想到乌鸡白凤丸服用了两个多月,慢性盆腔炎却越来越严重,对此她百思不得其解。从她的检查结果来看,她的盆腔内有少许的积液。而且她又自述,小腹两侧有胀痛之感,同时白带多,发黄、有异味。一看舌苔,舌质暗红,有小瘀点,舌苔也呈白腻之象,脉象弦。

综合这些表现症状来看,她的慢性盆腔炎是由于湿热瘀结所致。而乌鸡白凤丸以纯乌鸡为原料,外加熟地黄、当归、白芍、川芎、丹参、人参、黄芪、山药、芡实等20多味药材配制而成,具有滋阴养血、补气活血、调经止带等功效,唯独清热利湿的功效甚微。所以,它比较适合脾气虚、肾气虚的慢性盆腔炎患者,如果是湿热导致的慢性盆腔炎患者服用,则会助湿生热,反而加重病情。最后,我给她开了一个以知母、黄柏、白芷、连翘、鱼腥草、蒲公英及杜仲等为主的药方。

可见,乌鸡白凤丸虽是妇科良药,但是却不能包治妇科百病,所以切不能乱用乱服。不仅是乌鸡白凤丸,还有很多药物或药材如果使用不当,或滋补过度,也会滋生湿热,或加重湿热患者的症状。如滋补肾阴的名方六味地黄丸及阿胶、燕窝、冬虫夏草、西洋参、石斛等名贵的滋阴药材。

所以,在这个有条件养生保健的年代,我们可以为了身体的健康,进行适当的滋补。但是在补益之前,一定要辨明自己的体质,做到有针对性地进行补益。如果你是湿热体质或是体内有湿,就一定要避免这些滋腻的滋补药材,或在医生的指导下服用。即使是正常人或血虚、阴虚等体质的人进补,也要遵从医嘱,以免滋补过度,催生成为湿热体质。

祛除湿热养生堂

防治湿热,大家还可以练练“转身抬腿操”。具体做法:取自然站立的姿势,身体挺直,双脚自然分开与肩同宽,两前臂夹紧身体,并努力举起,再缓缓做上身向左侧后转的动作,同时抬起左腿(膝盖弯曲成90°)。持坚10~20秒后,还原成自然站立的姿势。稍停。做上身向右侧后转的动作。重复此套动作10次左右。每天早、晚各1次。可使身体气机变得通畅,有利于防治和清除湿热。

清淡饮食是避免湿热的最有效方案

中医认为,饮食太油腻、“重口味”都容易滋生和加重湿热,而清淡饮食是一个基本、最有效地避免湿热,并有利于健康的饮食方案。

民间有句话讲得很好——“病从口入”,这句话告诉我们,除了正常的衰老,身体功能衰退之外,许多疾病是吃出来的。至于病从口入,大家体会得最多的可能是,吃了不干净、过期或变质的食物之后,人就会生病。当然,这也是其中一个方面的表现。但是有的人在饮食上非常讲究卫生和质量,却仍然身体很差,并常常受到疾病的纠缠。如本书的主角“湿热”病证,也以病从口入较为多见。在中医临床上,那些饮食上常以大鱼大肉、肥甘厚腻及辛辣刺激为主的人最为多见。所以,想要避免湿热缠身,首先要做到营养均衡,清淡饮食。具体方案大家可以参照以下几条:

第一,饮食不宜太油腻。不要食用过多的动物性食品,一个健康的成年人,每天摄入的脂肪量约为40克,换算成油则为20克,或70~80克瘦肉。可选择的肉类有瘦猪肉、牛肉、兔肉、鸡肉、动物内脏等。对于中老年人来说,消化功能及新陈代谢相对减弱,则需要适量地减少脂肪的摄入量,以20~30克为宜。所以一定要适当地进食肉、鱼和蛋类。同时,要少食甚至是杜绝烟熏及油炸食品。

第二,多食黄豆、红豆等豆类和白菜、芹菜、苦菊、莜麦菜、油菜、菠菜等绿色蔬菜等富含植物蛋白和铁质的食物。做到荤素搭配、营养均衡及清淡的目的。因为现代医学和营养学表明,“营养均衡、全面才是健康饮食的唯一标准”。

第三,口味要清淡,不要“重口味”。在饮食上不但要少油而且还要少盐,避免太咸。中医学认为,咸伤肾,肾若受伤,体内元阴、元阳失调,湿热就会乘虚而入。辛辣刺激的食物也要节制,虽然在这个压力大、没有胃口的时代,适量地食用一些,可以刺激味觉,让人胃口大开,但是也不能过食或天天食用,因为以辣椒、生姜为主的辛辣刺激的食物,以味辛辣和性温热为主要特点,如果长期或大量食用很容易对脾胃造成刺激。脾胃一伤,其消化和运化功能降低,水湿内停久积变成湿热,或脾胃直接变得湿热,并向其他脏腑和身体组织蔓延,最终形成湿热体质。五行养生理论中虽说酸入肝,但是酸味过甚,则会起到相反的作用,而肝胆也是湿热最为青睐的脏腑。因此,酸味的摄入也要适可而止。同样,甘入脾,苦入心;理所当然,甘过伤脾、苦过则伤心,所以甘味食物和苦味食物也不可过食。

总之,饮食太油腻、“重口味”都容易滋生和加重湿热,而清淡饮食是一个基本、最有效地避免湿热,并有利于身体健康的饮食方案。

祛除湿热养生堂

如果湿热滞留于脾胃,还可以用丁香精油按摩来帮助清热。做法:取3~4滴精油涂在以肚脐为中心的腹部,同时双手或单手以适当的力度做顺时针打圈的方式按摩腹部,每天按摩5~10分钟,可起到强健脾胃、调气导滞的作用。

适量运动,有助湿热排出体外

中医认为,人体缺乏运动,气机不畅,脾胃及其他脏腑统调水湿的功能也会因此而削弱,这样既不利于湿热的排除,而且水湿内滞,久之变成湿热。因此,我们应该每天适量运动,这样才有助于湿热排出体外。

别看我是从事中医的,又已经60多岁了,就以为我是个“老古董”。在这里,我也自嘲一下,其实我还是很“潮”的,趁着空闲的时间,我也会经常上网,看看新闻时事,吸收一些新鲜的知识和认识一些新事物。我发现网络上有很多现象也和我们中医紧密相关。就拿近两年来流行的“宅男”、“宅女”及各种“宅”现象来说吧,它也是导致湿热的因素之一。所谓“宅”,就是从早到晚大部分时间都喜欢窝在家里,或特喜欢待在室内,购物也多是通过上网的方式来进行,有的用餐都会叫外卖。但是这和中医有什么关系呢?我们还是看一个案例吧!

2012年,有个小姑娘在家人的陪同下来找我治病,她及她的家人都说不清楚她患的是什么病,总之看起来就是懒洋洋的,精神状态很差,常常觉得头晕、恶心,甚至呕吐。我仔细一打量,只见那姑娘面色暗淡无华,而且有油光,有痘痘,身材也是胖胖的。她自述一年多以前,自己就变成了宅女,大部分时间与电脑、电视相伴,甚至可以宅在家里一周不下楼、不外出。按理来说,自己休息的时间很充足,但是为什么还会头晕、没有精神呢?

当问及她的运动情况时,她说自己有点懒,不喜欢运动。从她叙述的情况来看,她经常待在室内,又不运动。空气不好是引发她头晕、恶心、呕吐的原因之一。更为主要的是,我看她的舌苔黄腻,可见她体内的湿热是很严重的。湿热内阻,气血不畅,清气不升,或湿热之浊气上行于头部,干扰清窍,人就会变得头晕、恶心、呕吐等。而且她体内的湿热都是由于她长期宅在家里,不运动导致的。因为长期不运动,会影响人体气机的运行,如果气机不畅,脾胃及其他脏腑就会像失去了动力的机器一样,无法很好地运转,其统调水湿的功能也会因此而削弱,这样既不利于湿热的排除,而且当水湿内滞,久之就会生热,或与热相互勾结,变成湿热。

总之,不管是什么原因,经常宅在室内的人运动量相对会减少。可见,这个“时尚”的行为习惯并不科学。因此,在这里我建议21世纪的宅男、宅女们最好改掉这个不良习惯。如果因为工作或其他原因需要长期宅在室内,那也必须每天趁着早晚或其他空气清新、阳光明媚时外出1~2小时,并进行一些户外锻炼,如散步、慢跑、打球、骑车、爬山等,都十分有利于体内湿热的排出。当然,即使在室内,也可以选择一些运动项目来锻炼,如跳舞、练瑜伽、做健身操等。

不过,在室内运动时,一定要选择空气清新流通的地方,或者开着窗户进行。另外,运动时,动作幅度不要太大,运动时间在30~60分钟,并以微微出汗,或是汗出透为宜,切忌大汗淋漓,因为汗液大泄易损伤元气,反而对身体健康无益。出汗之后,要及时擦干或换衣服,以免汗水变凉而受风感冒。

祛除湿热养生堂

想要运动全身内外,大家还可以在室内经常练习“天姿法”,做法:取站立姿势,放松身心,慢慢弯腰,用双手抱住双腿,蹲在地上。适当用力使身体抱成一团,就像胎儿在妈妈肚子里那样,持坚1分钟左右起身,重复此动作5~10遍。每天1~3次,可起到挤压腹部,增加膈肌的运动,有效按摩脾胃及五脏的作用。脚后跟不能抬起,动作不要过快、过猛。

保证充足睡眠,也能控制湿热缠身

中医认为,不熬夜、保证充足的睡眠,有利于肝胆的健康和功能的正常发挥,可促进人体正常排毒和保持气机的通畅,对于控制湿热缠身,作用也是非常巨大的。

在传统的医学养生理论中,熬夜是一直不被提倡的。但是,现代人生活节奏快,工作压力大,或因为工作性质的缘故,加班熬夜成了很多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收入虽然增多了,但身体的健康状况却与之成反比。就拿本书中的“主角”——湿热之毒来说,其生成也与熬夜、睡眠不足有很大的关系。

中医上常说,“熬夜伤肝”,有的人甚至还说“熬夜就是在熬血”。这两句话表面上看似不同,实质上说的却是一件事。首先,十二时辰养生法指出“子时胆经当令”,“子时”是指23点到凌晨1点这个时段,而“当令”指的就是值班的意思,“胆经当令”就是在这个时段是胆经在身体里值班,是它活动和工作最为旺盛的时期。《黄帝内经》还说:“凡十一藏皆取决于胆。”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包括肝经在内的其他十一条经络的储藏都取决于胆。取决于胆的什么呢?当然是胆在此时段生发出来的阳气。

在中医理论中,肝胆互为表里、脏腑(肝为脏,胆为腑),胆所生发的阳气可以促进肝脏排毒。因此,如果这时候你还在熬夜,还在消耗胆生发出来的阳气,就会影响肝脏的正常排毒。毒素不能及时排出,其具有的主藏血、主疏泄功能就会减弱。从临床上看肝胆是湿热十分钟情的脏腑。另外,肝脏疏泄、条达功能失调,也是导致人体气机不畅的重要原因。气机不畅,脾运不健,湿热也很容易滋生并缠身。

总之,不熬夜、保证充足的睡眠,有利于肝胆的健康和功能的正常发挥,可促进人体正常排毒和保持气机的通畅,对于控制湿热缠身的作用也是非常巨大的。所以,除了每天保持7~8个小时的睡眠之外,最好每天晚上10点之后就开始上床睡觉,因为这样才能保证在子时进入深睡眠的状态。不过,上床的时间也可以灵活掌握,如果你倒床后3分钟就能入睡,那就可以在晚上10:50左右上床。总而言之,就是要保证晚上11点的时候进入一个相对沉睡的状态。但是如果实在避免不了熬夜的话,那就要注意以下几点:

第一,熬夜时不要中断。熬夜时无论有多累,中间都不要上床休息,因为我们身体就像机器,频繁开关反而会磨损得更快,所以一定要忙完必须忙完的事情后再休息。

第二,可喝些咖啡或茶水来提神。但要注意应热饮,浓度不要太高,以免伤胃。

第三,常做深呼吸,熬夜时会感到大脑有缺氧感,这是因为大脑需氧量增大的原因。此时做深呼吸可以促进脑部供氧。

最后,忙完之后要静心定心神。在通常情况下,我们身体组织已经十分劳累,但是大脑仍然处于活跃的状态。所以忙完之后,我们要尽量将思绪从忙碌中收回来,以免影响到接下来的睡眠质量。

祛除湿热养生堂

需要熬夜或因为其他原因而睡眠不足的人,不妨常做肝脏运动来养肝护肝,防治湿热缠身。做法:将两手交叉,并环抱前胸。身体缓缓地向左边扭转并上升,同时吸气,吸到不能再吸为止,再缓缓向下蹲,并缓缓将气吐出。之后,身体缓缓地向右扭转并做上升动作,做吸气动作,再缓缓下蹲并做呼气动作。每天2~3次。 ukijfJJRAJ4gHxfdN9zeMyKoT5I9tWKjWZwe17Ab/17Lujn0rfuysrDJOoaXzYfM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