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三节 灸法的治疗作用

一、中医理论

《素问·调经论》说:“气血者,喜温而恶寒,寒则泣而不流,温则消而去之。”艾叶药性是生温熟热,艾火的热力能深透肌层,温行经气,故艾灸可温通经络,调和气血。

《灵枢·官能》曰:“上气不足,推而扬之;下气不足,积而从之。”温灸有引导气血、升提中气的作用。

《本草从新》指出:“艾叶苦辛……纯阳之性,能回垂绝之阳。”可见灸法具回阳固脱之功效。

气为血之帅,血随气行,气得温则疾,气行则血行。温灸为温热刺激,可使气机温调,营卫和畅,起到行气活血、消瘀散结的作用。

《扁鹊心书》云:“夫人之真元,乃一身之主宰,真气壮则人强,真气虚则人病,真气脱则人死,保命之法,艾灼第一。”温灸可以补火助阳,振奋精神,调整脾胃,增强体质,故有防病保健的作用。

二、治疗作用

(一)中医对灸法治疗作用的认识

1.回 阳固脱,复脉救急

治疗虚脱、脉微欲绝的各种危急证候。

2.疏 风散寒,调和营卫

治疗风寒侵袭之外感、营卫气血失调诸症。

3.活 血散血,温通经脉

治疗跌打血瘀、经络阻滞及风寒湿痹各种关节病症。

4.升 提中气,固胎止漏

治疗中气下陷的脱肛、子宫脱垂、冲任虚损胎动不安、崩漏带下等。

5.温 经散寒,祛风止痛

治疗各种因风寒而致的各种痛症。

6.固 摄冲任,回转胎位

治疗各种冲任不固而致的横生倒产、胎位不正等妇产科病症。

7.培 补脾胃,增益二本

治疗脾胃虚弱、运化无力、肾虚阴亏、遗精早泄、阳痿、腰膝无力等症。

8.强 壮元阳,祛病延年

无病自灸,可增强抗病能力,使精力充沛,长寿不衰。

(二)现代医学对灸法治疗作用的认识

1.抗 炎作用

艾灸的抗炎作用,主要体现在改善局部血液循环,影响渗出过程,增强机体免疫功能等方面。艾灸可以加快炎症灶局部血液循环,减少炎性渗出,使白细胞功能活跃,增强单核巨噬细胞功能,从而促进炎症恢复。

2.降 压作用

灸法对高血压患者具有降压作用。其作用机制主要是通过调节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而起到降压作用。

3.降 脂作用

艾灸可以降低高血脂患者的血脂水平。有研究表明艾灸神阙穴主要通过调整HDL-C中两种作用不同的亚组分(HDL2-C、HDL3-C)的比例实现。它促使转运胆固醇作用的HDL2-C升高,HDL3-C水平降低,从而降低血脂水平。

4.抗休克作用

灸法可增强心肌收缩力,改善血管舒缩异常状态,增加重要器官的血流量,改善微循环,纠正低心输出量和血流动力学紊乱状态,升高血压,加强机体对氧的利用,提高免疫能力,从而使休克逆转。

5.转胎作用

大量实验表明,艾灸至阴穴可以兴奋垂体-肾上腺皮质系统,使肾上腺皮质激素分泌增加,通过雌性激素-前列腺素的环节,提高子宫的紧张性及加强其活动,促进胎动,从而使胎位不正获得矫正。

6.促进组织修复

灸法可以使局部发生一系列化学变化,使组胺、激肽、5-羟色胺和前列腺素等的代谢发生变化,使环磷酸腺苷、环磷酸鸟苷相互作用,引起全身性反应,共同促进损伤组织修复。

7.调整作用

灸法的调整作用为良性双向性调整,其作用的最终结果总是向正常化发展。如在休克时温灸有升压作用,而对高血压患者施灸则可降压;既能治疗尿失禁,又能治疗尿潴留等。温灸的调整作用还具有整体性和综合性。如艾灸治疗炎症时,不仅能改善局部炎症的情况,而且同时调整机体的血液循环、内分泌、免疫等各系统功能共同发挥作用。灸法能增强和激活人体免疫系统的功能。免疫系统功能低下的可以提高;超强(过度)的可以抑制;紊乱的可以调整。而且是自动调节,有双向调整作用。 g3ZpaNWcdqKXBo06VwvRc6OTHZC7CawOiziKpow+9rMa+c29Bd5BZG4AOisaeaWA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