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七节
隋末之乱(下)

隋末,群雄剧战,皆在北方。若南方,则虽有若萧铣、杜伏威,据地较广,兵力较强者,亦不逾时而定。可见其时政治之重心,实在北方也。

朱粲,亳州城父人。 亳州,今安徽亳县,城父县,在亳县东南,今其地名城父村。 “初为县佐史。大业末,从军讨长白山贼, 山在今山东邹平县南。 遂聚结为群盗。”引军渡淮,至竟陵、沔阳, 竟陵郡,今湖北钟祥县。沔阳郡,今湖北沔阳县。 后转至山南。义宁中,招慰使马元规击破之。俄而收辑余众,兵又大盛。僭称楚帝于冠军, 隋县,在今河南邓县西北。 攻陷邓州, 今邓县。 有众二十万。粲所克州县,皆发其藏粟以充食,迁徙无常,去辄焚余赀,毁城郭。又不务稼穑,以劫掠为业,于是百姓大馁。军中罄竭,无所虏掠。乃勒所部:有略得妇人、小儿,皆烹之,分给军士。又税诸城堢,取小弱男女,以益兵粮。诸城惧税,皆相携逃散。显州首领杨士林、田瓒背粲, 显州,今河南泌阳县。 诸州响应,相聚而攻之。大战于淮源, 隋县,在今河南信阳县西北。 粲败,以数千人奔菊潭, 隋县,在今河南内乡县北。 遣使请降。时武德二年二月也。高祖令假散骑常侍段确迎劳之。确因醉侮粲。粲怒,收确及从者数十,悉杀之以飨左右。遂屠菊潭,奔王世充。东都平,获之,斩于洛水上。

萧铣者,岩之孙。 岩事见《两晋南北朝史》第十五章第三节。 炀帝时,以外戚擢授罗县令。 据《隋书·本纪》。新旧《唐书·本纪》及《通鉴》皆作罗川。《隋志》:罗川县属北地郡,在今甘肃正宁县北,罗县属巴陵郡,在今湖南湘阴县东北。 大业十三年(617年),岳州校尉董景珍、雷世猛,旅帅郑文秀、许玄彻、万瓒、徐德基、郭华,沔州人张绣等同谋叛隋, 岳州,即巴陵郡,今湖南岳阳县。沔州,即沔阳郡。 欲推为主,遣人谕意。铣大悦,报书曰:“我本国昔在有隋,以小事大,朝贡无阙,乃贪我土宇,灭我宗祊,我是以痛心疾首,无忘雪耻。今天启公等,协我心事,若合符节,岂非上玄之意也?”即日集得数千人,扬言讨贼,实欲相应。遇颍川酋帅沈柳生来寇, 颍川郡,今河南许昌县。 击之不利。铣因以谕众,众皆大悦。柳生亦以众归之。铣自称梁公,率众往巴陵。景珍遣徐德基、郭华率州中首领数百人迎谒。柳生曰:“我先奉梁公,勋居第一。今岳州兵众,倍多于我。我若入城,便出其下。不如杀德基,质其首领,独挟梁王,进取州城。”遂与左右杀德基,方诣中军白铣。铣大惊曰:“今欲拨乱,忽自相杀,我不能为汝主矣。”乃步出军门。柳生大惧,伏地请罪,铣责而赦之,陈兵入城。景珍言:“柳生凶悖,若不加诛,何以为政?且其为贼凶顽已久,同处一城,必将为变。若不豫图,后悔无及。”铣又从之。景遂斩柳生于城内,其下皆溃散。铣自称梁王。义宁二年(618年),僭称皇帝。署置百官,一准梁故事。隋将张镇州、王仁寿击之,不能克。及闻隋灭,镇州因与宁长真等率岭表诸州,尽降于铣。 见下。 林士弘者,饶州鄱阳人。 饶州,治鄱阳,今江西鄱阳县。 大业十二年(616年),与乡人操师乞起兵。师乞攻陷豫章郡而据之。 豫章郡,即洪州。 隋遣持书侍御史刘子翊讨之,师乞中矢死。士弘代董其众,复与子翊大战于彭蠡湖,隋师败绩,子翊死之。士弘大振,兵至十余万。十三年(617年),徙据虔州, 今江西赣县。 自称皇帝,国号楚。隋侍御史郑大节以九江下之 。今江西九江县。 士弘任其党王戎为司空,攻陷临川、 今江西临川县。 庐陵 、今江西吉水县东北。 南康、宜春诸郡。 宜春,今江西宜春县。 北至九江,南暨番禺, 今广东南海县。 悉有其地。张善安者,兖州方与人。 方与,今山东鱼台县。 年十七,“便为劫盗,转掠淮南”。因渡江附士弘于豫章,士弘不信之,善安憾焉。袭击士弘,焚其郛郭,去保南康。

萧铣以舟师破豫章,善安夺其地,据以归唐,而九江、鄱阳降于铣。铣遣杨道生攻陷南郡, 治江陵,今湖北江陵县。 张绣略定岭表。东至三峡,南尽交趾,北拒汉川皆附之,胜兵四十余万。武德元年(618年),迁都江陵。三年(620年),高祖诏夔州总管赵郡王孝恭讨之。 夔州,今四川奉节县。孝恭,高祖从父弟子。 时诸将横恣,多专杀戮,铣令罢兵,阳言营农,实夺其权也。董景珍之弟为将军,怨铣放其兵,谋为乱,事泄,为铣所诛,景珍遣间使诣孝恭送款。铣遣张绣攻杀之,又杀绣。大臣相次诛戮,故人边将皆疑惧,多有叛者。铣不复能制,兵势益弱。四年(621年),高祖命孝恭及李靖率巴蜀兵自夔州 今四川奉节县。 沿流而下,庐江王瑗自襄州道, 瑗,亦高祖从父弟子。襄州见第三节。 黔州刺史田世康趣辰州道。 黔州,今四川彭水县。辰州,今湖南沅陵县。 其将周法明降,即以为黄州总管。 黄州,今湖北黄冈县 。九月,靖乘水涨急下,逼其都。铣之放兵也,仅留宿卫士数千人,仓卒追兵,未能集。铣自度救兵不至,谓其下曰:“若待力屈,必害黎元。”乃率官属诣军门曰:“当死者惟铣,百姓非有罪也,请无杀掠。”时十月也。送于京师,斩之。铣降后数日,江南救兵十余万,一时大至。知铣降,乃送款于孝恭。然铣即不降,此等兵亦未必能力战;即有肯战者,亦必非唐兵之敌;此铣之所以速降也。

岭南之地,时尚全未开发,故江域既平,即传檄而下。刘洎者,事萧铣为黄门侍郎,铣令略地岭表,得五十余城,未还而铣败,遂以所得城归唐。丘和者,炀帝时为刺史、郡守,以献食精获幸,然善抚吏士,甚得欢心。大业末,以海南僻远,吏多侵渔,百姓咸怨,选淳良太守以抚之。裴矩奏以和为交趾太守。 今越南东京。 初宁猛力之死,子长真袭为刺史。炀帝之讨林邑,长真出兵攻其后,又率部落数千,从征辽东。炀帝召为鸿胪卿,遣还,又以其族人宣为合浦太守。 今广东合浦县。 隋乱,皆以其地附萧铣。 《唐书·南蛮传》。 冯盎以苍梧、高凉、珠崖、番禺之地,附于林士弘, 隋苍梧郡,治封川,今广东封川县。高凉郡,在今广东阳江县西。番禺,即广州。 各遣人召和。

和初未知隋亡,皆不就。林邑之西诸国,并遗和明珠文犀金宝之物,富埒王者。铣利之,遣长真率百越之众,渡海侵和。和遣其司法书佐高士廉率交、爱首领击之, 交州,即交趾郡。爱州,即九真郡,今越南之清华。 长真退走,境内获全。后审知隋灭,乃以州从铣。及铣平,和以海南之地归唐,即授交州总管。李袭志者,仕隋,为始安郡丞。大业末,散家产,招募得三千人,以守郡城。萧铣、林士弘等争来攻击,袭志固守。久之,宇文化及弑逆,郡人有劝袭志为尉佗,袭志不听。固守二年,乃为铣所陷。铣署为工部尚书,检校桂州总管。武德初,高祖遣其子赍书召之。袭志乃密说岭南首领隋永平郡守李光度,与之归唐。 永平,今广西藤县。 及萧铣平,赵郡王孝恭授袭志桂州总管。武德五年(622年),入朝,拜江州都督。 江州,即九江郡。 辅公祏反,又以袭志为水军都督讨之。 见下。 转桂州都督。袭志前后任桂州二十八载焉。冯盎,武德三年(620年),广、新二州酋帅高法澄、洗宝彻等, 新州,今广东新兴县。 并受林士弘节度,杀害隋官吏。盎率兵击定之。或请上南越王之号,盎亦不受。四年(621年),以南越之众降唐。萧铣之平也,唐命李靖检校荆州刺史, 荆州见第三节。 承制拜授。靖乃度岭至桂州,遣人分道招抚。冯盎、李光度、宁长真等皆遣子弟来谒,靖承制授以官爵。凡所怀辑,九十六州,户六十余万。高祖授宁长真钦州都督。 钦州见第二节 。宁宣请降,未报而卒。以其子纯为廉州刺史, 廉州,即合浦郡。 又以其族人道明为南越州刺史。 《新唐书·地理志》:廉州,武德四年曰越州,贞观八年(634年),更名。案廉州刘宋时本名越州,当时或二州并置,至贞观八年(634年),乃裁去越州也。 道明与高州首领冯暄、谈殿,据南越州反。纯以兵援之。九年(626年),道明为州人所杀。未几,长真死,子据袭刺史。冯暄、谈殿,阻兵相掠,群臣请击之。太宗不许,遣使宣谕。暄等与溪峒首领皆降。南方遂定。 《唐书·南蛮传》。

割据长江下游者,有杜伏威、李子通、沈法兴等。伏威,齐州章丘人。 今山东章丘县。 与临济辅公祏,临济县,在今山东高苑县北。俱起兵反隋。 《新书·公祏传》云:公祏与伏威起至死凡十三载,则其起在大业八年(612年)。 伏威时年十六,常营护诸人,出则居前,入则殿后。故其党咸服之,共推为主,转略淮南。炀帝遣陈稜以精兵八千讨之,大溃。伏威乘胜破高邮。 隋县,今江苏高邮县。 据历阳, 隋郡,今安徽和县。 自称总管,以公祏为长史。分遣诸将略属县,所至辄下。江淮间小盗争附。李子通,东海丞人。 丞,汉县,《新唐·志》作丞。隋时曰兰陵,属彭城,唐复故,属琅邪,今山东峄县西北。 大业末,左才相据齐郡之长白山,子通归之。子通为人仁恕,由是人多归之,未半岁,兵至万人。才相稍忌之。子通自引去,因渡淮,与伏威合,寻为隋将来整所败,拥余众奔海陵, 隋县,今江苏泰县。 得众二万,自称将军。宇文化及之反也,署伏威历阳太守。伏威不受,上表于越王侗。侗拜为东南道大总管,封楚王。化及以陈稜为江都太守。稜又降唐,高祖亦授以总管。李子通率师击之。稜南求救于沈法兴,西乞师于杜伏威。法兴者,湖州武康人。 湖州,今浙江吴兴县。武康,今浙江武康县。 大业末,为吴兴郡守。 吴兴郡,即湖州。 东郡帅楼世干围郡城, 东郡,见第四节。 炀帝令太仆丞元祐击之。俄而宇文化及弑炀帝。法兴自以代居南土,宗族数千家,为远近所服,乃与祐部将孙士汉、陈果仁执祐于坐。以诛化及为名,发自东阳。 见第二节。 行收兵,将趋江都,下余杭郡。 见第五节。 比至乌程, 隋县,在吴兴南。 精卒六万。毗陵通守路道德拒之。 毗陵,即晋陵改名。晋陵,见第五节。 法兴请与连和。因会盟,袭杀道德,进据其城。齐郡帅乐伯通据丹阳,为化及城守,法兴使果仁攻陷之。据有江表十余郡。陈稜求救,与伏威各以兵至。子通纳言毛文深进计,募江南人,诈为法兴兵,夜袭伏威。伏威不悟,又遣兵袭法兴。二人相疑,莫敢先动。子通遂得尽锐攻陷江都。稜奔伏威。伏威忌之,寻见害。子通入据江都,僭即皇帝位,国称吴。法兴自克毗陵,谓江淮以南,可指而定,专立威刑,将士解体。子通乘胜渡江,陷其京口。 今江苏丹徒县。 法兴使其仆射蒋元超拒之庱亭, 在今江苏武进县西。 战死。法兴弃城宵遁。子通遂有晋陵。后伏威遣辅公祏攻陷丹阳,进屯溧水。 隋县,今江苏溧水县。 子通击之,为所败。又属粮尽。乃弃江都,保于京口。江西之地,尽归伏威。伏威徙居丹阳。子通东走太湖,鸠集亡散,得二万人。袭沈法兴于吴郡, 见第五节。 破之。法兴率左右数百人,投昆山帅闻人遂安。 遂安据昆山,见《王雄诞传》。昆山,隋县,今属江苏。 遂安遣其将叶孝辩迎之。法兴中路而悔,欲杀孝辩,更向会稽。 见第二节。 孝辩觉之。法兴惧,乃赴江死。时武德三年(620年)也。子通都于余杭。东至会稽,南至于岭,西距宣城, 隋郡,今安徽宣城县。 北至太湖,尽有其地。太宗围王世充,遣使招杜伏威。伏威请降。就拜东南道行台尚书令,江淮以南安抚大使,上柱国。封吴王。赐姓李氏,豫宗正属籍。伏威遣将率兵来会。四年(621年),遣其将王雄诞攻李子通。子通穷蹙请降。伏威执之,并乐伯通送于京师。歙州首领汪华, 歙州,今安徽歙县。 隋末据本郡称王,十余年。雄诞回军击之,华降。又降闻人遂安。伏威尽有江东、淮南之地,南接于岭,东至于海。太宗平刘黑闼,攻徐圆朗,伏威来朝。 武德五年(622年)。 留于京师,礼之甚厚。李子通谓乐伯通曰:“伏威既来,东方未静,我所部兵,多在江外,往彼收之,可有大功于天下矣。”遂相与亡。至蓝田关, 蓝田见第六节。 为吏所获,俱杀之。于是江淮已南,惟伏威之地仅文服矣。《旧书·辅公祏传》曰:伏威与公祏,少相爱狎。公祏年长,伏威每兄事之。军中咸呼为伯,畏敬与伏威等。伏威潜忌之。署其养子阚稜为左将军,王雄诞为右将军,推公祏为仆射,外示尊崇,而阴夺其兵权。公祏知其意,乃与故人左游仙伪学道辟谷。伏威将入朝,留公祏居守,复令雄诞典兵以副公祏,阴谓曰:“吾入京,若不失职,无令公祏为变。”后左右说公祏反,会雄诞属疾于家,公祏夺其兵。 《雄诞传》云:公祏将为逆,夺其兵,拘之别室,遣西门君仪谕以反计。雄诞不可。缢杀之。《通鉴》云:公祏诈称得伏威书,疑雄诞有贰心。雄诞闻之,不悦,称疾不视事。公祏因夺其兵,使其党西门君仪谕以反计。雄诞始悟。 诈言伏威不得还江南,诒书令其起兵。因僭即伪位,自称宋国,于陈故都筑宫以居焉。 公祏反,《纪》在武德六年八月。 高祖命赵郡王孝恭、李靖等分道击之,破其兵。公祏以左游仙为越州总管, 越州,即会稽郡。 欲就之。至武康,为野人所执,送于丹阳,孝恭斩之,传首京师。时武德七年三月也。《伏威传》云:公祏反,诈称伏威之令,以绐其众。高祖遣赵郡王孝恭讨之。时伏威在长安,暴卒。及公祏平,孝恭收得公祏反辞,不晓其诈,遽以奏闻。乃除伏威名籍,没其妻子。贞观元年(627年),太宗知其冤,赦之,复其官爵,葬以公礼。《李百药传》:百药为李子通中书侍郎、国子祭酒,又为杜伏威行台考功郎中。高祖遣使招抚,百药劝伏威入朝。伏威从之。遣辅公祏与百药留守。至历阳,狐疑中悔,将害百药,乃饮以石灰酒。因大泄利,而宿病皆除。伏威知百药不死,作书与公祏,令杀百药。赖王雄诞保护获免。公祏反,又授百药吏部侍郎。有谮百药于高祖云:“百药初说杜伏威入朝,又与辅公祏同反。”高祖大怒。及公祏平,得伏威与公祏令杀百药书,高祖意稍解,遂配流泾州。 今甘肃泾川县。 然则果伏威不欲反而公祏叛之?抑公祏反实伏威意,而雄诞、百药贰于伏威?殊未可知也。伏威养壮士三十余人为假子,分领兵马,惟阚稜、王雄诞知名。《稜传》云:稜从伏威入朝,及公祏僭号,稜从军讨之。公祏破,稜功居多,颇有自矜之色。及擒公祏,诬稜与己通谋。又杜伏威、王雄诞及稜家产在贼中者,合从原放,孝恭乃皆籍没,稜诉理之,有忤于孝恭。孝恭怒,遂以谋反诛之。其事究如何,亦殊不可知也。

林士弘之亡豫章也,尚有南昌、虔、循、潮数州之地。 南昌郡,即洪州,见第三节。潮州见第二节。 萧铣破后,散兵稍往归之,复振。荆州总管赵郡王孝恭遣使招慰,循、潮二州并来降。武德五年(622年),士弘遣其弟药师攻围循州。刺史杨略与战,大破之。士弘惧而遁走,潜保于安城之山洞。 安城,吴县,唐改为安福,今属江西。 王戎以南昌来降。拜为南昌州刺史。 当即孙州,见下。 戎召士弘,藏之于宅,招诱旧兵,更谋作乱。张善安归唐,授洪州总管。密知其事,发兵讨之。会士弘死,部兵溃散。戎为善安所虏。 《旧书·士弘传》。《新书·本纪》:武德六年三月,洪州总管张善安反,四月,陷孙州,执总管王戎。《地理志》:武德五年(622年),以洪州南昌县置孙州。 辅公祏反,善安举兵相应,安抚使李大亮击之。善安许降,将数十骑至大亮营,大亮执送长安。称不与公祏交通,高祖善遇之。及公祏败,搜得其书,与相往复,遂诛之。

北边自立者,多与突厥相连。刘武周之死也,突厥以苑君璋为大行台,统其余众,仍令郁射设督兵助镇。高祖遣谕之。君璋部将高满政,劝其尽杀突厥以归唐。君璋不从。满政因人心,夜逼君璋,君璋亡奔突厥。满政以城来降,拜朔州总管。 朔州见第二节。 时武德六年(623年)也。明年,君璋引突厥攻马邑。满政死之,君璋尽杀其党而去,退保恒安。所部稍稍离散,势蹙请降。高祖许之,遣使赐以金券。会突厥颉利可汗复遣召之,君璋犹豫未决。其子孝政劝其归唐。而恒安人郭威,说其据恒安以观天下之变。君璋然其计,执唐行人,送于突厥。与突厥合军,寇太原之北境。后见颉利政乱,乃率所部来降。时太宗贞观元年(627年)矣。

罗艺,大业时,以军功官至虎贲郎将。时天下大乱,“涿郡人物殷阜, 涿郡见第四节。 加有伐辽器仗,仓粟盈积;又临朔宫中多珍产; 临朔宫见第五节。 诸贼竞来侵掠。留守官赵什住等皆不能拒。艺独出战,前后破贼,不可胜计”,威势日重。什住等颇忌之。艺阴知之,乃以仓库山积,留守官无心济贫,激怒其众。执郡丞,发库物以赐战士,开仓以振穷乏。柳城、 见第二节。 怀远,并归附之。自称幽州总管。武德二年(619年),奉表归唐。诏封燕王,赐姓李氏,豫宗正属籍。太宗击刘黑闼,艺领本兵破黑闼弟什善。明年,复将兵与隐太子会于洺州,因请入朝。

高开道,沧州阳信人。 沧州,今河北沧县。阳信,今山东阳信县。 少以煮盐自给。大业末,河间人格谦, 河间见第六节。 拥兵于豆子, 在今山东惠民县境。 开道往从之。谦为隋师所灭,开道与其党百余人,亡匿海曲。复出掠沧州,招集得数百人。北掠城镇,自临渝至于怀远,皆破之, 临渝见第二节。 悉有其众。 开道自起至灭凡八年,则其起在大业十二年(616年) 。隋将李景守北平郡,开道引兵围之,连年不能克。武德元年(618年),景自度不能支,拔城而去。开道又取其地,进陷渔阳郡。 今河北蓟县。 有马数千匹,众且万人。自立为燕王,都于渔阳。先是怀戎沙门高昙晟, 怀戎县,在今河北涿鹿县西。 因县令设斋,与其徒五十人,拥斋众而反,杀县令及镇将,自称大乘皇帝。 立尼静宣为耶输皇后。 遣人招诱开道,改封齐王。开道以众五千人归之。居数月,袭杀昙晟,悉并其众。三年(620年),复称燕王。罗艺为窦建德所围,告急于开道。开道率二千骑援之,建德引去。开道因艺降唐。诏封北平郡王,赐姓李氏,授蔚州总管。 后魏蔚州,在今山西平遥县。后周在今山西灵丘县。隋废。唐初复置,不恒所治。此时以授开道。贞观中,破突厥,乃还治灵丘。天宝后,移今蔚县。 后北连突厥,告绝于艺,复称燕国。刘黑闼寇山东,开道与之连和,引兵攻易州。又引突厥,频来为寇。恒、定、幽、易等州,皆罹其患 。隋恒州治正定,今河北正定县。唐治石邑,在今河北获鹿县东南。寻还治正定。后改曰镇州。幽州,治蓟,今北京。 颉利攻马邑,以开道兵善为攻具,引之,陷马邑而去。时天下大定,开道欲降,自以数反复,终恐致罪,又北恃突厥之众。其将士多山东人,思还本土,人心颇离。刘黑闼将张君立奔开道,因与其将张金树潜相结连,攻开道,开道自杀。金树又杀君立,归唐。时武德七年(624年)也。

梁师都,夏州朔方人。 朔方,夏州治,见第二节。 代为本郡豪族。仕隋为鹰扬郎将,大业末罢归。师都阴结徒党数千人据郡,北连突厥,掠定雕阴、弘化、延安等郡。 雕阴,今陕西绥德县。延安,今陕西肤施县 。僭即皇帝位,称梁国。 师都自起至灭凡十二岁,则其起在大业十三年(617年)。 突厥始毕可汗遗以狼头纛,号为大度毗伽可汗。师都乃引突厥居河南,攻破盐川郡。 今宁夏盐池县。 武德二年(619年),高祖遣延州总管段德操破之。 延州,即延安郡。 刘武周败,师都大将张举、刘旻相次来降。师都大惧,遣说处罗可汗南侵。处罗从之。会死,乃止。高祖又令德操进击,拔其东城。师都退据西城,往朝颉利,为陈入寇之计。自此频致突厥之寇,边州略无宁岁。颉利之寇渭桥, 见第三章第二节。 亦师都计也。颉利政乱,太宗知师都势危援孤,以书谕之。不从。时刘旻为夏州长史,使与司马刘兰经略之。贞观二年(628年),遣柴绍、薛万均击之。其从父弟洛仁斩师都,诣绍降。

李子和,同州蒲城人。 同州,今陕西大荔县。蒲城,今陕西蒲城县。子和本姓郭氏,李赐姓,《新书》作郭子和。 大业末,为左翊卫,犯罪徙榆林。 见第四节。 见郡内大饥,遂潜引死士十八人攻郡门,执郡丞王才,数以不恤百姓,斩之。开仓以振穷乏。自称永乐王。南连梁师都,北附突厥。始毕可汗先署刘武周为定杨天子,梁师都为解事天子,又以子和为平杨天子。子和固辞不敢当,乃更署为屋利设。武德元年,遣使归款。授榆林郡守,寻就拜云州总管。 云州见第二节。 子和既绝师都,又伺突厥间衅,遣使以闻。为处罗可汗候骑所获。处罗大怒,囚其弟子升。子和自以孤危,甚惧。四年(621年),拔户口南徙。诏以延州故城居之。

刘季真,离石胡人也。父龙儿,隋末拥兵数万,自号刘王,以季真为太子。龙儿为虎贲郎将梁德所斩,其众渐散。唐兵起,季真与弟六儿复举兵。引刘武周之众,攻陷石州。 治离石。 季真北连突厥,自称突利可汗,以六儿为拓定王,甚为边患。唐以兵临之,季真惧而降。授石州总管,赐姓李氏。宋金刚侵并州,季真复与刘武周合势。金刚败,太宗执六儿斩之。季真奔高满政,寻为所杀。

隋末群雄,《唐书·高祖本纪》于高祖起兵前总叙之。除较大者已见上文外,尚有刘元进起晋安, 晋安,晋县,隋改南安,今属福建。此别一刘元进,非第五节所述余杭之刘元进也。余杭之刘元进,与王世充战败,死于吴,见《通鉴》大业九年(613年)。此刘元进,武德五年正月降唐,见《唐书·高祖本纪》。下所述诸人败降年月皆同。惟左才相一人,史漏言其结局。 邵江海据岐州, 武德元年十月降。 王须拔起恒、定, 武德元年十一月,为窦建德所败,亡入突厥。 王德仁起邺, 隋县,今河南邺县。武德元年四月降。 左才相起齐郡,左难当据泾, 泾县,今属安徽。武德六年三月降。 周文举据淮阳, 今河南淮阳县。《新书·本纪》。武德五年二月,汴州总管王要汉败徐圆朗于杞州,执周文举。时要汉已降唐矣,文举盖附徐圆朗,故要汉为唐执之。杞州,盖圆朗所置,今河南杞县,古杞国之地,圆朗盖就此置州也。《旧书·地理志》:陈州,隋淮阳郡,武德元年(618年),讨平房宪伯,改为陈州,则淮阳又尝为宪伯所据。 张长逊据五原, 长逊,唐兵起即来降。授丰州总管,助唐击薛举,已见上节。新旧《书》皆有传。 周洮据上洛, 上洛郡,今陕西商县。义宁二年正月降。 杨士林据山南, 即攻朱粲之杨士林也,盖时山南之地归之。武德二年正月降。 杨仲达据豫州, 今河南汝南县。武德三年十月降。 张善相据伊、汝, 伊州,后改曰汝州,今河南临汝县,武德二年正月降。授伊州总管。后为王世充所陷,善相死之。新旧《书》皆见《忠义传》。 王要汉据汴州, 武德五年二月降。 时德叡据尉氏, 尉氏县,今属河南。武德三年八月降。 李义满据平陵, 平陵县,在今湖北均县北。武德二年三月降。 綦公顺据青、莱, 青州,即齐郡。莱州,今山东掖县。《旧书·地理志》:莱州,汉东莱郡。武德四年(621年),讨平綦顺,置莱州。 淳于难据文登, 文登县,今属山东。武德四年九月降。 徐师顺据任城, 任城县,今山东济宁县。武德二年三月降。 蒋弘度据东海, 隋郡,今江苏东海县。武德二年三月降。 王薄据齐郡, 武德二年三月降。 蒋善合据郓州, 今山东郓城县。武德四年六月降。 田留安据章丘, 武德五年五月降。 张青特据济北, 隋郡,在今山东茌平县西南。武德四年四月,为王君廓所执。 臧君相据海州, 即东海郡。武德四年六月降。《旧书·地理志》:楚州,隋江都郡之南阳县。武德四年(621年),藏君相归附,立为东楚州。《通鉴》言君相以五州来降,则其所据者不止一海州也。楚州,今江苏淮安县。 殷恭邃据舒州, 今安徽怀宁县。武德五年正月降。 周法明据永安, 永安郡,即黄州。武德四年五月降。 苗海潮据永嘉, 永嘉郡,今浙江永嘉县。武德六年三月降。 梅知岩据宣城, 武德六年三月降。 邓文进据广州 ,武德五年四月降。 俚酋杨世略据循、潮, 即与林药师战之杨略。唐人避讳,去“世”字也。武德五年正月降。 冉安昌据巴东, 巴东郡,即夔州,武德五年四月降。 大抵闻风而来,传檄而定。其散见列传中者,如高季辅、蓨 人。武德初,众至数千。寻与武陟人李厚德率众来降。见《旧书》本传,武陟,今河南武陟县。 张士贵、 卢氏人。大业末,聚众起兵,高祖降书招怀之,士贵以所统送款。见《旧书》本传 。王君廓、 并州人。大业末,掠邯郸,邯郸人王君愕往说之,乃屯井陉。岁余,唐兵定关中,遂来降。见《旧书·王及善传》。君廓事《旧书》附《庐江王瑗传》,《新书》自有传,其归唐后不得善终,乃因牵涉建成与太宗之争而然,非本欲背叛也。见第二章第一节。 薛士通、 《旧书·薛登传》:义兴人。父士通,大业中为鹰扬郎将,江都之乱,与乡人闻人嗣安等同据本郡。武德二年,遣使归唐。义兴,今江苏宜兴县。 郝相贵、 处俊父。与妇翁许绍据峡州归唐,见《新书·处俊传》。峡州,今湖北宜昌县。 王行敏等, 行敏,隋末为“盗长”,高祖兴,来降。见《新书·忠义传》。 亦皆不烦兵力而下。张玄素谓太宗曰:“隋末沸腾,被于寓县,争天下者,不过十数人,余皆保邑全身,思归有道。”信哉。可见乐战乱者必不多也。 /miNsBx8/K+9f2WURhIhPT62/DrWDJH4qtYcz41c35OI0g7FR/o9FCPKWq9RGFoT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