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一节 灸法发展概况

灸法是在人们懂得利用火以后逐渐发展起来的。当时,人们日常生活与火发生了密切的关系,往往在不舒服的时候,或是身上感到寒冷,自然会偎火取暖,偶然被火灼伤,同时也解除了某种疾病的痛苦,从而知道了此法可以治病。这些点滴经验,经过了若干年后,慢慢相传下来,逐渐改进,不断总结,终于成为一种治病的技术。

灸法最早见于文字记载的是《左传》。成公十年(公元前581年),晋景公病,延秦国太医医缓来诊,医缓说:“疾不可为也,在肓之上,膏之下,攻之不可,达之不及,药不治焉。”这里所说的“攻”即灸法,“达”即针刺。春秋时期的孟轲(公元前372—公元前289年)在《孟子·离娄·桀纣章》中说:“今之欲王者,犹七年之病,求三年之艾也。”这句话虽然是比喻其他事物的,但也可看出那时候已经知道七年的久病,必求三年的陈艾了。比他稍晚一点的《庄子·盗跖篇》中也提到了灸法。

1974年,我国文物工作者在湖南长沙马王堆发掘了三号汉墓,在出土的帛书中,记载经脉灸法的就有3篇,可能是《黄帝内经》前期的珍贵文献。

在医学专著中,最早见于《素问·异法方宜论》:“北方者,天地所闭藏之域也,其地高陵居,风寒冰冽,其民乐野处而乳食,脏寒生满病,其治宜灸焫,故灸焫者,亦从北方来。”这说明灸法是由北方发明的。

此后历朝各代,随着针灸疗法的发展,出现许多涉及灸法的医学著作。晋代皇甫谧著有《针灸甲乙经》,将针灸并列,同等看待。唐代的孙思邈(约581—682)著有《备急千金要方》,对灸法阐述尤详,而且大力提倡针灸并用。王焘著的《外台秘要》中专门阐述灸法,而不用针法,可见当时对灸法的重视了。宋代王执中著的《针灸资生经》中,关于灸法叙述颇详。明代高武著的《针灸聚英》、杨继洲著的《针灸大成》、李时珍著的《本草纲目》和清代李学川著的《针灸逢源》、吴谦等著的《医宗金鉴》,廖润鸿编写的《针灸集成》等无不注重灸法。

随着灸法的发展,历代也出现了不少专门论述灸法的医学著作。远在公元3世纪就有曹翕(曹操之子)编的《曹氏灸方》。4世纪名医葛洪的妻子鲍姑就擅长灸法。唐代有“灸师”这个专业技术职称,还有崔知悌的《骨蒸病灸方》。宋代闻人耆年撰的《备急灸法》,其中就包括22种急性病症的灸法。庄绰著有《膏肓俞穴灸法》。西方子编有《明堂灸经》。还有《外科灸法论粹新书》。元代窦桂芳著有《黄帝明堂灸经》。明代叶广祚撰《采艾编》。清代吴亦鼎著有《神灸经纶》,雷丰校补《灸法秘传》等。

历代以方药著称的医学家们也有许多提倡灸法、使用灸法的。如汉代张机,晋代陈延之,宋代窦材,金元时代李东垣、罗天益,明代汪机、张景岳、龚居中、徐春甫,清代薛立斋、叶天士、陈修园等。特别是有些著作如宋代沈括的《梦溪笔谈》也写到灸法,在一些养生学著作中也有论述灸法的。至于民间,则不分南北,全国各地到处都有人使用。由此可见,灸法在我国各阶层中是被广泛利用的一种治病和保健方法了。

灸法传到日本后,受到朝野普遍重视,代代相传不绝,他们也有许多关于灸法的专门著作。《灸法口诀指南》(1685,著者不明),曲直濑道三著的《秘灸》一卷(年代不明),香川后庵著的《灸点图解》(1756),后藤银山著的《艾灸通说》(1762),和气惟享著的《名家灸选》(1805)。明治维新后期,20世纪以来,针灸的运用日益推广,灸法专著陆续出版问世,如原志免太郎著的《灸法医学研究》(1930)、《万病奏效灸疗法》,代田文志著的《简易灸法》、《灸法杂话》、《肺结核灸疗法》,间中喜雄著的《灸与针的效用》、《灸穴治疗法》,此外还有《灸法经验漫谈》、《斗病和灸法》、《灸点新疗法》等。研究论文更如雨后春笋,足以说明灸法应用之广、流传之盛了。

人们用灸法防治疾病已有数千年的历史,它是中医学宝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古代医籍《黄帝内经》上说:“针所不为,灸之所宜。”说明灸法有独到之处。唐代医学家孙思邈说:“针而不灸,灸而不针,皆非良医也。”他把针灸并列,同等看待。认为能针善灸才是好医生。明代李梴在《医学入门》中说:“凡药之不及,针之不到,必须灸之。”可见灸法一向被人们所重视,在我国流传很广,历代都有许多专门著作。

灸法自从唐代传入日本以后,不但著作浩如烟海,而且政府还颁布法令、条例,促进针灸医学的发展,至今还把灸法立为专科,有“灸师”这个技术职称。日本现有针灸专科学校40多所,还办有针灸大学,全国约有五万多名针灸医师。我国除各中医院校设有针灸课或针灸系以外,还受世界卫生组织委托成立国际针灸进修学院,北京、南京、上海设有三个分院专门招收国外学员,有许多专家来我国学习针灸。法国也有中医学院学习针灸课程,美国发行《针刺法杂志》已经多年了。针灸发展到现代已成为世界医学内容,目前有一百五六十个国家提倡针灸,他们称颂我国是“针灸的故乡”。

根据国内外医学资料报道,近代对于灸法的治病原理做过许多科学研究工作。实践证明,灸法能够活跃脏腑功能,促进新陈代谢,对心血管、呼吸、消化、神经、内分泌、生殖等系统的功能和血液循环有明显的调整作用。灸法不仅可以治病,也是一种保健方法。健康人长期施灸,可以使体质增强,精力充沛,身心舒畅,产生免疫和防御能力,达到祛病延年的目的。

2010年11月16日,“中医针灸”申遗成功。这对进一步促进“中医针灸”这一宝贵遗产的传承、保护和发展,提高国际社会对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关注和认识,都具有深远的意义。 SeLiSXeNpfiQLSVd2UFD2V5izG2FMrxjRy+roLE3aM6dHQGj0DC8bduA2WLmu3H/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