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一节 财政及其特征

一、社会经济生活中的财政

(一)财政现象

在当今社会,说起“财政”,人们并不陌生,财政问题和财政现象无处不有、无处不在,从居民的衣、食、住、行,到国家的政治活动和经济建设,时时处处都存在着财政现象。每个社会成员都会通过各种渠道以各种方式与财政发生联系。在不断享受财政活动所带来的好处的同时,人们也常常会对某些财政问题表示困惑。

例如,一个国家必须得有军队、公安、司法、国防才能保障其安全,此外,还需要有机关、学校、医院、科研机构等事业单位,其主要靠财政拨款来维持和发展。

再如,发电站、煤矿、桥梁以及大型公共设施等的修建也需要国家和政府的财政支出。

(二)财政活动

社会经济生活的不同角度和不同方面都能涉及一些财政活动。所谓财政活动,首先表现为财政支出。财政支出不仅与各级政府的职能相统一,也与特定社会经济条件下的热点经济问题紧密联系。财政活动还表现为财政收入。

二、财政的产生与发展

(一)财政的产生

财政并非自古就有,它是社会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

在原始社会中,由于生产力水平十分低下,人类社会生产活动非常简单。劳动资料直接来源于大自然,人们也只能够取得非常有限的社会产品。为维系社会再生产的顺利进行,特别是为了劳动力再生产的延续,人们对有限的劳动成果必须平均分配。

随着社会生产力的不断发展,社会经济也得到快速发展。除了满足社会成员最低生活保障的需求之外,还出现了剩余产品。生产工具的改善也使得原本需要很多社会成员共同参加的社会生产活动通过少数或者个别成员的劳动就可以实现,出现了社会分工。社会分工的出现促进了以交换为目的的经济活动的产生和发展。在所有这些因素的共同作用下,特别是剩余产品出现后,逐步产生了私有制。私有制的产生使得人类社会出现了阶级的分化,形成了占有生产资料和剩余产品的阶级和不占有生产资料和剩余产品的阶级,最早出现的是奴隶阶级和奴隶主阶级。阶级产生之后,占统治地位的阶级为维护自身既得利益,镇压敌对阶级的反抗,需要建立一种专政的统治工具,国家也就随之出现,国家产生后,必然需要建立包括军队、警察、监狱和国家政权机构在内的一系列国家机器。国家机器的存在是国家生存所必不可少的。

综上所述,生产力的发展和剩余产品的出现是财政产生的物质基础,即财政产生的经济条件;私有制、阶级和国家的出现是财政产生的政治条件。因此,财政是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国家的产生而产生的。

(二)财政的发展

财政产生以后,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变革和国家形态的不断更迭,财政也在不断地发生变化。人类自进入阶级社会以后的各种社会形态,都有与其生产资料所有制和国家形态相适应的国家财政。

1.奴隶制国家的财政形式

奴隶制国家的财政形式包括财政收入和财政支出两部分。

奴隶制国家的财政收入主要有:①王室土地收入。王室土地收入即国王强制奴隶从事农业、畜牧业以及手工业等劳动成果。②军赋收入。军赋收入即为保证战争和供养维持军队需要而征集的各种财务。③掠夺收入和贡物收入。掠夺收入是指在战争中掠夺的所有财务;贡物收入包括诸侯及王公大臣的贡赋以及被征服的国家交纳的贡品。④捐税收入。捐税收入主要有从农民、手工业者和商人那里征收的各种捐税。

奴隶制国家的财政支出主要有:①王室贵族支出。这包括王室贵族成员的生活消费,例如吃、穿、住以及赏赐、宴请宾客、建造宫殿等。②战争军事支出。③王室官员祭祀支出。④各种俸禄支出。⑤农业、水利等生产性支出。

奴隶制国家财政收支基本上采取力役和实物的形式,国家财政以直接剥削奴隶劳动的收入为主。

2.封建制国家的财政

封建制国家的财政收入主要有:①农田捐赋收入。②官产收入。③盐铁官营专卖收入。④特权收入。

封建制国家的财政支出主要有:①军事支出。军事支出是封建制国家的重要支出。②王室贵族费用支出。这项支出在封建制国家中占有很大的比重。③维持国家机构开支。④文化及教育支出。这项支出在封建制国家中占有较小的比重。⑤宗教支出。⑥生产工程建设性支出。

封建制国家财政收支基本上采取实物形式与货币形式并存,并有力役形式。农业取得的税收,成为国家财政的主要收入,并产生了国家预算。

3.资本主义国家的财政

资本主义国家的财政收入主要有:①各种税收。税收是资本主义国家最主要的财政收入。②债务收入。资本主义国家为了弥补财政赤字,政府便采用发行公债的形式取得财政收入。③上缴国有企业利润收入。

资本主义国家的财政支出主要有:①军事支出。军事支出在资本主义国家的财政支出中占有重要地位。②国家管理经费支出。这包括行政、立法、司法三方面的管理费用。③文教科卫支出。④各项福利支出。⑤经济发展和社会建设性支出。

资本主义国家财政收支全面采取货币形式,发行国债、实行赤字财政和通货膨胀政策,成为国家增加财政收入经常的和比较隐蔽的手段。在资本主义社会阶段财政得到了极大的发展和完善。

4.中国社会主义财政的建立和发展

(1)新民主主义财政的建立。我国社会主义财政的建立,归根溯源,要从1927年建立红色根据地开始。历史上每一次革命都会使社会的各项活动尤其是政治运动发生重大变化。在农村革命根据地红色政权建立以后,为适应当时的战争环境和根据地经济极端困难的需要,新民主主义财政建立起来了。其特点主要是:①财政收入主要来源于农民交纳的公粮。②财政支出主要为革命战争提供保障,此外也有一部分用于发展经济和社会建设。③财政管理基本上是分散的,没有形成一套科学统一的制度。

(2)社会主义财政的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结束和社会主义革命的开始,相应的,财政的性质和内容都发生了很大的转变,由新民主主义财政过渡到了社会主义财政。尤其是新中国建立之初,人民政府面临着艰巨而繁重的建设和修复任务,国库空虚,经济基础薄弱,需要有足够的财政保障。但在当时,人民政权却面临着严重的财政经济困难,国家财政存在着巨额赤字,金融物价剧烈波动。为此,国家财政做了大量工作,其中主要有:编制新中国第一个概算、打击投机资本、统一财经工作、调整工商业、贯彻“三边”方针。经过三年多时间的艰苦奋战,人民政府终于带领全国人民战胜了严重的财政经济困难,取得了财政经济状况根本好转的伟大胜利,国民经济得到了全面恢复,各项指标都有大幅度增长。物价完全稳定了下来,很多商品价格出现了较大幅度的回落。财政收支实现了平衡,并略有结余。

三、财政的概念及其特征

(一)财政的一般概念

关于财政的概念,我国学术界在长期探讨和争鸣中,对中国社会主义财政的本质有了具有中国特色的不同学说,各种学说从不同角度探索了财政的内涵和外延,各自有鲜明的中心论点,但各派之间并不是绝对排斥的。主要有“国家分配论”“社会再生产说”“剩余产品价值分配论”“社会共同需要说”“价值分配说”“公共财政”等观点,目前,已经基本确立了财政是以国家为主体的分配关系(即“国家分配论”)的主流地位。

(二)财政的基本特征

1.财政分配的主体是国家

财政不是自古以来就有的,它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而产生的一种特定的经济现象。原始社会没有国家,也就没有财政。到了原始社会末期,在私有制和阶级出现以后产生了国家,国家产生后,要行使职能,就要消耗一定的物质资料,而它本身并不是物质资料的生产者,为了满足需要就必须凭借政治权力无偿地分配和占有一部分社会产品,这种特殊的分配行为就是财政。与其他分配不同,财政分配以国家为前提。

2.财政分配的对象——部分社会产品,主要是社会剩余产品

原始社会生产出来的产品全部被消费掉了,没有剩余,只存在一般的平均分配。原始社会末期,由于生产力的发展,产品出现了剩余,剩余产品的增加是私有制、阶级和国家产生的基础。这就使财政从一般产品分配中独立出来,专门为国家行使职能提供物质基础。

3.财政分配的目的是保证国家实现其职能,满足社会公共需要

要想真正理解财政分配的目的,就有必要了解财政学中的社会公共需要理论。

(1)社会公共需要的含义和特征

人类社会的需要尽管多种多样,但从最终需要来看无非有两大类:私人需要和社会公共需要。在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由市场提供私人物品用于满足私人个别需要,由代表政府的公共部门提供公共物品用于满足社会公共需要。

社会公共需要的特征如下:

第一,效用具有不可分割性。满足社会公共需要的产品(公共产品)是向整个社会提供的,不能将其分割成几个部分分别归某个人或集团消费。

第二,消费上的非排他性。某个集团或某个人享用这种产品并不排斥其他集团和个人享用这种产品。因此这种产品不付费或少付费。如航海中的灯塔、国道等。而私人产品付费后他人不能消费,如个人买一瓶汽水就会排斥其他人消费这瓶汽水。

第三,满足社会公共需要的产品在取得方式上具有非竞争性。增加一个消费者不会引起总的生产成本的增加,即多一个消费者所引起的边际成本为零。而私人产品每增加一个则多一份成本,如蛋糕。

(2)社会公共需要包括的范围和内容

第一,保证执行政权职能和社会职能的需要。

第二,半社会公共需要。这就是介于公共需要与私人需要之间在性质上难以严格划分的一些需要,其中一部分或大部分也要由国家集中分配来满足。

第三,大型公共设施和基础产业的投资需要。如邮电、通信、民航、铁路以及市政建设,这些产品在使用上具有共同性的特点,不可能被单个企业独占,具有公共产品的特征,社会主义国家这部分建设由政府出资,即使在资本主义国家,某个企业集团也负担不起,大部分仍然由政府投资兴建。

(3)社会公共需要是共同的、特殊的和历史的

“共同的”是指任何社会形态下都存在社会公共需要,它不会随着社会形态的更迭而消失。“特殊的”是指社会公共需要总是具体地存在于某种社会形态之中(如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都有自己社会公共需要的内容)。如西方国家的一些福利是社会公共需要,但我国经济发展未达到,对我国来说就不是社会公共需要。像北欧一些国家,医疗、教育和养老(65岁以上)等是免费的。“历史的”是指社会公共需要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不断变化,如对农业、工业和社会教育投资,在不同历史时期,它占财政支出的比例是不同的。 q4nvJtty1e8htTLh09Zbp1WR5bIIEuJlfFdFN/EelGL5B8W1hl0b7BqwtftzVhgC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